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白居易不仅在文学方面有成就,就连百姓离婚也能搞定

以史为鉴 2023-06-18 08:43:36

白居易不仅在文学方面有成就,就连百姓离婚也能搞定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白居易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提起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脑海中浮现的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离离原上草”;是《长恨歌》中唐明皇与杨贵妃“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旷世之爱;是《琵琶行》里“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浔阳夜色。

诚然,作为诗人,白居易伟大的艺术成就有目共睹,但作为一名政府官员,他也是一名政绩突出,爱民如子,被老百姓传颂和爱戴的父母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白居易当官的那些事。

一、作为杭州刺史,着重西湖的水利建设,造福一方

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有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与白居易有关的传说,这倒不仅仅是因为诗人为西湖写下了“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这样的千古佳作,更多的则是对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赞扬。

白居易初到杭州时,由于前任地方官损公肥私、滥有职权,甚至听信术士的胡言乱语,为了保证自己的“官运”不外泄,大旱之年也不放西湖水灌溉农田,导致禾苗干枯,粮食大幅减产;在这种情况下,官府不仅不进行赈灾和扶持,反而横征暴敛,加重税负,令老百姓苦不堪言。

白居易看到这样的景象,非常痛心,不由发出了“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的感慨,于是他决定要将西湖水系进行全面治理并合理利用,造福一方百姓。

经过实地勘测,白居易在钱塘门外,加修一条长堤,并修造了一座石涵闸,将湖水蓄积,以备旱灾时使用。他怕当地百姓和主管官员不了解堤防的使用,为农业生产造成损害,特地亲自书写《钱塘湖石记》(当时的西湖名为钱塘湖),并找人刻成石碑,树立在湖边。

碑文中详细说明了堤坝的用途,以及蓄水、放水的方式,还有对堤坝进行日常维护的方法,非常详实细致,甚至连放一寸水位的湖水能够灌溉多少顷田地,都写得一清二楚。老百姓看到这块石碑,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白居易在杭州执政期间,非常注重保护西湖的水土,明文规定不允许私自填湖造地,更不允许随意砍伐附近山上的林木。但是就是有人不把法律条文当回事,依然是我行我素。

有一次余杭县的亲戚为了建造私家花园,仗着自己有官家的靠山,强行在西湖南侧填土造地,建造临湖水榭。白居易知道后,毫不徇私,立刻命令那人拆除了违章建筑,并且还罚他们多挖了一百多亩的湖泥,才算完事。

有钱人违法要处罚,普通老百姓违反规定也是要管的,有些人为了省钱,偷偷跑到湖边的山上去砍树当柴烧。白居易就让当地的官员宣传保护山上林木的重要性:保持山上的林木是为了保护水土,一方面防止山泥流入西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出现大规模的山洪。

除了加大宣传,白居易规定对那些不听劝阻,依然我行我素上山砍树的人小惩大诫,如果因为上山砍树被抓获,便要在官府的监督下补种十棵,这样一来再也没有人敢私自填湖砍树了。

白居易先做杭州刺史,后来又被调任为苏州刺史,短短几年中,他把整个苏杭地区治理得山清水秀,民生富足。现在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人间天堂的形成,大诗人白居易功不可没。

白居易离开杭州的时候,老百姓感念他的功德,恋恋不舍,夹道相送,这让白居易非常感动,写下了“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甘棠一无树,那得泪潸然”的诗句。而杭州的百姓也为了纪念这位“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父母官,将西湖上的白沙堤,称为“白堤”。

二、清官能断家务事,白居易公平裁判离婚案

除了兴修水利,治理水患,作为一任地方官,白居易难免会审理一些民事纠纷的案件,其中有这么一桩离婚官司,在民间常被人们津津乐道。

有个农妇去给下地干活的老公送饭,谁成想半路碰到了自己的老公公,老人家说正好自己也很饿,媳妇就把饭给公公吃了。没想到这个老公不干了,觉得媳妇不按时给自己饭吃,就是不守妇徳,于是就写了休书,非得休妻离婚不可。

这当媳妇的也很委屈:“我是替你孝顺老人,又不是偷家里的东西给外人,凭啥要休了我?”于是这官司就打到了父母官白居易的案头上。

要说白居易,可不仅仅是写诗和治理西湖的高手,断起家务案件来,也是头脑清醒,事理分明。他一看这案子的来龙去脉,立刻就告诉那个老公:“这婚你离不成,你媳妇没犯啥错。虽说既嫁就得从夫,但是在孝顺父母,与服从老公之间,还是要以孝为先,你媳妇顺序没搞错,是个明白事理的女人。你赶紧麻利儿带媳妇回家,以后好好过日子,别再没事找事了。”

就这样,我们的白大官人,不仅为那个蒙受委屈的媳妇主持了公道,挽救了一个家庭,也让我们看到,即便是在森严的封建宗法社会里,也有富于人情味的一面。

三、关心底层民众生活,因直言进谏被贬黜

白居易为官始终关注底层百姓的疾苦,反对豪强贵族对老百姓无限度地压榨,这在诗作《卖炭翁》中得以深刻的体现:“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对于官吏这种近乎抢劫似的盘剥,诗人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也对压迫下水深火热的百姓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在同情民众、关注民生的同时,白居易也对自身做出了深刻的反省,在《观刈麦》中,他不无感慨地写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作为一名封建社会的朝廷大员,能够以民为重,将天下兴衰视为己任,如此担当实在是难能可贵。

因为性格耿直,白居易在朝堂上谏言从不避讳针砭时弊。时间久了,不仅得罪朝中权贵,就连皇帝也觉得不舒服。唐宪宗时,白居易因为反对宪宗重用宦官而遭到压制,被剥夺了向皇帝谏言的权利。

后来又因为在宰相武元衡被刺杀一案中,坚持追查真凶,被反对派指责为“越职言事”,遭人诬陷后被贬职为江州司马,这对白居易的打击很大,不仅让他对仕途彷徨,也陷入了人生的苦恼之中。

在前往江州赴任途中,白居易写下:“眼痛灭灯犹闇坐,逆风吹浪打船声”,以此来抒发心中的郁结。在江州任职期间,更是创作了千古名篇《琵琶行》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舒的郁结。

那“同为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怅然若失,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欲言又止,不知令多少人感同身受,引发了多少人内心的共鸣,千百年来让人久久传颂,感叹不已。

被贬江州,让白居易深受打击,也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从那之后,他的人生态度从“兼济天下”,转变为“独善其身”,甚至到晚年时,变得沉迷享受,这也让后人对他的评价颇具微词。

作为唐代三大杰出诗人之一的白居易,他的诗歌不像李白那样天马行空,浪漫奔放;也不似杜甫那样沉郁悲悯,忧国忧民;但他的诗歌质朴优美,通俗平易,令人充满回味与感动,而且,以从政经历看,他无疑是这三人中,施展个人抱负最成功的,无论是文字还是行动,白居易充满人文关怀的思想内涵,与济世强民的家国情怀,都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57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