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娜木钟晚年失去儿子的尊重,背后什么原因导致的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8 08:32:28

娜木钟晚年失去儿子的尊重,背后什么原因导致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娜木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起初,皇太极宠爱她的原因很简单,只是为了让朝廷中那些叫嚣着厚待俘虏的人满意,这样的话有助于拓展疆土,可是娜木钟是多么奸诈的人啊,居然懂得一步步地利用小小的宠爱变成了皇太极的四妃之一,大抵也是让人非常好奇这个人的手段吧。

单看娜木钟这个人的感情,就已经很丰富了,她是林丹汗唯一不可替代的美丽与才华并重的大福晋,而且她非常擅长抓住时机,甚至在林丹汗打猎受伤、命悬一线、需要人血入药的时候,她也毫不犹豫地用刀子划向了自己的手,这样的人怎能不让人疼爱?小编认为,娜木钟可能就是利用好男人怜惜自己的心态,一步步将他们玩弄于鼓掌之中吧,不论是第一个男人林丹汗,还是后来的皇太极,都沦陷在她所营造的温柔海里。

林丹汗兵败之后,她作为俘虏被献入宫中,同那些女人争宠可能就迅速成为了她的任务,皇太极的宠爱让她感觉到深深的得意,可是这并不能满足于她的内心,于是和皇上最爱的女人海兰珠的弟弟牵扯在了一起,不但总是经常性的幽会,更是胆大包天地生下了阿古拉的孩子,在后宫中能够有自己的孩子是个多么大的依靠,你们都会觉得,这样胆大妄为的女人从此就会安分守己了吧?可是娜木钟这个人非常的贪心,她生下的是阿古拉的孩子,本没有道理继承皇太极的皇位,可是当福临在多尔衮的帮助下顺利登位之后,她便不懂得满足了,开始了行动,联合自己曾经的姐妹,在朝政还没有稳定的时候,想要借机逼他们母子让出朝政大权。

小编看来,娜木钟这个人是非常有智慧的,林丹汗的女人众多,她却能够赢得过那些有资历的女人和美貌的女人,必定是不能够小瞧的,而且还在皇太极收服了林丹汗之后,一跃俘获皇太极的心,顺利地在后宫之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宠爱不输大玉儿和哲哲大福晋,由此可见,这个女人的心机深沉,当然了,林丹汗的别的姬妾也不是省油的灯,能够说服大臣们听从自己的话,密谋造反,也是都不简单啊。

大玉儿知道博果尔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阿古拉的儿子,从来也没有想过亏待他,可惜娜木钟越过雷池,竟然想要让福临退位给博果尔,这就很过分了,首要障碍就是博果尔的血统不正,于是背地里联系自己科尔沁草原上的亲哥哥吴克善,让他率领亲兵前来保护他们母子,毕竟后宫中可以信赖的人太少了,有了自己的哥哥做靠山,加上多尔衮的支持,自然是无所畏惧了。

小编认为,娜木钟真的是过于贪婪了,孩子已经不是皇太极的了,自己和儿子也并没有吃亏,只不过是空有了一个正大光明的身份可以继承皇位但是却没有办法实现而已,这已经可以知足了,安安分分的过好自己的生活,不去贪恋那些本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否则也不至于事情败露之后,难以在宫中生存下去。

大玉儿心地善良,在博果尔知道自己的身世痛彻心扉之后,并没有按照谋反的罪名处置他们母子二人,而是给了他们交流的机会,让娜木钟这个母亲能够对自己的儿子说出真相,娜木钟也因为自己对大玉儿的所作所为深感愧疚。

娜木钟还是因为自己的愚蠢和贪婪付出了代价,不但失去了儿子博果尔的理解,还失去了在宫中生存的机会,余生只能够在寺庙里度过,小编看来,如果在当初的时候,她就懂得收敛和知足,起码能够享受到儿子的尊重,可惜哪怕大玉儿瞒住了外面所有质疑博果尔身世的声音,但是博果尔还是难以接受自己不够光明正大的身世,因为他一直觉得自己比福临优秀,比福临更有资格继承皇太极的位子,可惜他没有想到是因为自己见不得人的身世,才使得自己哪怕才能远远在福临之上,也永无继位的可能,母亲让自己蒙了最大的羞辱,可是她毕竟是自己的母亲,生育了自己,没有资格去责怪她。

在小编眼中,娜木钟可能只有到了晚年的时候,才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她只想要自己的儿子好好的,享受和儿子在一起的快乐就是最大的快乐了,可惜已经追悔莫及了,儿子这一生都会因为她的连累而背上最沉重的抱负,不再快乐起来,相信这也让她能够得到教训吧。所以我们一定要看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再去追随,哪怕最后得到了也不是那么的开心,但是那毕竟是我们曾经一度想要的,只要不后悔就好。

哲哲,皇太极的妃子哲哲生了几个孩子

皇太极的妃子哲哲生了几个孩子 孝端文皇后(1599年—1649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正宫皇后,孝庄文皇后的姑姑。生于万历二十七年四月十九日,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清太宗时为国君福晋,正宫皇后,居中宫。

哲哲皇后无子,生三女。分别下嫁下嫁额哲、奇塔特和巴雅思祜朗。 谢谢,望采纳! 哲哲皇后为什么同意皇太极娶自己的侄女为妻 这位知友,"哲哲皇后为什么同意皇太极娶自己的侄女为妻",这是因为清初皇帝们的婚姻,大都充满了政治色彩。据史料记载,努尔哈赤妻妾共有十四人,其中七位妻妾的纳娶,都是因为政治联盟。清初满蒙政治联姻盛行,据《清皇室四谱》第二卷记载,清太宗皇太极有蒙古妻妾七人,占其后妃总数的一半左右,清世祖福临有蒙古妻妾六人,占其后妃总数的三分之一。

皇太极在22岁时,,太极也受命于努尔哈赤,在1614年带着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地远地迎娶了博尔济吉特哲哲,也就是孝端文皇后。那么后来自己的两侄女嫁给皇太极,这姑侄三人共侍一夫,背后又有什么真相呢?

要说起这三个姑侄必须要从她们的家族说起,她们都姓博尔济吉特,那博尔济吉特是满语的音译。他还有另外一个更让人熟悉的音译便是孛儿只斤,是蒙古黄金家族的姓氏成吉思汗的后代。这个博尔济吉特家族在十三世纪的曾经称霸整个亚欧大陆,但到了明朝末期已经衰弱了,但却时时不忘祖宗的荣光,为了保住黄金家族的荣华富贵,他们开始广结善缘,几乎跟周围的所有强大部落都通婚。

光有政治基础是不行的,关键是孝庄的姑姑哲哲皇后,与皇太极过着浪漫的生活之后,原来她换上一种不会生育的病,和皇太极在一起七八年都无一子,七八年无子的时光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一个漫长的岁月。被爱情滋润的哲哲皇后,有时欢喜有时忧,喜的是有个自己深爱着的丈夫,忧的是始终不能为他生下一子。那时候婚姻并不是光靠爱情来维系的,在后金时代,是以封建领主承袭制的,倘若哲哲再不能生子,她女主子的位置是很难维持的,那么自然她的婚姻也会受到波连。更重要的是,在皇太极以后,旗主以及大贝勒,还有汗位,恐怕会由侧室所生的豪格继承。到那时,自己和背后的家族在被侧室地排挤下,最终会落得个撒手大权,名落孙山。

这种情况下,博尔济吉特哲哲没有儿子,她自己的地位是很难保证的,最重要的是,科尔沁部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如果和汗位继承人没有血缘关系,那么就很难保证科尔沁家族的利益。命十年,科尔沁贝勒宰桑之子吴克善又送自己的妹妹与皇太极为妃,此女即庄妃。而这庄妃也是皇太极宫中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的亲侄女。

这位庄妃可了不得,13岁就嫁给了皇太极,一生辅佐了三个男人,培育了两个皇帝,有一个当皇帝的儿子顺治,还有一个当皇帝的孙子康熙,她就是后来的孝庄文皇后。

哲哲是怎么死的  清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在清宁宫溘然长逝,走完了自己南征北战的戎马一生。顺治帝即位后,哲哲被尊为皇太后,并随清廷迁都到北京,住在皇宫紫禁城里,过着轻松悠闲自在的生活。顺治六年(1649年)的四月十七日,哲哲病逝,享年五十一岁。顺治帝为她举行了隆重的丧礼。恭奉她的梓棺在宫中正殿,文武百官及其夫人们都穿上了丧服,男摘冠缨,女去首饰,以示哀悼。按照皇太极去世时的规格进行了初祭、大祭、绎祭、月祭、百日祭等一系列祭奠礼仪。次年(1650年)二月,哲哲的梓棺被运回沈阳,与她的丈夫皇太极一起长眠,合葬在昭陵,即现在的沈阳北陵

皇太极的妃子哲哲生了几个孩子? 哲哲皇后无子,生三女。分别下嫁额哲、奇塔特和巴雅思祜朗。

孝端文皇后(1599年05月31日-1649年05月28日):

1.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清朝开国皇帝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皇后,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和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的姑姑。

2.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后金逐渐重视与蒙古的联盟,哲哲也因蒙古受到重视,地位逐渐上升,清太宗时为国君福晋、中宫皇后。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为母后皇太后,无徽号。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去世,享年五十一岁,葬清昭陵。全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3.皇太极统治的17年间,孝端文皇后主持内宫事务,很使皇太极满意。每遇蒙古诸部远道来京朝贺,或送女来嫁,或尚公主,均由孝端文皇后率众妃举行盛大宴会,亲自迎送。由于孝端文皇后的崇高地位,其亲族亦受礼遇。她的母亲科尔沁太妃屡次来朝,皇太极均以盛大礼节迎送,宴赏优厚。

4.孝端文皇后无子,生有三女。福临(即顺治皇帝)继位后,尊其为母后皇太后,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哲哲逝世,年五十一岁。顺治七年(1650年)二月,将其梓棺运至沈阳,与皇太极合葬于昭陵,即今沈阳北陵。顺治皇帝为孝端文皇后撰了祭文。雍正、乾隆累累加谥,全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山河恋哲哲做皇后了吗 做成了。 在第27集

皇太极听玉儿说如果小阿哥认哲哲为母亲,就即保了阿哥也能立哲哲为皇后,两全其美,心中一动有所考虑,答应祭祀让上天来决定封皇后的事。玉儿祈祷明天开始就是风平浪静,有新的开始。祭祀开始皇太极说听到上天安排要让小阿哥认哲哲为额娘,和玉儿一起照顾他,并宣布上天安排明日吉日正式封海兰珠为皇后,哲哲、玉儿、娜木钟晋封为妃。  众大臣见皇太极如此坚定也都敢怒不敢言。海兰珠身穿凤袍大笑为卓林报了仇,哲哲突然出现告诉海兰珠,杀死卓林的幕后真凶是皇太极,因为不想失去她,海兰珠大惊。  册封仪式正式开始,海兰珠却一直未到,皇太极赶去见海兰珠正在为卓林烧着纸钱,皇太极被逼承认自己是杀害卓林的凶手,海兰珠抱起儿子夺门而出。海兰珠欲抱着儿子跳楼自尽,被皇太极抢回阿哥,珠却失足掉下城楼倒在血泊之中。哲哲终于穿上凤袍,母仪天下,但册封时皇太极却回避不到 皇太极为什么如此喜欢海兰珠,而不是哲哲和大玉儿? 皇太极是一位历史上非常了不起的皇帝,开创大清,眼光智慧何等厉害,海兰珠嫁给皇太极的时候26岁了,在当时来讲是个大龄青年,势必有什么原因的,但是海兰珠在嫁给皇太极之前在历史上找不到相关记载,给后人很多遐想,要说海兰珠美貌是肯定的,也一定有过人之处、才会让皇太极这样的伟人爱上,那么皇太极也是痴情,海兰珠在死后不久,皇太极也死了,他们肯定是有爱情的。也不失为一段历史佳话。那么为什么皇太极这么喜欢海兰珠呢?

首先得从皇太极的上半生说起,皇太极上半生实在是太苦闷了,几乎没有享受过什么温情,早年的时候征战沙场几乎是从死人堆中爬出来的,后来又是为了自己的帝位、大清的天下征战不休,以前的婚姻都是政治上的结合,根本没有感情可言。

而这个时候宸妃出现了,她和别的女人不一样,别人都是先考虑到利益,而她对他则是很单纯的爱情,(恋爱中的女人,魅力无穷)所以这一生都缺爱的皇太极被感动了,这可能也是皇太极宠爱宸妃最重要的原因。再来宸妃确实是有着和别人不同的韵味,当时皇太极宫中的妃子大多是来自于政治上的结合,在皇太极面前展示的都是强势的一面,而宸妃不同,虽然已经26岁了,但是肌肤洁白、貌美如花的宸妃楚楚可怜的样子反而更能引起皇太极的保护欲。

说起皇太极和海兰珠的爱情故事从古至今,都有一个表达,那就是皇太极对海兰珠的深爱,超越了生死,甚至可以说超越了极限,海兰珠虽然嫁过人(史上无载),但皇太极对她的宠爱甚过了任何一个娘娘,任何一个贵妃,包括漂亮,华贵,又善解人意的皇后,海兰珠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宸妃,他给海兰珠的爱使他倾尽了他所有的真情,这是一段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皇太极共有后妃8人(不含庶妃),其中5人系蒙古人,占了多一半,这就是皇太极“抚绥蒙古,进攻明朝”国策的政治需要。但皇太极最宠爱的三位后妃(皇后、庄妃和宸妃)又都是蒙古人中的一家人,这已带有一定的感 *** 彩,而他对宸妃海兰珠的宠爱更可以说是达到了痴心痴情的地步。

第一:因为兰珠命运坎坷,海兰珠曾经嫁过人,而海兰珠原来的丈夫对她并不好,因此皇太极第一次见到海兰珠那楚楚可怜的眼神,便深深的爱上了海兰珠,这可能就是由怜生爱吧!

第二:海兰珠只把皇太极当成男人,单纯的爱情,因此皇太极作为一个男人,当然会偏向全心全意深爱之家的女人了。

第三:因为海兰珠一举得男。在古代生儿子这是非常重要的。被封为关雎宫宸妃,宸妃的地位在五宫中位居第二。仅次于皇后哲哲。

第四:感情因素。海兰珠即将迎来自己作为女人的人生巅峰时,老天却跟他开了个大玩笑,孩子还没有取名,就于崇德三年夭折,不满周岁。爱子的死,给皇太极和宸妃以沉重的精神打击。宸妃所遭到的打击尤重,整日郁郁寡欢,终于忧闷成病,弥留之际,皇太极从前线返回,日夜兼程赶回盛京,然而海兰珠已经去世,终年33岁痛失爱人,皇太极朝夕悲痛,饮食顿减,身体每况愈下,最终死去。

海兰珠是一位知书识礼、贤惠端庄而又十分秀美的姑娘。然而在诸多蒙古族姑娘中更加显得苗条清秀,白皙娇嫩,抚媚动人。而且,当时姑娘多在十几岁就出嫁,海兰珠时年25岁,据说海兰珠曾经嫁过一次人的,但是在任何历史资料中都没有关于海兰珠嫁给皇太极之前的资料,究竟嫁没嫁过不详。不过海兰珠更具一种成熟的美。自古英雄爱美人,皇太极对海兰珠一见钟情。

最终原因是态度,海兰珠无依无靠唯一能依靠的是皇太极。所以海兰珠把皇太极当成唯一,当成了真正的丈夫。哲哲,大玉儿等都是有身份的人,皇太极不是她们生命的全部,离开皇太极他们依然过的很好。而海兰珠只有皇太极一人。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福晋为啥都叫哲哲 并不是都叫哲哲,努尔哈赤的福晋叫孟古哲哲,皇太极的福晋叫哲哲。

1、孟古哲哲

孝慈高皇后(1575~1603年),叶赫那拉氏,名孟古哲哲,生于明朝万历三年,叶赫部首领杨吉砮之女。在万历十六年九月,十四岁时嫁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孟古庄敬聪惠,端庄贤德。婚后四年生下一子,即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万历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1603年10月31日)病逝,享年二十九岁,后金天命九年(1624年)迁葬东京陵,天聪三年(1629年)二月十三日迁葬福陵。

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尊其母为孝慈皇后,经累朝加谥,最终谥号为“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

2、哲哲

孝端文皇后(1599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清朝开国皇帝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皇后。

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和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的姑姑。清朝首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册封)。首位皇太后。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后金逐渐重视与蒙古的联盟,哲哲也因蒙古受到重视,地位逐渐上升,清太宗时为国君福晋、中宫皇后。

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为母后皇太后,无徽号。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去世,享年五十一岁,葬清昭陵。全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扩展资料:

清朝早期,关外有两个出美女的地方,一个是海西女真的叶赫部,涌现出了像叶赫老女(传说中的布喜娅玛拉)这样的美女,另一个是蒙古的科尔沁草原,大名鼎鼎的孝庄太后(庄妃)就是来自于这个地方。

早在1588年,年仅14岁的孟古哲哲便在哥哥纳林布禄的护送下来到了费阿拉城,这一年她嫁给了努尔哈赤。

孟古哲哲不但长得相貌出众,更拥有许多优点,比如说有气度、能容人,即使别人出言中伤自己也不生气,对待努尔哈赤更是始终如一,谨小慎微,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迅速征服了努尔哈赤,很快便坐上了大福晋的位子。

1592年,孟古哲哲生下了她唯一的孩子,即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她感到无比幸福,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个孩子让她在百年之后享受到了无上荣耀。

当时,努尔哈赤与叶赫部关系恶化,孟古哲哲想在临终前见一下自己的母亲,努尔哈赤立刻派使者迎接岳母,但是却遭到了拒绝,于是孟古哲哲在1603年抱憾而终,年仅28岁。

后来,皇太极继承汗位,追封母亲为孝慈高皇后,孟古哲哲由此成为清朝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

十一年后(1614年),年仅16岁的科尔沁草原美女哲哲远嫁皇太极,皇太极从赫图阿拉北行三百余里迎接自己的漂亮新娘,两人在扈尔奇山城喜结连理,哲哲从此成为了皇太极的侧福晋。

1624年,大金国四贝勒皇太极的大福晋乌拉那拉氏(豪格生母)因乘轿闯入汗宫,受到了努尔哈赤的训斥,皇太极趁此机会将乌拉那拉氏休弃,哲哲迅速被扶正,成为皇太极大福晋。

十二年后,皇太极于盛京称帝,建立大清国,哲哲入主清宁宫,称国君福晋,相当于皇后,由此哲哲成为清朝第一位皇帝亲自册封的皇后。

1643年8月,皇太极突然暴崩于盛京,年仅六岁的福临继承大清皇位,哲哲以嫡母的身份成为大清的母后皇太后,这也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皇太后。由是,在清朝的后妃史上,哲哲必定占据重要的地位。

为何说良妃是昙花一现式的受宠,她的一生真的是个悲剧吗?

康熙朝晚年,众位皇子为了争夺皇位,上演了一出空前激烈的?九子夺嫡?大戏。而这一段历史,也不断被搬上荧屏,成为了众多影视作品的剧情蓝本。

在这些以?九子夺嫡?为背景的清宫剧中,皇子之间的尔虞我诈、骨肉相残、兄弟阋墙的场景,自然是剧情的核心与焦点。与此同时,康熙的一众后妃、也就是这些皇子的母亲们,也在通过各种方式明争暗斗,扶助、支持着自己的儿子参与皇位争夺,她们之间也上演的一出出功于心计的?宫斗?场面,也让人印象深刻。


然而历史上良妃卫氏,她的经历并不是真的如影视剧中所演绎的那样传奇,她与康熙之间的感情也并非和谐恩爱。她的受宠仅仅是?昙花一下?,一生寂落才是她真实的写照。


辛者库出身的良妃卫氏,在后宫中的地位是非常的低微。

看过清宫剧的朋友,对于?辛者库?这个词并不陌生,这是后宫之中所有人极为惶恐和忌惮的地方,一旦进入辛者库就意味着要承担宫中最为卑贱以及最为辛苦的差事,受到宫中其他人的排挤与欺凌,这是无疑是对其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打击。

实际上,?辛者库?,最初的意思是包衣管领下食口粮人,是包衣的一种,同为皇族宗室以及满洲贵族的?奴仆?。

按照著名清史研究专家杜家骥先生的考证,被划入?辛者库?籍的,主要分为两种情况。在入关之前,?辛者库?的成员多为具有一定手艺的汉族俘虏和仆役,亦或是归降时由于家族、部落人数较少不被编入满洲八旗下的佐领管辖,进而被编入到辛者库之中。在清朝入关之后,特别是康雍时期,?辛者库?主要用以接收犯了罪官员及其亲属,这其中绝大部分为满洲官员,而这些满洲官员里有超过百分之七十的都是因为贪污、侵吞和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的原因而被降入辛者库的罪籍之中。

由此可见,?辛者库?的构成还是相对比较复杂的,并不能只用?罪籍?或者?贱籍?一概而论。


按照《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的记载,良妃卫氏祖姓觉禅氏,皇太极时期归降并被分配到了正黄旗下成为包衣,世代担任膳房总领之职,而良妃卫氏的生父阿布鼐正是担任着这样一个正五品内管领的职务。至于其家族为何入籍?辛者库?,各种观点都有,一说是由于卫氏祖上家族人员稀少,又属于手艺人,故被安排到辛者库进行统一的管理,也有说是其祖上在康熙朝初年因经济犯罪被降入了辛者库的罪籍之中。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良妃卫氏是察哈尔亲王阿布鼐之后。这个阿布鼐是林丹汗的遗腹子,林丹汗败亡青海打草滩后,他的母亲,即林丹汗的囊囊大福晋娜木钟率部归降了后金,皇太极重新迎娶了娜木钟并将其封为了麟趾宫贵妃,这便是后来的懿靖大贵妃。同时,皇太极将自己的女儿马喀塔公主嫁给了林丹汗的继承人额哲,额哲去世后,作为额哲的弟弟,阿布鼐重新迎娶了玛卡塔公主,并袭承了察哈尔亲王的爵位,后因复恩失礼被康熙废黜,卫氏家族作为其后人也就此被降到了辛者库的罪籍之中。相对来说,关于良妃卫氏的出身一般还是沿用前一种说法。

当然,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卫氏的卑贱辛者库出身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也对她及她的儿子胤禩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卫氏是康熙的宠妃?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康熙十二年(1673年),卫氏通过选秀入宫,成为宫女,但是其地位并不高,做的也只是简单地粗活和重活,属于地位比较低的宫女。

然而,卫氏自身的条件可以说是非常的好,燕北老人的《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有记载:

?(良妃卫氏)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且体有异香,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气。?

这样的描述固然有些夸张,但是仅凭一介出身非常卑贱的普通宫女身份,就能够得到康熙皇帝的宠幸,甚至还为康熙皇帝诞育了一位皇子,足可见卫氏的容貌确实出众。

康熙二十年(1681年),八阿哥胤禩出生,这是卫氏一生之中最为骄傲和幸福的时刻,然而,这也是她人生中的难得得宠,而这份得宠却也是?昙花一现?。

在此之后,从康熙对其各个方面的表现和态度来看,良妃卫氏在康熙心中的?存在感?确实非常的低。


首先,是就是良妃卫氏册封的时间上。

这里我们用康熙皇帝?惠宜德荣?四妃和良妃卫氏做一个比较。

惠妃那拉氏,首次生育皇子是在康熙九年(1670年),其被册封为惠嫔的时间为康熙十六年(1677年),间隔七年。

宜妃郭络罗氏,康熙十六年(1677年)还未诞育皇子的她直接被封为了宜嫔。

德妃乌雅氏,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下了雍正,在第二年即康熙十八年(1679年)就被封为了德嫔,间隔一年。

荣妃马佳氏,首次生育皇子的时间比较早,是在康熙六年(1667年),她也是第一个为康熙诞育皇子的后妃,她被册封为荣嫔的时间同惠妃和宜妃一样,都是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间隔十年。

而良妃卫氏,生育八阿哥胤禩的时间是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而她被册封为良嫔的时间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整整间隔了十九年。


在此期间,她没有得到任何的册封,包括贵人、常在、答应、庶妃这样低级别的封号,她都没有得到,依旧是没名没分,只是一名普通的辛者库籍的宫女,甚至可以说在这期间卫氏是被康熙所遗忘般的存在。

直至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她所生下的儿子八阿哥胤禩被封为了多罗贝勒。

与他同期受封为贝勒的还有四阿哥胤禛即雍正皇帝,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而胤禩则是他们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并且这个时候,胤禩已经开始协助康熙皇帝处理朝政,在朝臣中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与口碑,康熙皇帝对其也是非常的喜爱和欣赏。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卫氏可以说是沾自己儿子的光,才获得了册封,有了名号和身份,在这之后又晋封为良妃,虽说地位不及?四妃?,但是终归是有了一定的升格,摆脱了此前尴尬的境遇。

前文中说的,惠妃那拉氏和荣妃马佳氏被册封为嫔的时间也距离他们首次诞育皇子的时间有着七年和十年的间隔,其中也有着早期生育的皇子存活率不高,不满周岁便早殇的情况,如果比较其诞育健康存活的成年皇子,即大阿哥胤褆和三阿哥胤祉后,被封册封为嫔的时间,则间隔年份便大大减少了。

而像卫氏这样,儿子一直长到成年并且完成大婚,前后间隔近二十年才被册封的,不仅在清朝的时候,就是纵观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也是实属罕见。


其次,是在为康熙皇帝诞育子女的数量上。

惠妃那拉氏一生生育了两位皇子,其中一位皇子早殇,按顺序这是康熙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另外一位成年皇子就是所有皇子中年龄最长的大阿哥胤禔。除此之外,惠妃抚养了两位皇子,其中就包括良妃卫氏所生的八阿哥胤禩,以及七阿哥胤祐。

宜妃郭络罗氏为康熙皇帝生下了三位皇子,分别是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以及皇十一子胤禌。

德妃乌雅氏前后为康熙共生下了三男三女共六个孩子,包括了雍正、六阿哥胤祚、十四阿哥胤禵,以及皇七女、皇九女以及皇十二女。

荣妃马佳氏与德妃乌雅氏一样生育了六个孩子,都是为康熙诞育子女数量最多的后妃,特别是康熙皇帝的前十个儿子中,五个都为马佳氏所生,除此之外,马佳氏所生的唯一的女儿,即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是康熙皇帝最宠爱的女儿。

反观良妃卫氏,一生之中,除了八阿哥胤禩之外,再无其他子女。

生育子女的频率和数量,可以反应在一段时间内后妃受宠的情况,通过这也能看出康熙对于卫氏的感情,确实也无法同?四妃?相比。就连顺懿密妃王氏以及十三阿哥胤祥的生母、当时还是庶妃的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诞育子女的数量都要超过卫氏,可见卫氏在康熙心中的地位。


再次,就是良妃的这个?良?字。

其实,皇帝对于后妃的封号,如同赠予大臣们的谥号一样,也是有等级的。

比如我们知道的,授予文官的最高级别的谥号是?文正?,接下来是?文贞?、?文成?、?文忠?等。

对于后妃来说,比较常用、级别比较高、能够体现其地位的称号中,依照惯例主要是?贵德淑贤?四字,在这之后是?庄、敬、惠、顺、康、宁?等字。


而良妃的?良?不仅不在这些常用的称呼后妃名号的字库中,甚至纵观清朝乃至整个中国封疆王朝的历史,也没有出现一位带?良?字的后妃。而在此前的南北朝以及唐宋时期,有带?良?字的后妃等级称号,如?良人?、?良媛?、?良信?、?良侍?等,都是地位非常低的、排在末尾的后宫级别。

由此可见,康熙封其?良嫔?以及?良妃?,并不是对其宠爱的表现,甚至是对其辛者库出身身份的一种暗示和轻蔑,这样的话还能说康熙喜欢良妃卫氏么。

所以在这样看来,康熙对于良妃卫氏确实感情不深,而八阿哥胤禩的出生更像是一场?美丽的意外?。


去世后的良妃卫氏非但没有被追封,反而背上了?辛者库贱妇?的骂名。

良妃卫氏之所以会背上如此?骂名?,还是要从?九子夺嫡?中非常著名的?毙鹰事件?开始说起,而这一次,卫氏确实是?莫名躺枪?,因为在此之前的康熙五十年(1711年),良妃卫氏就已经去世了。

康熙五十三年(1713年),康熙皇帝带着所有成年皇子前往热河秋闱,此时正好赶上卫氏的忌日,于是八阿哥胤禩以为母守孝为由留守北京。在此期间,胤禩派人给康熙皇帝请安,并同时带上了两只海东青作为礼物。

然而,当康熙皇帝收到的时候,这两只海东青已经是奄奄一息了。

要知道,海东青可不是普通的老鹰,在满洲人传统的萨满教义中,海东青是最高图腾般的存在,送给康熙两只奄奄待毙的海东青,无疑是在诅咒康熙皇帝其尽早的离世。至于海东青为什么会濒临将死,有人说路上照顾不周致使海东青脱水,也有人是雍正派人所为,还有说是太子胤礽的党羽不满胤禩在?两废皇太子?期间的所作所为而故意陷害。


然而不管因为什么样的原因,此时已经怒不可遏的康熙皇帝立马下令,不准胤禩为母守孝,召其迅速赶往康熙皇帝的行宫,并且当着众人面宣布:

?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并且大骂胤禩为?辛者库贱妇?所生,良妃这次是结结实实的被自己的儿子给?坑?了一把。


实际上,这是康熙第二次借由胤禩生母良妃卫氏卑微的出身而大做文章,早在康熙?一废皇太子?后,众位大臣一致推举胤禩为新太子时,康熙就以此进行了反驳:

?八阿哥未尝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贱。?

如今又一次将八阿哥胤禩的出身说事,一方面是表达自己对胤禩送死鹰事件的极为的愤怒,另一方面,也是在发泄长久以来对于胤禩处心积虑夺取皇位的不满,同时可以看到的是,康熙皇帝两次提及,也说明他对于胤禩、对于良妃卫氏低贱的?辛者库?出身是非常在意和顾及的。

也正是这次事件,宣告了胤禩从皇位争夺战中的彻底出局,良妃卫氏及其整个家族也就此失去了最好的翻身机会。


纵观清朝的历史上,并不是所有出身卑贱的后妃都没有出头之日,雍正皇帝的生母乌雅氏以及嘉庆皇帝的生母魏佳氏便是?飞上枝头做凤凰?的典型代表。

先来说说雍正的生母乌雅氏。她父亲威武的官职仅仅是正五品的包衣护军参领,其职级和地位与良妃卫氏的父亲、正五品内管领阿布鼐可以说是相差无几,两个家族的卑微程度也是不相上下。

然而,康熙对于乌雅氏的态度则与对待卫氏完全不同,前文中也说到了,论地位,贵为?四妃?之一,论子女数量,三男三女,子女最多,并且两个儿子在康熙朝一个是亲王爵位,另一个还被封为了?大将军王?,硬生生的压过了卫氏一头,整个家族也在康熙朝时期就被抬旗、抬籍,享受到了无限荣光。而在康熙去世后,更是凭借?母以子贵?,被追封为了孝恭仁皇后。

这些都是良妃卫氏所不能企及的。


再看看魏佳氏,其家族被抬出了?辛者库?籍,但仍是汉军旗包衣,出身、背景、家族地位甚至还不及卫氏。然而魏佳氏却成为了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去世之后,最得乾隆皇帝宠爱的妃子,不仅诞育了数量众多的子女,自己更是被封为了皇贵妃,统御后宫。最终,她的儿子嘉庆皇帝继位,她也被追封为了孝仪纯皇后,生前死后,都享受到了极大的殊荣,并成为了后宫?逆袭?的典范为后世所铭记。


反观良妃卫氏,她的自身条件或许不算差,儿子胤禩的能力也是非常的出众,然而她的发展与结局却与乌雅氏和魏佳氏大相径庭,或许除了缺少?宫斗?的谋略,少的就是一点点运气吧。

也就是这样的差距,最终不仅导致了良妃卫氏本人一生的平淡与寂寥,也间接导致了她的儿子八阿哥胤禩的人生悲剧,不得不让人再度感慨?无情最是帝王家?的残酷与无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57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