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年二月,宋徽宗赵佶登基,不久大赦天下。
遇赦的苏轼重获自由,被允许回到内地。在蛮荒之地海南儋州,他已度过了三年流放时光。
今海南儋州东坡书院。在苏轼旧居遗址上改扩建而成
1100年六月二十日,苏轼拖着三房(苏过)子媳孙儿在茫茫夜色中乘船横渡琼州海峡,于第二天到达今广东湛江的徐闻县。随后一路北上向江苏常州行进。1101年七月二十八,苏轼在常州仙逝,享年六十五岁。
苏轼《渡海帖》
关于苏轼仙逝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甚至有传言他是因吃蝙蝠老鼠等野味染上肺炎,最后不治身亡。真实情况究竟如何,且听我慢慢道来。
苏轼遇赦后,首先被任命到广西合浦。朝局动荡,他的任命几经更改。这把六十四岁高龄、携家带小的苏轼折腾得够呛,不仅一些计划被迫取消,行进路线也是不断改变。
苏轼北归路线图
从离开海南到落脚常州,一年多时间里苏轼辗转海南、广西、广东、江苏、安徽、江苏六省三十多个地方。一路舟车劳顿风,食无定时,居无定所,历尽严寒酷暑、雨露风霜的摧残。途中更是遭遇爱徒秦观、老友吴复古、苏颂先后离世,与弟弟苏辙也几次错失见面机会……如此种种,苏轼疲劳积郁,元气大伤。
苏轼北归行程图
苏轼至情至性,交游广泛,到处都有朋友熟人。每到一处都被奉为座上宾,谈词吟乐觥筹交错自然是少不了。油腻食物吃多了就容易消化不良,再加上劳累过度休息不好,六十多的老人很容易就患上拉肚子的毛病,谓之痢疾。虽然中途几经休养有所缓解,但并没有除去病根。
苏轼参加宴会
苏轼到达江苏仪征后,没有住处,只得蜗居在一艘小船上。白天是毒热曝晒,晚上江面上是热气蒸腾,“一家长幼,多因中暑而卧病”。为了解暑,他是通宵露坐,大量喝冷水。如此这般,六月初三晚上苏轼的痢疾就又犯了,猛泻不止直到天亮。接连几天都是如此。六月中旬病痛略减靠拐杖支撑的苏轼,乘船经京杭大运河到达常州。其间一直在吃药休养。
苏轼月下纳凉意境图
七月的常州正值盛夏,加上很久没有下雨,天气异常炎热。七月十四夜间,病情突然恶化,夜发高烧,“齿间出血如蚯蚓者无数”,到天亮才好一些。随后苏轼用“人参、麦门冬、茯苓三味煮浓汁,渴即少啜之”,原先吃的药都不再服用了。即便如此也不见好转,反而越来严重了。
二十七日,病情更加严重了,上体燥热,下身寒冷,呼吸也变得困难,就这样熬了一天。二十八日,苏轼湛然而逝,享年六十五岁。
常州苏东坡终老地遗址——藤花旧馆
其实,自从在广州染上这痢疾毛病后,病情一直反反复复,身体已慢慢被掏空了,加之年事已高,抵抗力免疫力都降低了。遇上病情恶化加重,这个坎了就很难迈过去了。
1097年,在海边与弟弟苏辙告别后,苏轼便携家小渡过琼州海峡于今海口市登陆,然后一路跋涉来到儋州。当时的儋州蛮荒未化,“非人所居”,是中原人士口中“十去九不还”的绝地。苏家父子在人帮助下,在槟榔林里开地建屋,开始了流放生活。
海南儋州东坡书院鸟瞰图,在苏轼居住遗址上改扩建而成
儋州交通不便,苏轼一家是缺米少粮,“食无肉、病无药”,不过还好,他在惠州的老友郑嘉会及程天侔父子,经常通过海运给他送来米面酒药。
苏轼一向都喜欢吃肉,东坡肘子东坡肉就是他发明的,堪称美食家。"黄州好猪肉……慢着火,先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馅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可儋州不是黄州,吃肉是件奢侈的事,“至难得肉食”。
苏轼与东坡肉
到儋州后,在湛江海康县的弟弟苏辙曾来信诉说自己的遭遇,因为吃肉的机会少了,体重骤减,瘦了很多。苏轼见此,写了一首《闻子由瘦,儋耳至难得肉食》来安慰自己的弟弟。
诗云:
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蝙蝠。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十年京国厌肥羜,日日烝花压红玉。从来此腹负将军,今者固宜安脱粟。人言天下无正味,蝍蛆未遽贤麋鹿。海康别驾复何为,帽宽带落惊僮仆。相看会作两臞仙, 还乡定可骑黄鹄。
试着给大家翻译一下:
你(苏辙)来信说,你在海康那边五天才能吃一回猪肉,十天才能吃一次鸡肉粥。我这里的情况比你更糟。这边的土著居民一天三顿都吃参有红薯芋头的米饭,我想吃肉,他们就给我推荐烤老鼠和烧蝙蝠(这该让我如何下咽)。以前我听到刚出生的老鼠就会恶心想吐,现在偶尔也会入乡随俗吃点蛙肉。
薯芋
在京城待了十年,连肥美的羊肉都吃得不想吃了,(每天吃了)还有茶和水果解腻。肚子辜负了自己,现在正好吃糙米回敬肚子。人世间根本没有真正的滋味,蜈蚣害怕的味道反而麋鹿会喜欢。(就像我一样,土著们喜欢的这些食物我是非常不喜欢甚至讨厌的)。
烤羊腿
(这种情况)你还能怎么办呢,(照这样没有肉吃),瘦到帽宽带落会吓着僮仆的。到有一天能回家乡时,我俩就像两位清瘦的仙人,可以骑在黄鹄身上飞回去。
看得出来,那个时候吃老鼠蝙蝠在海南一带还是很平常的。当时苏轼肉食之匮乏生活之艰辛我们是一目了然。不仅如此,苏轼还怕腥,“病怯腥咸不买鱼”,即使盛产海鱼,苏轼也无福消受了。苏轼吃没吃蝙蝠老鼠不好判断,生活已如此的艰难,偶尔食之又何妨呢?
前面我们说了,苏轼的米面靠海运接济,遇上台风海运中断就有断炊之忧。如是乎苏轼一家入乡随俗,“薯芋杂米作粥麇以取饱”。不仅如此,他还经常用“蔓菁、芦菔、苦荠”等和米一起煮菜羹吃。儿子苏过还用芋头做羹,感其一片孝心,苏轼赞不绝口,“莫将南海金齑脍,轻比东坡玉糁羹”。
今人制作的东坡玉糁羹
1099年四月,儋州大旱粮食歉收米价暴涨,为了解决断粮之忧,苏轼和儿子苏过还练过“龟息法”来“食气辟谷”,依靠吞咽阳光来排除饥饿。
苏轼辟谷以解饥饿
总之,海岛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尤其是饮食方面。食薯芋吃菜羹难见荤腥,甚至经常面临绝粮断炊的风险。即便如此,苏轼还作《老餮赋》,回想过去享用过的美食,以此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苏轼回想往日美食,“望梅止渴”
湖北黄冈,古称黄州。
1079年十二月,四十四岁的苏轼受乌台诗案影响,被贬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闲散不管事无实权的官职)。
黄州是苏轼的福地。四年里,他写出了包括《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在内的750余首(篇)诗词。
苏轼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意境图
苏轼经过短暂休养后,就开始开垦荒地、修房筑屋、寻找美食。他自命为东坡居士,住的房子称作“东坡雪堂”。
巢谷,苏轼老乡。手里有巢家祖传的“圣散子”药方,对伤寒杂症效果非常好。投奔苏轼后,就在雪堂办起了学校,教乡邻孩童读书识字。
黄冈黄州区东坡雪堂
1080年天冷季节,黄州遭遇了一场瘟疫。官小职闲的苏轼积极防疫,把在巢谷处求得的“圣散子方”煎药给病患服用,“所全活者不可胜数”。
黄州成就了苏轼,苏轼拯救了黄州。
此外,苏轼还将答应巢谷不外传的“圣散子方”,传给了蕲水(今湖北浠水)名医庞安时。后来庞安时把它写进了自己的《伤寒总病论》中。
史书记载苏轼黄州用圣散子方治好瘟疫
差不多同一时间,在弟弟苏辙为官的江西高安也发生了瘟疫。“时大疫,乡俗禁往来动静”。在拿到苏轼给的“圣散子方”后,苏辙煎好药挨家挨户地拿给病患喝,救活了不少人。
史书记载苏辙在江西用圣散子方治好瘟疫
1089年杭州大旱,饥荒瘟疫并作。苏轼清醒的意识到,杭州水陆交通发达,如果患瘟疫的饥民得不到妥善安排,必将会四处流窜,瘟疫也会四处传播,后果将会非常严重。于是他筹集储备了大量钱粮,又自掏腰包黄金五十两,建造了类似于今天传染病医院的治病场所“病坊”,集中收治病患。苏轼用“圣散子方”熬了很多药剂,派人带着大夫分坊治病,有数千人因此获救。这操作,完全是现代人的思维,而且执行力超强。
杭州苏东坡纪念馆
这就是苏轼,乐观豁达,能进能退,至情至性,有趣味,有胸怀,务民生的一代风流人物。
搜索
立即关注
你若喜欢,请点“在看”
北宋绍圣四年(1097),苏东坡以琼州别驾的虚衔,被放逐到海南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当年,苏东坡62岁,到元符三年(1100)6月离开,他在海南岛生活了近三年时间。
儋州位于海南岛西北部,地处热带,天气酷热,境内毒蛇猛兽遍布;最令人恐怖的还有瘴疠和疟疾,疾病流行,时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据《儋州志》记载:“其地极炎热,而海风甚寒,山中多雨多雾”、“风之寒者,侵入肌窍;气之浊者,吸入口鼻;水之毒者,灌于胸腹肺腑,其不死者几稀矣”。难怪这里历代都被朝廷作为死囚的流放地。苏东坡到海南是抱定了必死之心的,然而,最让他感觉不能适应的还是这里的饮食习惯。
苏东坡在《闻子由瘦,儋耳至难得肉食》这首诗中,记叙了自己在儋州的艰苦生活,他写道:“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土人顿顿食署芋,荐以薰鼠烧蝙蝠。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子由,即苏东坡的弟弟苏辙。苏东坡听说苏辙被艰苦环境折磨得身体日益瘦弱,便写这首诗去安慰他,述说自己在海南的生活同样极为艰苦。
不但猪肉、鸡粥难得一吃,当地人的习惯还是顿顿吃薯芋。到他们家里做客,招待自己吃的好东西就是薰鼠和烧蝙蝠。“蜜唧”指的是刚刚生下来的小老鼠,当地人用它来沾蜂蜜吃,并视为珍馐。对这一食品,苏东坡听了都感觉头皮发麻,差点就要当场呕吐。不过没有办法,毕竟要入乡随俗,对蝙蝠汤啊、虾蟆肉之类的食品,他还是不得不要强忍厌恶,品尝一番的。
古时,物质匮乏,古人也只能因地制宜,从这些野生动物的身上去猎取自身生存必须的营养物质。这和人们今天出于好吃、猎奇,百无禁忌,贪吃野生动物,从而引发新型冠病毒疫情,造成灾难性后果的错误做法是截然不同的。
不过由此,也可见一些地方的中国人吃蝙蝠的饮食习惯源远流长,由来已久。只是现代的中国人早已没有这种饮食习惯,如今互联网上流传的一些吃蝙蝠的影像场景,大多是游客到国外旅游时记录的惊悚画面。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进行着一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人民战争,蝙蝠已经被科学家锁定为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的罪魁祸首。回溯中国人吃蝙蝠的历史,作为文人雅士的苏东坡竟然也不幸添列在案。然而,如果我们从人类抗击瘟疫的斗争历史上去考量,就会惊喜地发现,苏东坡同样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抗疫英雄。
苏东坡被贬官到黄州时,赶上了黄州及邻近的州郡瘟疫流行,死人无数。黄州是今天的湖北省黄冈市,其邻近州郡也就是武昌、荆州等地,即今天的武汉一带。眼见瘟疫流行,生灵涂炭,苏东坡忧心焦虑,却苦无良策。
恰在此时,他得知自己的老乡巢谷家藏有医治瘟疫的秘方。苏东坡于是苦苦哀求巢谷拿出秘方,拯救黎民百姓。苏东坡按方抓药,广为施舍,无偿为患者提供药物,挽救了许多患者,“所活不可胜数”。(见苏轼《圣散子叙》)。
巢谷当时正在苏东坡家里担任家庭教师,他献出的秘方叫“圣散子”。他医治瘟疫的秘方是怎么来的呢?苏东坡在《圣散子叙》中没有交待。至于其疗效如何?到底治好了多少处于生死边缘的病患?苏东坡也是语焉不详。
据苏辙撰写的《巢谷传》记载,巢谷是眉山的读书人,教书为生,东坡兄弟从小就认识他,彼此是患难之交。后来巢谷在军队中与一个叫韩存宝的人一起犯了罪,他于是隐姓埋名,逃避在江淮间,直到朝廷大赦天下,他才敢现身。
苏东坡遭遇“乌台诗案”风波之时,巢谷不远千里,赶来黄州与之做伴,并担任了苏家的家庭教师。后来,东坡兄弟被贬官岭南,巢谷又不顾已经七十三岁高龄,万里步行,从家乡眉山赶往岭南,看望东坡兄弟。见到苏辙后,他还说要赶到海南岛去看望苏东坡。苏辙万分感动他的真情,苦劝他不必前往,结果巢谷执意前行,不幸染病死于路上。
“圣散子”是巢谷过去收集的中药秘方,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舍不得传与。巢谷把秘方传给苏东坡时,要求他对江水发誓,不得外传。苏东坡却并没有遵守誓言,为了济世救人,他把圣散的药方传给了当时的湖北名医庞君安,希望他能运用此方,拯救更多的病患。
元祐五年(1090),苏东坡在担任杭州知州时,“圣散子”又发挥了神奇的作用。当年春季,苏杭一带的流行瘟疫,苏东坡又拿出圣散子药方,命令下属按方司药,无偿分发给杭城民众,“得此药全活者,不可胜数。”(见苏轼《圣散子后叙》)。
为了防止瘟疫,苏东坡还发动民间捐款,支援抗灾。他自己以身作则,捐出黄金五十两,加上群众集资,创办了一所医院,名为“安乐坊”,专门用来收治贫苦的病人。据考证,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公立的传染病医院。苏东坡派遣寺院的僧人去管理病坊,并且聘请了专业医生每天坐诊。苏东坡还制定规则,按照病人的病情轻重,分隔治疗,防止交叉传染。这些做法很快在全国各地得到效仿,有力地防止了疫情的蔓延扩散。
苏东坡不是专业医生,但他为官一任,关心百姓疾苦,视人民的生命重于泰山的担当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尊敬的。可以说,苏东坡是我国古代医学事业的开拓者,是当之无愧的抗击瘟疫的时代英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65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