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懿靖大贵妃,她曾是蒙古太后,嫁给清朝皇帝后结局如何

众妙之门 2023-06-17 09:08:47

懿靖大贵妃,她曾是蒙古太后,嫁给清朝皇帝后结局如何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懿靖大贵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满蒙联姻是清朝一向坚持的国策,历届大清皇帝的后宫都有数量不等的蒙古妃嫔,今天笔者要讲的这位原先竟是一位蒙古太后,她却嫁给了清朝皇帝,还生下了两个儿女,她就是懿靖大贵妃。

懿靖大贵妃,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娜木钟,来自蒙古阿霸垓部,是郡王额齐格诺颜的女儿。

明末清初,蒙古部落中的察哈尔部逐渐崛起,大有一统蒙古之势,在这种情势下,蒙古其他部落纷纷将部族之女嫁给察哈尔部的首领林丹汗,阿霸垓部便是其中之一。据说,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有八大福晋,娜木钟排在第一位,称“囊囊福晋”。由此可见,娜木钟必定是一个倾国倾城的草原美人,如此,才能得到林丹汗的宠爱。

然而,就在娜木钟嫁给林丹汗不久,察哈尔部便与后金开战了,皇太极率领的八旗骑兵以不可阻挡之势横扫察哈尔部,没过多久便将林丹汗赶到了青海,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林丹汗又不幸染上了天花,最终病逝于打草摊。

林丹汗去世后,察哈尔部残余势力无所依靠,纷纷归顺了后金,其中就包括“囊囊太后”娜木钟所统管的阿纥土门万户斡耳朵。娜木钟率领部众归顺后,皇太极原本想将她改嫁给大贝勒代善,然而代善却嫌娜木钟资产不厚而拒绝了,因此,皇太极只得将娜木钟纳入了后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娜木钟已经有了林丹汗的孩子,她是带着“遗腹子”改嫁给皇太极的,不久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为阿布鼐。

1636年,皇太极改沈阳为盛京,称帝建立大清国,同时,皇太极还册封了五宫后妃,娜木钟被封为贵妃,入主麟趾宫,在五宫后妃中排第三位,在永福宫庄妃(孝庄太后)之前。通过这个排位可以看出,娜木钟在皇太极后宫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同样深得皇太极宠爱,此后她便接连为皇太极生下了两个子女,分别为皇十一女固伦端顺长公主和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

然而,令娜木钟伤心的是,她的儿子博穆博果尔在皇位争夺战中败给了皇九子福临(顺治),而且,她所生的两个儿女都没有活过20岁,所谓白发人送黑发人,娜木钟算是真正地体会到了。更令娜木钟想不到的是,她唯一幸存的儿子阿布鼐却也变得不安分起来。

康熙继位后,阿布鼐欺其年幼,竟不向朝廷纳贡,于是康熙便下旨将其关押于盛京。康熙十三年,看着儿子处于关押状态的娜木钟在满心无奈中离开了人世。随后,阿布鼐的两个儿子布尔尼和罗卜藏竟趁三藩动乱之机,同样发动了叛乱,欲救出自己的父亲阿布鼐,最终,康熙派出老将图海将其平定,随后康熙下令将阿布鼐绞杀。由此,娜木钟所生的三个儿女无一幸存,真是一出惨烈的宫廷悲剧呀。

?董鄂妃是谁?顺治帝的妃子董鄂妃的身世之谜

   导读 : (1639—1660年), 最宠爱的 。关于她的 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就是秦淮八艳之一之董小宛说,第二种说法就是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福晋说。>   与 的爱情悲剧,历来为世人所瞩目。辛亥革命后,董鄂妃的来历问题,又引起人们的议论和猜测,先曾说她是明末名妓董小宛,后又认为她本 弟媳、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福晋。前一种说法属于误解,较快得到澄清,后一种意见则绵延不绝,流传至今。>   一、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说 >  《清宫演义》、《清宫十三朝》、《武侠董小宛》等小说电视剧,均将董鄂妃说成是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简要情节是:清军统帅洪承畴本是好色之徒,早闻「秦淮八艳」(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顾眉生、寇白门、陈圆圆)之名,尤慕董小宛。洪承畴在攻占江南时,果然生获董小宛,藏之府中,企图霸占,无奈小宛誓死不从。洪承畴无计可施,最后不得已,于 二年(1645年)将小宛献入皇宫,遂成为 宠妃。也有说小宛是豫亲王多铎俘获,送入宫中的。>  董小宛,历史上确有其人,名白,字青莲,生于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秦淮名妓。崇祯十五年(1642年),19岁的董小宛从良,嫁给了比她大14岁的著名的「四公子」(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冒襄)之一的冒襄为妾。二人感情真挚,相敬如宾。战乱中,夫妻二人颠沛流离,相依为命达9年之久。董小宛终因劳瘁过度,于 八年(1651年)正月初二日病死,时年28岁,葬于如皋昌氏的影梅庵。>>>  为什么将风马牛不相及的董小宛与董鄂妃扯在一起了呢?可能是因为她们俩的姓中都有一个「董」字,二人又都是倾国倾城的绝色佳人。一些文人在编写野史时,为了使情节离奇,有吸引力,或出于对清朝皇帝的故意中伤,于是便采用了移花接木之术,将董小宛说成是董鄂妃了。>   二、襄亲王福晋说 >  《孝庄秘史》、《少年天子》等电视剧,都认为董鄂妃原是襄亲王的福晋,后被顺治帝纳入宫中,成为宠妃。襄亲王,博穆博果尔,清太宗皇太极的十一子,生于崇德六年(1641年)十二月二十日申时,其生母是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娜木钟,顺治十二年(1655年)二月二十一日册封为和硕襄亲王,次年七月初三日己刻卒,年仅16岁。>  顺治帝幼年即位,母亲孝庄文皇后对他管教极严,加之朝廷大权长期由叔叔多尔衮掌管,形成了暴躁、猜忌的性格。孝庄文皇后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将自己的侄女、蒙古科尔沁部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博尔济吉特氏立为皇后。这位小皇后从小娇生惯养,尖酸刻薄,并不能体谅顺治帝的苦衷,常常与顺治帝发生口角,小两口的感情并不和谐。因此,顺治帝觉得事事皆不顺心,内心很是苦闷。>  顺治帝却偏偏被弟媳董鄂妃的美貌和才情深深地吸引了,而董鄂妃的丈夫时常领兵出征,也对顺治帝产生了好感。两个情谊相投的人迅速坠入了情网。>  关于董鄂妃的来历,官修史书一概避而不谈,唯有《汤若望传》提供了下述线索:「1658年(顺治十五年)皇帝遭遇一酷烈打击。第三位皇后(董鄂妃)所生之子,原定为皇位继承者的,于产后不久,即行薨逝,而这位太子的母后不久崩殂。」>  《汤若望传》中还有一段汤若望的回忆:>  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有学者认为是某个一品或一品以下武职官员)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一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乃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这位贵妃于1660年产一子,是皇帝要规定他为将来的皇太子的。但是数星期后,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于其后不久亦薨逝。皇帝陡为哀痛,竟致寻死觅活,不顾一切。>>>  这位皇子是皇几子,生母是谁?汤若望没有明说。福临共有8个皇子,除玄烨外,在7个皇子中,皇二子福全、皇五子常宁、皇六子奇授、皇七子隆禧、皇八子永干等5人皆卒于康熙朝,勿庸考虑。这样只剩下皇长子钮钮和皇四子。钮钮生于顺治八年(1651年)十一月初一日,殇于顺治九年(1652年)正月三十日,只活了89天,生母是庶妃巴氏。此子虽也是早殇,但不是殇于顺治晚年,而且他的生母是庶妃巴氏,未封过贵妃,因此,钮钮和巴氏不可能是汤若望所说的皇子和那位贵妃。现在只剩下皇四子。该子生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月初七日,殇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正月二十四日,生母是皇贵妃董鄂氏,即后来的孝献皇后。董鄂妃病逝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由此看来,汤若望所说的只能是皇四子和皇贵妃董鄂氏。但这里有两个出入,一是皇四子生年是公元1657年,而汤若望所说是1660年;二是皇四子生母是皇贵妃,而不是贵妃。>  但是顺治朝期间又并未设贵妃一职,皇四子也被顺治说成是皇太子。>  显然,这里所说的「第三位皇后」与「贵妃」是指同一人,即皇贵妃董鄂氏。她于顺治十四年十月生皇四子,顺治特为此举行隆重庆典,称为「朕第一子」。>  传说也罢,猜想也好,最后归于一致的认识就是,这位董鄂妃不但姿容绝代、才华出众,而且品行清丽脱俗,善解人意,深深地吸引了这位多情的少年天子的心,在佳丽三千的后宫中赢得了顺治帝专一的爱情,并至死不渝.。>   董鄂妃与顺治帝 >  董鄂妃的身世至今仍是个历史之谜,一直众说纷纭,主要有两个版本。一是说董鄂妃就是一代名妓董小宛。但这个版本很快就被历史学家们否决。还有一个版本则真实性比较高,据《清史稿》后妃传记载,董鄂氏(即董鄂妃)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  据考证,董鄂氏在顺治十年入选秀女,被指配给襄亲王,那年董鄂氏16岁。襄亲王名叫博穆博果尔,是皇太极的第11个儿子,顺治的同父异母弟弟。也因为这个,便注定了顺治皇帝和董鄂妃的爱情悲剧。顺治皇帝与他第二个皇后大婚时,按照当时清代的规定,王爷们的福晋要进宫侍宴。顺治皇帝由此与襄亲王的福晋董鄂氏相识相爱,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也因此愤而自杀。博穆博果尔死的同年,顺治皇帝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董鄂妃接到宫中,封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顺治皇帝还一度要废第二任皇后,而册封董鄂妃为皇后,可由于皇太后和大臣的反对,以及政治影响,他无奈只好作罢。可是,董鄂妃在宫中的待遇和所受的恩宠早已超过那个平庸的皇后。>>>  顺治皇帝对董鄂妃的宠爱有史可查,从为董鄂妃举行隆重的册妃典礼上就可以看出来。颁布诏书,大赦天下。在清代历史上,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这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顺治皇帝要把自己的喜悦之情与天下人分享,给予董鄂妃他所能给予的极致。可惜董鄂妃一直体弱多病,所生的四皇子夭折后,更是一病不起,终于在顺治十七年病逝于承干宫,年仅22岁。董鄂妃病逝,顺治皇帝痛不欲生,哭的死去活来,甚至寻死觅活,使得当时他的母亲孝庄太后不得不让左右的人看守他,以防他自杀。为了表达他的悲痛,顺治皇帝在景山建水陆道场,大办丧事。将宫中太监与宫女30人赐死,让他们在阴间侍候自己的爱妃。同时令全国服丧,官员一月,百姓三日。顺治帝让学士撰拟祭文,命朝中大臣,皇亲国戚都去哭陵。并亲手撰写了饱含深情,长达四千字的《端敬皇后行状》来悼念爱妻,回忆了董鄂妃的种种往事,追封她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多情天子的欢喜与哀痛,也只能通过这些方式表达。顺治死后,陵墓旁葬著两位皇后,其中一位就是董鄂妃。>  董鄂妃一死,顺治皇帝悲痛欲绝,原本就痴迷佛学的他,更是消极厌世。在董鄂妃去世的当月,他就为自己举行了剃度仪式,据说还取了个法号叫「行痴」,一心想遁入空门。这遭到当时他母亲孝庄太后以及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对,顺治皇帝无奈只好让自己的身边的太监替自己出家。最后,心爱之人的去世,又出家不成,顺治皇帝终于积郁成疾,在董鄂妃去世仅仅三个多月后,就溘然离世。>  能让一代天子痴情至此,由此可见,董鄂妃绝非一般女子。那么董鄂妃到底有多美呢,顺治皇帝形容董鄂妃,曾用「妩媚」这个词来形容。也正是这个形容词,让文人墨客们臆想,满洲女子很少有称得上「妩媚」的。董鄂妃的母亲应该汉族的江南人,否则怎么可能生出这般绝尘的女子。可惜,清代存有许多嫔妃的画像,却唯独没有董鄂妃的。更奇怪的是,顺治皇帝本人非常擅长绘画。他的山水画,以及手指螺纹墨画《渡水牛图》都堪称一绝。还尤其擅长人物速写,据说有一次,他看见一大臣,忽然命令其跪下,这位大臣吓出一身冷汗。顺治对他凝目熟视片刻后,取笔当即画了一幅画像,递给左右诸臣传阅,这位大臣转惊为喜,请顺治将画像赐给自己,顺治却笑而不答,随手将画像付之一炬。可见,顺治皇帝的画画甚为不凡。可是,也许是经久失传,或者是其它原因,偏偏没有董鄂妃的画像流传下来,因此,董鄂妃的容颜自然也成了个千古之谜。>>>  顺治皇帝一生,有很多无奈,他壮志难酬,治国理念得不到支持;他无力自主的婚姻,不能把自己最爱的人封为皇后,这些都给予了他无限的伤感。> ?顺治的妃子们 >  废后静妃>  孝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端敬皇后、皇贵妃董鄂氏(也就是出名的董鄂妃,事实上顺治共有三个董鄂妃,还有两位分别是福全生母和贞妃)>  孝康皇后佟佳氏(康熙生母,佟妃)>  淑惠妃博尔济吉特氏(孝惠皇后之妹)>  恭靖妃博尔济吉特氏>  端顺妃博尔济吉特氏>  恪妃石氏>  宁悫妃>董鄂氏,在世祖时号庶妃,生一子福全>  贞妃董鄂氏(董鄂妃的从妹)>  悼妃博尔济吉特氏(废后的堂妹,也是孝庄皇后的亲侄女,在宫中待年的时候就死了)>  若干庶妃:穆克图氏,巴氏,陈氏,唐氏,钮氏,杨氏,乌苏氏,纳喇氏、笔什赫额捏福晋、牛福晋、塞母肯额捏福晋>  孝东陵内还葬有十七位格格。她们是京及格格、捏及呢格格,赛宝格格、迈及呢格格、厄音珠格格、额伦珠格格、梅格格、兰格格、明珠格格、芦耶格格、布三珠格格、阿母巴偏五格格,阿几偏五格格、丹姐格格、秋格格、瑞格格和朱乃格格。她们号称格格,实际上都是顺治帝的妻妾。>

懿靖大贵妃的贵妃园寝

贵妃园寝,其面积约1350平方米,呈长方形,内有享殿、茶膳房、坟院等。清末以后,由于疏于管理,贵妃园寝房屋破损,墓塌碑失。民国年间北陵开辟为公园后,经奉天省长公署批准,房屋予以拆除,陵墓也为岁月所湮没,此地逐渐长满树木,被人们遗忘.
昭陵园寝中最有名的妃子是宸妃,名叫海兰珠,是蒙古科尔沁部落大领主寨桑的女儿,备受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的宠爱,被封为后宫妃之首宸妃,地位仅次于皇后。园寝中另外比较有名的是懿靖大贵妃娜木钟和淑妃巴特玛·璪。

乾隆皇后乌拉那拉如懿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与乾隆渐行渐远,终至断发与帝决裂,独守青樱弘历的美好回忆而去。

如懿因芸角之事而决定反击,借众人之力,设下“毒心”之局。借太后之力,在皇帝龙体“虚弱的时候,以储位为诱饵引嬿婉入瓮,以皇帝疑心使嬿婉方寸大乱。

借海兰之力,以凌云彻的戒指作为证据;借春婵、佐禄、王蟾之力,成功让嬿婉招认所有罪行。皇上请求与如懿重修旧好,但是如懿已经看破男女之爱的“兰因絮果”,只是让皇上保重。

如懿在翊坤宫看着从前郎画师给自己与皇上画的画,她拿起剪刀将画从中剪开,剪下自己的肖像,放入火中。在生命的最后一晚,如懿一人留在庭院之中。

望着皇上曾经送给自己的绿梅,安详地离开了人世。由于卫嬿婉垮台洗刷冤屈,但乾隆因认为如懿希望自由自在不被宫中所有事约束,于是始终没有复其位分。

认为这样也许是放了她。如懿之后,皇帝下令选秀不再选乌拉那拉氏,让乌拉那拉氏后人都可以以平凡夫妻的身份活下去。

嘉庆四年,乾隆已垂垂老矣,他命人翻找出盛放着如懿断发的盒子,剪下自己的白发,与如懿的断发放在一起。

乾隆捧着盒子入梦,恍惚之中仿佛回到了当年的绛雪轩,看着年轻的青樱向他走来。乾隆安详离世,此时殿内枯死多年的绿梅终于发了新芽,“情起情灭不由人,花开花落自有时”。

扩展资料:

如懿历史原型:

纯帝继皇后(1718年03月11日-1766年08月19日)乌拉那拉氏(《清史稿》《清皇室四谱》《玉牒》记载乌喇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一等承恩公、佐领讷尔布之女。

雍正十二年(1734年),嫁与时为宝亲王的爱新觉罗·弘历,为侧福晋。乾隆二年(1737年)册封为娴妃,乾隆十年(1745年)晋封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晋封为摄六宫事皇贵妃。

乾隆十五年(1750年)册立为皇后。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随驾南巡;闰二月十八日,乾隆派额驸福隆安扈从皇后乌喇那拉氏。

由水路先行回京(《上谕档》记载)(乾隆后称其忤旨截发);五月十四日收缴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共四份册宝夹纸。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薨,下旨以皇贵妃礼葬(实际仅相当于嫔),国孝三年也不举行,可以说是不废而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乌拉那拉·如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14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