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沈惟敬是什么人?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近二十的记忆里,在大庭广众下忽悠,也就只有著名小品表演艺术家本山老师和宋丹丹老师在春晚上的表演了;后来长大后,才知道,人生无处不忽悠,世间无处不忽悠。
就在对忽悠已经司空见惯的时候,突然发现,古人也忽悠——当年明月先生在其历史巨著《明朝那些事儿》中称万历朝鲜战争中中方谈判代表沈惟敬也是“大忽悠”:曾经在两次谈判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忽悠!
这个曾被日本枭雄、万历朝鲜战争中朝头号敌人丰臣秀吉在其外交文书誉为“猛将”的沈惟敬,真的只是个“大忽悠”?
上图_ 万历朝鲜战争 日军大举登陆朝鲜南端釜山边的海滩
被战争改变命运的商人
沈惟敬本来就是一个商人,我们只知道他是浙江嘉兴人。鉴于他能和日本谈判,我们基本认定他会说日语,应该去过日本,这么说来他的贸易没准儿和日本有关!其他早年经历一无所知。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万历朝鲜战争,可能历史会遗忘他的存在。
可偏偏造化弄人,万历朝鲜战争爆发了!
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六月,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发兵十五万,越过对马海峡,进攻朝鲜。没过多少天,朝鲜大部分领土沦丧!
作为藩属国的朝鲜的国王李昖向宗主国大明求救,万历皇帝决定相助——出兵朝鲜!
不过,鉴于当时明朝自身的情况,万历皇帝真实的想法连边谈边打都算不上,而是直接谈判——不战而屈人之兵!
但是,派谁去呢?明朝兵部尚书石星决定张榜启事。沈惟敬中选,走到了历史的前台!
上图_ 李昖,初名李钧,朝鲜王朝第十四代君主
第一次忽悠为明军筹措了时机
沈惟敬第一次登场,面对的还不是日本人,而是朝鲜君臣——作为宗主国谈判特使,首先要做的是安抚藩属国朝鲜。
沈惟敬见到朝鲜国王李昖,极尽安抚之能事。他对朝鲜国王说:“我是代表大明皇帝来的其次,善用兵法,希望朝鲜国王不要担心,大明的援军很快就到,有七十万人!”可以说,虽然有所夸张,但从朝鲜国王送给他许多礼品来看,朝鲜国王很高兴,可以说他的劝慰,基本上起到了安抚的作用。
紧接着就是与日本人的谈判。与他谈判的是日军将领小西行长。
上图_ 小西行长(1558年-1600年)
小西行长准备给她来一个下马威,便命全军整装配剑迎接,但没想到沈惟敬不慌不忙,骑马直到营门口才下马。此举震撼了小西行长,不禁赞道:“阁下在白刃之中颜色不变,如此胆色,日本国内亦未曾见”。而沈惟敬则答:“我们大唐的郭子仪当年单骑独闯回纥数万军马大营,丝毫无畏!我又怎么会怕你们!”可以说,不卑不亢!
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谈判正式开始。小西行长列出了他的条件:“朝鲜以大同江为界,以西归朝鲜,以东归日本!”沈惟敬没有答复,带着这些条件回来了!他本来想答应,但却遭到了石星的拒绝!因为,这次谈判,本来就是一个缓兵之计!明军在等待时机。而通过谈判,明军有充裕的时间等来了机会,所以,谈判暂告破裂。不过,沈惟敬也可算是为明朝缓兵积攒了时间,是有功的!
上图_ 万历朝鲜战争中的日本安宅船和朝鲜龟船
第二次敢于去忽悠算是有胆量,也悲壮
时间到了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三月,明朝和日本都感觉无法消灭对方,于是,大家都有了真正谈判的诚意。明朝决定派使再次谈判。
沈惟敬又自告奋勇去了!要知道,沈惟敬上次欺骗过日本人,这次还敢去,说明是真有胆量!他的对手还是小西行长。小西行长同意了暂时停战,并撤出朝鲜王京汉城(现在叫首尔),并归还俘虏的朝鲜王室成员,条件是明朝派使者去与日本关白、发动战争的真正黑手——丰臣秀吉谈判!沈惟敬答应了!
两个月后的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五月,沈惟敬与小西行长渡船到日本面见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提出了和平条件,共有六条:
第一,明朝下嫁公主给丰臣秀吉;
第二,明朝与日本通商;
第三,明朝与日本永结盟好;
第四,朝鲜割让四道给日本;
第五,朝鲜派出王子大臣作为人质;
第六,朝鲜宣誓永不背叛日本。
沈惟敬答应了!
上图_ 丰臣秀吉(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原名木下滕吉郎、羽柴秀吉
但悲剧也发生了!当沈惟敬归国后却发现,明朝早已提出了自己的三大条件:
第一,日本全部无条件撤军;
第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但不准入贡;
最后,日本盟誓永不犯朝!
沈惟敬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展开“忽悠”,告诉明朝皇帝,经过他与丰臣秀吉的谈判,他估计丰臣秀吉会答应一切!
于是,就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沈惟敬第二次东渡过日本,带着明朝的条件。
结果可想而知,丰臣秀吉大怒,再次开战——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万历朝鲜战争第二轮阶段开始!
沈惟敬也被万历皇帝抓捕,于三年后,也就是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处死!
上图_ 万历皇帝,朱翊钧(1563年—1620年),即明神宗
评价
该怎么评价沈惟敬呢?“忽悠”?是的。
不过也不要忘了,那个谈判并不是只有忽悠。
笔者认为,应该肯定沈惟敬的努力——他一介商贾,不为钱却两次奔波于中日之间进行谈判,而且不仅曾安抚朝鲜君臣,在谈判桌上不卑不亢,维护明朝尊严,也为明朝筹措到宝贵时机;在第二次明知送死的情况下还敢于善始善终,应该给予肯定!
应该来说沈惟敬是有能力的,也有胆气。他的出头,笔者认为,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崛起有了政治和经济(中日贸易)的要求。
而他的悲剧,恰恰就在于,在明朝时期,专制的封建皇权极大发展,并坚决扼杀一切反叛的力量,故而厉行“重农重商君子小人”的分界,从政治上瞧不起商人!沈惟敬作为明朝代表,竟然不知道明朝的底牌,甚至被当作争取时间的筹码!
上图_ 万历朝鲜战争中的安宅船、关船、小旱船
如果非要说沈惟敬的错误,那就是不知道主权与生意不一样。作为商人的沈惟敬一贯认为“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很正常,但是国家利益面前,半点也不能退缩!不过,作为国家是否也有告知谈判者底牌的义务?
沈惟敬,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被扼杀了!
1、刘彻金屋藏娇
陈皇后,小名阿娇,原为汉景帝刘启的外甥女,生得甜美妩媚、楚楚动人。某日,其母带她入宫,汉景帝的儿子刘彻也在一边玩耍,便将刘彻抱起问道:“我把阿娇姐姐嫁给你为妻好吗?”
阿娇年岁虽比刘彻大,但刘彻长居深宫,经常与阿娇嬉戏,见大姐姐皓齿明眸,又擅童玩,于是毫不考虑地回答:“好啊!如果阿娇姐姐嫁给我,我就盖一栋黄金屋,把她藏之于内!”
陈阿娇之母馆陶长公主大喜,于是劝汉景帝立刘彻为嗣。
2、杨坚惧内
根据史书记载,杨坚和皇后关系非常亲密:“上每临朝,后辄与上方辇而进,至阁乃止。使宦官伺上,政有所失,随则匡谏,多所弘益。候上退朝而同反燕寝,相顾欣然。”
独孤皇后到了晚年时,杨坚想找一两个美人作为生活调剂,他试探性宠幸了宫女尉迟氏,却没想到皇后悲愤交加之下怒杀此女。杨坚一气之下感觉皇帝尊严受到打击,脾气暴躁的他负气离家出走。
孤独寂寥的老年杨坚虽然试图在陈、蔡贵人等青春美人那里找点人生欢乐忘却愁苦,但失去皇后的痛苦始终无法自拔,而且他也隐隐感悟到了对爱妻的伤害。
独孤皇后去世刚刚一年多,杨坚就一病不起,临终前对皇太子和负责山陵的官员说:“我的丧事你们商量着办吧。唉,说这些有什么用,我实在忘怀不了皇后,如果灵魂真有知觉,一定要让我们夫妻在地下团聚。”
3、朱佑樘一夫一妻
朱祐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用实际行动实践男女平等的皇帝。他一生只娶了一个张皇后,从不纳宫女,也不封贵妃、美人,每天只与皇后同起同居,过着平常百姓一样的夫妻生活,实在不易。
孝宗和张皇后是患难之交,一对恩爱夫妻。从接受的教育看,他也很早就懂得若想当个好皇帝,就不能爱美人废江山的道理。
两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卧,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朝夕与共。这不经意间的举动,创造了古往今来一个特殊的纪录,也算是朱祐樘作为一代明君的佐证之一。
正是由于孝宗坚持只宠皇后一人,使得他成为历代皇陵中只葬着夫妻两人的绝无仅有的典型,给他明君贤主色彩颇浓的一生更加平添了许多亮色。
4、戚继光惧内
戚继光的妻子王氏,将门虎女,野史上说她“威猛,晓畅军机,常分麾佐公成功”,有关戚继光怕老婆的典型事例,最被广为传颂的是这样三件事:
一是戚继光被部下所激,命亲兵接老婆入军营。帐内众将皆盔明甲亮,手执利刃,一派杀气腾腾,想给其妻一个下马威。
不一会儿,其妻抵达营帐,见了这等阵势,却无丝毫恐惧之色,反而目光威严,对着戚继光喝道:“唤我何事?”戚继光闻言,胆战心惊,扑通一声跪下说道:“特请夫人阅兵。”
二是戚继光架不住部下的怂恿,冲入家里想用利剑吓唬一下老婆,以振夫纲。当时其妻午睡刚醒,立马怒吼:“你拿着宝剑想要干什么?”
戚将军吓得浑身哆嗦,宝剑掉地,匆忙应答:“我想给夫人杀只鸡吃。”夫人一听开口说:“以后杀鸡再不要大声嚷嚷。”戚继光连连称是。?
三是王夫人所产下的几个孩子都夭折了,于是戚继光背着夫人偷偷的纳了陈姓、沈姓、杨姓三个小妾一共生了5个儿子。
本来夫人不知道一直相安无事,那晓得有人不慎漏了口风,被王夫人知道了,大白天的顺手拿了把刀,要找戚继光算账。
听到这个消息的戚继光在衣服里面穿好铠甲后就去到王夫人的卧室里去找她,一见面就嚎嚎大哭说无孝有三,无子为大,没有儿子的压力太大了。
王夫人见状也心软了,把刀扔了后也嚎嚎大哭起来,后来从妾生的儿子里过继了一个作为自己的儿子来养,事情才平息下来。?
5、郑板桥好吃狗肉
板桥定润格,规定凡求其书画者,应先付定金,并作润例,颇为风趣。当时,许多豪门巨绅,厅堂点缀,常以得到板桥书画为荣。
但板桥不慕名利,不畏权势,生平最不喜为那些官宦劣绅们作书画,这在他老人家的润格里是不便声明的。有一次,一帮豪绅为得其书画,运用计谋,设下陷阱。
他们了解到板桥爱吃狗肉,就在他偕友外出交游的必经之路上,借村民的茅舍,烹煮了一锅香喷喷的狗肉,待板桥经过时;主人“笑脸相迎,并以狗肉好酒相待。”
板桥不疑,开怀畅饮,连赞酒美肴不止。饭罢,主人端出文房四宝,言请大人留联以作纪念。板桥深觉今有口福,便立刻应诺,随即起身提笔,并询问主人大名,署款以酬雅意。书毕,尽兴而归。
后来,在一次宴席上,他偶然发现自己的书画作品挂在那里,方知自己受骗,十分后悔,自己嘴馋不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佑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戚继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板桥
《明朝的那些事儿》人物统计
1 明太祖
朱元璋
洪武
1368~1399
郭子兴 徐寿辉 陈友谅 张士诚 常遇春 徐 达 冯国胜 朱文正 李文忠 傅友德 蓝玉 刘基叶琛 章溢 李善长 汤和 韩山童 刘福通 李贞 赵普胜丁普郎 胡大海 孙炎 邓愈 赵德胜 薛显 张定边 王保保 胡惟庸 宋濂 马皇后朱亮祖 道同 郑士利 方克勤 郭桓 袁凯 朱标 纳哈出 郭英 耿炳文 沐英
2 明惠帝
朱允文
建文
1399~1402
齐泰 黄子澄 方孝孺 李景隆 道衍(姚广孝) 张玉 朱权 平安 铁铉 高巍 盛庸
3 明成祖
朱棣
永乐
1403~1424
纪纲 解缙 郑和(马三保)陈祖义 瓦剌马哈木 鞑靼阿鲁台 邱福 王聪 霍亲 王忠 李远 朱瞻基李谦 张辅 张玉
4 明仁宗
朱高炽
洪熙
1424~1425
杨士奇 杨荣 杨溥 ……
5 明宣宗
朱瞻基
宣德
1426~1435
杨士奇 杨荣 杨溥 张辅 夏原吉 胡濙瓦剌脱欢
6 明英宗
朱祁镇
正统
1436~1449
杨士奇 杨荣 杨溥 王振 张太皇太后 张辅 胡濙 瓦剌也先 王直 邝茔 于谦 钱皇后伯颜沾木尔
7 明代宗
朱祁钰
景泰
1450~1457
于谦 喜宁 罗通 刘定之 石亨 王直 胡淡 李实 杨善 陈循江渊 徐理 曹吉祥 张轨 徐有贞
8 明英宗
朱祁镇
天顺
1457~1464
徐有贞 石亨 曹吉祥 张轨 李贤 王翱 曹钦 孙镗 吴瑾 冯益 汤序
9 明宪宗
朱见深
成化
1465~1487
万妃 韩雍 汪直 纪妃 张敏 吴皇后 梁芳 尚铭 万安怀恩
10明孝宗
朱祐樘
弘治
1488~1505
万安 怀恩 刘吉 王恕 马文升 邱浚 刘健 李东阳 谢迁李梦阳 唐伯虎 (唐寅) 祝枝山 文徵明 徐祯卿 程敏政徐经 华泉 刘大夏 杨一清
11明武宗
朱厚照
正德
1506~1521
刘健 李东阳 谢迁 刘瑾 焦芳 韩文 王岳 王华王守仁(王阳明) 方奎 张彩 张永 钱宁 杨廷和 梁储 蒋冕张钦 孙玺 小王子 王勋 魏彬 张忠江彬 朱宸濠 王琼 孙燧 刘养正李士实 戴德孺 伍文定许泰 刘晖 王冕 刘姬 蒋瑶 乔宇 谷大用 钱德洪 王畿
12明世宗
朱厚熜
嘉靖
1522~1566
杨廷和 张璁 桂萼 杨慎 蒋冕 毛纪 郭勋 杨一清 夏言杨金英(宫女)
严嵩 严世蕃 杨博 陆炳 徐阶 赵时春 唐顺之 曾铣 仇鸾 高拱张居正 鞑靼俺答 丁汝夔 王邦瑞 沈錬 赵贞吉 李春芳 殷士詹 王世贞 杨继盛张经 李天宠 赵文华 胡宗宪 俞大猷 戚继光 徐渭 汪直 徐海王翠翘 毛海峰 王本固
谭伦 李成梁 李默 鄢懋卿蓝道行 罗龙文 袁炜 海瑞王用汲 李士翱 顾磷 胡应嘉 李登云
13明穆宗
朱载垕
隆庆
1567~1572
高拱 张居正 欧阳一敬 齐康 李春芳 陈以勤 赵贞吉 潘季驯 殷正茂 王崇古 杨博 谭伦李成梁(1526-1615) 张溶 朱衡 殷士詹 冯保 高仪 程文 邵大侠 何心隐
14明神宗
朱翊钧
万历
1573~1619
张居正 李太后 申时行 王锡爵 冯保 赵用贤 吴中行 张四维 海瑞 丰臣秀吉 德川家康李如松 李如柏李如梅 祖承训 宋应昌 沈惟敬 李宁 杨元 杨镐 张世爵 查大受 骆尚志 赵志皋 董一元 麻贵 石星 刘艇 刘綎 陈璘邓子龙 李舜臣 王皇后 郑贵妃 王家屏于慎行 汤显祖 许国 张位 顾宪成 沈一贯 朱赓朱常洛 沈鲤 李三才 王时敏赵南星 叶向高 王日乾 王之寀 郑国泰 胡士相 张问达 李成梁王杲 阿台 觉昌安 塔克世努尔哈赤(1559-1626) 杜松 马林 熊廷弼
15明光宗
朱常洛
泰昌
1620
郑贵妃 崔文升 刘一璟 周嘉谟 邹元标 孙如游 杨涟 王安 方从哲 李选侍 李可灼 李进忠(魏忠贤)
16明熹宗
朱由校
天启
1621~1627
杨涟 左光斗 赵南星 高攀龙 邹元标 孙慎行 叶向高 熊廷弼 袁应泰 王化贞 罗一贯 孙得功李永芳 张鹤鸣 王在晋 毛文龙 赵率教 满桂 吴襄汪文言 于玉立 梅之焕官应震 魏忠贤 孙暹 卢受因 王安 客氏 顾秉谦 魏广微 冯铨 施风来 崔呈秀 许显纯 史可法李养正 顾大章 魏大中 袁化中 周朝瑞 周顺昌 颜佩韦 杨念如沈杨 周文元 马杰 黄尊素高第 张嫣
17明思宗
朱由检
崇祯
1628~1644
魏忠贤 皇太极 袁崇焕 赵率教 满桂 祖大寿 陆澄源 徐应元 李永贞 刘若愚 李朝钦 黄宗羲孙承宗 毛文龙 范文程 李永芳 黑云龙 梁廷栋 余大成 周延儒 温体仁 钱龙锡 钱谦益 王永光韩一良 刘懋 何可纲 张春 孙元化徐光启 孔有德 谢涟耿仲明 李成九 毛成禄 朱大典 黄龙 尚可喜 杨鹤神一魁 王左桂 高迎祥李自成 张献忠 吴三桂 洪承畴 曹文诏 左良玉 陈奇瑜 卢象升 孙传庭 贺人龙 祖宽 张凤翼 杨嗣昌 刘泽清 高起潜 熊文灿 王朴夏承德 黄道周 徐宏祖(徐霞客)
望采纳~~~~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李如松》文言文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如松
李如松,字子茂,成梁长子。以父荫为都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骁果敢战,少从父谙兵机。
万历十五年,以总兵官镇宣府。巡抚许守谦阅操,如松引坐与并。参政王学书却之,语不相下,几攘臂。巡按御史王之栋因劾如松骄横,并诋学书,帝为两夺其俸。
二十年,哱拜反宁夏,御史梅国桢荐如松大将才,其弟如梅、如樟并年少英杰,宜令讨贼。六月抵宁夏。如松以权任既重,不欲受总督制,事辄专行。兵科许弘纲等以为非制,帝乃下诏申饬。
先是,诸将董一奎、麻贵等数攻城不下。如松至,攻益力。如樟夜攀云梯上,不克。游击龚子敬提苗兵攻南关,如松乘势将登,亦不克,乃决策水攻。拜窘,遣养子克力盖往勾套寇,套寇以万余骑至张亮堡。如松力战,手斩士卒畏缩者,寇竟败去。水侵北关,城崩。如松等佯击北关诱贼,而潜以锐师袭南关;既克,拜自斩叛党刘东旸,乞贷死。
既灭拜族,录功,进都督。会朝鲜倭患棘,诏如松克期东征。如松新立功,气益骄,与经略宋应昌不相下。故事,大帅初见督师,甲胄庭谒,出易冠带,始加礼貌。如松用监司谒督抚仪,素服侧坐而已。十二月,如松至军,沈惟敬自倭归,言倭酋行长愿封。如松叱惟敬憸邪,欲斩之。参谋李应试曰:“藉惟敬绐倭封,而阴袭之,奇计也。”如松以为然。乃置惟敬于营,誓师渡江。
二十一年正月四日,师次肃宁馆。行长以为封使将至,遣牙将来迎,如松檄游击李宁生缚之。倭猝起格斗,仅获三人,余走还。行长大骇,复遣亲信来谒,如松慰遣之。六日,次平壤。行长犹以为封使也,踔风月楼以待。抵平壤城,诸将逡巡未入,形大露,倭悉登陴拒守。
明旦,如松下令诸军攻围缺东面。以倭素易朝鲜军,令副将祖承训诡为其装,潜伏西南。如松亲提大军直抵城下,攻其东南。倭炮矢如雨,军少却。如松斩先退者以徇。倭方轻南面朝鲜军,承训等乃卸装露明甲。倭大惊,急分兵捍拒,如松已督军自小西门先登。火器并发,烟焰蔽空。吴惟忠中炮伤胸,犹奋呼督战。如松马毙于炮,易马驰,堕堑,跃而上,麾兵益进。将士无不一当百,遂克之。
二十五年冬,辽东总兵董一元罢,中旨特用如松。如松感帝知,气益奋。明年四月,土蛮寇犯辽东。如松率轻骑远出捣巢,中伏力战死。帝痛悼,令具衣冠归葬,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参政王学书却之 却,退却
B. 语不相下,几攘臂 攘,捋。
C. 帝为两夺其俸 夺,剥夺。
D. 诏如松克期东征 克,限定。
5.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如松行事“骄横”的一组是(3分)
①巡抚许守谦阅操,如松引坐与并。 ②不欲受总督制,事辄专行。
③兵科许弘纲等以为非制,帝乃下诏申饬。 ④甲胄庭谒,出易冠带
⑤如松用监司谒督抚仪,素服侧坐而已。 ⑥如松叱惟敬憸邪,欲斩之。
A.③⑤⑥ B.①②④ C. ②③⑤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历皇帝十分器重李如松,多次委以重任。哱拜反宁夏时,经由梅国桢推荐,重用如松兄弟;二十五年冬,辽东总兵被罢后,中旨特用如松。
B. 李如松骁勇善战,从小跟随父亲李成梁熟谙兵法,在平壤战役中,他的战马被炮打死,自己身负重伤,但他换了匹马,仍然奋呼督战。
C. 李如松为将作风强硬,两军阵前,对于退缩者毫不手软。平壤一役中,在箭矢如雨的情况下,官兵稍有退却,即斩杀先退士兵以示众。
D.李如松为报皇帝知遇之恩,最后战死沙场。万历二十六年四月,土蛮侵犯辽东,李如松率领轻骑兵远出直捣敌巢,中了埋伏奋战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如松等佯击北关诱贼,而潜以锐师袭南关;既克,拜自斩叛党刘东旸,乞贷死。
⑵参谋李应试曰:“藉惟敬绐倭封,而阴袭之,奇计也。”如松以为然。
答案:
4.A 却,使……退却,使……下去。
5. C(①②③⑤分别从正面侧面表面李如松行事“骄横”⑥如松以为惟敬有投敌之心而斥责他,并非骄横之举④是说正常拜见的惯例,不属于具体行为。)
6. B(原文中是“吴惟忠中炮伤胸,犹奋呼督战”,而并非李如松。)
7.⑴李如松等佯装攻打北关诱惑敌人,而暗中派精兵袭击南关;攻克了宁夏之后,哱拜自己杀死叛党刘东旸,请求免去死罪。
(“佯”“潜”“贷”三字各1分,译对大意给2分。)
⑵参谋李应试说:“藉助沈惟敬欺骗倭寇说给他们封赏,而暗中偷袭他们,这是条妙计呀。”李如松认为他说的对。
(“藉”“绐”“然”三字各1分,译对大意给2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36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连环画:中国历史故事03《武王伐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