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世杰做梦都没有想到,人生的改变却从扶乾隆开始的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7 02:04:23

李世杰做梦都没有想到,人生的改变却从扶乾隆开始的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乾隆摔倒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都知道,最近几年里社会上普遍出现一种怪现象,那就是老人不小心摔倒后,很多路人都不敢去帮扶,因为怕被老人讹诈。但如果换位思考一下,不管结果如何,还是应该帮扶的,在乾隆朝,就出现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老人摔倒后,不帮扶的人最终都失去了升官的机会,让人不禁感叹万分。那么这位老人是谁,为何扶一下就会发财呢?原来这位老人就是主宰大清朝的乾隆帝。据史料记载,乾隆帝在47岁的时候,又开始南巡游玩,经过江苏时,被江苏繁华的城区所吸引,因此停留在江苏游玩,不久之后便打算乘船离开。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乾隆帝上船的时候,突然发生了意外情况,原来当时在雨后,路上十分崎岖,一不小心便摔倒在地,场面十分尴尬。

古代因为普遍寿命都不长,因此47岁的乾隆帝是名副其实的老人,摔倒之后,随行的大小官员居然没有一个人敢上前去帮扶乾隆帝,官员们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担心枪打出头鸟,乾隆帝一怒之下责怪自己。毕竟在古代皇权社会,皇帝是上天之子,如果去搀扶皇帝,岂不是显示出皇帝的无能和难堪?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一个八品小官鼓足勇气搀扶起了乾隆帝,见到此场景,江苏大小官员都十分惊恐,担心乾隆帝发怒。旁边的江苏总督更是指责这个之麻官惊扰到乾隆帝,正准备派人捆绑住他,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乾隆帝只是微微一笑,说道,“此人如此忠君爱国,忠诚之心日月可鉴,应当褒奖,何罪之有?”

乾隆帝随即将此人提拔为泰州知州,大家要知道的是,在清朝泰州可是从五品官,相当于这个官员连升两级半,可以这么说,如果他没有搀扶乾隆帝,也许这辈子他都爬不到这个位置。那么这位官员是谁呢?据资料揭露,这位八品官名字叫做李世杰,并非正规的科举出身,只是因为家里比较富裕,因此是靠纳捐当了官。自然也就无法同正规科举入仕的官员相比,在官僚队伍中是极其受鄙视的,清朝科举人才极多,但朝廷官职却是有限的,因此升迁并不容易,对于捐官们来说,那就更难了。原本李世杰也是想科举入仕,但却屡败屡战,连一个举人都没有考上,在捐官成功之后,虽然十分勤于工作,但却也是默默无闻,连他本人也认为自己也许就那么平凡过一生。

结果没想到的是,乾隆帝回到朝廷之后,再次想起了李世杰,对他多次加以提拔。据史料记载,在其后的十余年里,李世杰升任湖南巡抚,最终还做到了两江总督,这可是清朝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而且两江地区还极为繁荣。当然可以这样说,乾隆帝之所以如此重用李世杰,除了他本人曾搀扶过自己,更是因为李世杰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在他调任四川总督之后,李世杰从自身做起,要求全川官员都清廉自律,而他生活也极为简朴,受到川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当时四川因为大小金川的战乱,百废待兴,而李世杰上台之后,大力发展经济和农业,使得四川重新恢复生气,受到乾隆帝的赞赏。据资料揭露,晚年的李世杰还入朝为官,担任兵部尚书,最终善始善终,成为一代人臣。

笔者认为,一个人的一生,除了打铁还需自身硬以外,还需要有那么一点机会。我们可以试想之下,如果李世杰没有搀扶乾隆帝,也许他一辈子都不会有平步青云的机会,也就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但机会出现在众人面前,抓住机会的人也是很需要勇气的,也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如果李世杰因为害怕乾隆帝的权威,不去搀扶乾隆帝,也就抓不住这个机会了。一个人如果想获得成功,既要有抓住运气的胆量,也需要有过硬的本事,两者缺一不可。

《清朝重臣 水西先贤?——走近历史烟云中的李世杰》

 ? ? 黔西县最有名望的历史人物,首推曾任清朝乾隆年间兵部尚书的李世杰。“清代才臣,以佐杂洊跻开府者,如雍正间之李卫、田文镜,乾隆间之杨景素、李世杰,政绩最著。”(《清史稿·志》)

矗立在黔西县甘棠镇的李世杰塑像(毕节试验区 李金贵 摄)

  对这位被称为“贵州三奇男”的桑梓先贤,黔西人民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恭勤路、文峰书院、尚书坊、重塑的李世杰像、修复的李世杰墓园等文化地标,无一不体现着对他的缅怀与崇敬。一个已故二百多年的人,他的逸闻奇事至今还流传在街头巷尾。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历史上闭塞边远的西南一隅,没有通过科举一途,他是怎样成为一位封疆大吏的?在几十年的宦海生涯中,他的事功与做人,对后人有哪些教益?这些,一直萦绕于心,挥之不去。翻阅史籍,我试图从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往事中,找到可能的答案。



  谈论优秀人物,不能脱离他所处的时代。李世杰生于1716年,即清康熙五十五年。逝世于1794年,即乾隆五十九年。从康熙开始,到乾隆结束,中国封建王朝进入了所谓的“康雍乾”盛世,这是一个国力明显增强、人口迅速增长、疆域空前辽阔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群星闪耀的时代。

  清代官员产生的最主要途径,主要是科举。以这种方式入仕的,叫正途。由保举而得官的,也视同正途。其他各项以及捐纳得官的,都叫杂途。李世杰通过捐纳,以巡检为起点,一步一个脚印,最后直至兵部尚书,这在清代都为数不多。“清代汉名臣中,其以赀郎进者二人,一为李敏达公卫,一为李恭勤公世杰。”(清·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他的功成名就,除自身禀赋外,应当与时代、环境、际遇、性格等也有关。

  乾隆用人的特点非常鲜明,“高宗重视亲民之官,乾隆二年,谕仿雍正时例,督、抚、布、按,各密举一、二人。次年,复命大学士、九卿举堪任道、府人员。八年,诏大学士举编、检能任知府者。十四年,命侍郎以上举能任三品京堂者,尚书以上举能任侍郎者。诏督、抚举亲民之官,贤能夙著者,亲加选用。”(《清史稿·志》)这个导向所起的作用最根本、最重要。

李世杰牌坊(史开心 摄)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1744年,李世杰28岁时,离开家乡,到江苏常熟黄浦泗任巡检。黄浦泗是一个出海港口,这里物阜民丰、商贸发达。黄浦泗这个江南水乡,对从当时交通不便、文化落后的黔西走出来的李世杰,应当有很大的触动和激发。此后,在1779年任广西巡抚前,其任职地点都在江苏、安徽、四川等大省。尤其是在江苏,历练的时间长达21年。这些地方,历来是国家的重心,事务繁重。

  李世杰的成长遇到很多伯乐。因为能力突出,先后得到了尹继善、庄有恭、陈宏谋等督抚和定西将军阿桂的大力欣赏、举荐。这里有个比较有趣的事,李世杰从金匮主薄升任泰州知州,也是通过捐纳,但谁帮他出钱的?史料上语焉不详。直到看到清代学者包世臣撰写的《艺舟双楫》,才发现有多人相助:“余九君讳观德,字君怀,姓余氏,安徽歙人……君具知人鉴,太子少保四川总督李世杰以从九品试用江苏,君与语而奇之,醵金为加捐知州。”醵就是凑,看来是很多人都凑份子的。

  性格决定命运。李世杰是土生土长的黔西人,黔西的山山水水滋养了他,奢香开九驿、吴三桂平水西等遗闻旧事和重事功的风气,对形成他“少倜傥,喜骑射”的性格应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读书略观大意”“好读书而不屑屑于章句,惟以讲求经济为务”,又使他少了一些书生气,多了一分干劲。20多岁后“忽感奋”“折节改行”,很想奋发做一番事业。到黄浦泗任巡检后,则彻底转变性格,“尽弃从前之结习而专刻厉于居官,乡曲小有争讼,必为剖其曲直而不可干以私。”(凌惕安《清代贵州名贤像传》)刚任泰州知州时,面对四百余件积案,在一片质疑声中,“虽戏乐不一顾,夜据案视事,尽心以平两造,必得其情而各使之无所觖,不五月而案皆报结焉。宪司莫不叹异”(清·管世铭《李世杰墓志铭》),展现了极强的学习能力和办事水平。正直无私、务实勤奋,这些优良品格,伴随了他的一生。



  乾隆一生最自诩的功绩是平定边疆叛乱、加强国家统一的“十全武功”并亲自撰写了《御制十全记》,这其中,1771年至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1786年至1788年平定台湾林爽文叛乱,1789年平定廓尔喀,三次李世杰都参与,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次,1771年至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清初,“改土归流”在川西北一些藏区受到抵制,很难实际推行,由此爆发了第一次金川之战。1771年4月,烽烟再起,大金川土司索诺木与小金川土司僧格桑联手再次发动反清战争。战争之初,乾隆命大将军桂林、主帅温福分别自汶川及打箭炉(康定)进军。刚刚到任四川盐驿道的李世杰就接到紧急命令,进驻打箭炉,对南路军需负总责。打箭炉是川藏军事重镇,地位极其重要。天气恶劣、环境险恶,保障粮食等军需品的供应就成为战争最关键的任务。“时馈运初开,章程未定,公悉心经画,昧爽起治军,书至夜分不寐,从官易班趋事者皆倦,公目光炯炯,必得当而后即安,故所处分动中窾会。”(管世铭《李世杰墓志铭》)桂林、温福先后兵败被黜、战死后,1773年,乾隆果断提拔颇有战绩的阿桂为将军,统筹进兵事务。李世杰仍总理南路军粮,在历经了诸多艰难险阻后,圆满完成了后勤任务。“同时总理司道或迭撄咎谴,天子更选重臣督之。惟公独当一面五年之久,无纤毫贻误。”(管世铭《李世杰墓志铭》)1776年7月,索诺木投降,战争结束。这次战争历时5年多、死伤2.7万人、耗银7000万两。阿桂对李世杰的才干非常惊奇,上报给了乾隆,凯旋叙功,升授湖北布政使,留在军中办理报销事务。

  第二次,1786年至1788年平定台湾林爽文叛乱。1786年11月,台湾福建籍的天地会首领林爽文率众起义,声势浩大、连克诸城、连挫清军,清廷大震。当年3月,70岁的李世杰从四川总督调任两江总督(辖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没多久,江南发生严重水灾。“时适河湖交涨,冲塌南岸。”这次灾害,一直延续到秋冬,李世杰与安徽巡抚书麟、河道总督李奉翰一道,夜以继日地在第一线处理灾情。到冬天,处理水患刚结束,由于两江地处福建、台湾的要冲,1787年正月初二,李世杰就接到了乾隆“命军机大臣传谕两江总督李世杰、提督蓝元枚曰:着传谕蓝元枚即行驰驿,迅速前往泉州署理福建陆路提督……所有江南提督印务,着李世杰于该省总兵内拣员暂行署理”的谕旨(《钦定平定台湾纪略》),同时,一并负责过往军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府君病新起,不敢稍自暇逸,督率员弁料理过境兵丁及运台之米,所至秋毫勿扰。”(李华封《荣禄大夫兵部尚书谥恭勤显考云岩府君行述》)1788年正月初,在福康安的指挥下,林爽文被俘。这次平叛,清朝动用七省兵力,两易统帅,军费耗银达千万两。可想而知,既要处理好水灾问题,又要保证军队需求,加上足疾加重,长子漳州府知府李华国、高夫人相继去世,对李世杰而言,要承受多大的压力,要克制多深的悲痛!他“疾忍哀视事。天子诏慰勉,公益感奋,政无钜细,殚竭心神,而疾弥甚矣。”(管世铭《李世杰墓志铭》)10月,乾隆上谕表彰他:“台湾逆匪滋事以来,运闽米石办理甚为妥速,李世杰著交部议叙。”(《国朝耆献类征初编》)

  第三次,1789年平定廓尔喀。廓尔喀与后藏交界,十八世纪中叶,廓尔喀族统治了尼泊尔。1788年6月,廓尔喀以西藏征收贸易税太重为借口,命大头人巴尔布率领3000人马,侵入西藏境内,占领济咙、聂拉木、宗喀等地。两个月之前,74岁的李世杰才从两江总督的职位调回,复任四川总督。7月,清军反击,采取了相应措施,由驻藏大臣庆麟主持前藏地区之防御;由四川总督李世杰、四川提督成德抽调满、汉、藏兵4000余人,由成德统领,驰赴后藏。李世杰既负责配合调兵,又负责粮草运送。“府君闻警,星夜兼程而行,督办军务。以其地风土迥殊,足疾大发,步履维难。”(李华封《荣禄大夫兵部尚书谥恭勤显考云岩府君行述》)乾隆认为他能相机办事,并不拘泥遵旨,实属可嘉,赏给御用物品以昭优奖。且表彰“拨米一万三千三百石赶运打箭炉,足敷兵食之用,所办尽心……所办甚是。幸有该督在川,不然如庆麟等之张皇推诿,岂不更廑朕虑乎。”“八月,谕世杰移打箭炉就近调度。”(《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大军压境,1789年初,藏廓签定协议,廓尔喀退兵。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两年后的6月,廓尔喀人以藏方未按约付足银元为由,出兵再次进攻西藏。不过,那时李世杰已经致仕回乡了。

  以上所举,只不过是一些重大方面,至于其他,史书上记载太多,“不可胜道”。李世杰从1756年任泰州知州,到1790年授兵部尚书,肩负一方大任长达34年。尤其是乾隆年间,自然灾害频仍,各种灾害的总数较顺治、康熙、雍正三朝92年间多出了两百多次,以水灾最多、旱灾次之(陈振江等编《清实录经济史资料农业编》)。在那些年,各级官吏的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李世杰在河务、赈灾、救济等方面,都留下了突出政绩。嘉庆登基没多久,曾饱含感情地说过这样一段话:“试思从前皇祖所用李卫、皇考所用李世杰,何尝非捐班出身。而历任封圻、政绩卓著。朝廷立贤无方,岂谓以赀入仕者之竟无人材耶?”(《清实录嘉庆朝实录》)



  李世杰的清正廉洁,清代朝野都有定论。

  乾隆五十五年,礼部侍郎尹壮图给乾隆上了一个奏折,主要是针对和珅一手设计的“议罪银”发声。所谓“议罪银”大意就是官员犯死罪,花钱可以免死。尹壮图向乾隆请求“永停此例”。“议罪银”实际涉及到和珅为乾隆额外增加收入的举措,乾隆是支持的。为此,乾隆大发雷霆,多次下谕批驳,尹壮图也多次上奏陈述实情。盛怒之下,乾隆专门安排对地方督抚进行核查。因查无实据,最后,尹壮图革职留任。这件事牵扯面极广,一时成为震动京师的大事。其中,尹壮图的一个奏折中写道:“各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经过直隶、山东、河南、湖广、江、浙、广西、贵州等省地方,体察官吏贤否,商民半皆蹙额兴叹,各省风气,大抵皆然。疆臣中惟李世杰、书麟独善其身。”(《清史稿》列传一百三十)

  当然,乾隆朝也是整个清朝惩处贪官力度最大的一朝,从《乾隆朝惩治贪污档案选编》看,以乾隆四十五年为界:前44年发生17起一二品官员贪腐案件;后15年发生12起贪腐案件,而且都是集团作案。乾隆任期内,因贪腐被杀的、吓死的一二品高官案件就不下20起。但是,这些都没有根本解决问题,封建制度的缺陷,导致了乾隆后期贪腐问题愈演愈烈,终于成为了拖垮清王朝的一个关键因素。

  1830年,道光召见迁任陕西布政使的周天爵,问道:“今之督抚贪廉何如乾隆朝?”周天爵免冠摇首连声说:“不如不如。”并作了一番解释:“乾隆名臣如陈宏谋、尹继善、李湖、李世杰,其清正明练固矣,其次虽操守可议,无不以猷为自进,处一官,一官之事皆振作,是贪与廉皆能办事也。今则清谨者但拘文法循资格,中下者更堕废苟且,是贪与廉皆不能办事也。故臣以为不如。盖督抚乃封疆重寄,断非一‘廉’字可了事。凡全身远害者,似无过失,而祸伏未发,二十年其人已去,惟国与民受其弊,此不可不察。”道光为之“动容称善”(清·李滨《中兴别记》)。“贪与廉皆不能办事”正是一个王朝由盛而衰的最为明显的标志。李世杰这样的督抚,在乾隆时还有一些,而到了道光时期,能办事又廉洁的早成稀有之物了。

  李世杰“性本公廉”,“每语人曰:‘廉,美德也,然非俭无以养廉。’故居不华屋,食不兼味,近体之衣,不用缣帛,室无珍玩之物,竹几、绳床、葛帏、布衾、泊如也。或有劝畜姬媵者,府君曰:‘吾黾勉夙夜,精神犹虑不给,复何能分与粉白黛绿者耶?’”(李华封《荣禄大夫兵部尚书谥恭勤显考云岩府君行述》)从平定金川时的钱粮无纤毫贻误、总督四川时的补缺银库亏空和革除官场陋习,到拒绝福康安檄调督抚府库饷银……他“陟历牧司之任,克守官箴”,以自身的言行,不断践行着修身为本、知行合一的古训,他的人格和操守,他的担当和作为,给后人留下的太多太多。



  书院是我国历史上培养读书人的独特载体。乾隆元年,专门就书院设置、山长聘请发了一道谕旨。一时,书院在原来基础上有了更大发展。李世杰虽不是科举出身,但深感读书的重要,每到一地必“培养士类,振兴文教”。除任镇江知府时带头倡议捐建了宝晋书院、在家乡捐资创建了文峰书院外,还有三件有关办学的事,目光超前、泽被深远。

  第一件,创建中江书院。1765年,李世杰升安徽芜湖道,当时,芜湖已是江南重要的商埠城市。下车旬日,即倡议地方商绅捐资创建中江书院,校址选在城外河南距道尹署不远的蔡庙巷。初建的书院因为规模小,几个月时间就建成。为使书院能长期办下去,李世杰还召集当地好学之士,集资购买一块土地,后对外出租,以地租收入来作为办学经费(吕俊龙《芜湖中江书院史话》)。此后,中江书院数迁其址,几易其名,经历了书院、学堂、学校之变,几经沧桑。书院创立以来,滋养和化育了许多读书人,一度是南方重要的书院之一。“五四”时期,书院被称为安徽的“北大”,北大校长严复及中共早期领导人陈独秀、中共重要领导王稼祥等,都在这里就读过。目前,即是芜湖市第一中学。2019年,复建后的芜湖中江书院全面开放,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440平方米,由21栋徽派古建筑组成,已成为安徽传承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

  第二件,聘请罗典任岳麓书院山长。岳麓书院宋朝初年创建,是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对联就悬挂在书院的大门上。罗典(1709—1808年)是湖南人,历任河南乡试、顺天乡试主考官、四川省提督学政、鸿胪寺少卿等职,多次主持国家科举考试。后以侍奉老母亲为由回籍。

  罗典在四川为学政3年,做出过突出的教育业绩。清朝嘉庆年间编辑的《四川通志》记载:“……过市闻书声,辄降舆入馆,为之讲画。有以渎体制为訾议者,典曰:‘学政职在教化,随时随地皆当讲论,岂深居简出为严重邪?’论文喜奇古,注经亦多刖解,然宗尚古注。蜀之士知从汉学者,自典始。著有《读易管见》八卷,刊行蜀中。”罗典刚走,李世杰就到四川任职,应该是听闻罗典事迹的。

  1781年,李世杰调任湖南巡抚。他要大兴湖南教育,便把岳麓书院作为了突破口,回乡的罗典成为他精心物色的山长对象。据说,李世杰三顾罗府,诚恳聘请这位年过花甲的教育家。罗典接过聘书后,很快走马上任,开始了他人生最辉煌的事业(罗宏《湖湘世家·鼓磉洲罗氏》)。

  自1782年起,罗典一连五任岳麓书院的山长,任期达27年之久,出现了“三十年来,大湖以南,人才辈出,登甲第、内外蒙擢用,暨孝廉明经,以行品才猷文学著名者数百人。门墙之盛,为从来所未有”(清·严如煜《鸿胪寺少卿罗慎斋先生传》)的局面。其中著名的学生有“干国良臣”陶澍、“得巍然大魁”的彭浚、著《海国图志》的魏源、官至云贵总督的贺长龄、掌教岳麓书院也达27年的欧阳厚均等。期间,湖南举人近50%、进士约60%出自罗典之门。而欧阳厚均的弟子即有曾国藩、郭嵩焘等。李世杰在湖南一年多,时间不长,却成为罗典的伯乐,为岳麓书院请到了一个好山长,成全了晚清湖南最辉煌的教育局面。

  第三件,帮助解决贵州举子进京应试困难的问题。1790年,年已74岁的李世杰以原品致仕。离京前,乾隆问他有什么请求。李世杰深知贵州地势偏远,举子进京应试,不仅筹集路费非常困难,而且山高路远,旅途艰辛,常常耽误朝考的时间。因此,便希望朝廷能帮助解决这一困难。乾隆十分感动,下了谕旨,要求沿途府州县,凡贵州举子进京应试,以火牌资送。这一规定,一直执行到清末科举废除时。



  现在谈论李世杰时,常常把“不通文理”作为他没有读过多少书的具体表现。今天,我们还是很有必要作一些客观的分析。

  从重要史料来看,乾隆说李世杰“不通文理”,其实只有两次,而且是分别针对两件事:第一次和第一件事,乾隆四十七年三月,在对“湖南巡抚李世杰所有《沧浪乡志》一案无庸查办”的谕旨中,“各省查办禁书,若俱如此吹毛求疵,谬加指摘,将使人何所措手足耶!此事总因李世杰文理不通,以致办理拘泥失当如此。”(《清实录乾隆朝实录》)《纂修四库全书档案》《清代文字狱档辑》记载与此基本相同;第二次和第二件事,乾隆五十二年正月,在对江苏硝磺缺额的谕旨中,“李世杰向来办事尚为细心,今乃为此奏,看来该督竟系因病,精神惝恍颠倒瞀乱,本来又不通文理,于此等事不能认真查复,轻听承办之藩司委员等巧饰之词,一任庸劣幕友率行缮折入告。李世杰著交部严加议处。”(《国朝耆献类征初编》)此时,李世杰在两江总督任上。而后来编撰的《清史稿》李世杰列传中,就写成“上每言其不通文理,然屡褒其能事,礼遇优厚”,给人的感觉是有很多次。所以,后人看到列传中这句话,没有认真加以思考,误认为李世杰真的一直不通文理。

  就第二次和第二件事而言,会不会有年老精神恍惚、把关不严的问题?估计有。但乾隆第一次所说的,应该是一种警醒和借题发挥,这道谕旨是关于文字狱的处理,是发给李世杰,也是发给各地督抚的,它实际表明了一种政策的转向。这里,要简单说一下清代的文字狱。文字狱就是以文字作品定罪,是震慑官吏、知识分子的重要手段。清代文字狱从康熙开始。乾隆时期最多,有一百三十多次。其实,乾隆批评李世杰“不通文理”,真正的意图,应当是借李世杰处置这件事,提醒各地督抚,今后该缓缓了,不要再吹毛求疵了!

  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李世杰不通文理,当年他在督运粮饷率兵路过四川雅安飞龙关时,是写不出《过飞龙关》这样的诗句的:幂?春阴酿晓寒,雨余岚翠扑征鞍。盘旋马踏层云上,淡沱峰如入画看。村舍炊烟浮碧穗,溪桥乱石激清湍。登临已觉行非易,负重边氓食力难。

  斯人已逝,遗风长存。今天,身着朝服、头戴翎帽、腰佩宝刀的李世杰塑像,伫立在黔西水西公园的文峰塔下。他的面容坚毅,眼光深邃,静静地凝视着前方。在不太远的扯泥坝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李世杰长眠于此。修复后的墓园中,御祭碑上的祭文,默默地诉说着其人生动复杂的人生历程。如果没有当年迈入他乡的第一步,没有成长中的诸多际遇,没有那一份执着和恪勤,也许,他会“悯默以空老”,湮没在滚滚历史长河中。毕节有李世杰这样的先贤,是毕节之幸!

——源于黔西发布!

小官扶起摔倒的乾隆,督抚害怕降罪便绑了他请示皇命,乾隆:升官,是谁呢?

自隋唐时期开始,古代士子入朝为官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科举考试。不过这并不是唯一的方式,有的时候也可以由别人举荐为官,清朝的时候还可以用财物来捐一个官做。清朝乾隆年间,官至兵部尚书的李世杰就是通过捐官的方式步入官场的,之后再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朝中重臣!

虽然李世杰自幼就十分聪慧好学,但他比较有个性一点、不喜欢四书五经,以至于每次报考乡试都名落孙山。前面提到了他很有个性嘛,所以就喜欢写一些讽刺诗来讽刺州官,这给他惹上了不少的麻烦。他父亲为了使他躲过灾祸,便用钱给他捐了一个小官,李世杰开始到江苏富安做事了,并很快升任为巡检。

据《啸亭杂录》记载:公贵州黔西州人。少入赀为江南某司巡检。纯皇帝南巡,公司船跳木,时雨后泥滑,上登舟时偶失足,公遽起扶之。督抚恐,缚公请命,上笑曰:“微员中有如此忠爱者。”命立擢知州。后官至四川、江南总督,以廉能称职。

李世杰当巡检的时候刚好碰上了乾隆皇帝南巡,被安排管理由岸上到船上的木板。当时雨天路滑,乾隆登船的时候不小心滑了一下,便摔倒了,这可是这可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李世杰赶紧上前扶起了乾隆皇帝。

见状,督抚害怕乾隆皇帝降罪下来,便把李世杰绑到乾隆面前询问该如何处置他。乾隆皇帝笑着说道,“那么小的官都知道忠君,又怎么能责罚呢?应该嘉奖他”,于是下令提拔李世杰为知州。

在这之后,李世杰开始四处为官任职,凭借着一身清廉而出名,得到了百姓爱戴。升任兵部尚书后,李世杰觉得自己年老多病了,便多次上书给乾隆希望能够到老还乡,最终得到了乾隆的批准,回乡度过了他的余生!

乾隆后妃慧贤皇贵妃高佳氏简介,慧贤皇贵妃有与乾隆合葬吗

潜邸生涯 慧贤皇贵妃(?-1745年2月25日),高氏,大学士高斌之女。生年不详,世居辽阳地,出身内务府包衣世家,依照惯例,内务府三旗女子均需参选秀女,入宫当差,作“承值侍应之人”,即使女。雍正十三年前,高家尚为内务府包衣,其家女子自然不应例外,高斌之女应是以秀女身份入选,并被指派给皇四子弘历为使女。高氏入侍的详细时间不明,其后也未生育子女。

雍正十二年三月,因为雍正帝的一纸谕令,高氏由使女上升为宝亲王弘历的侧福晋,谕曰:“宝亲王使女、高斌之女著封为王侧福金”(福金即福晋)。后高斌谢恩折奏曰:“伏念奴才女儿至微至贱,蒙皇上天恩,令侍候宝亲王,今乃于使女之中超拔为侧福晋”。

贵妃生涯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十三年,雍正帝驾崩;九月初三,宝亲王弘历继皇帝位,年号乾隆;九月二十四日,乾隆皇帝诏封高氏为贵妃。

雍正驾崩后,高斌奏请入京觐见,十月八日,乾隆帝批示:“两淮盐政职任最为紧要,不必来京。若明年冬初无事可奏请来京。汝女已封贵妃并令汝出旗,但此系私恩不可恃也。若能勉励,公忠为国,朕自然嘉奖。若稍有不逮,始终不能如一,则其当罚,又岂可与常人一例乎”。可见此时,高氏已被封为贵妃,但因为正值孝期,所以册封后妃之礼直到乾隆二年才正式举行。《清实录》所载:”乾隆二年。丁巳。册立嫡妃富察氏为皇后·······册封庶妃高氏为贵妃。”

册封贵妃时,高氏享有了公主王福晋和三品以上命妇到她的寝宫向她跪拜叩头朝贺的礼仪,而册封娴贵妃,纯贵妃,嘉贵妃这些由妃嫔逐步晋升上来的贵妃时。乾隆以“初封即系贵妃,与由妃嫔晋封贵妃者不同,前者位份尊贵,所以得享公主王福晋大臣命妇的叩头。由妃嫔逐级晋升贵妃的则不同,未便照初封即系贵妃的典礼”为由取消了贵妃的所享公主福晋命妇齐集叩头的大典。

事见鄂尔泰、张廷玉《国朝宫史》所记载:

乾隆十四年四月初六日,上谕:礼部所进册封皇贵妃摄六宫事及晋封贵妃仪注内称,公主、王妃、命妇俱诣皇贵妃、贵妃宫行礼等语。从前皇考时册封敦肃皇贵妃为贵妃,公主、王妃、命妇等俱曾行礼。乾隆二年册封慧贤皇贵妃为贵妃,亦照例行礼。至乾隆十年今皇贵妃及纯贵妃晋封贵妃时,则未经行礼。朕意初封即系贵妃者,公主、王妃、命妇自应加敬行礼。若由妃晋封者,仪节较当略减,此一定之差等。且今皇贵妃及嘉贵妃同日受封,而公主、王妃、命妇行礼略无分别,于礼制亦未允协。嘉贵妃前著照纯贵妃之例,不必行礼。将此载入会典。

乾隆帝为其所作悼念诗

正式挽诗(一首)

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五日(填仓日)慧贤皇贵妃病逝,乾隆皇帝写下以贵妃为题的正式挽诗《慧贤皇贵妃挽诗迭旧作春怀诗韵》:

慧贤皇贵妃挽诗迭旧作春怀诗韵

序:昔谢{连不得志,于时而有秋怀之作,去年三春无雨忧怀悒螅因题春怀诗,今岁三白兆于冬万物,熙于春宜,其愉x舒适矣,而伤逝之感不能释于情,迭韵志怀兼以自讼。

牛女岁一会,讵云隔天汉。

崦嵫虽下舂,扶桑复明旦。

人生赴壑蛇,去势谁能绊。

永惟王衍言,言笑忆晏晏。

更虑汉武事,空贻后人案。

双双梁上燕,队队滩头雁。

时或失乳巢,亦或别沙岸。

况赋抱n,尝经陪曲宴。

忧农予悒螅强慰予之畔。

频进徐妃箴,未怨班姬扇。

廿年如一日,谁料沉疴[。

嘱我为君难,不作徒背面。

悼淑励不伤,亏盈月规半。

徘徊虚堂襟,小星三五烂。

有愧庄叟达,匪学陈王叹。

(翻译:序:昔日谢{连不得志,感于时节,作《秋怀》诗,去年三春无雨,忧怀抑郁,因作《春怀》诗,今岁冬季三降白雪,春雨滋长万物,一派愉悦舒适的景象,而伤逝之感不能释于怀,迭韵抒怀兼以自责。)

填仓日诗(八首)

由于慧贤皇贵妃仙逝之日为填仓日,此后数年,乾隆皇帝都在填仓日诗中追忆过去表达哀思:

乾隆十一年:

填仓日作

光春风物和氤氲,日逢晴鬯三农欣,

s菜甲酬节令,礼从其俗古所云,

忧民之忧乐民乐,翳予忧乐因民托,

底事间情一惘然,自为此念奚堪者。

乾隆十二年:

填仓日

嫩日轻寒复此辰,评量往事偶伤神,两年未试挑青菜,百岁谁非观电人,

月过上元旋就缺,花争谷雨待成尘,梦华因识无生趣,更不随流漫惜春。

乾隆十三年:

填仓日偶感

最是践春频遇节,每教忆旧一牵情,三年岁月堂堂过,两字空华了了评,

盘菜试挑生意趣,盆花还看幻芳容,能言好鸟枝头,拟问因何不得平。

乾隆十四年:

填仓日

已是伤神日,尤然韶景春,三年才过忌,周岁又思人。

悲喜何曾定,平生难具陈,无心饶苑卉,特地更怀新。

(纯皇自注:圆明园内韶景轩,慧贤皇贵妃所居也,妃以丙寅年填仓日仙逝,绕逾三年,而孝贤皇后天游,又将浃岁遇节,兴悲亦情之,不能已也。)

乾隆十五年:

填仓日

五辛盘已撤,十字饼初尝,节物排年纪,风光此日良,

占农真得吉,从俗亦何妨,积润塍鳞迭,成波沼镜张,

从新春婉娩,忆旧景彷徨,更切怀贤匹,无何逮小祥。

(纯皇自注:慧贤皇贵妃于此日仙逝已五阅岁矣,而孝贤皇后二周年将次又及,抚景追昔不禁神伤。)

乾隆十六年:

填仓日作

俗节重填仓,此日宜晴和,朝来风日佳,所喜占得禾,

青齐经数程,气象异昔过,转旋赖天佑,振救之吏宜,

遂使三年间,元气复万家,烟村惜年芳,灯事今夕罗,

便于占民风,姑驰金吾呵,戚戚忆昔人,鹊华况嵯峨,

寻思事固然,旧绪徒延俄,达者戒一往,毋为感慨多。

(纯皇自注:忆慧贤皇贵妃以乙丑是日薨逝,而孝贤皇后又以戊辰春月东巡至济南抱病仙逝,三年之间两失故侣,触绪伤怀何能己己。)

乾隆十七年:

填仓日题

焰麓猴胙┥花,六街人尚恋年华,昔传端识今堪例,闹后从看静可佳,

十字云腴谩说饼,一杯露馥且分茶,拈毫即景艰成句,惭愧词臣颂八义。

(此年冬,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随孝贤皇后一同入葬裕陵。)

乾隆二十二年:

填仓日二首之二(前章即景后章抒情,本诗为后章)

屈指为期十二过,(纯皇自注:慧贤皇贵妃以乙丑年是日薨逝)

可堪回忆是耶歌,

悲欢辗转都为幻,

岁月推迁积以多,

永巷传维式仪则,

中宫复素喜祥和,

不三年又辞予去,(纯皇自注:孝贤皇后以戊辰三月崩于德州舟次)

难向君平问若何。

(此年距慧贤皇贵妃仙逝已一纪)

其他提及慧贤皇贵妃诗(六首)

除了填仓日为贵妃写挽诗外,纯皇其他时日也有感戴慧贤皇贵妃并提及的的作品:

间题(乾隆十三年作)

年将不足畏,事每有余悲,得句凭消闷,参禅那断痴,

两疏谁为待,三岁忽云期,忧喜一番梦,长眠人未知。

(纯皇自注:忆慧贤皇贵妃薨逝至今春三期矣,在时亦以嫡子未获为忧,今得而复失是一番忧喜梦也,彼不知。兴言及此,殊难为情云。)

烟郊行宫迭去岁诗韵(乾隆十三年)

命驾田盘止顿便,绿窗碧树又葱然,游观藉以消无赖,来往相于似有缘,静悟春花复秋月,痛因今岁较前年(纯皇自注:去岁诗云所思难遣忆前年,盖谓乙丑春慧贤皇贵妃事后谒陵之便一驻盘山,亦止顿于此,今后丧又已逾时,抚今追昔,无不助感),徘徊未获安心处,空说安心以竟禅。

奉移孝贤皇后梓宫于静安庄凄然神伤^泪赋此(乾隆十三年)

凤移矫鹘奉移,欲留不住我心悲,幽宫s殿仍同叙(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旧安别殿,是日均令y于皇后之旁,如昔日也),旧感新愁并一时,廿载恩情惟梦会,千秋懿跃∪酥,重垣纵复如中禁,肠断荒郊朔籁吹。

十月二十七日永安孝贤皇后于万年吉地宫,以慧贤、哲悯二皇贵妃附,皆少时相从者。既感逝存、更参梦幻,命笔成什以志一时(乾隆十七年)

L龙何事尔,贯鱼故剑适相从,可知此别非常别,谩道无逢?有逢,芦殿惊心陈白日,涂举目惨寒冬,百年等是行云寄,廿载凭参流水踪。

孝贤皇后陵寝酹酒(乾隆四十五年)

已是别多时,能无一写悲,七旬忽我逮,百岁任他期,幻景徒惊速,故人不遗,(随皇后殡地宫者慧贤皇贵妃淑嘉皇贵妃如在世皆年逮七旬,今皆辞世益增怅然)曾孙毕姻近,眠者可闻知。

孝贤皇后陵酹酒(乾隆五十四年)

拜瞻礼既毕,胜水峪临前,(皇陵卜此胜水峪在诸陵之右)

追念吟窈窕,不孤谥孝贤,

春秋复三岁,参昴共千年(皇后陵内并有慧贤皇贵妃等为配)

可识元孙获,思之益怅然。

慧贤皇贵妃祭文 慧贤皇贵妃大祭文:

翊宣坤教,资婉娩以凝庥;协赞滓牵式柔嘉以起化。绻(此字为:耳卷)怀淑范,申锡翼(此字为:横山+粉+大)章。尔慧贤皇贵妃高氏,诞育名门。克膺德选,率天家之礼度;允称翟,佩女史之箴铭。尤耽文翰,夙承皇考之恩眷,封以侧妃。懋赞朕躬,而谦和深谐中壶。班阶既贵,温良常浃于六宫;褒誉方隆,惠好更周乎九御。宜享和平之福,岂期痰疾之侵,竟谢年华,弥怀轸恻,于戏。功分内治,空陈象服之辉煌;谥表遗徽,载布龙文之焕。灵其不昧,尚克歆承。

试译:慧贤皇贵妃大祭文

辅佐宣教女性仪则,天资委婉柔美得到上天的庇护。协助宫中内治,示范柔和美善来引导后宫风尚。为缅怀善美的榜样……(此句由于为查到一字,暂越过未译)……你慧贤皇贵妃高氏,出自名门,能够接受以德行为标准的选拔,成为遵守皇家的礼仪法度的表率。与地位相称,常说出令人心悦诚服的女史般的规诫之言。尤其有才华擅文采,早在潜邸就承皇父的恩眷,封为侧福晋。勤奋努力的协助我(皇帝),并且对皇后谦逊平和与她配合得当非常和谐。在后宫位份已经非常尊贵,却能够在后宫温和善良的融洽相处;所受的褒奖和声誉正尊崇盛大,却能够在后宫做得更加友好周全。本来正该享受这和平的福气,谁想到旧病复发,竟在大好年华病逝。我满怀思念地悲痛啊。你有功于内治,空摆着遗像礼服光彩夺目;加谥号表达遗留的美好,也只有美好文章文采灿烂。如果你在天之灵有知,请享用供品。

慧贤皇贵妃初次祭文:

内政克襄,式宫闱之雅化;壶仪允弼,流图史之芳声。礼备饰终,哀申v德。尔慧贤皇妃高氏,毓秀名家,承恩天室。赞盘F于慈庆,早蒙贤孝之褒;佐Q于中宫,聿著温恭之誉。晋封椒殿,协福履以均绥;服训_闱,播徽音而逾茂。讵沉疴之难愈,致令范之云徂。载奠芬,良深怆悼,于戏。隆秩有加,怅望翟衣之掩。嘉称特锡,长留彤管之辉。灵其有知,庶几歆格。

试译:慧贤皇贵妃初次祭文

能够辅佐内政,是后宫文秀高雅的楷模;能够辅弼内治,在图史中流传美好的名声。完备礼仪是为了给逝去的你增加尊荣,寄托哀思陈述你的美德。你慧贤皇贵妃高氏,是名家出身的优秀人物,并且承受了皇室的恩泽。佐理太后盥洗之事,很早就蒙受太后褒奖你贤德孝顺。帮助皇后制作女红(或帮助皇后穿衣打扮),常听到皇后夸赞她温和恭敬。要求晋级封赏后宫,让大家与你共享福禄使得后宫更加安静平和;担任教导后宫之责,传扬令闻美德而使得大家更加美好。谁能料到这个拖延良久的重病是如此难以治愈,使得你这个具有楷模般美德的良好的典范像行云般离我而去。陈列祭品满怀深情悲伤地祭奠你啊!抬高品级来厚待你,也只能伤感失意的望着华丽礼服掩盖下的你了。特别赐给你美好的名号,想要长久保存记住你文墨的光辉。如果你在天之灵有知,请享用供品。

慧贤皇贵妃加增谥号祭文:

栽蘩ひ牵重徽柔之作则;功参内治,晋位号以垂声。礼制长昭,音尘若接。尔慧贤皇贵妃高氏:韫秀怀文、含章履顺,娴习天家之典,弼成王化之原。方期令德以凝庥,岂意盛年而告逝。悲深慈幄,永怀克孝之贤妃;悼切中宫,谓失同心之益友。允协哀荣之典,特申谥祭之仪,于戏。黻乍移,迭受隆施于纶,椒樽载长,贻懿号于图书。灵其有知,庶几歆格。

试译:慧贤皇贵妃加增谥号祭文:

由于你品德佐赞天下女性仪表,是遵守规矩法度的榜样,并且有功于协助后宫内治,因此晋升你的位号使得您美好的名声得以流传。礼遇和制度得以长期彰显,美好的名誉得以传承。你慧贤皇贵妃高氏:蕴藏秀美、怀藏文采,深含美质、顺循礼仪。熟悉皇家的各项典礼,辅佐成就王业风化的基础和本原。正期待你的美德能够永恒的获得上天的庇护,谁料到正值年华大好却早早离世。太后为此深深的伤悲,永远怀念你这个孝顺的德才兼备的皇妃;皇后也深切悲伤地怀念你,说自己失去了同心协力的对自己有帮助的好朋友。现在依据给予逝者荣誉的典制,为你举行册谥祭奠的仪式。你的棺椁虽然刚刚奉移,可我已经多次发布诏令对你施恩。提高祭器和仪仗规格,使你在图史中流传美好的名号。如果你在天之灵有知,请享用供品。

史籍记载

《清史稿》

慧贤皇贵妃列传: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大学士高斌女。事高宗潜邸,为侧室福晋。乾隆初,为贵妃,晋皇贵妃。薨,谥曰慧贤皇贵妃。葬胜水峪。

孝贤皇后列传:初,皇贵妃高佳氏薨,上谥以慧贤,后在侧,曰:“吾他日期以‘孝贤’,可乎?”至是,上遂用为谥。

册文内容

一、贵妃册文曰:

朕惟政先内治。赞雅化于坤元。秩晋崇班。沛渥恩于巽命。彝章式考。典礼攸加。尔庶妃高氏、笃生名族。克备令仪。持敬慎以|躬。秉柔嘉而成性。椒掖之芳声早著。度协珩璜。璇闱之淑德丕昭。荣膺纶。兹仰承皇太后慈谕。以册宝封尔为贵妃。尔其祗勤日懋。迓景福以凝祥。恭顺弥彰。荷洪庥而衍庆。钦哉。

二、晋皇贵妃时上谕:

谕、朕奉皇太后懿旨。贵妃诞生望族。佐治后宫。孝敬性成。温恭素著。著晋封皇贵妃。以彰淑德。娴妃、纯妃、愉嫔、魏贵人。奉侍宫闱。慎勤婉顺。娴妃、纯妃、俱著晋封贵妃。愉嫔、著晋封为妃。魏贵人、著晋封为嫔。以昭恩眷。钦此。特行传谕。该部将应行典礼。察例具奏。

三、皇贵妃高氏薨,加封慧贤皇贵妃。

册文曰:赞雅化于璇宫,久资淑德,缅遗芳于桂殿,申锡鸿称。既备礼以饰终,弥怀贤而致悼。尔皇贵妃高氏,世阀钟祥,坤闺翊政,服习允谐于图史,徽柔早着于宫廷。职佐盘F,诚孝之思倍挚,荣分翟,肃t之教尤彰。已晋崇阶,方颁瑞物。芝检徒增其位号,椒涂遂失其仪型。兹以册宝,谥曰慧贤皇贵妃。于戏!象设空悬,彤管之清芬可挹,龙文迭沛,紫庭之矩E长存。式是嘉声,服兹庥命。

家族成员 雍正十三年九月二十四,刚即位二十一天的乾隆帝就封高氏为贵妃,同时下令将高氏母家从包衣佐领下拨归满洲镶黄旗。嘉庆二十三年正月,嘉庆皇帝命将玉牒内慧贤皇贵妃母家之姓改为高佳氏。

其父高斌

高斌(?~1755),字右文,高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乾隆皇帝慧贤皇妃之父。雍正六年(1728年)授广东省布政使,九年迁副河南山东河道总督。自雍正十三年(1735年)至乾隆十八年(1753年),曾三任江南河道总督,授大学士。治河期间,继承靳辅的治河方策,进一步完善“分黄助清”的防洪措施,对黄河南岸砀山毛城铺、萧县王家山及睢宁峰山等处各减水闸下的引河,因年久淤浅,均进行疏浚;遇黄河异涨,规定徐州水志至七尺时,方准开放减水闸,将分出之水,分由引河经徐州、萧县、宿迁、灵璧诸州县及杨疃等五湖之停蓄澄清后,畅入洪泽湖,借以蓄清刷黄。同时对清口至瓜洲三百余里的运河,实行分泄措施。并规定山盱、尾闾天然南北二坝非到洪泽湖水异常不可轻开,使高、宝诸湖所受之水,循轨入口,不至泛滥下河,从而使高邮、宝应、兴化、盐城诸县民田,连年丰收。

鉴于黄河自宿迁以下至清河,河流湍急,与堤外中运河唇齿相依,他提出加培中运河南堤,作为黄河遥堤,进一步巩固北岸堤防,以保运河安全。

乾隆十八年九月,秋汛已过,黄河在徐州张家路决口,当时新任江南河道总督策楞奏称:淮徐道义官管河同知李l和武官守备张宾,因共同侵吞工帑,以致误工决口。皇帝震怒,立令把李l、张宾二人斩首示众,将高斌及江苏巡抚协办河务张师载,以渎职徇纵罪,绑赴刑场陪斩后,解缚释放,以儆效尤。这是清廷对河工失职官员一次最严厉的惩处,在工文武官员,无不凛然。

二十年三月,高斌卒于工地。二十二年乾隆皇帝南巡时指出:“原任大学士、内大臣高斌,任河道总督时颇著劳绩……功在民生,自不可没……治河虽不如靳辅,较齐苏勒、稽曾筠则有过之无不及。可与靳辅等同入祀贤良祠。”赐谥文定。(引文见《清史稿》)

兄弟高恒

贵妃之兄弟高恒,字立斋。乾隆初以荫生授户部主事,二十二年授两淮盐政,盐政与河督、织造、税务等职务,其职务在清代皆最为肥差。乾隆三十三年(1768)高恒因“盐引案”贪赃论斩。高恒长子高朴,其仕途虽似未因其父被诛而受太大影响,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但却与其父有同样下场。高朴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被派往叶尔羌办事,仅仅两年之后,便有阿奇木伯克投诉他,乌什办事大臣永贵又揭发他在叶尔羌存银一万六千余两,金五百余,结果又是籍其家,坐诛。

侄儿高杞

然高家竟然并未因此而一蹶不振。乾隆五十二年(1787),皇帝又复起用高斌另一孙、高恒之第四子高杞:“原任大学士高斌宣力年久,伊之子孙皆经获罪,现在并无服官者。著将伊孙候补通判高杞调取来京,以内务府郎中补用,以示朕眷注旧臣之意”。高杞参与过平定川湖陕白莲教之役,后曾内授内务府大臣,外署陕甘总督。为宦30多年,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官做得起起落落,为人则“声名平常”,虽未如祖辈遭灭顶之灾,也算不上得意。道光二年(1822)以年老休致,道光六年(1826)卒。能得善终,亦属不易。

族兄高晋

贵妃之族兄高晋,该家族第二位重要人物,其为高斌之侄,自幼即奉雍正帝之命,随胞叔高斌在任所学习,后以知县用,选山东泗水县,乾隆初曾署两淮盐政、兼管江宁织造。乾隆二十六年(1761)迁江南河道总督。73岁时卒于河南黄河工次。

一个家族仅在乾隆一朝即出两名河督,且高晋的声名并不亚于其叔。高宗怀旧诗中一首咏高斌,还有一首咏高晋:“从来擢督抚,德才量并重。以此下僚中,百不一二中。自知县起者,臻斯必超众。晋也实其人,故悉下情洞。更兼习河务,要任久倚重。乃以治河决,来豫屡稽功……”评价不在高斌之下。

高晋有子十二人,其中三人早亡,余下6人中即有3人在清史有传。

其一是长子高书麟。乾隆三十八年(1773)被任命为领队大臣征金川,功最,图形紫光阁。乾隆四十九年出任安徽巡抚。其时黄、运两河漫溢,高宗因两江总督李世杰不谙河工,而命书麟辅佐,事后擢两江总督。史称书麟“素行清谨,出巡属邑,轻骑减从,民不扰累。和|当道,又能独善其身。其弟广兴“以首发和|奸擢官,既得官,多所弹击,书麟不善所为,尝于帝前言之”,广兴获罪,书麟又请严治,如此小心翼翼唯恐牵连及己,不知与高家两人被诛的经历是否有些关系。

其二是七子高广厚,进士出身,官至安湖南巡抚,事迹平平。

其三是幼子高广兴,即不为高书麟所喜者,则张扬得多,“广兴伉爽无城府,疾恶严,喜诋人阴私。既得志,骄奢日甚,纵情声色,不能约束奴仆,终及于祸”。广兴因得罪太监,为人所馋,又赃私有实据,被嘉庆帝置于法,籍其家,子蕴秀也被谪戍吉林,下场倒与其从堂叔高恒和从堂兄高朴相类。

清人谓高家为“叔侄父子大学士:满洲高佳氏高斌(文渊阁大学士)、从子高晋(文华殿大学士)、高晋子书麟(协办大学士)”;或称“高文定斌、高文端晋、书文勤麟……皆补满相”。

内务府诸多家族中,有如此大的起伏而仍能绵延不断并堪称世家者,以高佳世家为最突出。从中一则可知清代官场之严酷,一则可见作为清朝的统治基础,皇室每对世家大族有意扶持,使之在升降起落中能够历久不衰的特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04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