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开元名相宋璟公正贤明,为什么迫害边塞一小兵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7 14:44:43

开元名相宋璟公正贤明,为什么迫害边塞一小兵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开元名相宋璟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唐玄宗时期,一个被誉为公正贤明的著名宰相,面对一名边军小将,为何枉顾法制迫害他呢?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记下这样一段轶事:突厥默啜可汗常年侵扰边境,成为唐朝心腹大患。开元四年,这位可汗进攻“拔曳固”部族(又名拔野古,铁勒九姓之一),开始进展顺利,却因为轻敌大意无备遭到拔曳固勇士颉质略反杀。

在这场战斗中,大唐使者郝灵荃一起参与了,拔曳固派颉质略拿着默啜的首级向大唐皇帝报功时,请郝灵荃一同前往。郝灵荃自以为有大功,应该得到高官重赏。宰相宋璟认为不应该鼓励皇帝和边将的好战思想。于是故意将此事压一年,最后只把郝灵荃提升为郞将。郝灵荃非常失望,竟然悲伤过度而死。

这就是开元名相宋璟“不赏边功防黩武”一事本末。

《资治通鉴》说:此事主角郝灵荃就是个小丑,斩杀默啜可汗跟他没有半毛钱关系,他只是恰逢其会陪着拔曳固使者进京献首级,竟然自以为建立天大功勋,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看到结尾“恸哭而死”四字,都可以感觉到司马光满满的幸灾乐祸。

但是此事只有《资治通鉴》一条孤证,两唐书《宋璟传》均不屑记录,只有《突厥传》中提到“便与入蕃使郝灵荃传默啜首至京师”。

《突厥传》明确了郝灵荃“入蕃使”身份,但具体没说他出使的是哪个“蕃”,但是按常理论不应该是突厥方面。默啜长期寇边,和唐朝是敌对关系,不太可能在战斗中还把唐朝使者带在身边;另一方面,即使要派使者,郝灵荃的级别也太低了(大武军子将大致相当于今营级军官)。郝灵荃很可能是附近边镇派到拔曳固,联络共同打击突厥的,所以他在斩杀默啜一事上应该起到了作用,不能说全无功劳。

郝灵荃是和那位斩杀默啜的首功勇士颉质略一起进京的,郝灵荃有功无功功大功小一问而知,大唐胡人甚多,找个翻译不是难事,不可能只听郝灵荃的一面之词,更不可能让他贪天之功为己有。所以拔曳固反败为胜很可能是郝灵荃推动的,甚至说郝直接参加了战斗。作为一个边镇小军官,关键时刻他应该敢于为功名拼命。

退一步说,假定郝灵荃真是个招摇撞骗之徒,那他应该能接受郎将提升,蚊子再小也是肉,反正是空手套白狼不要白不要。一个不知人间羞耻为何物的家伙,怎么可能因为诈骗没收到预期成果就“恸哭而死”?

再退一步说,郝灵荃有无功劳一查即知,赏罚很快就能决定。如果郝灵荃是冒功,崇尚法治的宋璟宰相早就按律治罪了,何必压上一年再给予小小提升?可见宋大相爷也觉得郝灵荃是有功的。

郝灵荃功名心是很重,但他不避生死为国效命求富贵,是往正派方面努力。他不是幸进小人!

宋璟被人赞誉为“有脚阳春”。意思就是宋璟如一缕春风,趟到哪里哪里似春风煦物,倍感温暖,以宽以待人而闻名于世。

说到底,就是文官集团见不得武夫成就大功,他们不能亲冒矢石冲锋陷阵,因此就竭力贬低战功意义,甚至不惜抛弃自己坚持的法治。无怪乎后来唐玄宗评价宋璟“彼卖直以沽名耳”(《大唐新语·卷八》),也就是说为获得美好声誉故意表现得特别正直(其实另有小算盘),此言不虚哉!

本文作者:鳄鱼不哭,“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任何媒体、自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读者欢迎转发。友情提示:本号已加入版权保护,任何敢于抄袭洗稿者,都将受到“视觉中国”式维权打击,代价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谓言之不预也。

宋璟为什么能与姚崇并称名相?

宋璟(663~737),邢州南和(今河北南和)人。开元初名相,以刚直无私而著称。为相期间他善于择人,对朝政得失多所匡谏,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做出了贡献,与姚崇并称“姚宋”。

宋璟是北魏吏部尚书宋弁的七世孙,年轻时就以正直无私、勤奋好学而闻名。后来进士及第,累迁为凤阁舍人(即中书舍人),颇受当时女皇武则天的器重。长安三年(703),武则天内宠张昌宗诬陷宰相魏元忠谋反,武则天下旨逮捕魏元忠,并要魏元忠与张昌宗当庭对质。张昌宗暗中利诱威胁凤阁舍人张说作伪证助己。当时同任凤阁舍人的宋璟力劝张说道:“名义至重,鬼神难欺。阁下切不可依附奸邪小人,陷害忠良。万一不测获罪,我会站出来替你力争的。若不成功,情愿和君同死,万代后的名誉就在此一举了。”有了宋璟的支持,张说当堂怒斥张氏兄弟,反对他们诬害魏元忠。由于武则天的包庇,二张的阴谋虽未得逞,但魏元忠还是被贬外任。为此,宋璟叹息道:“璟不能申明魏公之冤,深感惭愧。”

宋璟不久迁为左御史台中丞。当时二张兄弟专权骄横,许多朝臣都依附于他们。宋璟却很刚直,敢于和他们做斗争。一次,有人告发张昌宗私招术士占相,语多大逆不道。宋璟屡次上书要求将其绳之于法,武则天敷衍说:“昌宗已经自己上奏承认错误了。”宋璟并不退缩,尖锐地指出:“张昌宗是有人通风报信,走投无路才上奏的,并且谋逆大罪,没有赦免之理,请予以治罪,以中国法。臣也知道二张兄弟深为陛下眷宠,此举会招致大祸,但为了伸张正义,虽死无恨。”武则天理屈,被迫同意让张昌宗亲赴御史台受审,但不久又下令赦免他。为缓解宋璟的愤怒,武则天特别让张昌宗到宋府当面谢罪,宋璟拒而不见,并回绝说:“公事当公办,若私见,则法外有私也。”

中宗复位后,宋璟官拜吏部侍郎、黄门侍郎等职,以刚正不阿又得罪了弄权的武三思,屡遭其排挤而赴外任。在外任官期间,他清正严明,属下都不敢犯法。睿宗时,身为宰相的宋璟为捍卫太子李隆基的储位,与姚崇共同反对太平公主专政。太平公主曾私召宰相谋废太子,在场的几位宰相都大惊失色,不敢言语,唯独宋璟厉声质问道:“东宫(即太子)有功于天下,乃真正的社稷之主,公主怎能有此奇怪的言论呢?”他因此为公主嫉恨,被贬为外州刺史。

开元初年,玄宗以宋璟为刑部尚书,不久又迁为吏部尚书、侍中,晋封为广平郡公,信重无比,宋璟也竭力辅佐玄宗以成王业。他行事公正无私,为时人所称。开元七年(719)四月,开府仪同三司王皎去世,其子驸马都尉王守一请求按玄宗外祖父窦孝谌的标准,筑坟五丈一尺高。玄宗为表彰功臣,答应了他的请求。对此宋璟坚决反对,他说:“俭,是高尚的品德;侈,是大罪过。高坟为贤人所戒,厚葬非君子所为。大家都追求奢靡而自己能够纠革,才是至孝之道。”他又强调不能越制,力谏道:“王皎之坟,按制度达到三丈以上、四丈以下高即可。”玄宗非常赞同他的意见,叹息说:“爱卿能言别人不敢言之事,且能再三坚持,成就朕的美名,正是朕所期望的贤臣啊!”于是赐予他财物以示奖励。

同年,玄宗因岐山(今属陕西)县令王仁琛是自己为藩王时的旧属,就亲自批准其为五品官。宋璟知道后,劝谏说:“皇帝亲故授官,虽有先例,但王仁琛已得过优待了,若再蒙特殊奖励,恐怕就要受舆论的批评了,何况他还是皇后的族人,更要考虑影响了。请委托吏部对他加以考察,若合格,再行授官不迟。”玄宗对此非常赞同。还有一次,有位名叫宋元超的人到吏部,自称是宋璟的叔父,希望能优待为官。宋璟知道后通知吏部,说宋元超是他的远亲,已经很久不往来了,要求吏部对他一视同仁,不能以私害公。

开元八年(720)正月,宋璟对有罪还不断上诉者,统统交付御史台治罪,引起一些人的不满,接着他又与另一位宰相苏颞建议严禁地方私铸钱,并命监察御史荣隐之专管此事。由于荣隐之操之过急,引得百姓怨声载道。宋璟也因此辞去相位,改任开府仪同三司。

宋璟辞职后,玄宗仍对他关爱有加,宠遇甚厚。开元二十五年,宋璟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五岁,朝廷追赠他为太尉,谥日“文贞”。

河北省历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

1、纪昀(1724~1805年),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清朝政治家、文学家。

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以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 一生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于诗歌及骈文,长于考证训诂,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晚年内心世界日益封闭,《阅微草堂笔记》正是当时心境的产物。

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病逝,时年八十二,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著有《纪文达公遗集》。

纪昀的仕宦生涯和学术活动展开在十八世纪中后期,正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枢纽时期。纪昀一直是官方学术工作的领导人,凡有编辑之役、修书之事,他必在其间。

他一生中领导和参与多部重要典籍编修。因此,纪昀是中国文化史上有重大贡献的学者。一生悉付《四库全书》,其《阅微草堂笔记》和《纪文达公遗集》传世。

《四库全书》的纂修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开“四库馆”,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关闭“四库馆”,共经历了14个年头。纪晓岚始终担任总纂一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共200卷,收正式入库书3461种;存目书6819种,93500余卷。

因《总目》卷帙浩繁,翻检不便,又删节编成《四库全书简明目录》20卷。《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其进献之书有105种,入存目者41种。藏书钤有“春帆校正”、“心与古人会”、“校书天禄”、“河间纪昀”、“瀛海纪氏阅微草堂藏书之印”等。

2、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

至元元年(1264年),郭守敬奉命修浚西夏境内的古渠,更立闸堰,使当地农田得到灌溉。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耗时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发展了南北交通和漕运事业。

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 1977年3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3、孙伏伽,隋朝开皇年间生于贝州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

隋朝末年,孙伏伽便涉足官场,做了一名官职卑微的小吏,几经升迁,至隋炀帝末年,成为京畿万年县(今陕西西安)的法曹,负责审理刑狱,督捕奸盗,查办赃赂,是万年县颇有点要势的官员。

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科举甲榜第一名状元及第,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

武德初年,针对隋朝灭亡的教训,孙伏伽向唐高祖李渊进谏三策:

其一,“天子有争臣,虽无道不失天下”。他认为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是“不闻其过”,因此劝告皇帝虚怀纳谏,“开不讳之路”,选贤任能,励精图治。

其二,“百戏散乐,本非正声”。他认为,隋末皇帝贪图安逸享乐,官场淫风四起,是王朝灭亡的征象,劝告皇帝不要沉迷于声色犬马,要雅正社会风气。

其三,“性相近,习相远”。他认为隋朝灭亡的另一个原因是皇帝身边的人乱国,因此,他劝告皇帝慎重挑选皇太子及诸王身边的人,防止身边的人误国坏事。孙伏伽指陈得失,无所回避,慷慨至诚,使唐高祖深受感动。唐高祖认为孙伏伽“既怀凉直,宜处宪司”,遂任命他为治书侍御史。

4、孟知祥(874~934年),字保胤,邢州龙冈县(今河北邢台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开国皇帝。

以姻亲之故,深得晋王李克用赏识。李存勖嗣位,历任中门使、马步军都虞候、北京留守。前蜀灭亡后,出任西川节度使。

后唐明宗统治后期,孟知祥渐生据蜀自立之心,不听朝令,举兵反叛。长兴四年(933年),率军吞并东川,尽占两川之地,击溃朝廷征伐部队,拜成都尹,加封蜀王。

应顺元年(934年)正月,正式称帝,建立后蜀,改元明德。同年去世,终年六十一,庙号高祖,谥号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葬于和陵。

孟知祥称帝后,任命赵季良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王处回为枢密使,李仁罕为卫圣诸军马步军指挥使,赵廷隐为左匡圣步军都指挥使,张业为右匡圣步军都指挥使,张公铎为捧圣控鹤都指挥使,侯弘实为奉銮肃卫指挥副使,毋昭裔为御史中丞,李昊、徐光溥为翰林学士。

5、宋璟(663年—737年),字广平,邢州南和(今河北邢台市南和县阎里乡宋台)人 ?。唐朝名相,北魏吏部尚书宋弁七世孙。

博学多才,擅长文学。考中进士,授上党县尉,迁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官至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开元十七年(729年),拜尚书右丞相、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公。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五,追赠太尉,谥号文贞。

先后历仕武后、唐中宗、唐睿宗、唐殇帝、唐玄宗五朝,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与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并称唐朝四大贤相。

宋璟同姚崇一样,是唐代历史上著名政治重臣。唐朝三百年间,素有“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之说。史书上一向姚宋并提,并有“崇善应变以成务,璟善守文以持正”的赞词。

玄宗和宋璟等重臣连续保持了稳定的关系,这不仅使得寒门士子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也使得整个社会表现出积极乐观,刚健进取的人文氛围。?

朝野赞誉宋璟为“有脚阳春”。意言宋璟如一缕春风,趟到哪里哪里似春风煦物,倍感温暖,不为自己争名谋利;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均体现了他爱民恤物的高尚品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纪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守敬(元代科学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伏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知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21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