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武则天放弃长安迁都至洛阳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7 00:26:07

武则天放弃长安迁都至洛阳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对武则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唐贞观十一年,太宗李世民偶闻太原郡公武士彟有一小女,容貌娇美、仪态得体,乃诏其女入宫。太宗亲眼见到武则天之后,觉得此女果然不同凡响,龙颜大悦,封其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然而此刻的李世民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亲自册封的娇美女子,会成为令大唐王朝一度覆灭的权妇。

武则天之父武士彟虽为大唐开国功臣,然其生母却系隋朝皇室血脉。早在武则天被封为才人的那一刻,灭亡李唐的复仇之火就已经点燃。

公元684年,临朝称制的武则天太后改“东都洛阳”为“神都洛阳”,意为“神州大地之都”。本来唐朝为“复都”制,西都为长安,东都为洛阳,只不过治国御所在长安。此番一改名,洛阳的地位立刻比长安高出一头。公元690年,武则天迁都洛阳,正式称帝,废 “唐”立“周”,是为“武周”。

为何武则天放着好好的长安城不住,偏偏要迁都至小一圈的洛阳?这要从两大方面来考虑:一个是洛阳本身的属性,还有一个要从武则天的经历来看。

佛教洛阳

洛阳与长安都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都,可二者在这一时期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长安就成了儒家思想的中心。长安城内无论士庶,皆以孔孟为尊。而洛阳却恰恰相反!自汉明帝建白马寺以来,洛阳便演变成为佛教重地。北魏时期,拓跋氏皇族迁都洛阳,并且极力尊奉佛教。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佛教遗迹,就要数有10万佛像的龙门石窟了!即便到了隋朝,隋炀帝也曾命僧人在洛阳缩写佛经经目。

在太宗驾崩后,武则天有过一段削发为尼的经历。这段非比寻常的经历,使她对佛教产生了无可替代的依赖。而恰恰洛阳的佛寺数量要远远多于长安,钟情佛教的武则天自然会选择洛阳。

除了单纯的信仰佛教,武则天还发展出一张以佛教为纽带的关系网。久而久之,她便利用佛教为自己的统治服务。最典型的就是草药小贩的薛怀义,被武则天看中后,送到寺中削发为僧,成了武则天势力的重要人物。这个薛怀义也没有辜负武则天的期望,他伪造了《大云经》和《宝雨经》,暗示“佛”要让武后登基。也正是因为佛教势力的支持,武则天才能成功登基称帝。因此武则天将洛阳改名为神都,就是为日后称帝定做准备。

武后党羽

虽然长安是唐朝名义上的治所,实际情况却有所出入。长安城太大了,据学者估算,当时长安城的人口达到80万至100万。如此高的人口数量,给粮食供给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满足长安城的粮食供给,朝廷不得不从产粮较多的洛州调粮。即便如此,仍然偶发粮食短缺,以至饥荒横行。《旧唐书》记载:“景龙三年,关中饥,斗米百钱。”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皇帝就带着长安的大批臣民前往洛阳就食,以至李显戏称自己为“逐粮天子”。唐朝开国一百余年的时间内,呆在洛阳呆的时间竟然有五十多年。久而久之,一些皇帝干脆不回长安,直接呆在洛阳办公,武则天的老公唐高宗李治就是如此。

武则天呆在洛阳的时间更是长达四十余年,在此期间,她精心培养了自己的势力,为日后灭亡李唐天下做足了充分的谋划。武氏既然在洛阳扎下了根,自然也要以洛阳为都。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终于以隋朝旧血的身份亡了李唐的天下。

武则天自临朝称制以来,百姓安居乐业,史称贞观遗风。公元705年,以张柬之为首的一干人等发动了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还位给太子李显。至此,李唐在亡国十五年后终于复辟。十个月后,一代女皇武则天在唐朝的旗帜下逝世,与高宗合葬于乾陵。至于曾经显赫一时的洛阳,先是改回东都的名字,后来又变成了“陪都”,沦为了老干部退休疗养中心。

武则天做了皇帝后,为什么要将都城迁到洛阳?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率军攻克/克洛克-2/,击败王、窦建德,为统一唐朝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唐高祖任命李世民为侧田将军,并允许他在洛阳设立自己的办公室。此后,政治、经济和军事基础为他最终登上王位奠定了基础。所以李世民对洛阳,影响很大,是一种特殊的感觉。他一登上王位,就指定洛阳为宫殿。

唐太宗死后,高宗在位期间,洛阳被正式指定为东都,整个朝廷前后七次迁到洛阳处理整个帝国的事务。虽然他对迁都有正式想法,但在部长的反对下取消了。但是庞大的皇宫,臃肿的政府,各级官员的亲属和随从,以及大量的保安部队,共同构成了一个强大的团队。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像蝗虫一样经过,吃掉沿途所有的州县。这些地方虽然能得到一两年的免税补偿,但基本上得不偿失,老百姓怨声载道。

皇帝死后,武则天将洛阳的“东都”改为朝廷的“神都”。其实已经成为资本了。公元690年改为“梧州”,成为洛阳真正的王朝首都。

可见武则天被封为皇后后,特别喜欢洛阳又讨厌西方的首都长安,最后完成了迁都的工作。那么,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从相关史书上可以总结出以下原因:政治、经济、心理。

先说政治。

长安位于西北,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关陇集团根据地,从北朝到隋唐初期占据了帝国的权力中心。在武则天的崛起过程中,这个群体的大部分贵族基本上都是反对甚至敌视的。为了制衡,武则天只能从帝国其他地区,尤其是关东地区的中下层士绅中选拔人才,送到朝廷。但长安的立场决定了北京周边的地方势力仍然在冠龙集团的控制之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除掉它。

但随着武则天登上皇后宝座,最终夺得皇位,冠龙集团的挑战都比较麻烦,政治考量的比例不高。

再来看经济原因。

隋朝至唐初,洛阳所处的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得到有效开发,土地肥沃,人口众多。此外,杨迪皇帝修建的复杂运河系统可以有效地运输东南地区的物资,从而增加对首都的有效供应,减轻周围地区人民的负担。

此外,在高宗皇帝统治时期,关中的自然灾害比中原多,因此更容易征收足够的税收和粮食来支持首都庞大的朝廷。

最后,心理因素!

在我看来,这是武则天迁都洛阳/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

武则天在获得正式授权后不久,她就用这种不寻常的残忍手段杀死了她的前对手和王皇后。他模仿西汉时期的陆、韩,把两个人塑造成一个“人”。对于武则天,这可以算是复仇欲望的实现,但是他们临死前的悲惨处境和怨念的诅咒:“啊,吴瑶很狡猾,竟然在这里!愿他生我如猫,生狗如鼠,掐死他们的喉咙!”这对他们的精神仍然有很大的影响。据史料记载,武则天经常在睡梦中看到他们狰狞的面孔。

众所周知,武则天和高宗不一样,他喜欢道教。她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佛教教义强调因果报应,增加了她的心理负担。在长安宫,熟悉的风景让她想起了一直发生的场景,这让武则天忘记了皇后和萧淑妃,让她忘记了他们逃跑是唯一的选择。洛阳建都后,她将佛教的地位提高到与道教同等的水平,大规模修建佛教寺庙,发掘佛像,以赎罪、忏悔、祈求保护为同一主线,赞助和支持佛教的发展。

综上所述,武则天表面上决定在洛阳中有政治和经济上的考虑,但这两个原因并不是决定性因素。真正促使她下定决心的是巨大的精神压力。

武则天做了皇帝以后为什么要把都城迁到洛阳?

武则天称帝后,将都城由长安迁往洛阳,并且起了一个相当霸道的名字,叫做“神都洛阳”,关于武则天的这一做法,在历史上引起轩然大波。政治原因,武则天定都洛阳是为了与李唐王朝分庭抗礼,摆脱李唐王朝在长安的政治势力,进而实现改朝换代的心愿。

武则天抛弃长安,迁都洛阳,意味着她抛弃了关中本位政策。历代皇帝定都长安,唐代的创业者和创业功臣们都是关陇集团出身,他们的根据地都是以长安为中心的关陇地区。如果武则天把首都定在长安就很难进行“易姓革命”。

经济方面,洛阳所在的关东地区的经济条件优于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关东地区的主体部分是黄河下游的花北平原,其西端的三河河南、河内、河东地区为伊、洛、河、济四水交汇处,自古以来农业就很发达。安史之乱以前,这里已经成为全国最发达的农业地区。

关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间接加强了洛阳地位的重要性。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就体现了洛阳地位的重要和经济的繁荣。孝明帝时期一年洛阳已经成为整个北部中国的心脏。隋场帝时期长安只存京师之名,洛阳己成为实际上的都城。

从地理因素上,洛阳也是比较适合的。唐朝建立后,历经太宗、高宗两朝,疆土不断扩大,长安在版图上的位置偏西,失去了居中而摄天下的作用。而洛阳西接光中盆地,东连华北平原,若就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来说,从洛阳出发,北通幽、燕,西接秦、陇,东海、岱,南至江淮,距离大体相等。因此,以洛阳为都可以居中而摄天下。另外,洛阳北枕黄河,邙山为天然屏障,西控崤 、函之险,东扼虎牢、黑石等关,地处平原,土壤肥沃,粮食富足。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02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