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当时的杜牧泛舟秦淮,听到有歌姬在演唱《玉树后庭花》,心中感慨她们不知这里正是曲子的作者陈后主昔日的国土。而如今的皇帝与歌姬们同样浑浑噩噩,只顾享乐,昏庸无道。
01
看过金庸老先生所著《天龙八部》的人大概都对萧峰(亦作乔峰)印象深刻。萧峰本是契丹人,被汉人抚养长大,最终却又被迫前往辽国,当上了南院大王,还被当时的辽帝耶律洪基称为兄弟。也许不了解辽国体制的人会奇怪为什么萧峰去了辽国就能当南院大王,这是因为萧峰其实是后族萧氏的人。这里就要科普一下辽国的独特体制了,辽国由契丹人建立并统领百族,皇族姓耶律,又规定了皇后必须从萧氏中选拔,所以萧氏又被称为后族。
▲辽上京遗址
萧氏一族在辽国掌握了极大的权柄,与此同时萧氏的皇后们也有不少史上留名的。比如最著名的承天皇太后萧绰,辽景宗耶律贤去世后她扶持幼子继位,独自支撑辽国与北宋的对抗,打退了宋太宗两次入侵,后来更是与北宋结下了檀渊之盟,可以说在女性中文治武功都属一流。而今天我们要讲的同样是萧氏一族的皇后,同样是大名鼎鼎,但与萧绰不同,她的命运堪称古代皇后中最倒霉、最坎坷的。她就是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皇后萧观音。
▲耶律洪基剧照
02
萧观音在耶律洪基还是燕赵国王时就嫁给了他,等耶律洪基正式登基后就立即被册封为皇后。因为萧观音从小就按照皇后的标准在培养,本人又多才多艺,汉人的诗词音律也颇为精通,这点与耶律洪基正好志同道合。因此,有了共同的话题,起初婚后两人的生活非常幸福,夫妻感情一直很好。结婚不到两年,萧观音就生下了一个儿子耶律浚,这个儿子极得耶律洪基的宠爱,8岁就被册封为皇太子。
▲辽道宗碑志照片
然而,就是如此和谐的家庭,却因为一件子虚乌有的事情而瞬间破灭,当时只有36岁的萧观音被耶律洪基用铁骨朵击打,最后耶律洪基竟然赐白绫令她自缢。究竟为何会发展到这一步呢?先说说耶律洪基这个人。他并不如小说《天龙八部》中写得那么胸怀大志,妄想吞并北宋,相反,历史上的耶律洪基是个昏庸无道、耽于声色的君主,最大的爱好是打猎。
▲辽朝古墓乐师壁画
辽国有一个独特的机制叫做“四时捺钵”,皇帝是不固定居住在皇宫中的,而是像游牧民族那样每个季节都会迁徙到不同的国土上。这是因为辽国地广人稀,而契丹只是一个小民族,人数只占了整个国家的百分之一,所以如果想要保持皇帝的权威,就需要随时巡游自己的领土,由当地的部族接待,并惩罚没有遵守号令的部族。因为民族太多,不可能像汉人那样用“大义”来统治天下,所以更要施行强权。而狩猎就是捺钵中展现武力的最好方式。
▲萧观音彩色画像
本来作为一国皇帝每年按需要固定狩猎一到两次即可,康熙这点就做得不错,奈何耶律洪基是个狩猎发烧友的狂热爱好者,几乎随时都是在狩猎的途中,如此就耽误了国事。萧观音对耶律洪基进行过劝诫,但这就撞在枪口上了,因此渐渐受到疏远。而耶律洪基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了大臣耶律乙辛,也逐渐助长了耶律乙辛的不臣之心。
▲辽代皇后剧照
致萧观音于死地的是耶律乙辛策划的“偷情冤案”。当时,耶律乙辛与皇太子耶律浚的争斗已然到达水火不容的境地,奈何耶律浚实在难以下手,于是耶律乙辛便想从萧皇后处打开缺口,于是命人写下了淫秽的《十香词》,骗萧观音说这是宋国皇后写的,如果萧观音能手书一遍,那就是“书词双绝”。萧观音不疑有他,手书后还提了一首自己写的诗:“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君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辽上京临潢府旧址
然而,就是这首诗被耶律乙辛借题发挥,说这首诗里藏了宫廷琴师赵惟一的名字,是两人通奸的证据。因为辽国无人通汉人音律,所以萧观音为了谱曲确实跟赵惟一有过接触。当时的耶律洪基长期沉迷酒色,性格暴躁,与萧观音的关系已经大不如前,因此,他听到汇报后火冒三丈,没给萧观音任何解释的机会就把萧观音打成重伤,又把二人下狱拷问,最后屈打成招。耶律洪基赐白绫令萧观音自尽,萧观音希望见丈夫最后一面却不可得,做《绝命词》一首,含恨而终。最后萧观音的尸体还被送回了萧家。
▲金朝贵族剧照
萧皇后死后,耶律乙辛更加肆无忌惮。太康三年(公元1077年),耶律乙辛诬陷太子耶律浚图谋篡位,耶律洪基听后不分青红皂白杀死耶律浚。至此,耶律乙辛铲除障碍野心逐渐暴露,直到多年以后才被耶律洪发现并赐死。乾统元年(公元1101年)六月,天祚帝耶律延禧登基,下令追封祖母萧观音为宣懿皇后,并将其与辽道宗合葬在庆陵。可惜的是,数年之后,金兵攻入辽朝,肆意抢劫并翻开庆陵,把萧观音的遗骸扔在马路上肆意践踏,一朝皇后沦落至此,实在令人叹息。
结语
萧观音的悲惨结局根源于耶律洪基的多疑寡情,即使没有这件事,恐怕萧观音也难得善终,只可惜萧观音的命运是早就注定的,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历史上就出现过很多著名的美男子,像兰陵王、潘安、宋玉、韩子高等人都是风华绝代,其中韩子高更是令公主在见了他之后就得了相思病,也令皇帝都为他臣服,最后更是差一点就做了历史上唯一的男皇后。
韩子高的美貌都是有史书记载的,曾经有个公主在想他想出了相思病之后很快就抑郁而终了,可想而知他的美貌有多么惊人。那他又是如何征服了皇帝得到盛宠的呢?那时的陈文帝还没坐上皇位,虽说是个太守那也是州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因此也算是一个大官。那时的韩子高家里一贫如洗,而他最开始也不叫韩子高而叫做韩蛮子,韩子高这个名字还是在遇到陈文帝之后才改的。
韩子高穷归穷,但是人家颜值高呀,正是靠着俊美的长相才使得陈文帝人群当中一眼就看到了他,最后就让他留在自己身边专心伺候自己。韩子高不仅是个美男子,他的智商也是在线的,并没有因为自己长得帅就为所欲为,反而十分懂得察言观色,再加上为人谨慎细致,所以一下子就得到了陈文帝的赏识和重用,到最后即使陈文帝十分的震怒,但是一看到韩子高气就消了大半了。
刚开始韩子高只是陈文帝身边的一个侍卫,整天和陈文帝吃在一起睡在一起,久而久之这个习惯就被保留了下来,直到陈文帝最终登上了皇位也不曾改变,之后陈文帝不断给韩子高加官晋爵,还任命他为大将军。两人之间也发生过很多的事情,某次陈文帝梦到自己即将摔下悬崖,正是韩子高救了自己一命,也不知他是不是忘记这是个梦了,反正至此他更是加倍宠爱韩子高。
然而其他人对于韩子高的好运大多都抱着眼红和记恨的态度,不少人都想整他一顿,奈何韩子高有陈文帝这座大靠山。可惜陈文帝英年早逝,不过才44岁就驾崩了,之后墙倒众人推,年仅39来岁的韩子高就背负着谋反的罪名被赐死了。
凤栖宸宫
大婚那一夜,他丰神俊朗,笑意温和,仿若一个儒雅淡泊的翩翩君子。但当他拥她入怀的时候,她感受不到一丝暖意。果然,他并没有占有她。他当着她的面,亲手割破他的指尖,把血渍染在床褥的白缎上。 象征她贞洁的艳红,是他的血,而非她的。 这个男人,习惯了掌控所有事,睿智深沉,不容任何人挑战他的权威。 要在这样的男子眼皮底下玩花样,那一定是自寻死路。 可是,她已无路可退。 他说:“皇后的心,不知遗落在何处。”那般漫不经心,却意味深长,隐含凌厉。 她说:“皇上从不曾喜欢过映夕,既然如此,又何必在乎?”那般嫣然浅笑,却暗藏锋芒,无惧反击。 泱泱乱世,边疆烽火四起,皇城风云涌动。她与他,皆成了彼此的肉中刺,不能不拔。 江山如画,他又岂会拱手相送只为博卿一笑?社稷重任,她又岂会随心抛却只为相爱一瞬? 她和他之间,冥冥中早已注定。一场帝王和帝后的争锋较量,亦是天下大统的明争暗斗。
殿上欢
一个心机女术师与倒霉皇帝的天雷地火故事。两人在争执中渐渐发生了情感。
“你对朕投怀送抱,就是为了得到……真命天子的龙气?!”这是狂怒暴起的男主昭元帝——秦聿。
“那是当然,比起你来,我家麻将皮毛软和,又会撒娇,这才是暖床的极品。”这是怀抱肥猫“麻将”,外表懒宅脑抽,内里腹黑扭曲的女主丹离。
术者与帝王,就是一种依存却又敌对的奇特关系。
面对手握天道,欲改天命的清韵斋,丹离要如何保住她每日饱吸的天子龙气?她的水晶莲花钗,到底藏有怎样的秘密?
旧梦成空,挚爱新至,昭元帝将会作出怎样的抉择?
天机宗主野心勃勃,她的真实身份究竟是……?
一切的一切,真相,即将浮出水面
最贤德的皇后
提起封建时代的后妃、许多人都对她们没有好印象。确实,我国历史上后妃凭借自己的特殊身分,营私结党,扰乱朝纲,甚至祸国殃民的事情,时有发生。然而,也有一些后妃,贤慧有德,深明大义,为清明政治、稳定社会起了积极作用。在她们当中,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和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是最突出的。
长孙皇后是鲜卑族人,自幼精通文史,父亲在隋朝当过官。唐朝初年,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为争夺皇位,发生了激烈的争斗。李建成一伙常在唐高祖李渊面前陷害李世民,企图借刀杀人。高祖听信了他们、疑忌甚至僧恶李世民。长孙氏“孝事高祖,谨承诸妃”。在险恶的形势下勉力排解高祖对李世民的嫌猜。到了李世民决定发动”玄武门之变”除掉李建成的紧急关头,长孙氏又挺身而出,亲自激励士气,促成了事变成功,李世民由此登上帝位。
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又是功臣元勋,太宗打算委之以显官要职。长孙皇后坚决不允。并让长孙无忌“苦求逊职”,直到大宗改授权限不大的官职为止。在一人荣耀、满门生辉的封建社会里,长孙氏贵为皇后,却“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实在难能可贵。唐太宗善于纳谏的政举,也得益于长孙皇后的良言劝导。直言敢谏的魏征经常触犯“龙颜”,一次太宗退朝,回到后宫恨声地说要杀掉魏征。长孙皇后悄然退下,一会儿又穿着参加隆重礼仪的朝服走上,太宗十分惊讶。她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下才敢直言。现在魏征直谏,正说明陛下圣明啊,我怎么能不庆贺呢?太宗听了转怒为喜,从此对魏征等忠臣更加倚重。
封建社会后妃之间争宠竞幸,互相残害的劣迹屡见不鲜,而长孙皇后却能体恤、爱护妃嫔。她对妃嫔生的子女“慈爱逾于己生”,妃嫔害了病,她甚至把自己正在服用的药送去,因而“宫中无不爱戴”。长孙氏虽然位尊皇后,但生活仍比较俭朴,平日衣物仅够穿而已。636年(贞观十年),长孙皇后三十六岁时染病不起,临终留下遗嘱:依山而葬,不用造坟,也不用棺椁(guo果,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以木器瓦器俭薄送终。同时规劝太宗纳忠容谏,不受谗言,节制游乐打猎和役使百姓。长孙皇后去世时,唐太宗非常悲痛,感到从此“失一良佐”!
马皇后是安徽宿州人,“有智鉴,好书史”,她早年丧母,被郭子兴夫妇收养为义女。郭子兴作农民起义军元帅时,马氏嫁给了英勇善战的朱元璋。郭子兴性情暴躁,气度狭小,在别人挑拨下把朱元璋关了起来,不给饮食。马氏偷出刚出炉的热饼,揣在怀里给朱元璋送去,以至烫伤了胸脯。在朱元璋领兵征战的年代,她还亲手为将士缝衣做鞋。一次,与朱元璋敌对的陈友谅大兵临城,不少官员百姓准备逃难。在人心慌乱的紧急时刻,马皇后镇定如常,“尽发宫中金帛犒士”,稳定了军心,为朱元璋获得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马皇后和他患难与共。因此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对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对她的建议也往往能认真听取和采纳。朱元璋几次要寻访她的亲族封官加赏,都被马皇后劝止。朱元璋性情暴烈残忍,为了保住朱家子孙日后的统治地位,不断寻找借口屠戮功臣宿将。对此,马皇后总是婉言规劝,使朱元璋多少有所节制。马皇后一直保持过去的俭朴作风,平日穿洗过的旧衣服,破了也不忍丢弃。并教导妃嫔不忘蚕桑的艰难。遇到荒年灾月,她带领官人吃粗劣的菜饭,以此来体察民间疾苦。1382年(洪武十五年)五十一岁的马皇后病逝。临终嘱咐朱元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并愿“子孙皆贤,臣民得所”。
朱元璋常将马皇后的贤德与长孙皇后相提并论,她们的确可以先后媲美。
卫子夫
卫皇后,字子夫,西汉武帝之后。生年不详,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平阳(今山西临汾)人。
子夫本是袭封平阳侯曹时府中的歌妓,服侍曹时的夫人平阳公主。汉武帝即位后,他的第一位皇后也就是武帝幼年时戏言要藏于金屋的阿娇无子,所以平阳公车就把邻近大户女子收买来,养在家中,准备让汉武帝选取为妃。适逢汉武帝在霸上祭扫后来到平阳侯家中,平阳公主就将这些美女装饰打扮起来,供汉武帝选择。但汉武帝看后,觉得都不满意。在武帝与平阳公主一起饮酒的时候,又让歌女起舞助兴,汉武帝便看中了子夫。随后,汉武帝起坐更衣,子夫便来服侍,一见倾心。这样,平阳公主送子夫入了宫。入宫一年多来,子夫却不能得到汉武帝的宠幸,正好汉武帝释放一批宫女,子夫才又见到他,并哭泣着请求放她出宫。汉武帝怜惜她,便把她留下来,同时,又把她的兄长卫长君、弟弟卫青召入宫中为侍中。到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子夫生了一男,遂被立为皇后。
元狩元年(前122年),卫后所生之男刘据被立为太子。由于他是汉武帝长子,汉武帝特别宠爱他。除了专门派人辅导他学习《觳梁春秋》、《公羊春秋》外,还为他建了一座苑囿,称为博望苑,让他学习接待宾客。皇太子的确立,自然更加巩固了皇后的地位,因此,卫星后的荣宠也达到了极点,随之而来的,便是卫氏一门的封爵封侯。然而,宫廷生活充满了尔虞我诈的斗争。况且,作为宫廷妇人,随着容颜的衰老,卫皇后尊宠程度也在逐渐下降。她在汉武帝面前的宠幸地位被李夫人和勾弋夫人所代替。在她立为皇后的第38年,也就是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因遭巫蛊事变,不能自明而自杀。
所谓巫蛊事变,即汉武帝末年,年老多疑,适有周围一些心怀奸恶之人,乘机制造事端,挑拨他与太子、大臣之间的关系。当时,一些胡人的巫婆作俑,诅咒他死亡。此事被汉武帝发觉,在朝廷内外大加搜索,受牵连的人很多。专门主持处理此事的是素与太子不和的江充,他得到汉武帝的命令,便有意在卫皇后和太子刘据居住的地方掘地搜索,挖出一具桐木人,即把巫蛊之事加在了太子头上。当时,汉武帝深居简出,居住在甘泉宫,外间人怀疑他是否还在人世。太子刘据惟恐不得自明,就请教他的师傅,他师傅让他先杀掉江充。同时,刘据也征得母后同意,遂矫诏起兵,与江充等人在长安城中展开激战,终于杀死了江充。然而,他起兵后,因长安城中盛传太子与卫皇后起兵造反而失去人心,护北军使者任安接受了太子的符节却没有出兵,汉武帝派去了解情况的使臣不敢入京,慌报太子造反,武帝派丞相刘屈牦讨伐,太子兵败后逃到湖县后自缢而死。卫皇后因不能自明也自尽身亡。后代史学界对戾太子刘据都持同情态度,否认他与卫皇后与巫蛊之祸有关。武帝晚年也深有悔意。
卫子夫由歌女、夫人而成皇后,除了她的容颜美色之外,还因为她有太子刘据做为她的支柱。太子自缢,亦使她的政治生命结束。事实证明,她尽管希望太子早日登基,但并没有存心诅咒汉武帝早死。在她为皇后的38年中,是比较安分守己的。所以汉武帝死后,她的名誉还是得到了恢复。另外,应该指出的是,子夫的入宫,使她的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从而为西汉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赢得了主动地位。从客观上讲,子夫对汉朝是有功劳的。固然,汉武帝对卫氏一门的宠幸有过份之处,但总的来说,卫氏一门对汉朝的巩固是做出过贡献的,因此,子夫的影响也是不能抹杀的。
大脚马皇后
中国历史上最旺夫、最完美的女人。她是朱元璋的老婆马皇后,叫马秀英,俗称马大脚,乃中国历代帝后中有史可查、有实可据的第一贤后。史家说中国历代共六百一十一位帝王中,朱元璋是惟一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真正的农民,可谓苦大仇深,根正苗红;若没有马大脚,朱元璋那穷小子小和尚、要饭花子打不下江山,打下了也守不住;"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马皇后病死,年五十一岁。病时怕连累医生得罪,不肯服药。元璋拗哭,不再立皇后。"这是明史专家吴晗先生在他的著作里说的话。这话在《明史》及许多史书、杂记中都有记载。按宫廷制度,皇后亡故必须再立新后,但年仅五十来岁的朱元璋不管何人劝谏,直到他七十一岁去世时,再也没立新的皇后。他常常跟人夸奖马秀英"家之贤妻,犹国之良相"。在他看来,世上所有女人,都比不上那个常常让他下不了台,没了面子的风风火火的大脚夫人。朱元璋那家伙有时简直像条恶狼、像只猛虎,马秀英居然就能降服得住他,这又是她的精彩之处。
马秀英在中国历史上确实是个十分奇特的现象。她生于书香门第,能文能武。她自幼丧母,父亲仗义疏财,为避仇杀,逃亡他乡,只得将年幼的马秀英托付与人。寄人篱下的她居然就能获得养父一家的钟爱。特殊的人生际遇养成了她终身不变的平民意识,造就了她秀外慧中、不屈不挠、泼辣果敢、豪侠仗义的特殊性格和强烈的反叛精神。在以三寸金莲为美、为贵、为时尚的元季,她居然就敢坚不裹脚,并以一双天足自豪。她惩奸佞毫不手软,扶良善鞠躬尽瘁,保忠诚机智灵活,助皇上能屈能伸。她奇计迭出,妙语连珠。民众对这位平民皇后的爱戴更是空前的。马皇后奉安(出殡)那天,除宫廷上下,南京百姓几乎倾城出动,自发为她送葬。时值盛夏,史载那天忽然电闪雷鸣,下了一场瓢泼大雨,那扶老携幼的万千草民在大雨中拗哭,竟然没有一个回家躲雨的。
直到今天,史家还异口同声地称赞她:"马氏作为一个平凡女子,生在乱世,有胆有识,在艰难逆境中,帮助朱元璋成就大业;在大富大贵时,不奢不骄,始终不忘民间疾苦,不改勤俭本色,并用自己的言行来规劝、影响皇帝朱元璋,做出极不平凡的业绩。马皇后对后世影响极大,明、清诸后乃至命妇民妇皆以其为楷模,争相仿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57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