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真的是因为杨玉环红颜祸水吗

以史为鉴 2023-06-17 22:07:04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安史之乱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朝经历唐太宗等几任皇帝励精图治,到了唐玄宗时期可谓兵强马壮,民富国强,甚至羊肉鱼肉,在寻常百姓家也经常可以吃到,由此可以看出唐朝的以胖为美不是凭空捏造。就是这么一个人口和经济都高速发展的时期,却经历了一场安史之乱。这场叛乱,直接将唐朝带到了一个命运转折点,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人口,都开始走下坡路。

司马迁在《资治通鉴》:这样评价安史之乱“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不仅仅是唐玄宗时期,就算纵观整个唐朝,安史之乱也是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唐朝自此开始由盛转衰。

众多史料都将这场叛乱的最终原因归结到杨玉环身上,认为是杨玉环红颜祸水,是她迷惑皇帝终日不理朝政。但我认为,安史之乱无关于杨玉环,这是唐朝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当时的唐朝不论是在京都的朝廷之上,还是远在边境的朝堂之外,都存在着巨大隐患。

一、朝堂之上的隐患

宗不理朝政

刚刚登基的唐玄宗充满着雄心壮志,立志延续历代皇帝的盛世之举。事实也正像他希望的那样,经过自己的励精图治,唐朝在他手中到达了顶峰。开元盛世下的唐朝,历法严明,官员办事效率高,农业高度发展,人口达到了八千万之多,各民族的融合也达到了一个高度,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天国上朝。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开元盛世之后,没有哪一个封建王朝可以将国家治理得与之相媲美。但到唐玄宗晚年时,看似平静祥和的外表下,其实已经开始存在衰败的预兆了。

或许是前半生已经实现了人生理想,又或许是唐玄宗认为此刻的唐朝已经足够强大了,晚年的唐玄宗开始疏于朝政,最后竟然完全放弃管理国家,将全部的权利给了手下的大臣。唐玄宗开始每日贪图享乐,夜夜笙歌,花钱如流水。作为一个皇帝,不顾百姓民生,不顾国家大事,每日只贪图自己开心,开元盛世已经有了走下坡路的形式了。

上行下效之下,朝廷的官员们也开始每天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不再履行自己的职责,像皇帝一样,每日胡作非为,大肆敛财,兼并土地。唐玄宗和朝廷的官员越来越腐败,越来越不作为,皇帝眼下的官员尚且如此,地方的官员状况也就可以推断了,情况甚至更加严重。

我认为除了官员越来越不作为之外,更严重的是唐玄宗失去了对于天下情况以及官员行为的控制。唐玄宗或许一直以为他的天下还是那个开元盛世,百姓还是一直生活安乐之中,官员们也还是精明强干的官员。正是唐玄宗对外界的这种错误的感知,失去了他对官员的制约作用,没有了皇帝约束的官员,早晚也会产生异心。

而此刻每天陪他寻欢作乐的杨贵妃,在我的理解看来,不过是唐玄宗追求快乐、追求放松的一种形式而已。古代的女子地位低下,很少有女子能左右自己的命运,又何况是被唐玄宗看上的杨贵妃呢。纵然是杨贵妃想劝告唐玄宗勤政爱民,想必也是徒劳无功。

所以说,唐玄宗的不作为不能怪到杨贵妃头上,要知道的出现只是一个意外,纵使杨贵妃没出现,唐玄宗也会沉迷于另一个人、另一件物。但安史之乱的爆发,却不仅仅是由于唐玄宗不理朝政。

奸臣当道

由于唐玄宗不理朝政,将所有事物都交给李林甫去打理,唐玄宗也越来越信任李林甫,越来越依赖李林甫。《十八史略》中记载的“口有蜜,腹有剑”,说的就是李林甫。而李林甫也有一定的能力,最起码将唐朝事务打理得看起来井井有条。但李林甫有一个缺点,就是嫉贤妒能,这个缺点导致的一系列后果,都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李林甫初期将事务打理的仅仅有条,省去了唐玄宗很多时间和精力,而当时一心想过退休生活的他,正需要李林甫这样的大臣为自己“排忧解难”。尝到甜头的唐玄宗将更多的时间用来享乐,李林甫的权利越来越大,野心也越来越大。

我猜想,可能是拥有得越多的人,反而害怕失去,李林甫或许就是这样。位极人臣的李林甫害怕失去自己的钱财和权势,所以一边贪污受贿,一边打压有能力的人,所有与自己作对的人都被李林甫以各种名义陷害。同时,李林甫更担心有能力的人超过自己,所有精明强干的官员也都没有逃过李林甫的毒手。可以说李林甫在位时,就已经架空了整个朝廷的官员。李林甫之后的杨国忠更是不堪,本就已经形同虚设的朝廷,经过杨国忠之手,更加满目苍夷。后续过程中,杨国忠与安禄山等节度使争权夺利,更是成为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索。

朝堂之上皇帝不作为,大臣全都不堪重用,瘫痪的朝堂导致的更大的后果,就是唐玄宗渐渐失去对各大节度使的震慑。拥兵自重又失去控制的节度使早晚会发生叛乱,这一点就连宦官高力士都看了出来。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七》记载,“边将拥兵太重,陛下将何以制之。”

二、朝堂之外的隐患

权利过大的节度使制度

从唐朝建立之初,一直到开元盛世时期,唐朝才逐渐停止了战争,也停止了对外扩张的脚步。为了更好的守卫边疆安宁,更好地抵御外族侵犯,唐朝设置了节度使制度,一共九大节度使负责带兵镇守边关。但我认为,这种节度使制度比较适合战乱时期的需求,一旦发现敌情,可以让将领及时做出反应,领兵御敌。若是在太平时期依旧沿用这种制度,极有可能出现周朝那种诸侯割据的局面。而事实上,安史之乱的发生,也确实有节度使权利过大的原因。

唐朝征兵制度一直沿用府兵制,但到了开元时期,府兵制度逐渐被破坏,募兵制成了征兵的主要方式。正是因为这种制度,各个节度使 也就有了名正言顺的征兵权利。各个节度使大量征兵,人员增加,花销也就增加了。之前的节度使只负责军事,不负责地方政务,军队人数的增加,就导致节度使以为了守卫边关的名义接管了辖区的所有财务及行政。

又有钱,又有兵,皇帝大臣都不理朝政,可以说当时的节度使已经可以和周朝的诸侯比肩了。当时长安城补充守卫军的方式,也是募兵制,招募上来的士兵很有可能就是哪个节度使手下的士兵。换句话说,本身人数就远远少于节度使私兵的守卫军,其中还有一部分与各大节度使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部分人在我看来说是节度使安插在都城的眼线也不为过,不论有什么风吹草动,或者节度使有什么其他心思,这些眼线都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而对长安城来说,就可能是灭顶之灾。

而此时的朝堂上,各大臣还都害怕边关将领入朝为官分权,尤其是李林甫在位时,蛊惑唐玄宗给与节度使更大的权利,同时又阻拦了节度使的晋升之路。一个个节度使手中掌握着兵权,心中却怀着对朝堂的不满,后果可想而知。可以说,节度使的过大的权利,为安史之乱提供了可能。

心有反叛的安禄山

安禄山原本是一个跳舞很好的人,在给唐玄宗跳舞时得到赏识,不断给皇帝表演舞蹈,得到召见机会。同时安禄山出手大方,用金银财宝贿赂皇帝身边的人,想让他们在皇帝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凭借自己的为人处世能力,安禄山认了杨贵妃当干娘,得到了当大官的机会。但我猜想,此时的安禄山或许没有反叛之心,只是想当个大一点的官,然后多搜刮一些钱而已。

随着安禄山的官越做越大,当了节度使,凭借着杨贵妃的关系,此时的安禄山或许已经开始有了其他的心思。再加上杨国忠看不惯安禄山一路青云直上,开始与安禄山进行争权夺势,二人势同水火。直到安禄山当了三个主要地区的节度使,杨国忠已经将安禄山得罪的很彻底,导致了安禄山仇恨逐步加深,最终引起了安禄山发动叛乱。

一个跳舞的小人物,最后当了三个重要地区的节度使,而唐玄宗到最后也没想到安禄山会谋反,可见安禄山平时的伪装多么成功,心思多深沉。虽然称作安史之乱,但我眼里,安禄山才是这场叛乱的主导因素,因为他,盛唐从此开始走向衰败。

总结

安史之乱是皇帝及其手下大臣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唐朝发展到顶峰后,各个矛盾的激化表现。哪怕现在没有安禄山反叛,也会出现其他人进行起义。但将安史之乱归结到杨贵妃身上,确实有些牵强。

在我的心里,杨贵妃也是一位可怜之人。嫁人后又被强娶不说,最后以自己的性命为这场叛乱买单,死后依然被后人冠以祸国殃民的称号。历史从不会被一个人改变,更何况是一个什么都做不了的女人。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

《十八史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36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