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亲子阅读百科新知系列之《敦煌·中国历史地理绘本》

网络 2023-06-17 18:48:41

关注哦
昭君:每天写一篇文章的第799天

我的写作不只是在记录,而是在唤起一些沉睡着的美丽的心





亲子阅读百科新知系列《敦煌·中国历史地理绘本》

敦煌在唐朝时是西北边陲的一个小州。当时的都城长安有108坊,而当年的敦煌,只相当于长安城的一个坊的1/4大小。现在的敦煌也只是一个仅有约19万人口的小城,但这座小城却坐拥莫高窟、玉门关、悬泉置三处世界遗产。

如今的学术界关于敦煌的研究,也远远多于对大唐首都长安的研究。北邻蒙古高原,西临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邻青藏高。敦煌以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古代中原王朝的重要门户,是东方僧侣和使臣步入河西的最初落脚点。也是西方来使和商人进入中原的必经之地。

在这里,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佛教文化大放异彩。道教,祆教文化也流行民间,汉学的学堂里也曾弟子盈门。不同面孔的人们都曾为敦煌创造出了璀璨的文化。敦煌有千年的辉煌历史,可是在二十世纪初,它却是一个令人哀叹的面貌出现在现代人的面前。

明朝在西北修筑长城,建起了嘉峪关之后,敦煌的辉煌文明就被弃之关外了。从此沦落成为牧区。在清朝末年,当道士王圆箓来到敦煌时,莫高窟已经残破不堪,在当时那样动荡的时代环境中,这位目不识丁的道士已经很难想象,这座神圣殿堂的昔日胜景了。

敦煌在中国史书中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在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统治敦煌的是一个游牧民族大月氏,他们是当时河西地区最强的民族,到了西汉时期,张骞打通了丝绸之路,敦煌的历史中才正式出现了汉民族的身影。汉朝那用芦苇和泥土夯筑的长城,一直延伸到了敦煌以西。唐朝送别诗中的“宠儿”玉门关和阳关,也是从那时就屹立在了丝路之上。

西域对中原的主要输入产品是玉,所以“玉门关”也因此得名。敦煌在那时成了各国使臣的驿站,敦煌三大世界遗产之一的悬泉置,就是一个接待使臣的大型“国宾馆”。不过,汉朝只是将敦煌看作一个军事要地。驻守在这里的贫民,犯人和军士文化程度都很低。

要论文化的繁荣兴盛,那还要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两汉之际,佛教已经从大月氏人建立的贵霜王朝,经由敦煌地区传入中原,和中国传统的神仙方术一起,在洛阳和东南沿海一带流传。东汉末年,中原战乱不断,但是河西却相对平静。于是,中原的大家族开始向西迁徙。世家大族的到来,也将佛教文化和深厚的汉文化带到了敦煌。

战乱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佛教恰好在这时给了人们心灵上的慰藉,因为五胡乱华,西晋灭亡。汉人在南方地区建立了东晋王朝,北方则先后有16个比较强大的王朝统治。其中,在河西地区有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和北凉,这五凉政权统治过敦煌。

虽然这段时间朝代更替频繁,但是所幸各时期的君主都尊奉佛教。将敦煌作为了佛教圣地,也保证了敦煌的相对平静和文化的存续。前秦的君主苻坚,迁江汉百姓一万户和中原百姓七千户到敦煌,促进了耕地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

在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一位名叫乐僔的和尚来到了敦煌,在鸣沙山开凿了第一个禅窟。从此,莫高窟开始了近近千年的石窟艺术创造。后来莫高窟又从僧人修行的石窟寺院,便成了人们祈福,礼佛的神圣场所。

在隋唐时期,中国再一次进入了强盛的大一统时代。莫高窟也在和平开放的环境下,迎来了石窟艺术最兴盛的时期。隋朝时,莫高窟造窟风潮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有近百个洞窟被修缮和开凿,而巍巍盛唐,朝气蓬勃,万国来朝,民族间的融合交流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期,唐太宗励精图治,开疆拓土。到武则天时,唐朝的势力直接牢牢控制着塔里木盆地的西域诸国。保证了中西往来的畅通。长安和洛阳以及丝绸之路上的凉州和敦煌,都已经呈现出国际都市的风貌。

盛唐气象自然也影响了莫高窟的营造,石窟彩塑艺术在唐朝时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在写实主义影响下,敦煌的无名工匠们,对人体的比例有了更加精确的掌握。从正面和半侧面的塑像,发展到了全立体的彩塑。造像的姿态更加多样,肌肉的纹理更加精致饱满。处处反映着真实的人体结构,因为追求崇高和美好的艺术审美。唐朝彩塑形体丰满圆润,线条纤巧流畅。

在中原文化来到敦煌之后,莫高窟的佛造像就渐渐改变了最初犍陀罗风格的粗犷。显露出中原那“秀骨清像”的塑像风格。工匠们也摸索出了一套在干旱的敦煌地区塑像的方法,先在木架上捆绑苇草,在上面敷粗泥,再敷细泥。将泥压紧,抹光之后,再涂白粉,最后才能在白粉上进行彩绘。

在泥土中要加入30%的细沙,又要加入棉花、麻和麦草等纤维物,防止泥塑收缩和开裂。莫高窟的塑像们穿越千年,在今天仍能够和我们相会,都要感谢古代工匠们的虔诚和智慧。莫高窟的石窟形制从魏晋时期发展到了唐朝,也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

最早由乐僔开凿的是一个禅窟,主室为方形或长方形。在正面的佛龛内塑佛像,南北两壁凿出两个或四个小禅室,供僧侣在里面观像修禅,这种形制是从印度的僧院窟演变而来的。经过西域,传入敦煌。

随着中原的工匠来到敦煌。中原的建筑风格也被悄然融入了莫高窟石窟的建造中。覆斗顶窟仿照汉晋以来的宫殿建筑形式。窟室为方形,顶为倒斗形,正壁开龛塑像,出现于北朝晚期。在隋唐以后成为了最主要的石窟形式。

除此之外,涅槃窟和大像窟在唐朝也非常地流行。涅槃窟的形状就像一个民间的棺材,窟中侧卧着一尊释迦涅槃像,墙壁上的经变画描绘的是,释迦涅槃时众弟子围绕其身侧的场景。众弟子表情各异,有的悲痛万分,有的在为佛终于得道而感到高兴,还有的像在强忍悲痛。工匠们将这一些场景刻画得惟妙惟肖。

唐朝国力的强盛,也使得大型佛像的工程能够实现。第96窟中的弥勒大像就高达35.5米。可是我们依然能从它温柔秀美的面容中,看出工匠们手艺的精湛。唐朝的工匠非常懂得利用阳光和佛像夸张的五官,让每一个信徒都能近距离地看清佛像地表情,并且产生出一种肃穆的气氛。可以说处处是巧思了。

敦煌和莫高窟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唐朝时还有吐蕃统治时期和归义军统治时期。之后的历史,小朋友们就要自己找书来了解了,在这里给大家留一个悬念。

莫高窟在鸣沙山的砾岩峭壁上,历经了一千多年,一共有735个洞窟。目前已经编号的有492个。莫高窟保存了45000多平方米的壁画,2400余身彩塑。它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故事和文化瑰宝。

我们现代人对敦煌历史的了解,是从英国人斯坦因劫掠莫高窟藏经洞开始的。在那个战火不休的时代,被封存了九百年的藏经洞被打开,并遭到了西方人的无情掠夺,再加上清政府的无知无能,造成了藏经洞文献的严重流失,许多文献、塑像、壁画,我们今天只能到西方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才能看见了。

战争年代,我们有许多的无奈,不过在中外学者不懈努力的今天,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敦煌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已经让“敦煌学”变成了一个跨学科研究的重要交叉点,极大地丰富了中外学者的研究视野。历史、文学、语言学、艺术考古学都能在敦煌的研究中找到一席之地。

莫高窟中保存的文件和艺术精品,是我们现代人打开“中古”世界历史的钥匙。为了让小朋友们也能了解敦煌的历史,敦煌研究院联合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敦煌·中国历史地理绘本》,打开绘本,就可以跟随一块儿敦煌的小石头,一起领略敦煌的历史和莫高窟灿烂的艺术文化。

书中的各种形象,比如说雷神、雨神、羯鼓、琵琶都借鉴了莫高窟壁画。让图画显得古朴而有趣味,全书从几十万年前的雅丹地貌的形成讲起,对敦煌和莫高窟的历史进行了清晰的梳理。除历史之外,作者对敦煌的少数民族、动植物、民俗文化、东西方贸易也进行了介绍。

书中的图画用细致的刻画和精致的画面,为小朋友们再现了一幅幅古代敦煌的胜景。本书的故事也设计得有趣可爱,一打开书,小读者们就能跟随年龄相仿的小女孩璐璐和一块儿一直生活在敦煌的小石头走进敦煌,从小石头的质朴平易的角度,看莫高窟的彩塑、石窟艺术。

相信孩子们一定能从详实的内容和精美的图画中有所收获的。希望孩子们能从小了解和热爱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并且从这些历史故事中获得一份感悟。

●昭君:幼儿园系列汇总1

●昭君:亲子阅读绘本系列汇总2(50本绘本)

●昭君:亲子阅读绘本系列汇总3(47本绘本)

●昭君:亲子阅读绘本系列汇总4(76本绘本)

●昭君:一不小心写了五百篇文章


有趣的灵魂文字阅读 工作生活八字命理学奇门遁甲六爻:yijunqinqin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29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