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司马懿作为曹操手下的谋士,为曹操出了很多妙计,让曹操可以屡次获胜,也可以躲避劫难,因此人们一致认为其实司马懿在曹操心中应该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也应该是曹操最信任的人,可是曹操后来却和司马懿反目成仇,这让世人感到非常的不解。
而很多人都认为,其实两人之所以会反目,主要原因在于司马懿,司马懿这个人虽然平时表现的非常忠心,却是一位攻于心计的人,他将自己的野心埋于心中,随着他野心欲望的扩张,也最终导致他和曹操走到了尽头,但其实曹操和司马懿反目的真正原因并非如此。
曹操和司马懿两人开始合作是从公元208年开始的,这个时候曹操担任丞相一职,他后来将司马懿据为己有,成为自己手下谋士。而在公元219年,这个时候正值蜀国吴国联盟破裂之时,而后孙权和刘备之间展开了厮杀,曹操在此时是非常高兴的,也希望借此机会趁火打劫。正巧这个时候孙权开始投奔自己,于是曹操在司马懿的提议下接纳了孙权,而后来也证明司马懿的这个提议是正确的。
曹操后来被晋封为魏王,而司马懿作为他的手下一直对他忠心耿耿,一次关羽进攻樊城战事非常紧张,曹操不知道应该怎么抵挡光羽的进攻,曹操甚至希望可以迁都来躲避关羽,这个时候司马懿马上站出来为曹操出谋划策,司马懿并不同意曹操迁都,在司马懿看来,一旦迁都,那么就会滋长敌方的士气,迁都也会让百姓们感到不安,对于政权的稳定非常的不利。
司马懿还说,如果可以阻挡关羽进攻,那么硬碰硬是不可取的,最好的方式就截断关羽的后路。后来曹操左思右想采纳了司马懿的这个提议,孙权也在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孙权委派吕蒙去作战,最终吕蒙将关羽俘获,司马懿的这个提议不仅解决了战事紧张的难题,同时也将刘备和孙权的关系推向决裂的地步,而自己却坐拥其成。
后来曹操的政权渐渐稳固了,曹操理所应当更加看重司马懿,可是事实上,曹操却在背地里嘱咐曹丕,要提防司马懿。司马懿这个人的心思缜密,他怎么可能没有察觉曹操的这个意图,而此时的司马懿为了自保也渐渐收敛了自己的锋芒,司马懿也感到非常心寒。所以导致司马懿和曹操决裂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司马懿野心太大,而让曹操深受威胁,而是曹操的忘恩负义和小人之心最终将两人的关系推向了反目的地步。
当初司马懿他发动政变的时候,其实并不是曹操当年的老部下不管,而是说曹操当时很多部下不知道,或者说是他们已经老了,所以说他们没有办法去管这件事。
能够笑到最后的那个人司马懿
司马懿是在公元149年时发动的高平陵之变,当时曹操的老部下曹仁、夏侯惇、夏侯尚、曹休、徐晃、张辽、于禁等人都已经在曹操死后相继去世,而曹操死后新一代的部将如曹洪、张郃、曹真等人也是在曹叡死后不久也过世了,只有司马懿这个老部将活得最久。
魏国的大将或者说整个三国其实发展都后期都出现了一种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在清朝有一部小说在讲三国中的蜀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是说蜀汉已经没有将领了,只能让年迈的廖化当了前线,这句话除了适用蜀汉之外,其实东吴以及魏国也很适用。
曹丕登基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解除对自己有隐患的危机,于是曹丕重用旁支曹真、曹休,而把直系的宗室打压掉,如曹植、曹彰以及夏侯家族,然而曹真、曹休跟曹丕一样是短命鬼,曹丕死后他们也相继死去,而他们并没有留下后代,导致了曹家的将领出现了空置期,这让司马懿趁机夺取了大量的兵权。
诸葛亮北伐的后期,东吴孙权又再次和蜀汉联盟,他们一起攻打魏国,当时的魏国帝王曹叡没有曹家将领可用,只有重用外姓的大臣,而这些大臣大多都是曹操之后培养起来的,这些大臣作战的指挥权是由司马懿来掌控的,此后即使曹操已经死去,曹叡仍然没有收回司马懿的指挥权,也就没有收回兵权,魏国的大半兵力都是由司马懿来掌控。曹叡驾崩之前,他把司马懿的兵权回收交给了曹家军将领,曹爽继位,但是年轻的曹爽怎么会是司马懿的对手呢?司马懿时候不到十年,曹氏的江山就已经被司马家给取代了,所以活得最久才是能够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为何曹操当年老部下都坐视不管呢?
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司马懿造反的时候这些老部下大多数都已经去世了,剩下的人也都是一些不被重用的人,所以就算是司马懿造反也跟他们没有关系了,说不定在司马懿造反成功之后,他们的待遇还可能会变得好一点。
按照时间来推断,司马懿是在曹操死后差不多三十年才开始造反的,这时候曹操的五良将都已经去世了,剩下的都是这些老部下的子弟了,而且在曹丕当上了魏王之后没几年也去世了,曹丕的儿子也是早死,所以这个时候已经不剩什么人了。
而且在曹爽独揽大权之后,就变得非常的残暴,虽然当时的战争已经少了很多,但是这个时候也是非常动乱的,因此有很多大将都对曹爽非常的不满意,而司马懿活到现在已经算是魏国的老人物了,所以很多人都是非常信奉司马懿的。
而曹爽已经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所以在司马懿造反之后,没有人愿意去帮助,而且曹魏政权本来就是名不正言不顺,而且他们都重用士族子弟,本来在曹操打江山的时候有很多寒门子弟出了力,但是到了曹丕的时代的这些寒门子弟的后人都没有被重用过,所以他们心里也是有怨恨的。
司马懿叛变后,为什么所有人都坐视不管?
我们知道曹操这个人生性多疑对谁都不相信。并且他的很多老部下都没有受到重用,所以让人心有些不平衡,导致了这种结局。如果曹操早期改变自己的性格,或许就不会有叛变的这种结局了。
司马懿适时重用人才,给与他们很大的权益。
因为曹操在位期间中用了很多的寒门弟子。但是他的一些老部下都属于氏族集团的成员。当时司马懿就是这一部分的代表,从而让一些老部下们都不想出手相助。最后司马懿叛变成功从此改变了曹氏的命运。其实这一件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对于朋友我们需要用心去交,用心去对待。以真心去换真心,这样对自己是最有利的。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其实人际交往是比较难的,因为有些人在沟通上缺乏能力。但是我们反过来想,只要你以真诚去带人,难道会换来伤害吗?不会的,就像以前电影里演的以德服人。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眼前人,珍惜朋友的感情。
深层次原因是当时寒族和士族的斗争,曹操时群雄逐鹿,必须广泛搜罗人才,寒族得以抬头。但当时士族势力只是暂时隐忍,随着天下统一,外部压力变小,士族势力重新得势,司马懿就是士族势力选出的代表,其替代曹魏已是大势所趋了。
而司马懿又是从曹操那个时代过来的,所以他也受寒门子弟的推崇,这时候司马懿造反不仅不会被反对,反而是有非常多的人支持他,所以司马懿才会这么快的打倒了曹魏政权。
三国时期是我国非常精彩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无数令人们铭记于心的人物,然而刘备、曹操、孙权争斗了一辈子的江山,最终却被司马懿给窃取了。对于这个结果,如果被曹操知道的话,曹操估计能从棺材板里跳出来,只能说曹操的后代没有守住他的江山。虽然司马懿得到了曹操打下的江山,但是却无法将其给稳固了,最终司马懿后代建立的晋朝,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耻辱的一个朝代,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1个原因,司马懿得位不正。司马懿是窃取了曹家的胜利果实才登上的皇位,这在有些人看来感觉没什么,但是在古代人们非常注重名正言顺,如果名不正言不顺的话,那么是存在很大弊端的。这也是古代人们打仗之前,必须有一番正义的说辞才会出军的原因之一。司马懿家族没有这样的借口,那么在天下人眼中司马家族终究是一个窃贼。
第2个原因,司马懿的后代当中没有太过出色的人物。司马懿是天下间少有的智者,就连心智近妖的诸葛亮都不能战胜于他,但是在他的后代当中却没有太多能拿得出手的人物,也就司马昭,司马炎还能算的上个人物。其他的司马后代都太平凡了,根本就不是皇帝的料,甚至一些后代说白了就是白痴,这样的人如何能够让司马家的天下稳固呢。
第3个原因,晋朝的社会风气太过腐败。晋朝可以说是我国最为腐朽的一个朝代,就连现在拍摄的影视剧和晋朝相关的也非常少,这个朝代制度落后,风气腐败。上到朝廷官员,下到黎明百姓,竟然都以?嗑药?为荣,这样的国家如何能够长久,又如何能够稳固?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63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