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始年间,曹爽把持魏国军政大权,而司马懿诈病在家闭门谢客,当时的魏帝曹芳尚且年幼,尤其在曹真死后,魏国大小事务都由曹爽一人决断,行天子令,好是威风,并且对非曹氏一族打压甚重,就连司马一族也未能幸免,偌大的河内司马氏,只剩下了司马懿这样一个名义上的太傅,而其余人不是被贬官就是被赶出京城,顾而人心惶惶,终于,司马懿在曹爽与曹芳前往高平陵祭祖之时发动政变,史称“正始之变”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懿凭借着3000死士就夺得曹魏政权,曹家就真的无动于衷么?
结合当时的情形,曹爽对各大氏族的压迫和排挤,使得京城之内所有曹氏以外的所有官员都对曹爽的行径恨之入骨,而司马懿则不然,凡是曹爽排挤的对象就是司马懿拉拢的对象,甚至司马懿还得到了太尉蒋济的支持,太尉可是相当于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官职,至少在京城之内,除了皇城禁军外的所有军队都由蒋济调遣。
不但如此,司马懿在发动政变时曾试探过各大家族的反映,京城中但凡有权有势的非曹姓官员都对曹爽恨之入骨,因此都保持了中立,正是如此,司马懿在短时间内就占领了洛阳城,可是,曹爽手里掌握着禁军,他为什么不试着放手一搏而是选择投降司马懿呢?其中有个人很关键,他就是恒范!
恒范是正始之乱中唯一一个逃出洛阳并且效忠曹爽的官员,并且恒范对曹爽说出了以下几点至关重要的建议:
1迁回旧都许昌
2大司农总监天下粮草,可在许都调集粮草,展开持久战
3让各州郡府衙的人来勤王,消灭司马懿!
这建议初听还是有一半的胜算的,不过仔细想来此举跟何进当初为灭十常侍召董卓进京是一样的,用好了除去司马懿,用的不好,大魏天下易主!再加上司马懿派了曹爽留守在洛阳的亲信前去劝降,恒范的计策曹爽显然是听不进去的,甚至曹爽怀疑恒范也是司马懿派来监视他的,故而多疑的他选择了乖乖就范,而恒范也只能捶胸顿足的道“曹真一代英杰,怎么会有你这种愚蠢的儿子?”
高平陵之变也就在曹爽内心防线崩溃的一刹那结束了,其实仔细想来,即使曹爽听了恒范的计策,也取得不了最终胜利,天下大乱显然是一些豪强不希望看到的,而这些豪强大多归顺了司马懿,而司马懿手下的司马师司马昭都是一代天骄,学生钟会也是名臣良将,在加上司马懿多年的声望,曹爽是怎么也斗不过司马懿的,况且,最重要的是,曹芳的生母郭太后是司马懿的人,故此,高平陵之变,司马懿是有必胜的把握!
至于曹家,经历曹操,曹丕,曹睿三代英主,气数尽了是正常的,故而曹芳年幼不懂事,曹爽又是个无能之辈,所以不是曹家不反抗,而是臣妾实在做不到!
? ?曹爽当时掌握了京城兵马而且拥有曹氏家族的支持,但是曹爽因为政治上的弱智行为自己作死,所以被打败了。
? ?前期其实曹爽还是比较睿智的,他先坐稳了自己的位置,然后让司马懿升职为太傅,而空出来大司马的位置,大司马统领全国兵马,这样,他这个大将军就控制了全国的军队,而司马懿称病更是让曹爽的权力达到了巅峰。
? 但是曹爽在这个时候却没有更进一步,比如给司马懿安上什么罪名,然后杀掉司马懿而是狂妄自大,每天只知道和何晏这样的人喝酒对诗,丝毫没有什么远大志向。
? ?而这个时候司马懿却进行了反击,司马懿是在装病,而且司马懿感觉曹爽完全放松了警惕之后,司马懿先偷偷的联系了自己手下的大将,而且取得了很多有实力的人的支持,比如曹真,比如郭淮,孙礼等人的支持或者是中立。
? ? 然后,曹爽这个时候做出了一个更加错误的决定,就是带着自己几乎所有的亲信外出打猎,而他的手下有人建议不要去,或者留下自己一些心腹在京城,不要外出,或者带着大军外出,带上皇帝太后,不过曹爽通通没有采纳。
? ?曹爽出城之后,司马懿马上开始了行动,首先让自己的手下带兵协助,紧接着自己进入宫殿,告曹爽谋反,因为皇帝还小,所以让司马懿统领全局。
? ?这样,司马懿拥有了圣旨,就马上用自己的亲信把曹爽的人替换掉,成功的控制了京城的兵马。紧接着,他就用兵马把曹爽和他的亲信家都给抄了,家里人都给扣了下来。
? ?内部布置完了,他又向全国发通告,说曹爽谋反,全国通缉。这个时候曹爽才发现司马懿控制了京城,手下都劝他去别处起兵对抗司马懿,但是曹爽却听信司马懿愿意保全他姓名的谎言,选择了投降。
? ? 因为曹爽的愚蠢,自己错失了大好局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64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