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什么重用李卫?
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李卫只不过是雍正的一位得力干将,而并不是一位权臣。所以在此时根本就不应该给予更高的职位,否则也可能会引起其他人的不满。
一位本来就只是一个地方官,雍正皇帝喜欢的就是李卫的能力,所以在雍正成为皇帝的第1年里为就能够成为云南盐驿道,这一年之后马上就成为一个管理者,这本来就是让人觉得非常佩服的,因为在这背后本身就是一个信赖的存在。
从此之后李卫就如同是坐了火箭,一般基本上每一年都会不停的升官,到后来早就已经变成了总督,雍正始终都会把李卫放在地方上,一般都不会让他进入到京城,为什么这么做?其实也会有自己思考的地方。一位在地方管理这一方面是非常有经验的,这和年羹尧会有明显的区别,李卫主要负责的本来就是地方。
雍正在成为皇帝之后,除了需要管理西北军务之外,改革也同样是一个重中之重,那么在推行改革的情况下,必然也可能会遇到各种不一样的阻力,在这种情况下,雍正也并不可能会一点都不清楚。如果把李魏放到朝廷随便给一个角色,即便是给予尚书,影响力也很想能够发挥的,空间也并不是很大。
李卫的能力完全就可以在地方发展,而且也会拥有着比较好的一个向上发展机会,所以完全没有必要放在京城。雍正之所以这么做,也并不是不看好李卫,而是喜欢李卫的一个做法,就是希望能够有效贯彻当前所执行的一个新政策,就是希望能够轻松的解决一切,这才是雍正原本的一个想法,希望能够通过这所有的一切来帮助自己累积更多的实力。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雍正为何不给李卫更高官职
职位不在于尊贵,有背景则行;权力不在于台面,有后台则灵。《雍正王朝》中,所有的权力博弈与利益角逐,并非单点对个人,而是背景对后台,江苏按察使对抗巡抚李卫就是其中一例。
按察使权力的来源
类似按察使的职位,唐、宋时均已设置,主要负责巡察。唐睿宗改巡察使为按察使,宋仁宗以转运使为按察官。自从辽圣宗命令分路按察刑狱,按察使由此开始负责刑名,因而也被称作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简称"臬司"。又因忽必烈将按察使改为廉访司,所以按察使又被后世称为"廉访"。
顺治初年,各省设按察使一人,唯直隶不设。到雍正二年,改直隶巡道为直隶按察使。至此,形成定制,十八省均设按察使。
清制,按察使为正三品官,品级位于各省布政使之下,合称"两司"。按察使之职位如果空缺,先由吏部开列具题,再由各省运使、道员升任;如果升迁,则任各省布政使、大理寺少卿或通政使司副使。
《大清会典》记载,按察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振扬风纪,澄清吏治",其具体职责可分为四条:
一、办理全省的刑名案件,勘核词状,管理囚犯;凡比较重大的案件,则会同布政使办理,并上报京城部院;每年秋后会审,则充主稿官。这是按察使最重要的职责,也是"猫腻"比较大的权力,一旦心术不正,就会造成各种冤假错案。
二、每五年一次"大计"的考察外官,由按察使担任。就是与督抚、布政使一起,对下面各州县官吏进行一次考评。
三、三年一次的乡试,由按察使担任监视官;
四、管理各省的"邮递"事务,负责邮路畅通,保障信息传递的及时性。
按察使名义上以刑名和"邮递"为其主要职责,实际上凡省内一切政务,依旧需与布政使共同负责,同时参加督抚、两司、学政共同研究政务的会议。
提刑按察使司为按察使办公之衙署,俗称"按察司衙门"。其下设机构与属员,各省有所不同,一般常设机构为经历司、照磨所、司狱司。
按察使职责重大,享受的待遇也不低,吉服冠顶用蓝宝石,朝带用镂花金圆版,官服补子绣孔雀;经济待遇,以江苏按察使为例,每年俸银130两,养廉银八千两,还有各种办公补贴,去世后朝廷发放316两祭葬银;阶称为通议大夫,老婆的封号为"淑人"。
江苏按察使背后的利益链
职位的高低很多时候并不与权力大小成正比。《雍正王朝》中,黄伦作为按察使,官位没有李卫高,口气却不小。他的底气除了按察使本身的权力,还有四个方面:
一、背后有年羹尧撑腰。
年羹尧刚打完胜仗不久,是当红辣子鸡,许多朝廷重臣都要给他面子,攀龙附凤者不计其数,黄伦就是其中之一。
年羹尧与李卫同样出自雍正潜邸,若论职位与影响力,年羹尧台面上更胜一筹。这就显示出山头的重要性,只要靠山够大,哪怕职位低一点,腰杆子也能足够硬朗。
可惜的是,黄伦不知道年羹尧就像小龙虾,大红之日就是大悲之时。即使黄伦没被充军,随着年羹尧的倒台,他也会面临清算。
二、掌握臬司衙门的兵丁。
黄伦掌握着江苏臬司衙门的兵丁,可以影响上司想法的执行。符合利益的事,他会主动执行;不符合利益的事,他可以变着花样打折甚至抵触。李卫要推行摊丁入亩,但想要成事,还是离不开底下人的配合。
三、有"文凭"优势,看不上大字不识几个的李卫
在职场上,时不时就会出现"学历歧视",同坐一个办公室,个别985就看不上普通高校毕业生。这种事,在古代官场也屡见不鲜,进士往往看不上监生或捐纳。
黄伦称得上读书人,在李卫面前有很强大的"学历自信"。在顶撞李卫时,黄伦处处就透露出对他的不屑一顾,说他是潜邸出生……潜台词就是你李卫是个没文化、不入流的关系户。这就像追比户部欠款时,陈文盛故意问田文镜哪一科出生。
四、江苏士绅支持,合理运用规则。
摊丁入亩推行下去,触动的是士绅的利益。他们之前仗着一点功名,可以不交田税,突然交税,肯定不乐意。黄伦与这帮人有过勾兑,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早就沦落为他们的代言人。动了江苏士绅的利益,就是动了黄伦的利益,他必然要反弹。
此外,江苏士绅将田地"挂牌"交易,利用了朝廷田地交易期间不交税的规则漏洞,合理也合法,因而黄伦才能理直气壮地与李卫唱反调。
秋媚说:臬司高一尺,中丞高一丈。底层出生的李卫,虽未读过几本书,但也没受书中条条框框的束缚,因此,他头脑更加灵活,不按常规出牌,用调虎离山打得按察使措手不及
第一,李卫升官可不是皇帝老爷子高兴了,就随便乱封。首先,李卫不怕死,敢跟强权的贵族,地主对着干。史书上说,李卫家里挺有钱的,是个富贵人家。他做的第一个官还是自己捐钱捐来的,是兵部的一个官职。话说,那时候管理银库的时候,李卫发现制度有问题,而且多次劝阻亲王有所改动。但是,这项变动涉及到多方利益,亲王不肯动。李卫不管三七二十一,律法之外的钱财,统统都要按规定办事,正所谓法外之钱,都不能收。这个直接触动了当时的权贵,得罪了非常多的人。很多人估计都想杀了他。不过,这件事让雍正知道了,雍正帝非常欣赏李卫的这种精神,当下,就授封直隶驿传道给他,上任之后,又给升了给官。这是李卫最让雍正帝欣赏的地方,为他升官加爵定下了基础。
第二件事情,也是让李卫飞快升官的因素之一。就是雍正皇帝给李卫安排得当,让他发挥他所能的事情。我们来看看,李卫从一开始到最后,当任的职务,基本都是跟盐商有关的职位。云南盐驿道,布政使,浙江巡抚,兼任两浙盐政使等职务,基本都跟盐有关。李卫原本就出生在商人之家,而且出生地就是在江苏地带,从小耳熟目染,加上自己的天赋,李卫在这方面的才能在日后无不体现,雍正帝的决策是对的。李卫在打击私盐贩卖,跟推行盐政改革上,有着非常大的贡献。李卫上任之后,不但在其管辖范围内,盐业的发展非常的好,生产力大大的提高,而且还给国库带来源源不断的税收,给雍正帝卯足了劲赚钱,减轻负担,雍正帝非常的高兴,又马上升李卫为浙江总督。按照现在的官衔,应该也得个是司令员吧。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3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