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曹操挟天子能令诸侯,董卓挟天子为什么却失败了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7 18:48:30

曹操挟天子能令诸侯,董卓挟天子为什么却失败了

很多人都不了解董卓挟天子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在这个问题上曹操就比董卓要聪明的多了!虽然说董卓在当时已经控制了汉献帝。但是很多的臣子,很多的诸侯,很多的人都不听他的话。都说他是董贼,虽然他那个时候已经挟持了天子。但是他绝对是命令不了臣子的,因为他名不正言不顺!因为他当初为了让自己说话好使,他把汉少帝给废了。然后才让当时年龄很小的汉献帝当上了皇帝,他还把自己给封了相国,他这一点做的非常的不好。

让天下所有的人都知道。董卓是一个董贼。而且他让汉献帝当上皇帝之后他没有尊重他。人家曹操还知道在表面上尊重一下皇帝呢,但是董卓,他就不知道。而且董卓挟天子以后,他没有为百姓做好事。他整天就知道抢美人,滥杀大臣她没有得到人心,这是董卓挟天子而命令不了诸侯的原因,那不是到最后为了跟吕布抢貂蝉,到最后被王允使了美人计加离间计把董卓给宰了!

相反,那曹操为什么他挟天子,他可以令诸侯呢?曹操在最开始的时候,他还是一心想为国家,为汉室而奋斗的。而且曹操那个时候她挟持了天子,但是在外人看来他那个时候他是为汉室服务的。百姓并不知道曹操是挟持了天子啊。而且那个时候曹操也是丞相,正因为这样,曹操得了民心。所以,各路诸侯都得听他的话。曹操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非常忠良的一个形象。所以他才能以皇帝的名义,消弱地方诸侯的势力而增加自己的实力。人家还不能反抗他,谁反抗她,就相当于是造反。通俗点说,这就是一个没脑子,跟一个有脑子的人,自古以来,从来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从古至今无不是这个道理。谁要是敢翻了民心,那个王朝就活不久了。不是有一句话说的好吗,叫我民心所向,众望所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惜呀,在三国时期曹操死的太早了。被人叫了一辈子丞相,到死也没能当得了皇帝。不过我还是很喜欢曹操这个人物的。特别是那一首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如果谁能像曹操这样在世一回,也不枉此生了。

为什么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行,而董卓就不行呢?

董卓与曹操相比都曾经“挟天子”,但是董卓与曹操相比未能够“令诸侯”,原因是什么呢?

是因为董卓残暴吗?但是曹操也不逞多让,徐州和邺城的所作所为难道不是残暴?新野百姓随刘备逃跑难道不是畏惧曹操的凶名?

那是因为曹操实力更强?董卓消灭丁原之后,旗下拥有并州和凉州两大产马地的精锐骑兵,加上何进兄弟的军队,兵精粮足。此时天下尚未大乱,没经过兼并战争的实力充足,诸侯们大多是太守,实力不过一郡,董卓实力全面凌驾诸侯之上。如此力量悬殊却敢于反对董卓,所以这绝对和实力无关。

个人觉得分析根本原因之前,首先应该了解东汉的政治经济体系。

自光武中兴,为了与民休息,东汉中央政府恢复了西汉鼎盛时期三十税一的政策,轻徭薄赋看上去是好的。但问题就出在西方人的一句话上——“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也就是说皇帝的政策只下达到地主阶层,平民百姓具体交多少税由地主决定,也就是说,皇帝的政策根本执行不到农民,这样就给了地主们兼并土地的机会。

其二,刘秀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剥夺功勋大臣的军权,对功臣赐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政。但这些功勋大臣依靠自己的人脉,很快成为了鱼肉乡里的“豪强”,加上明帝以后,皇帝年龄太小,根本无力削弱这些豪强,东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庄园经济”。这些庄园有极强的独立性,随着它们不断的发展,豪强地主的私人武装逐渐制度化,成为了部曲制度。他们经济实力可以为其谋取更大的政治利益,他们通过舆论或部曲来影响和控制地方政权。到了东汉末年,豪强地主可谓是在政治上与官僚合二为一,控制了地方的生杀大权。

东汉中后期的宦官与外戚轮流执政,士族阶层一直处于劣势,直到董卓进京打破了这个规律,外戚、宦官失去其赖以孳生、繁衍的主要政治土壤。困扰社会多年的外戚、宦官专权之弊,终于得到了抑制,但却留下了政治真空。士族豪强发现这是一个入主中枢的机会,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他们行动了!

首先说董卓,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大家都认为董卓是个变态杀人狂,但历史上的董卓并不是这样。董卓年轻时候智勇双全,威震关西,靠能力一步步成为了关西军人贵族的代表人物。汉朝关东士人和关西军人始终对立,而关西势力一直受到打压,甚至从西汉李广时代,陇西武人一直受到压制,董卓入主洛阳的行为似乎是百年来压抑情绪的总爆发!

同样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曹操获得赞扬,董卓却被骂死了?

因为二者性质不同,而且历史本身就是胜利者书写的,董卓失败了,而曹操胜利了。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其余的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我们在下文细细讲述。

一、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

这是因为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个胜利者,而董卓是失败者,这就注定了人民只会为曹操说话。曹操作为一个领导者,他在统治一方面人民的时候会让人民爱戴自己,给自己编纂一些美化自己形象的事情去让人们歌颂他。而董卓最后是失败的下场,在他之后没有人记得他的功绩,有的只是说他叛徒的下场。

二、人民只为和平的生活歌颂

因为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夺取了政权,但是在他当上领导者之后,让北方的百姓都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人民安居乐业,人民也就愿意去爱戴曹操。虽然那时候还有战乱,但是在曹操统治下的人民没有遭受到伤害。曹操的统治给北方带来了发展的好时机,所以人们对曹操的观念有些和善。而董卓的政治影响力并不强,在他夺取政权的时期内,老百姓因为他受到了很多困苦,皇帝和朝中的官员都痛恨他,百姓也不支持他。所以说白了就是董卓没有曹操强大。

三、对曹操个人的崇拜

在历史上曹操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他还是一个文学家,他写过的诗句流传千古。“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千古名句深深的印刻在人民心中。曹操非常有文化,他的才情让很多文人佩服,而董卓就是个只会打仗的人,没有什么文化还不能给百姓带来好生活,所以他们却一个被称赞,一个被骂了很多年。

同样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成功董卓失败,差距在哪,你怎么看呢?

一、对朝廷的政局来说,董卓是乱政者,曹操是治乱者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外戚受到排挤,党锢之祸上演得很激烈。其实就是宦官集团与外戚集团对权力的争夺。宦官集团以十常侍为代表,外戚集团以大将军何进为代表。

何进为了诛杀十常侍,听从长了一个猪脑子的猪队友袁绍的建议,请董卓带领凶悍的西凉兵入京,想借助外力除掉宦官集团。不想做事不密,计划泄漏,董卓还没进京,何进的猪脑袋就被宦官砍下了。

董卓已经来了,不管何进死不死,都要进京的,借着为何进报仇的名义,诛杀了宦官集团,并挟持了少帝刘辩。

为了显示出董卓同志的至高无上权威,董卓又擅行废立,废了少帝刘辩为弘农王并派人杀之,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这就是汉献帝,以便自己更好地控制朝政。

董卓任命自己为相国,封郿侯,?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如果仅仅如此,董卓大不了是个?权臣?。

然而,董卓全面掌控京师后,血液中的?兽性?一面就暴发出来。随意杀人、奸宿深宫、甚至把老百姓的头砍下来冒充贼人,把民间妇女抢来给西凉军当小妾种种兽行,惹得朝政大乱,天下人都起兵讨伐董卓。

曹操为了讨伐董卓,散家财,招义兵,率先举起讨董大旗,天下诸侯响应。虽然讨董最终失败,但也挫伤了董卓的锐气,逼得董卓迁都长安。这位董太师,临走时还不忘祸害天下,把洛阳烧了,把皇陵挖了,把陵墓中的随葬品抢了,生怕天下人恨他轻了!

而曹操迎奉天子于许都时,拜董卓乱政所赐,天下诸侯各自为政,互相攻伐,民不聊生。天下百姓渴望汉室正常,早日结束乱世。曹操奉天子以顺民望,帮助汉献帝东征西讨,努力想把倾覆的朝纲正过来。

在这治乱的过程中,才逐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

但董卓把一个正常的朝政搞乱,不得不说这是他失败的第一个原因。而曹操要把董卓搞乱的朝政恢复正常,既顺应天意,也顺应民意,成功也是必然的。

二、对汉帝的生活来说,董卓是破坏者,曹操是拯救者

不管是汉少帝还是汉献帝,本来过着正常的锦衣玉食般的生活。何进也好,十常侍也罢,谁把持朝政,至少皇帝的正常生活没受什么影响。

但董卓乱政以后,天下大乱,皇帝的生活也受到影响。少帝刘辩直接被杀了,汉献帝也颠沛流离。先是从洛阳迁到长安,一路颠簸。后又从长安逃到弘农、再逃到洛阳。再一次颠簸。

更悲惨的是,到了洛阳,竟然连一间完整的宫殿都没有,这些本来皇帝起居办公的房子都被董卓这个破坏分子烧成瓦砾。

只能借住在已故的宦官赵忠的家里。在人家住宿和办公。办公时上朝的地方都没有,上朝时官员们都站在瓦砾和荆棘丛中。

最悲惨的是,地方官都拥兵自立,割据分裂,停止向朝廷上交贡赋,导致汉献帝君臣没有吃的。官员们都自己出去找吃的,找不到就饿死,甚至有的官员被兵士杀死,整个大汉朝廷整得跟?丐帮?似的。

《后汉书孝献帝纪》:是时,宫室烧尽,百官披荆棘,依墙壁间。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或为兵士所杀。

在饥寒交迫的时候,曹操来了,他把汉献帝及文武官员迁到许昌当?国宝?保护起来,安排舒适的房屋居住,供给可口的汤饭及温暖的棉被。可以说,在汉献帝最困难的时候,是曹操拯救了他。

董卓是大汉天子美好生活的破坏者,曹操是落泊中的皇帝的拯救者,对汉献帝来说,曹操有?活命?之恩。活过来的汉献帝对曹操恩赏有加,同时,也愿意放权给曹操行政,这样,曹操的成功率自然大增。

三、对天下的诸侯来说,董卓制造割据,曹操消灭割据

董卓乱政,其实大汉朝廷的管理中枢已经瘫痪,大汉王朝对各地方长官已经失去了控制,不受制约的地方长官们野心膨胀,纷纷割据自立。

对他们来说,董卓乱政正是给了他们割据自立、称王称霸的机会。照理说,他们应该感谢董卓,但如果真的感谢董卓,那在舆论上就成乱臣贼子了。为了与董卓划清界限,这帮割据的地方诸侯还要假模假样地发起讨伐董卓的战争,让他们的割据显得更正义一点。这是典型的?既要放?烟花?又要立牌坊?!

同样是挟持天子号令天下,为什么曹操成功了而董卓失败了呢?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群雄逐鹿中原。其中,董卓、曹操先后挟持大汉天子号令天下,可是董卓很快就失败了,曹操却成功了。为什么二人采用了同样的策略结果却截然不同呢?


不少人可能认为,这是因为董卓残暴、根基不稳,曹操没有那么残暴并且拥有稳定的团队支持。这的确是二者结局不同的原因之一,但并非根本原因。从根本上来看,董卓和曹操面对的天下环境是截然不同的。

董卓挟持天子时期,汉朝基本上平定了黄巾起义,大多数州郡还处于大汉王朝的控制之下,后来反抗董卓的诸侯之所以能够占据州郡依旧是凭借着大汉天子的命令。也就是说,当时的大汉天子依旧可以号令天下,是拥有实权的。这时的天子也就成了众多势力争夺的目标。袁绍等人也是借由讨伐董卓的名义起兵的。

而到了曹操挟持天子时期,天下诸侯分立,汉朝天子只有名义上的号令天下的意义了。占据州郡的诸侯纷纷自立,只是名义上服从天子而已。像是后来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只是给大汉天子上表而已,并没有等到曹操把持的大汉天子的同意,就自己称王了。

可以说,董卓挟持大汉天子的时期,是旧王朝的末年,王朝统治者虽然失去了强大的兵力保证其命令的顺利执行,但是还有着非常强大的号召力,不少地方官员还是有重建王朝辉煌的梦想的。包括王允、吕布等人还有争夺大汉天子号召天下的野心,

而曹操挟持天子的时期,则是新王朝的萌芽。王朝统治者不仅失去了强大的兵力,同时也失去了名义上的号召力。地方官员和豪族不再有重建王朝辉煌的想法,就像鲁肃建议孙权的那样,"汉室不可复兴"。地方官员转而打算自立为王或者另立中央,旧王朝的向心力不复存在。

天子,作为旧王朝的象征,虽然有利于发挥余热,但也会成为自己建立新王朝的绊脚石和不稳定因素。因此,此时包括袁绍在内的不少诸侯并不是全都想"挟持汉天子",曹操挟持汉天子这一行为并不会被其他实力强劲的诸侯所觊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29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