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军山下产生的三国成语典故(三)
郭清华
笔者从事专业研究三国历史文化四十余年,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以及其他史料中发现和搜集了不少东汉末年与三国鼎立时期所出现的成语典故,为此,笔者与侯素柏合作编著了《三国成语典故》图书,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工具书,由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全国发行,在这其中,产生于汉中定军山下的三国成语典故就有三十个,它们是:
一身是胆01PART
【典故出处】语出《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引《赵云别传》载:“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黄忠袭杀魏征西将军夏侯渊于定军山下后,曹操亲率大军来争汉中地,并往今勉县天荡山下米仓山运米“数千万囊”,蜀将黄忠和赵云以为可取,便约定分头进击,火烧了魏军粮草。过了约定的时间,不见黄忠返回,赵云便带数十骑冲入敌阵,救出了黄忠,刚冲出敌阵,见副将张著仍在敌阵中拼杀,赵云便再次冲入敌阵救出张著,这时候,曹操亲自率大军追来,赵云便急忙退回自己的军营。当时,沔阳长(县长)张翼在赵云营中,他见曹操率军一路杀来,便急令关闭寨门以拒曹军。赵云当即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同时令弓弩手暗自埋伏,赵云独自一人单枪匹马威风凛凛地立于营门外。曹操率军来到这里一看,见赵云神情自若,毫无畏惧,怀疑有伏兵,不敢贸然进攻,便引军退去。赵云银枪一挥,金鼓齐鸣,喊杀声震天,弓弩手用强弩射之,赵云又引兵杀出,魏军惊慌,自相践踏,坠汉水死者不计其数。
第二天,刘备到赵云营中视察昨日作战情况,让赵云讲述大败曹军的故事,奖励赵云,称赵云“子龙一身都是胆也”,蜀军中号称赵云为“虎威将军”。《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据汉水赵云寡胜众”章节中有此典故。
【典故释意】今形容非常英勇,无所畏惧。
步步为营02PART
【典故出处】语出《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章节。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率军进取汉中,攻打魏征西将军夏侯渊,蜀军占领定军山以西的降山(后来称为旗杆山),居高临下,已观看定军山“仰天洼”内的夏侯渊中军帐虚实。根据夏侯渊争强好胜匹夫之勇的性格,黄忠与法正商议说:“渊为人轻躁,恃勇少谋,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后来。夏侯渊果然被激怒,率部前来挑战,被黄忠所杀。此处的“步步为营”,是指每前进一步就设置一个营垒,造成步步紧逼的态势。
【典故释意】今天指待人接物事事谨慎,计划周密稳妥。
光阴荏苒03PART
【典故出处】语出《三国演义》第一百0一回“奔剑阁张郃中计”章节。
建兴九年(231年)二月,诸葛亮率军“出祁山”进行第四次北伐曹魏,并以“木牛”从汉中往前线运粮草,准备与魏军展开持久战。魏明帝派大都督司马懿总督雍、凉二州兵马破蜀。诸葛亮分兵进击,大败魏军,斩首3000余,缴获大量兵器物资,蜀军大胜。此时,阴雨连绵月余,道险运艰,运粮官李严怕军粮不济受处罚,便借后主之命让诸葛亮撤军还汉中。魏车骑将军张郃率军追击蜀军,被诸葛亮在木门道(今甘肃天水市南梓村)设伏乱箭射杀。李严怕诸葛亮追查责任,便先发制人,又向后主诬告诸葛亮擅自撤军。诸葛亮查明实事真相后,于同年八月上表后主将李严废为平民,流放梓潼郡(今四川梓潼县)。诸葛亮自此在黄沙(今陕西勉县黄沙镇)“休士劝农”,又造“木牛流马”;在定军山(今陕西勉县城南五公里)“教兵演武,推演八阵图”,为下次北伐作充分准备。当时,诸葛亮感慨地说:“光阴荏苒,已经不觉三年。”于是,建兴十二年(234年)春二月,诸葛亮又出斜谷屯兵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南高店镇这南原),开始了第五次北伐曹魏。光阴荏苒:指时间渐渐过去。
【典故释意】今形容时光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腹有鳞甲04PART
【典故出处】语出《三国志·蜀书·陈震传》:“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方正,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这段记载是说:建兴七年(229年)四月,东吴孙权正式称帝,改元“黄龙”。当时,诸葛亮在汉中定军山下,他派遣尚书令(尚书台的长官)陈震(字孝起)为使,往东吴祝贺。陈震临行前和诸葛亮告别中提到了李严(字方正),认为李严的内心深处有暗刺,很阴险诡诈(腹有鳞甲),经常伤害人,人称“李鳞甲”,所以,连他的乡亲都认为不可交往(乡党以为不可近)。后来,诸葛亮在给长史蒋琬和侍中(皇帝身边应对顾问)董允写书信的时候,也提到了此语。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两次向后主刘禅上表,弹劾李严(又名李平),再次提到了“李鳞甲”人品低下,害人不浅。
腹有鳞甲:指阴险诡诈,心中有暗刺伤人。
【典故释意】今比喻心术不正、阴险狡诈、暗箭伤人。
成败利钝05PART
【典故出处】语出《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
建兴六年(228年)十一月,诸葛亮在汉中向后主刘禅再上出师表(既《后出师表》),请求再次北伐。表文最后说:“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是所能逆睹也。”
利:顺利、成功;钝:失败,挫折。意思是说,北伐的成功或失败,是非我能预料和看见的。
【典故释意】今形容成功、失败或顺利、挫折。
继绝兴微06PART
【典故出处】语出《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蜀汉后主刘禅在安葬诸葛亮时的下诏《祭奠文》:“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扶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
这段话是说,唯有诸葛君你文武全才,相当的聪明睿智又勤政忠诚。自从白帝城托孤受命以来,你一直匡正扶持我这个皇帝,把衰败的汉家江山又振兴传承下去,你的志向是保护国家安定而随时平息祸乱。于是你整顿全部的军队,没有那一年不进行战争讨伐的,你的精神与英武风范是十分突出显赫的,其威力与声势震动了四面八方,你给蜀汉国家建立了特殊的功勋,你的功劳可以与商朝初年的贤相伊尹、西周初年的辅佐贤相周公相媲美。
继绝兴微:亦称兴微继绝,是指把中断了的延续下去,把衰落了的振兴起来。
【典故释意】今天形容把中断了的延续下去,把衰落了的振兴起来。
威震八荒07PART
【典故出处】语出《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蜀汉后主刘禅在安葬诸葛亮时的下诏《祭奠文》:“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扶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
这段话是说,唯有诸葛君你文武全才,相当的聪明睿智又勤政忠诚。自从白帝城托孤受命以来,你一直匡正扶持我这个皇帝,把衰败的汉家江山又振兴传承下去,你的志向是保护国家安定而随时平息祸乱。于是你整顿全部的军队,没有那一年不进行战争讨伐的,你的精神与英武风范是十分突出显赫的,其威力与声势震动了四面八方,你给蜀汉国家建立了特殊的功勋,你的功劳可以与商朝初年的贤相伊尹、西周初年的辅佐贤相周公相媲美。
威震:威力、威风震慑与影响。八荒:指四面八方。
【典故释意】今天形容威力、威风震慑与影响四面八方。
挥泪斩马谡08PART
【典故出处】:见《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孔明挥泪斩马谡”:失街亭后,在以律斩马谡时,“孔明大哭不已”。蒋琬问诸葛亮:“今幼常(马谡字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诸葛亮回答说:“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经给我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
建兴六年(228)春天,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北伐曹魏,为了防止魏军增援,需要派遣一支军队前去固守街亭要隘(在今天的甘肃省秦安县西北九十里的陇城镇和张家川自治县一带),参军马谡主动请缨要带兵前去固守街亭,众将极力劝诫诸葛亮,认为马谡没有实战经验,不可担当此大任。由于马谡在南征评判时曾经建议诸葛亮要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采取怀柔政策,才能使南中长治久安,诸葛亮因此偏爱马谡,所以他力排众议,坚持让马谡带兵前往。没想到,马谡确实不懂排兵布阵,还违背诸葛亮的计划安排,“舍水上山”,遇见曹魏大将张郃不战自败,马谡带领部分亲信将佐又“弃军逃跑”,日夜兼程逃往成都的好朋友向郎家躲藏。副将王平鸣鼓自持,收拾马谡丢下的残兵败将退回汉中,给北伐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事后,诸葛亮严明法纪,他斩马谡,奖王平,还上表后主刘禅,自贬三级,以示自我惩罚。在斩马谡时,诸葛亮悔恨交加,不由自主的流泪了。
据《三国志·蜀书·马谡传》记载说:“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谡死年三十九”。看来,诸葛亮斩马谡时的确哭了。那么,斩马谡时,诸葛亮为什么要流泪呢?
原来,先主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曾经給诸葛亮交代时:“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让诸葛亮留心。没想到,诸葛亮忽视了先主遗言,单凭个人感情轻信马谡,力排众议让其去守街亭,导致第一次北伐曹魏前功尽弃,因此悔恨而流泪。
挥泪斩马谡:此指坚持原则,严格执法,忍痛割爱。
【典故释意】:形容坚持原则,严格执法,忍痛割爱。
感恩的句子经典语录张爱玲语录经典语录村上春树经典语录小王子经典语录定军记忆文言文阅读gaoxixi@aitenao.com点击在看
送你小花花
桃园结义,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草船借箭,三顾茅庐,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妄自菲薄,智取陈仓,七擒七纵,
舌战群儒,六出祁山,如嚼鸡肋,三英战吕布,单刀赴会,
得陇望蜀,乐不思蜀,负重致远,出言不逊,兵贵神速,
断头将军,车载斗量,势如破竹,老牛舐犊,坚壁清野,
七步之才,才占八斗,七步成诗,骨肉相残,巢毁卵破,
一身是胆,顾曲周郎,超群绝伦,如鱼得水,如饮醇醪,
髀肉复生,步步为营,偃旗息鼓,空城计,苦肉计,连环计,
欲擒故纵,吴下阿蒙,刮骨疗毒,计收姜维,江东赴会,
吕布戏貂禅,击鼓骂曹,蒋干盗书,走马荐诸葛,愿打愿挨,
张飞赔罪,义放曹操,水淹七军,过五关斩六将,初出茅庐,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单骑救主,横槊赋诗,马跃檀溪,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身在曹营心在汉,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42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