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时期,五国伐齐和长平之战一样,都是重要的历史转折点。战国中期,秦、齐成为东西二强。当时主要的诸侯国都已称王,秦、齐两国都不愿再与五国平起平坐,于是在公元前288年,齐闵王和秦昭襄王并称为东西二帝。公元前286年,齐国消灭宋国,促使其整体势力来到了巅峰。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三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
五国伐齐后,齐湣王逃入莒,被楚将淖齿杀死。王孙贾与莒人杀淖齿,立齐湣王子法章为齐襄王。虽然之后田单复国,但是五国伐齐还是让齐国从此走向了衰落。那么,问题来了,齐国吞并宋国后,遭到五国伐齐,为何魏国消灭中山国却没事呢?也即同样消灭一个大国,为何魏国没有被战国七雄联手讨伐呢?
一
首先,同样是消灭一个大国,魏国之所以没事,而齐国却遭到五国伐齐,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魏国消灭中山国发生在战国初期,而齐国消灭宋国则发生在战国中期。魏灭中山之战发生于战国时代初期(前408年至前406年)期间,魏国攻灭中山国的一场战争。在吞并中山国之后,魏文侯随即命太子击镇守中山地,而封乐羊于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
在魏国消灭中山国的时候,魏国、赵国、韩国名义上还是一个整体,或者说是属于晋国的。因为直到公元前403年,魏赵韩三家才被周天子册封为诸侯。因此,既然魏国、韩国、赵国是一个整体,那么,非常明显的是,韩国、赵国自然没有讨伐魏国的理由和动力,尤其是赵国,更是愿意魏军借道赵国来进攻中山国。进一步来说,这说明在战国初期,魏赵韩之间的联盟关系是非常稳固的。
二
在此基础上,因为韩国、赵国当时很难对魏国倒戈一击,所以战国七雄联合讨伐魏国的局面,自然难以在战国初期实现。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战国初期,即便燕国、齐国、楚国、秦国这四个大国联手,也不敢说有把握战胜魏国、赵国、韩国这三国。在战国初期,齐国忙于田氏代齐,秦国还没有进行商鞅变法,至于燕国和楚国,也没有进入到巅峰阶段,这和五国伐齐时的局面明显不同。
在五国伐齐时,秦国的综合实力是完全可以和齐国相提并论的,至于五国伐齐的发起者——燕国,经过燕昭王的励精图治,同样拥有不俗的实力,而就出力不少的赵国,已经完成了胡服骑射。所以,在五国伐齐时,齐国面临的对手是非常棘手的,这也是五国伐齐得以成功进行的重要原因。与此相对应的是,魏国消灭中山国时,不仅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反而还和韩国、赵国拥有比较稳固的联盟关系。
三
另一方面,中山国的地位,完全无法和宋国相比较,这应该也是魏国消灭中山国没事的重要原因。中山国(公元前414年—前296年),建立者出自中山武公,是由白狄所建立的国家,因城(中山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国。对于中山国来说,其疆域嵌在燕赵之间。中山国不仅和中原诸侯国之间关系疏远,而且还是赵国的心腹大患。所以,魏国消灭中山国的行为,没有引起战国七雄太大的反应,比如齐国和燕国,不仅和中山国没有什么交情,其中燕国还和中山国有过兵戎相见的过去。
与此相对应的是,就宋国来说,则是一个和中原诸侯国关系密切的诸侯国。在疆域上,宋国主要位于今河南、山东、安徽等地,也即和齐国、楚国、韩国、赵国、魏国等诸侯国都比较邻近。因此,非常明显的是,齐国吞并宋国后,将对楚国、韩国、赵国、魏国等诸侯国造成直接的威胁,也即这些诸侯国的联合,也是出于自保的目的。
四
最后,更为关键的是,宋国富庶,其战略价值更高。宋国为房、心之分野之地。面积约有十万平方公里,皆膏腴之地。宋国商文化繁荣昌盛,首先表现在城市的发展。当时,睢水北岸的宋都商丘、济水北岸的陶丘,获水和泗水交汇处的彭城,都是极为繁荣的商业都会。在战国中期,不仅齐国对宋国垂涎三尺,就楚国甚至远在千里之外的秦国,也对宋国的商业城市觊觎已久了。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齐国吞并宋国的行为,无疑犯了众怒。而就魏国来说,在魏文侯时期消灭中山国,则没有引起天下诸侯国的愤怒或者担忧。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齐国吞并宋国后,虽然遭到了五国伐齐,但是,宋国并没有借着这一机会复国。至于魏国消灭的中山国,则在魏文侯去世后成功复国。根据《战国策》、《史记》等史料的记载,中山国被魏国灭亡后,其君主中山桓公经过20余年的励精图治,积蓄力量,终于在公元前380年前后重新复兴了中山国,定都灵寿(今河北平山三汲附近)。在此基础上,复国后的中山国继续成为赵国的心腹大患,促使赵武灵王派遣大军发动了赵灭中山之战。等到赵国消灭中山国后,后者才终于告别了战国历史的大舞台。
中山国是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虽然没有位列战国七雄。却以它独特的文化和顽强的民族精神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但史书中对中山国的记载不多,近年来通过考古才逐步揭开这个遥远古国的神秘面纱。
古方国的艰难求存路
中山国起源于戎狄,也就是早期在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先民,但他们也是汉族的起源之一,也同样以农耕文化为主,并不是游牧民族。
周部落的劲敌:戎狄的称呼本身就是周人开始使用,他们把不同于周文化的古代部落方国按方位称之为?西戎、北狄、南蛮、东夷?。一开始这个称呼的范围并不大,仅仅局限在周部落活动的陕西周原一带,所以一些戎狄经常作为合称,代指周部落西北一代的非华夏部落。从周部落崛起之时,这些戎狄部落就是周人的劲敌,西周王朝多次面对西戎的威胁,攻破镐京灭亡西周的犬戎就是西戎的一支。 诸夏的梦魇:西周灭亡前后,西北戎狄势力强悍,中原诸夏诸侯国失去周天子的统一指挥,多次遭到这些戎狄部落的侵袭。在西周末年,一部分白狄人从陕北一带越过太行山东迁到达如今山西、河北一带,这些人由鲜虞、肥、鼓、仇等几个部落组成,其中鲜虞部落就是中山国的前身。文化的不同以及生存空间的争夺,导致这些白狄部落和分封在这些地方的华夏诸侯国多次发生战争。一开始这些刚刚东迁过来的白狄部落势单力孤,多次被华夏诸国击败,后来逐步发展壮大,鲜虞部落开始大规模反攻,甚至一度攻破中原腹地的卫国,最终齐桓公联合诸侯国反击才击退鲜虞人。 中山国的先民从陕北一带东迁,在与华夏诸侯国的斗争中逐步壮大,到春秋初期开始就已经在河北一带建国,因为国都所在的中人城城中有山,因此称为中山国。
对抗强晋
齐桓公死后,中原霸主之位由晋国接掌,晋国也扛起了对抗戎狄的重任,由于中山国的地理位置紧邻晋国,因此晋国对中山国的打击益发频繁。
从春秋中期开始后,晋国采取先枝后干的方式逐步吞并中山国的盟友和属国,也就是当年随同鲜虞一同东迁的其他白狄部落。公元前527年,晋国彻底吞并鼓、肥等中山国的属国,而且还一度攻破中山国的国都中人城。
但是中山国也并非毫无还手之力,公元前507年,中山国攻打晋国,大败晋军,俘虏了晋国名将观虎,向晋国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感受到压力的晋国甚至拒绝蔡国伐楚的请求,专心对付中山国。
当然总体而言,实力更强的晋国多数时候还是占据上风。中山国只能利用晋国的内讧和列国之间的矛盾来对抗晋国的步步紧逼。到了春秋晚期,晋国基本扫清了中山国外围的属国和盟友,开始专心进攻中山国本土,公元前457年,中山国终于被晋国攻破,中山国第一次亡国。
第一次复兴
第一次亡国的中山国遇到了一个良好的复兴机遇。强大的晋国从内部崩溃,赵、魏、韩三家分晋,彻底瓜分了所有晋国领土。赵国在混乱中占据了中山国故地,但是战国第一位霸主魏文侯也对中山国的领土垂涎不已。赵国眼看很难独吞中山国领土,但又不愿将到手的肥肉拱手送给魏文侯。于是两国各退一步,复立中山国为赵国属国,又让中山国君娶魏国公主为妻。以达到赵、魏两国共同控制中山国的目的。
但是这个被当成傀儡的中山国国君中山文公却利用这个机会,脱离赵、魏两国的控制,让中山国重新复兴。中山文公死后,他的儿子中山武公率领国人向东部平原迁移,同时效法华夏诸侯,建立起一整套与华夏诸国相似的政治军事制度。
眼看中山国日益崛起,当时称霸中原的魏国极度不满,魏文侯开始积极攻打中山国,特别是中山武公在位六年就去世,继位的中山恒公年幼无知,国政混乱,魏文侯乘机加紧进攻。在名将乐羊和吴起的努力下,经过三年的苦战,中山国再次被灭,魏国吞并中山国。
第二次复兴
中山恒公在被魏国攻破国都之后,率领残部退回太行山区。遭遇亡国之痛的中山恒公励精图治,经过二十年的努力他带领中山国重新复兴,击败魏国在中山国的守军夺回故土,中山国再次复国。
此后赵国开始频频进攻复兴不久的中山国,中山恒公带领国人艰苦奋斗,连续挫败赵国的进攻,到后来中山恒公带领兵马反攻赵国,频频收复失地,赵国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只好采取守势并遣使求和。
力挫魏、赵两国的中山恒公带领中山国走向了最鼎盛时期,不仅疆域大增,国力也迅速上升,不仅军士实力强悍,而且国内经济繁荣,商贸发达,尤其手工业非常发达,铁器制作精良,中山国号称战国第八强也就指的是这个时期。
走向衰亡
中山恒公死后,中山国开始走向衰亡,国内经济的发展,使国内贵族阶层开始失去之前的进取精神和忧患意识。他们陶醉于击败魏、赵两国的辉煌中,仿佛中山国真的已经可以和战国七雄相提并论了。
而此时战国七雄中开始出现多位英主,尤其是与中山国相邻的燕、赵两国相继出现燕昭王和赵武灵王两位英主。中山国在与这些人的较量中开始频频失策,原本实力更弱就需要多方结盟以求自保和发展。但是中山国却频频在外交上失去盟友,最终日益孤立。
而此前被中山国打的没脾气的赵国却在赵武灵王的带领下迅速强盛,胡服骑射又让赵军一跃成为天下强军,而中山国嵌在赵国领土之内,赵国上下一直视中山国为心腹大患,赵国强盛之后立刻向中山国发动进攻,而此时的中山国已经失去了当年的抵抗列国进攻的顽强和悍勇,民风的迅速转变让士兵在作战中怯懦懒怠,农夫也不愿意耕作,最终在公元前296年被赵武灵王攻灭彻底亡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49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民间故事之-懒爷
下一篇: 民间故事之-西楼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