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蜀汉十二名臣谥号的来历和释义!其中一个是姜维争来的!

以史为鉴 2023-06-16 23:52:24

蜀汉十二名臣谥号的来历和释义!其中一个是姜维争来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蜀汉十二名臣谥号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谥号,起于西周。身为臣子,如果死后能够获得谥号,是一件极荣耀的事情。蜀汉政权一共43年,在这43年里,一共只有12位大臣获得过谥号,一半是死后立即获得的,一半是事过境迁后追封的。追封的自然没有死后及得的荣耀,但有总比没有要好得多。从这12人的谥号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他们的一生功过评定,和他们在蜀汉的地位。本文将按照获谥时间先后依次简说,请保留您的耐心,有问题评论区见。

一、法正

《三国志》中提到:“初,先主时,惟法正见谥。”刘备219年进位汉中王,221年称帝,223年逝世,在这4年里,只给了法正谥号,连跟随自己大半生的关羽、张飞都没有。法正220年去世,因为痛惜法正的离去,刘备竟然连着哭了好几天。他对法正的认可、信任乃至感激之情,从“为之流涕者累日”中已经可见一斑。也就难怪猇亭之败后,诸葛亮会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法正死后,谥曰翼侯。根据谥法解,“刚克为伐曰翼,思虑深远曰翼”,也就是说,刚强而能成功的谥号“翼”,有深谋远虑的谥号“翼”。这是对法正之于蜀汉巨大功绩的莫大肯定。也再一次证明了法正的智谋之高。

二、诸葛亮

诸葛亮的谥号大家耳熟能详——忠武侯。一般也都没有什么疑问。这里要说的是,曾经某个电视访谈节目,提到了诸葛亮六出祁山这件事。与谈的专家就以诸葛亮的谥号来解说“六出”说法的错误。因为诸葛亮一生最大的功绩在于理政,而不是他的军神才能。诸葛亮是可以取“文忠”之类的谥号的,却用了“武”字,那是因为他“五出”。蛮有意思的说法。

另外要说一点的是,诸葛亮死后追赠武乡侯,这个武乡侯,后世争论极大。有人认为诸葛亮的武乡侯和张飞的西乡侯一样,都是遥领本郡的县侯。也有人认为这俩本就是乡侯,说县侯都是后世附会之言。但根据《后汉书·郡国志》的记载,涿郡下边只有一个良乡县,琅琊国下边根本就没有带乡字的县。这也似乎从根本上推翻了县侯的可能。而蜀汉地区的武乡,则只是南郑县下边的地方,也只能是乡侯了。当然,没有足够证据之前也只能是猜测。

三、蒋琬

根据诸葛亮生前安排,蒋琬成为接替诸葛亮掌权的蜀汉第二代首相。蒋琬曾经以秦川地区道路难行,运输艰难为由,建议走水路,出击兴城、上庸。但因为身体原因没有执行。而且,当时朝中也有人评论,说如果出击未果,逆江而上很难,这并非长久之计。于是蜀汉从来也没有从东北出击。蒋琬246年去世,谥号恭侯。谥法解中,恭的解释共有9条,但大体的意思都比较接近尊重、谦恭。

四、费祎

蜀汉第三相,生前延续蒋琬时期的理政方略,继续休养生息,为后来姜维九伐中原进一步打下深厚的国力。但蒋琬死得挺惨,在253年年初大会上,被蓄谋已久的曹魏降将郭循(郭修)当场刺杀。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被当庭刺杀的高官。死后谥号敬侯,办事认真、经常自省、顺合法典称之为敬。费祎挺符合传统儒生的形象。

五、夏侯霸

夏侯霸是夏侯渊的第二个儿子(演义中写作长子),曹爽被诛后,因为担心受迫害投奔到了蜀汉。《三国志》记载,“夏侯霸远来归国,故复得谥。”但身为刘禅的堂舅、蜀汉车骑将军,却没有资料说清楚他到底谥号是什么。

六、陈祗

史书历来称陈祗为“佞臣”,旁的不说,只他和黄皓互为表里一件事就足够让后世唾骂了。但他在世时给予了姜维北伐莫大的支持,如果真是佞臣,未必能这么给力。当然,也可能是他嫌姜维碍眼,巴不得他离自己远点,毕竟姜维身为大将军,位高权重,如果在中央,就没陈祗什么事了。陈祗258年去世,谥号忠侯。如果按照他对待刘禅的行为,也确实称得上“忠”了。但和诸葛亮同用“忠”字,怎么看都让人别扭。

七、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

这五位即便不是三国迷也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名字,获得谥号却是在死后40年。公元260年,追谥关羽为壮缪侯,张飞为桓侯,马超为威侯,庞统为靖侯,黄忠为刚侯。开疆拓土称之为“桓”,勇猛刚毅称之为“威”、坚毅果敢称之为“刚”。都很符合三将的特点。柔德安觽曰“靖”、恭己鲜言曰“靖”、宽乐令终曰“靖”。大意就是这个人德行美好、严于律己、待人宽和、死后仍留下美名。也算对得起庞统的一生和牺牲了。

但历来颇受争议的是关羽的壮缪侯。壮的解释也比较多,如死于原野、胜敌克乱、好力致勇、屡行征伐、武而不遂、武德刚毅。总的来说都是赞美的说法。但缪字,则有名与实爽的解释,也就是名不符实。那就实在称不上好听了。但《三国志》的说法是:“於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时论以为荣。”没有以恶谥当荣耀的吧。况且,谥号乃是评说一个人一生功过的,难不成关羽一辈子对老刘家尽忠尽责,就因为失去荆州就落下一个恶名,也实在说不过去吧。虽然荆州的都是对蜀汉而言确实影响深远。

八、赵云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来看,赵云最初是没有谥号的。他是在上边五位获得谥号以后,姜维替赵云感到不公,上书力争之后才获得的,时间在261年。“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刘禅迫于外臣的压力才肯赏赐。“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四川省眉山市籍蜀汉四大名臣都有谁?他们是什么样的?

是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因境内的名胜峨眉山而得名。当年刘备平定益州诸郡县后,任用提拔了大量的本土人才,仅眉山市一地就有四大名臣仕从蜀汉集团。而且,这四人都来自于市内的彭山区,其中一人横跨蜀、魏、晋三朝。


第一位:杨洪。杨洪,字季休,蜀汉集团早期名臣。杨洪早年在益州出仕,虽然只是一个郡吏,但因其处事干练,做事甚有章法,在州里也颇有一定的名气,刘备进益州后转投至蜀汉集团。杨洪的学问不高,这是他与蜀中诸多名臣的不同之处,但是,此人胸怀坦荡,对蜀汉集团忠心耿耿,因此在蜀汉任职期间也同样受到了器重。杨洪初期任犍为郡功曹,因在职期间与太守不和,后转任蜀部从事。


杨洪效力蜀汉期间备受诸葛亮的器重,历任蜀郡太守、益州治中从事、忠节将军、越骑校尉等职。杨洪一生最大的功绩,是在刘备病重期间,率领太子府亲兵与诸将配合平息了汉嘉太守黄元的反叛。杨洪勤于政务、恪尽职守,蜀中众人对其在职期间作出的成绩称赞不已,建兴六年(公元228年)病逝于任上。


第二位:张翼。张翼,字伯恭,蜀汉集团中后期名臣。张翼出身于世家名门,其祖辈都在东汉朝廷任职,家族在地方上很有名望,刘备平定益州后礼聘张翼加入蜀汉集团。张翼效力蜀汉期间备受器重,历任书佐、两县县长、四郡太守,庲降都督、绥南中郎将、尚书、前领军、征西大将军、镇南大将军等职。张翼任职期间,平定叛乱、执法严明、政绩突出,在蜀中很有威望。


蜀汉集团后期,姜维数次统兵北伐,张翼认为姜维此举只会空耗国力,不利于大局稳定,在此问题上两人曾一度在朝堂上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二人的关系也因此日渐疏远。但是,在魏军入蜀时,张翼又与姜维等人同仇敌忾,与敌军周旋,最后在接到后主刘禅投降的诏书后才归降了曹魏。张翼最终的结局也十分令人惋惜。景元五年(公元264年),钟会密谋反叛,张翼在成都被乱兵杀害。


第三位:杨戏。杨戏,字文然,蜀汉集团前中期名臣。杨戏少年时以才华出众闻名蜀中,后主刘禅继位后仕从蜀汉集团。杨戏出仕期间备受诸葛亮器重,初任州书佐,后迁升为督军从事,主要负责刑诉事宜。杨戏在职期间为人公正、心性宽厚、处刑适度,受到了蜀汉众臣的一致称赞,历任丞相主簿、尚书右选郎、治中从事等职。


诸葛亮病逝后,杨戏依然受到蜀汉朝廷的重用,后期历任东曹掾、南中郎参军、庲降都督,建宁、梓潼等两郡太守、护军、监军、射声校尉等职。不过,杨戏在后期仕途上出现了一点小波折。姜维在蜀汉后期数次北伐,使得国力虚耗,民间多有怨言,而朝中的大臣们对此颇有非议。


杨戏多次酒后在同僚面前吐露心声,表露出了对姜维的嘲讽之意,也因此与姜维交恶,最后被罢官免职返回乡里。不过,这样的结局对杨戏来说还是不错的,不用亲眼目睹蜀汉集团覆灭的悲壮场面。


第四位:李密。李密,字令伯,蜀汉集团后期名臣。李密幼年孤贫,由于父亲早丧,在祖母的精心照顾下才得以茁壮成长。李密对祖母十分孝顺,早年便以至孝闻名乡里,后师从蜀中名士谯周,成年后加入了蜀汉集团,官至尚书郎。李密相对于几位同乡来说,仕途上的跨度算是比较大的一个,他赶上了蜀汉与曹魏两大集团的末尾,最终成了西晋帝国的官员。李密在西晋官至汉中太守,后期因其它事情受到牵连被免官。

大汉最后一位大将军的最后一搏究竟是什么样的?

蜀国灭亡之后,姜维选择了假投降,投降的对象是几天前的对手钟会。两人见面时,钟会不到40岁,姜维已经62岁了!但对于姜维,钟会很有些崇拜的感觉。

钟会的父亲钟繇是书法界的大师也是魏国的开国功臣,在士族圈子里比司马家的地位还要高。但是钟会是个小老婆生的,庶出的他在讲究门第魏国士族里很少有人看得起他。于是钟会的个性既聪明绝顶,又刚愎自负,特别喜欢报复看不起自己的人,曾经把自己的文章拿给天下第一名士嵇康看,结果嵇康没有理他,回过头来钟会就劝司马昭把嵇康给杀了。赤裸裸的报复,你鄙视我,我要你命!这是一个狠人。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钟会对于名士的崇拜又是真的,特别渴望得到天下名士的认同。所以当他见到姜维的风度时,他被迷住了:?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三国志姜维传》)公休是诸葛诞,太初是夏侯玄。都是当时魏国最著名的名士,可是在钟会眼里,他们都不如姜维!

这是一种让人迷惑的魅力,明明自己失败了成了对方的俘虏,而自己的魅力竟然俘虏了对方的主帅!趁着钟会处于被迷惑的状态,姜维开始给他大灌迷魂汤,成天忽悠钟会。趁着邓艾灭蜀之后的一系列狂妄举动加剧了他和司马昭、钟会等士族的不和,姜维借刀杀人,利用钟会把邓艾抓了起来,轻轻松松搞定了自己一生的宿敌,可见姜维不是一个不懂政治权谋的人,相反他的权谋手段非常高明。

且看他是怎么鼓动钟会谋反的,首先上来就忽悠钟会贤弟你太厉害了!?闻君自淮南以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皆君之力。?(《三国志姜维传》转引自《汉晋春秋》)你看看,整个司马家族的基业是你打下来的。要知道姜维是钟会的偶像,这就相当于今天小鲜肉夸粉丝长得帅一样,瞬间吸粉了!

接下来,姜维又向钟会提问:?今复定蜀地,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三国志姜维传》转引自《汉晋春秋》)这就是说你现在的功劳已经很大啦,下面是准备就这样回家养老嘛?然后姜维又向钟会举了两个古人的例子:?夫韩信不背汉于扰壤,以见疑于即平?(《三国志姜维传》转引自《汉晋春秋》):楚汉相争的时候,韩信原本在天下未定的时候有机会自立为帝,结果没把握,天下平定就被刘邦猜忌,最后被杀于未央宫;

?大夫种不从范蠡于五湖,卒伏剑而枉死?(《三国志姜维传》转引自《汉晋春秋》):春秋末期,越王勾践消灭吴国,大夫文种、范蠡功劳最大,范蠡邀文种一起放弃富贵、泛舟江湖,文种不肯最终被勾践赐死。这是什么原因呢?且听姜维分析:?彼岂暗主愚臣乎哉?利害使之然也。?(《三国志姜维传》转引自《汉晋春秋》)汉高祖刘邦、越王勾践都不是昏君,韩信、文种都不是蠢臣,是什么让他们反目的呢?利害两个字而已当君王的害怕被推翻,当大臣的害怕被杀死。姜维对于君臣关系间的看法真是通透!

更好玩的是他给钟会出的主意:?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效法陶朱公泛舟绝迹,全功保身,登峨眉之岭,而从赤松游乎??(《三国志姜维传》转引自《汉晋春秋》)这里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陶朱公,他就是范蠡;另一个从赤松游说的是汉初名臣张良。都是功成身退的典型。

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姜维是在劝钟会功成身退回家养老,可是钟会那年不到四十成年的孩子都没有一个,你让他养老?这就是让他做废人啊!实际意思其实是说,你要不想做废人,就得干点什么韩信、范蠡有机会干又没干过的大事吧?而且之前姜维的迷魂汤早就把钟会灌得?自谓功名盖世,不可复为人下。?(《三国志钟会传》),他怎么舍得退休呢?

于是钟会对姜维说:?君言远矣,我不能行,且为今之道,或未尽于此也。?(《三国志姜维传》转引自《汉晋春秋》)我退休还早,且现在这个情况嘛,也不一定会是这个样子退休。嘿嘿嘿,要的就是你这句话。姜维点到即止,?其他则君智力之所能,无烦于老夫矣。? (《三国志姜维传》转引自《汉晋春秋》)来接着喝酒!帮你定下决心是我要做的事情,至于你准备怎么做,就由你自己决定,不用我出主意。钟会很开心,终于被他心目中的名士看得起啊!不容易啊,就好比今天王健林对我说,你有机会实现一下小目标,挣一个亿。那心情是相当激动澎湃。

于是钟会一澎湃就开始精心筹划具体弄死自己的方法:他准备先?矫太后遗诏?(《三国志钟会传》),诛杀司马昭,获得政变的合法性;然后把魏军团以上军官都宰了:?可尽杀牙门骑都以上?(《三国志钟会传》)。命令姜维等蜀将领兵五万出斜谷,自己带兵随后跟进,一举夺取长安,而后攻克洛阳,夺取天下。?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做刘备也。?(《三国志钟会传》)钟会尽情表演的时候,姜维就一个人静静的看着他装逼。大概也只有钟会这种自作聪明、一天到晚都运筹帷幄,从来不懂得时事艰险的士家子弟才会想出如此愚蠢的计划。

这个蠢到家的计划就等于自杀,绝无成功的可能。首先蜀地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规模战争,还没有恢复元气,当年供给姜维三四万人马都有困难,现在供给接近二十万大军,完全没有能力。其次这些兵将都不是本地人,家乡都在北方,蜀军将领就在不久前还是是仇敌,现在突然变指挥官,根本不可能指挥的动。

最后,也是最简单的一个问题,你钟会把身边所有的自己人都杀光了,蜀国的将领是听你的还是听姜维的,最后多余的不就是你自己吗?所以姜维看着钟会作死的过程,心里肯定很开心,于是他悄悄的向刘禅捎了句话:?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三国志姜维传》转引自《华阳国志》)

既然钟会要自杀,那么大家一起来成全他。就在钟会准备为了偶像赞许的目光杀光自己所有将领之前,魏军将领们先不干了,都是拿枪杆子的,你要弄死我?看谁弄死谁!胡烈、丘建等魏军将领奋起反击,乱兵已经杀到钟会门口了,他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正在向姜维的部下发放兵器铠甲,问姜维:?兵来似欲作恶,当何云??(《三国志钟会传》)这位智囊面对生死关头的压力完全成了白痴,什么似欲作恶,就是来杀你的,还问什么问。姜维一听外面吵闹异常知道钟会的白痴计谋出状况了,这时候名将的素质再度体现,姜维说出了此生最后一句话:?但当击之耳。?(《三国志钟会传》)杀吧!没什么好说的啦。说完六十多岁的老翁姜维?手杀五六人?(《三国志钟会传》)用一波Penta Kill,完成了自己人生的告别演出,英雄直到最后一刻依然战斗在舞台上。

姜维作为蜀汉帝国执刀人的一生结束了,作为大汉王朝最后的大将军他和他的恩师诸葛亮一样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对姜维的评价却出人意料地发生了分歧。

陈寿对姜维的评价就很差:?粗有文武,志立功名,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三国志姜维传》)这个话说的已经相当难以让人接受了,最过分的是那个?毙?字,从古到今都是说坏人的,按姜维的级别,死的时候至少可以称?薨?,这里用的?毙?比关羽?壮缪?的谥号更恶心人,所谓微言大义,大概就是这个意思。陈寿的观点和他的老师谯周类似,都不喜欢姜维的北伐,所以对姜维评价不高。而且站在陈寿作为一个亡国之臣的角度为故国写历史,同时写的又是很多魏国人痛恨的敌人这个角度来看,勉强可以理解。

《搜神记》的作者干宝认为姜维没有死得其所,他应该像刘禅的儿子北地王那样,在宗庙里自杀才算完美,这说明干宝估计是个行为艺术家。《魏氏春秋》和《晋阳秋》的作者孙盛是曹睿时代托孤司马懿的重要决策人魏中书令孙资的后代,他认为姜维?反覆于逆顺之间,希违情于难冀之会?,?冀理外之奇举,不亦暗哉。?(《三国志姜维传》转引自《晋阳秋》)这话的意思是说,他认为姜维最后对钟会施展的这些谋略是不可能成功的,是可笑的。这就是世界观的问题了。

为《三国志》作注释的南朝史学家裴松之也认为这个话说的很没道理,因为?夫功成理外,然后为奇,不可以事有差牙,而抑谓不然。?(《三国志姜维传》转引自《晋阳秋》)就是说本来姜维的这个计策就是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他成功了当然就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奇谋,即使是失败了本身的谋略也是值得肯定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蜀国的执刀人诸葛亮、姜维都愿意不停的为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梦想去努力,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原因只能有一个,那就是他们和刘备都是理想主义者。甚至蜀国的出现也就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产物。公元208年爆发赤壁之战前,谁又能想得到一生颠沛流离、无有根本的刘备可以成为一方诸侯?都想不到。但依然鼓舞了身边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为之不懈奋斗,因为理想主义者的功业往往不是奋斗的结果,而是奋斗的过程。

成败固然在天,但自己要努力到世界的尽头,姜维做到了。这种理想主义的坚持和魏晋的现实主义权谋是格格不入的。所以这样就很容易理解对于姜维评判的区别,在现实主义者眼中,姜维是愚蠢的。在理想主义者眼中,姜维是伟大的。

作为一个时代最杰出的人物, ?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三国志姜维传》)他的死亡代表了理想主义者自东汉末年以来,改变汉末以来世道理想的终结。理想主义的丧失和没落导致整个民族开始变为利己主义者,也直接走向了西晋王朝面临的大分裂时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01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