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吴国末代皇帝,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三国时期的吴国一项存在感比较弱,因为人们把大多数的关注点都放在了魏国和蜀国身上,自然而然就忽略了这个三足鼎立局势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吴国称帝的人是孙权,而在孙权之后还有其它皇帝,但是能力很明显比不上孙权,就比如吴国最后一位皇帝孙皓,做皇帝期间可谓是残暴不堪,典型的暴君形象。今天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吴末帝究竟是怎样的人。
孙皓是东吴的一位暴君,暴君本来并非暴君,之所以会成为暴君,和身边众人的长期呵护是分不开。不过这里我们不讨论孙皓成为暴君的原因,就单讲一个叫做王蕃的东吴名士的坎坷人生,就可以知道孙皓为什么被称为暴君了。
王蕃本是一文艺青年,码字功夫高超,不但会做诗词歌赋,对学术也颇为懂行。东汉的科学大佬张衡曾经制作浑天仪观察星相,在当时可以说是空前的大发明。可是王蕃看了觉得古代的观星仪器太小,星星太多实在不方便,而张衡的浑天仪比以前大了许多,可是太大,连转动观察都很不方便。王蕃有了想法就动手去做,做出了一个改进版本,江东学界纷纷赞叹。
后来,王蕃当官了,一开始在东吴中央做了一个闲散的郎官,王蕃不满意,就炒了老板鱿鱼。到换了孙休做皇帝的时候,王蕃的名气更大了。为了塑造广纳贤才的光辉形象,孙休一口气聘请了王蕃、贺邵、薛莹、虞汜等四个学界名流担任散骑中常侍。这个中常侍和东汉的太监头子可不同,主要是负责传达皇帝诏令,向皇帝提出建议,和唐宋之后的翰林学士、御史的官职有点像。当时的人们看到这四位大儒出山,都觉得是吴国的幸事。
果然王蕃担任谏官职务之后,多番向宰相、皇帝进言。可惜,王蕃做学问很在行,做官却有些一根筋,不知不觉中得罪了丞相万彧,皇帝孙皓,导致最后被杀,落到脑袋也被人当球踢的可悲下场。
本来,万彧和王蕃是多年相交的老朋友,孙皓起初也对王蕃很是尊敬,为什么两人最后都一心要整死王蕃,就算杀头也不解恨呢?
在万彧出任丞相的时候,一些俗人看到王蕃还和万彧有来往,就四处散步谣言,说万彧一心要讨好残暴的君王孙皓,为虎作伥做了许多坏事。而王蕃本来是一个好青年,没想到竟然沦落到和万彧为伍。连一些王蕃的老朋友,长辈亲友都批评王蕃,觉得王蕃自轻自贱,搞得王蕃很郁闷。
为了表明立场王蕃给万彧写了一封亲笔信,信中王蕃把万彧大大嘲笑了一番。王蕃说,鱼在深潭中游动,但总要浮出水面呼吸,这本是万物的本性。你万彧出身寻常,现在却骤然享受富贵,位极人臣。本来,就算是狗受到养育也能为主人看家,马受到养育也能让主人骑乘,可你万彧得到丞相的高位,为吴国,为百姓有什么回报呢?在王蕃看来,他万彧简直就是连狗马这样的牲畜都不如。万彧和王蕃多年相交,虽然现在富贵了,做了许多违心的事情,可对老朋友总算还不坏。没想到在老友王蕃心中,自己原来这么下贱。万彧为相之后,听到的见到的都是阿谀奉承的言辞,哪里还受得了这样的侮辱。一国丞相想要整死一个人那还不是小菜?
可王蕃毕竟是东吴名士,搞暗杀太丢分,万彧就把王蕃辱骂自己的话汇报给了皇帝孙皓,然后添油加醋,说,在圣明的朝代没有错误推举的人才,在明君的治下自然没有庸碌的官员。吴国在陛下(孙皓)您的英明领导下欣欣向荣,百姓安康,正是难得的太平之世。王蕃否定他万彧,否定一国的丞相,那就是否定君王,否定至高无上的孙皓陛下。
但是,这只是其一。毕竟这件事情最恼火的还是万彧,孙皓犯不上做坏人。可后来有发生了一件事,连孙皓也忍无可忍了。
孙皓称帝的时候做了许多坏事,杀了许多功臣,坏事做多了,难免心中有鬼。孙皓常常觉得建业皇宫中有鬼怪作祟,搞的后宫不得安宁。孙皓请来巫师占卜,结果说建业皇宫不利于皇帝。孙皓想要迁都武昌。迁都是一件大事,必须有朝廷大臣们的支持。虽然说孙皓为帝霸道,但毕竟众怒难犯。
孙皓召集百官,准备了美酒鲜果。孙皓说出自己的决定之后,本以为文武百官必然会因畏惧自己而纷纷附和,可是,没想到大家谁也不出声。毕竟一旦迁都,牵涉的利益太多,谁敢轻易表态?孙皓看看丞相万彧,连万彧都低下头去假装品酒。
好一番死一般的沉默。大臣们不敢接触孙皓愤怒的目光,纷纷放下酒杯,不在吃东西,低头默默无语,唯独王蕃还在自得其乐的喝酒吃水果,完全无视宴会上紧张肃杀的气氛。孙皓正在气头上,想找一个人出气,就大声呵斥,说王蕃在殿上无礼,命令卫士把丧失体统的王蕃拖出大殿。王蕃被拖走之后,大殿上一阵轻微的骚动,许多人脸上都露出愤怒和不安的神色。孙皓看看大家,想了一想,让卫士又把王蕃给请回来。
回来之后,若是王蕃马上磕头谢罪,孙皓有了面子或许也就放王蕃一马。没想到王蕃被拖出大殿之后,竟然还没有酒醒,被卫士架回到大殿,依然醉态浓浓,吵嚷着还要喝酒,完全就没有请罪的样子。孙皓大怒,命令左右把藐视君王的王蕃拖出去砍了。
一听要杀王蕃,百官纷纷求情,尤其是卫将军滕牧、征西将军留平更是言辞激烈。但百官越是恳求,孙皓越是愤怒,这些官员就是没把他孙皓放在眼里!既然如此,你们越是求情,他孙皓越是要杀掉王蕃,就是要让大家明白,谁才是吴国至高无上的君王。
王蕃被杀之后,另一位丞相陆凯上书孙皓,赞叹王蕃乃是社稷之重臣,在吴国景帝孙休时期多次进言,为朝廷所重。现在陛下却因为王蕃反对迁都,在朝堂之上杀死王蕃,整个吴国都感到非常悲伤。作为臣子的陆凯说出这番话,可以说已经到达臣子的极限,对孙皓的批评极为沉痛。可是,孙皓不但没有吸取教训,反倒恶向胆边生,命令士兵砍下王蕃的头,前往武昌的樊山,让士兵把王蕃的头当球踢。不但用脚踢,孙皓还命令士兵扮作老虎豺狼用嘴巴啃咬王蕃的脑袋。百官在旁观观看,个个都胆战心惊,而孙皓却哈哈大笑,很是得意。
我们总喜欢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可是,很遗憾,这不过是许多谎言中的又一个谎言。为非作歹,残杀忠良的孙皓不但没有受到恶报,反而继续当了许多年的皇帝,一直到最后被晋武帝司马炎消灭。亡国之后孙皓虽然不再是皇帝,但仍被封为归命侯,依然享受着荣华富贵。可见,历史上的暴君也不都是没有好下场的。
虽然在《三国演义》中,对于蜀汉和曹魏两方势力的刻画更加深刻一些,相比之下东吴就显得几乎没什么存在感,但是能让曹操都感慨的孙策孙权兄弟二人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东吴绝对是不容忽视的力量。并且在曹、刘两方势力都不存在的时候,东吴也依然还在,虽然早已衰落,但也仍是最后一个灭亡的。那么,吴国灭国的时候,最后一位君主是谁呢?它又是怎么被灭掉的?
西晋建立的时候,三国中唯一留下来的东吴早已衰落了。吴国最后一个皇帝孙皓是孙权的孙子。他不但不懂得治国治军的策略,还专横残暴,惟我独尊。他曾经下令迁都武昌,可武昌物产不多,要从扬州那里运粮运物,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后来只好又迂回了建业(今南京)。他贪图享乐,乱杀大臣,弄得军民、君臣关系十分紧张。这样,吴国被晋朝灭亡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后便着手准备灭掉吴国。晋泰始五年(269),晋尚书左仆射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守襄阳。他操练士兵,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同时经常与晋武帝商量盘算灭吴的大计,羊祜为晋灭吴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晋咸宁四年(278)羊祜病逝,司马炎任命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以继续羊祜未竟的大业。279年,杜预和王濬上表晋武帝请求发兵征讨吴国,朝廷中张华等主战派也努力排除贾充、荀勖等人异议,奉劝晋武帝发兵,司马炎同意了请求,任命张华为度支尚书,主持伐吴大计,掌管漕运粮饷,同时,下诏伐吴。
晋咸宁六年(280)三月,晋龙骧将军王濬自武昌直取建业,吴军望旗而降,王濬兵甲满江,旌旗遮天,威势甚盛。三月十五日,率领八万士兵,百里船队进入石头城(今江苏南京北郊)。吴帝孙皓向王濬投降。
由于晋武帝准备充分,时机恰当,战略正确,前后仅用了四个多月,便夺取了灭吴战争的全部胜利。从此,东吴的全部郡、州、县,正式并入晋国版图。
至此,吴国灭亡。晋武帝灭掉东吴,统一全国,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100年左右的分裂局面。
灭吴之后为开创新的业绩,司马炎以洛阳为中心,在全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步使百姓摆脱了战乱之苦,使国家走上了发展之路。
孙皓是暴君,并不是昏君。暴君对立是仁君,昏君对立是明君。
孙皓的残暴是被夸大了,司马炎问孙皓为什么喜欢剥人面皮,孙皓回答见无礼于君者则剥之。关于孙皓滥杀无辜的传言,西晋大臣庾峻曾询问过孙皓的侍中李仁,被李仁否认,认为那是君子讨厌失败者,故将天下的罪恶都归结于孙皓,庾峻相信李仁的看法。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刘禅和曹芳身上,刘禅虽然是中庸之主,但后世对他的评价越来越低,变成了低下之主。曹芳从小就是一位傀儡皇帝,还被扣了暗劣淫乱的罪名。
东吴皇权自孙权死后常年落入重臣之手,皇帝权力被架空,直到孙休杀了孙綝才恢复了中央集权统治。但孙休性格温仁,却不是明君,他委任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执政,导致国政混乱,百姓积怨很深。
孙皓受濮阳兴、张布拥立,本又有些傀儡的意思。孙皓非常聪明,初登帝位时执行仁惠的政令获取民心,被称为明主。同时把嫡亲妹妹嫁给陆抗之子陆景为妻子,算上来陆抗还是孙策的外孙,孙皓妹妹的生母是张昭的孙女、诸葛瑾的外孙女。
孙皓这一手相当高明,孙权晚年对张昭、陆逊都不好,又整治了张休、顾谭、顾承,诸葛氏后来又遭到灭族,孙氏政权把开国重臣的家族几乎都给得罪光。这些家族的失势就是因为当初为孙皓之父孙和争帝位给闹出来。
孙皓即位不久就跟陆景结亲,并把更多兵权交到陆抗手中,陆凯在几年间被孙皓迅速提拔为丞相,这些举措都不是庸主会做得出来。事实也证明,东吴后期的名臣中,陆抗、陆凯是非常重要,而孙皓也相当信任他们。
孙皓后来整治陆凯一家,把他家族迁移到偏远的建安,这是帝王心胸狭隘之举。不过陆凯之子陆祎受到举荐,评价陆祎军事才华还在鲁肃之上,他入为黄门侍郎,出拜偏将军,领兵权。可见孙皓并没有对陆凯一家太苛刻,陆抗诸子也各领兵权,为孙皓效力。相较孙权之时,周瑜、张昭、顾承、甘宁、吕蒙的儿子被孙权整的更严重。孙皓只是迁移陆凯一家,又没降罪用刑,这一件事实说不上恶劣。
孙皓喜好用酷刑执政,主要是因为东吴中央皇权长期落入大臣之手,孙皓为求独裁就使用了这样的手段。濮阳兴和张布本就不是什么名臣,他们的执政让邦国为之失望。孙皓重用陆氏,而铲除这两个妄臣本是明君的作风,只不过孙皓因为是亡国之君,才更饱受恶评。孙皓重用的奸臣何定,其后事发也是被孙皓所杀。
孙皓一出生就受到孙权的喜爱,并且才华不低,擅于书法中的行、隶、小篆、飞白。大臣万彧对外宣称孙皓才识明断,是长沙桓王之畴也,就是说孙皓的性格作风跟孙策很像。又加之好学,奉遵法度,被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看中为帝位人选。
从孙皓的行事作风可以看出跟孙策很像,孙策是能够开疆扩土、举贤任能的明君,但却也说不上是什么仁君,孙策征伐之时也曾经屠东治。郭嘉分析孙策时也说孙策统治江东,诛杀了许多英豪雄杰,统治手段相当严厉。还是孙权后来跟江东豪族合作,才缓解了孙氏和江东豪族的关系,孙策也自认守土不如孙权。
《资治通鉴》记载了一段司马炎问吴旧臣,孙皓为何亡国的对话。儒学世家出身的薛莹说孙皓亲近小人,滥用刑罚,导致大臣诸将不安而亡国。贫寒出身的吾彦却说孙皓英俊,麾下的大臣贤明,乃是指孙皓会用人。薛莹曾奉命在圣溪打开通往江淮的河道,薛莹没能完成任务,被孙皓贬到广州。而吾彦为人清身率下,威刑严肃,在灭吴之战中诸城望风而降,唯独吾彦坚守抗敌,敌人尊敬吾彦而撤退。
孙皓做《尔汝歌》羞辱司马炎都没被怎么样,到是刘禅说乐不思蜀被认为是智慧,孙皓有帝王该有的胆气,这是刘禅所缺乏的,相较之下孙皓至少还是一位适合做皇帝的人物。
孙皓自上位以来,皇权刚刚稳定不久,但濮阳兴、张布执政混乱,蜀汉已被曹魏灭国,孙吴以弱敌强多年,本亦无能臣,本就是一个烂摊子。孙皓就算是残暴也容忍了陆抗、陆凯多年,可称的上看得清当下局势。
孙皓在位期间进行残暴统治,不体恤民力,胡乱迁都,最主要还是多次无度用兵,屡次北伐,虽然夺回了孙休时期失去的交趾,陆抗在西陵大破晋军,穷兵黩武致使孙吴国力透支,朝政混乱,民变四起。孙皓更像是生错时代的英杰,倘若他生在乱世,或许跟孙策一样是一方豪杰。如果生在国力雄厚的始皇、汉武时期,也是一代雄主。孙皓的恶评更多源自于他没有功绩,如果他能立下功绩,他那些所谓的暴行根本可以忽略不计。
陆凯是吴国后期的重臣,丞相陆逊之侄、大司马陆抗族兄,官至左丞相。
孙皓之所以不动陆凯,首先,孙皓即位时,陆凯已经是六十多岁的开国元老了,在国内德高望重,孙皓还指望以他的支持和名望来巩固自己的帝位呢,还怎么敢动他?所以一般陆凯对他的劝谏,他都还能听进去,像陆凯劝他不要禁止臣下看自己的面貌,劝谏他不要迁都武昌,搬回建业,劝他疏远奸臣何定等等,孙皓虽然很不乐意,但还是听了他的劝谏,没有发作。
其次,而孙皓在即位之初,还是以有抱负的明君面目出现的,摆出了一副励精图治的态度,所以前期对臣下还没那么暴虐,他的那些昏庸迷信之事,大多是陆凯死后才出现的。
再次,陆凯正直忠诚,处处为国着想,所言所做都是百官楷模,也确实没坐过什么出格的事,这也让孙皓没有理由去动他。当然也有人会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早期的孙皓还是没有昏庸暴虐到那个程度。
最后,也是最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陆凯的族弟陆抗领兵在外,坐镇荆州,抵抗着晋国的进攻。陆抗足智多谋,和其父陆逊一样,是支撑吴国大厦的国之栋梁,有人说 陆抗存则吴存,抗亡则吴亡,可见其地位多么重要,正是有他坐镇荆州的严密防守,才有孙皓在 健康 的太平日子。而且陆抗掌握的军队是吴国的精锐,只要他愿意,以其名望和实力,废了孙皓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所以孙皓就算对陆凯有一百二十个看不顺眼,顾及陆抗的实力,他也不敢动陆凯一个手指头。
实际上孙皓对陆凯确实有着诸多不满,近臣何定还经常在他面前打陆凯的小报告,孙皓其实早就想动他了。陆凯与孙浩共事也就五六年,之后就去世了。又过了五六年,陆家最后一个保护伞陆抗也去世了,孙皓开始为所欲为,陆抗去世次年,他就把陆凯一家发配到了偏远的建安,也就是今天山多闭塞的福建北部一带。
陆凯出身于江东名门吴郡陆氏,丞相陆逊之侄、大司马陆抗族兄。孙皓有一次问陆凯说:“你的宗族有几人在朝任职呢?”陆凯回答道:“两个丞相﹑五人封侯﹑十多位将军。”这就是吴国皇帝孙皓不敢动陆凯的原因。
陆凯所在的陆家为吴郡四姓之一。吴郡四姓,即吴郡之顾、陆、朱、张四姓,其代表人物分别为顾雍、陆逊、朱桓、张温。由于吴郡的显贵多,四姓子弟求仕的也多,所以孙权特予照顾,以致“郡吏常有千数”。陆逊为东吴大将 ,官至丞相后陆氏家族子弟遍布朝野。
到孙皓时期军政大权皆归于陆氏,军事上对曹魏与西晋的防务主要依靠陆抗,政治上主要靠陆凯为丞相。陆氏家族在江东根基深厚,即使在东吴灭忙后的西晋也是累代高官,这样的家族是统治权风雨飘摇中的孙皓敢动的么?即使陆凯、陆抗都死了以后,孙皓也只敢在公元274年将陆凯的家人迁往建安,不敢杀害。
西晋之后陆氏家族立足江东,历经东晋、刘宋、齐梁等朝,贤才辈出,履任高官。公元581年 ,隋文帝杨坚结束分裂 ,统一南北 ,建立隋朝,建都长安 ,吴中四姓作为江东世家大族的 历史 地位便无足轻重了。
三国末期除了曹魏,其他两家的当家人属实有些不太行,蜀国的阿斗大家都知道扶不上墙,而东吴的孙皓则是以残暴著称。
如果真要说的话,其实孙权晚年都开始有些昏庸了,太子病逝只能通过杀戮和镇压来给小太子清路,只是这吴末帝在残暴上更胜孙权一筹。
其实孙皓之前并不算是皇帝的候选人,只是在他之前的吴景帝孙休去世得早,虽然孙休有儿子但当时时局并不稳定,蜀汉刚刚灭国,曹魏那边磨刀霍霍随时准备进攻东吴。
在这样的情况下群臣就建议不立孙休的儿子为皇帝,毕竟年龄太小扛不住事,于是废太子孙和的儿子孙皓就这样被推荐出来了,虽然孙皓当时只有二十多岁,但相比较其他皇储来说年龄确实算大的了。
刚登基的孙皓为了自己名正言顺,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做得不错,先是抚恤灾民开仓放粮,接着就是将宫中多余的宫女和动物遣散,这样方可节省开支用作军费,一时间百姓纷纷叫好。
只是没曾想这种情况还没坚持多久,孙皓就表现出了本来的面目,沉迷于酒色的同时残暴地对待大臣们,当时推荐孙皓登基的大臣张布非常后悔当初的决定。
谁知道这句话最后传到了孙皓的耳边,原本张布推荐孙皓为皇帝是对他有恩,只是这孙皓不念旧情直接诛杀了张布以及其他暗自议论的官员,不仅如此还强行将张布的女儿纳入后宫,实在是杀人诛心。
不仅是张布,还有同意孙皓登基自己做出让步的朱太后也没能躲过一劫,朱太后是孙休的皇后,孙休离世理应是他的儿子登基,但为了东吴大业,她甘愿做出让步。
但孙皓是怎么对待恩人的呢,登基后先是废除朱太后的太后位置立自己母亲为太后,这还不算完,随后又逼死朱太后并将她的孩子全部流放,为了斩草除根在路上将他们全部杀害。
类似的种种荒诞行径实在是数不胜数,当时孙皓在东吴境内完全就是独裁者,只要有人不顺从他的意思或者让他不开心,那下场几乎就只有一个。
不过自古恶人自有恶人磨,饶是如此残暴的孙皓也是对一个人束手无策,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左丞相陆凯,在群臣皆怕孙皓的情况下,陆凯仍旧我行我素多次反对孙皓的意见并顶撞孙皓。
孙皓有一个毛病,就是不喜欢别人看自己,于是当时的大臣在上朝的时候都是低着头谁也不敢抬头看一下,生怕因此丢了性命。
陆凯看到这个现象后就直谏孙皓,告诉他自古以来没有君臣不相识的道理,如果君王有一天遇急,恐怕臣子想要帮忙也没办法,毕竟没看过君王的面貌。
孙皓听完之后觉得确实如此,于是之后在上朝的时候陆凯都可以直视孙皓而无事。
还有一次孙皓突然有了迁都的兴致,于是就下令准备迁都到武昌,这可真是难为了当时的大臣和百姓,因为当时建业位于水源下流,物资供给十分地方便。
但如果迁都到武昌的话,那么其他州郡对武昌进行补给就极其地不方便,再加上很多官员都在建业安家立业,所以也都不愿迁都。
陆凯又一次站了出来,先是向孙皓分析迁都的弊端,再向孙皓建议要做一个勤政为民的好皇帝,这样才能受到百姓爱戴从而增强东吴国力,随后孙皓就停止了迁都。
陆凯真是为东吴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在临终的时候都不忘对孙皓进行劝谏,先是告诉他宦官何定是一个小人,千万不能重用应当早点疏远,接着又罗列出一群能够帮助孙皓守住东吴基业的大臣,颇有诸葛亮之风。
看到这里是不是以为孙皓喜欢陆凯直谏?其实不然,孙皓对陆凯的多次谏言其实非常不喜甚至讨厌,在陆凯去世之后孙皓更是展开报复,将陆凯的一家全部强制转移到远方。
既然孙皓讨厌陆凯,那为何陆凯屡屡进谏最终都相安无事,孙皓是在忌惮陆凯的什么?换句话说,陆凯敢顶撞孙皓的底气何在?原因有三点:
背靠大族
三国时期除了各路诸侯之外还有一股势力不容小觑,就是各大士族的力量,可以说很多诸侯能够起家,这其中少不了士族的帮助。
陆凯出生于吴郡陆氏,吴郡陆氏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经过几百年的繁衍扩张,三国时期的吴郡陆氏和其他三个世家并称为“吴中四姓”
三国时期的东吴名将陆逊便是吴郡陆氏子弟,有一次孙皓问陆凯族中几人在朝,陆凯直言两个丞相、五人封侯,将军十数个,这就是陆凯能够稳居朝堂的实力。
饶是孙策、孙坚在世,也都要给江东世家几分面子,毕竟相比较来说这些世家才算是地头蛇,孙皓如果惹怒了这个地头蛇,恐怕最终难受的只会是他。
陆抗的堂兄
陆家是世家所以多儒士,这也是陆家在三国中声名不显的原因,但饶是如此还是出了两位将军,分别是陆逊和陆抗这对父子。
对于陆逊恐怕大家都不陌生,一把火把蜀汉的基业给烧个大半,而这个陆抗论功绩其实不在父亲陆逊之下,三国后期东吴名将凋零,晋军在对岸又虎视眈眈但却始终没有机会下手。
这都是因为陆抗的防守严密让晋军的兵马无法逾越半步,等到陆抗去世,没了陆抗镇守边关,东吴很快就被晋军全部拿下。
而陆抗还有一个身份,就是陆凯的堂弟,有这一份关系在,孙皓就更不能针对陆凯了,毕竟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靠陆抗守护。
威望极高
陆凯虽说是在孙皓统治时期才当上左丞相,但他其实在孙权执政的时候就开始做官了,先后经历孙权、孙亮、孙休和孙皓,实打实的四朝元老。
再加上陆凯不是空降高管而是一步一步往上升的,先是从县令做起,随后又断断续续当过都尉、太守、偏将军、豫州牧和左丞相等等,这一路走来不仅增加阅历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名气。
当时满朝上下官员暗地里都以陆凯为首,这就是强大的影响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孙皓再去动陆凯,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这些就是孙皓虽然残暴但却一直不敢动陆凯的原因,毕竟动陆凯事小,但也要因此付出强烈的代价,这就明显不合适了,毕竟孙皓是昏君不是傻子,这笔账还是能算得清的。
大家都知道三国时的孙吴曾经出过一个暴君——这个孙权的不肖子孙就是孙皓,可怜他们孙家的先人披荆斩棘,才占据了江东之地,假使孙皓能够虚心纳谏,待民如子,加之以千里的长江之险,恐怕孙吴也不一定就败亡得这么容易吧!孙皓此人肆意妄为,群臣虽然想要劝谏,但都畏惧他的暴怒,所以只能把话咽在了肚子里,可是有一个人却不愿意“明哲保身”,这个人就是陆凯。陆凯出身不低,是大都督陆逊的侄子,也就是他的族子,在东吴国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可是他不像其他的达官贵人那样,只知道韬光养晦,他一直都是在试图匡正孙皓的行为。
其实这本来没有必要,毕竟像他这样出身在名门望族的人,即便是改朝换代了,也不会失去优渥的生活条件。如果一定要为他的行为找出一个原因的话,那可能就是他的良心在鼓舞他做一个正人君子吧。他曾经不止一次地触怒到自己的主君,然而却能够无疾而终,不能不说是一件大幸事了。孙皓登基之初,有一个十分奇怪的禁忌,那就是不准臣子直视自己,一旦有人敢看他的脸,他就会施以重罚。
他的那些臣子知道他这么一个忌讳之后,也都不置可否,反正照着做就行了,不看就不看——孙皓又不是算命绝世美女,少看一眼又不会掉块肉。可是陆凯就提出了异议:“陛下,君臣之间没有不能对视的道理,古代的圣王也都没有这个禁忌,要是陛下一定要如此的话,您一旦出了事情,我们都不知道您在哪里呢!”孙皓虽然心中不喜,但也取消了那个规定。
陆凯不仅仅惹恼了皇帝,对皇帝的宠臣也一点儿都不给面子。当时何定很得孙皓的宠爱,一直就很跋扈,陆凯当面就对着他说:“您也是读过书的人,您见过对君主不忠心,对国家没有益处的臣子可以善终的吗?为什么一定要行奸佞之事,我劝阁下快点改正吧!不然不测的事情马上就会发生!”何定听了这话之后,气得脸色都变了,可是却不敢得当面反驳这个老臣。当然,当面不敢,在背后,在皇帝的耳边,他是肯定加倍地诋毁陆凯的。
伦凯病重,孙皓出于礼节派人去问他有什么遗嘱,结果他还是在劝谏:“何定是一个小人,不适合委以重任,希望陛下能够将他派到外地,另外我的族弟陆抗是个忠臣,希望您能继续信任他。”孙皓听了这话之后,依旧我行我素——其实他忍了这么多年,并不是说敬重这个老人家,而是因为陆家的势力太强了,当时领兵的不少都是陆家的人抑或是他们的门生,所以陆凯才能够善终啊!
我是汴梁哥我来回答!
孙皓的残暴是被夸大了,司马炎问孙皓为什么喜欢剥人面皮,孙皓回答见无礼于君者则剥之。关于孙皓滥杀无辜的传言,西晋大臣庾峻曾询问过孙皓的侍中李仁,被李仁否认,认为那是君子讨厌失败者,故将天下的罪恶都归结于孙皓,庾峻相信李仁的看法。吴国皇帝孙皓残暴无度,为何不敢动左丞相陆凯?说出来你别不信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西晋之后陆氏家族立足江东,历经东晋、刘宋、齐梁等朝,贤才辈出,履任高官。公元581年 ,隋文帝杨坚结束分裂 ,统一南北 ,建立隋朝,建都长安 ,吴中四姓作为江东世家大族的 历史 地位便无足轻重了。
三国时期的吴国的将领是有部曲的,其曲兵更是只听主人而不听朝廷号令。而且陆凯素有才能,带兵有方,也是吴国最后一个名将,多次带兵击退晋军羊枯的进犯,加之家族功绩,在吴国素有威望。孙皓顶多是暴君而不是昏君,他也不会自毁长城。他若动陆凯,本来就争斗不休的吴国朝堂会更加政局动荡不安,世家大族必将激烈反抗,进而威胁整个国家的稳定和皇权的更迭。
孙皓之所以不动陆凯,首先,孙皓即位时,陆凯已经是六十多岁的开国元老了,在国内德高望重,孙皓还指望以他的支持和名望来巩固自己的帝位呢,还怎么敢动他?所以一般陆凯对他的劝谏,他都还能听进去,像陆凯劝他不要禁止臣下看自己的面貌,劝谏他不要迁都武昌,搬回建业,劝他疏远奸臣何定等等,孙皓虽然很不乐意,但还是听了他的劝谏,没有发作。
来说题主所说的问题吧,三国时孙皓残暴无度但他也不敢动陆凯。因为整个三国乃至后面的南北朝时期都是门阀政治,这一门阀制度从三国开端,鼎盛于南北朝,衰亡于唐朝。吴国的建立离不开江东大士族的支持。三国时期的吴国的将领是有部曲的,其曲兵更是只听主人而不听朝廷号令。而且陆凯素有才能,带兵有方,也是吴国最后一个名将,多次带兵击退晋军羊枯的进犯,加之家族功绩,在吴国素有威望。孙皓顶多是暴君而不是昏君,他也不会自毁长城。他若动陆凯,本来就争斗不休的吴国朝堂会更加政局动荡不安,世家大族必将激烈反抗,进而威胁整个国家的稳定和皇权的更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07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