瘟疫在古代是极其可怕的事情,大规模的瘟疫不但会使很多民众死亡,甚至会让一个小的国家灭国。在中国历史上,有人在瘟疫横行的年代,选择弃官从医,救黎民于水火,并留下了不朽的医学名著。
1、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期三十年,有历史记载的瘟疫就有十二次,平均每两三年就爆发一次,其中以最后一次,被称作“伤寒病”的瘟疫最为严重。根据《晋书》和《三国志》记载,伤寒在建安九年到二十四年(公元204-219年)这十几年间肆虐中原,长江以北的中原大地是重灾区,根据后世史学家统计,约有2000万人在这次瘟疫中死去。曹植在《说疫气》中写道“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说的就是如此景象。
长沙太守张仲景,也是瘟疫的受害者之一,他的家族原有两百多人,在十年内被伤寒夺取了近一半的生命。有感于瘟疫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张仲景辞官隐居,潜心研究古籍,寻找治疗伤寒的药方,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写成《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业医者必修的经典著作,历代医家对之推崇备至,赞誉有加,至今仍是我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仍是中医学习的源泉。
2、吴有性和《温疫论》
《温疫论》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医学家吴有性。
明末清初,连年战争,灾荒不断,瘟疫横行。公元1641年,江苏、河北、山东、浙江等省,时疫流行甚剧,吴有性的家乡江苏吴县一带也不例外,据《吴江县志》记载:“当时连年瘟疫流行,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者。”这“千村辟历人遗失,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凄凉景象,使吴有性废弃仕途,走上了研究医学的道路。
当时治疗时疫,多数医生用的是张仲景的伤寒学说,但疗效甚微,有时甚至事与愿违。经过一段时间的钻研和临床实践,吴有性另创新路,创立“戾气”说,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逐渐形成一套温热病的论治方案,提高了疗效。吴有性将这些经验,经过整理,著成《温疫论》一书。
《温疫论》是我国第一部急性传染病专著,在中国医学史和温病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此书给后世瘟病学说的发展以很大的影响,对传染病理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搜索
立即关注
你若喜欢,请点“在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65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