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袁绍拿下青幽并冀四州是因为对手太弱吗,袁绍输给曹操到底冤不冤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6 22:58:39

袁绍拿下青幽并冀四州是因为对手太弱吗,袁绍输给曹操到底冤不冤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袁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汉末群雄混战初期,出身“四世三公”的袁绍曾经显赫一时,甚至一度被各路英雄公推为讨伐董卓的盟主。但官渡之战中,他率领10万精锐,竟然被曹操万余大军一战而灭,彻底暴露出外强中干的“草包”本质。那么,如此一个“绣花枕头”,为何能够在黄河以北连续打败各路对手,拿下青幽并冀四州呢?

天下纷乱初起之时,黄河以北除了袁绍集团外,还有另外3支拥有强大武装的割据势力:

其一是冀州牧韩馥,“颍川人,为御史中丞,董卓举为冀州牧。”他是当时的杰出之士,也是天下闻名的所谓“豪杰”。不过他是“袁氏故吏”,曾经常年在袁绍的叔叔袁隗身边做官,与“汝南袁氏”这个显赫世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后来“感念袁氏旧恩”,竟然不听部下劝阻,将兵精粮足的冀州之地拱手送给了袁绍。

其二是幽州牧刘虞,系东汉王朝宗室出身,其祖父刘嘉曾担任过之一的光禄勋。除了显赫的出身外,其本人“初举孝廉,稍迁幽州刺史”,后来还曾被任命为太傅,是当时世族中的著名人物。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期间,袁绍等人甚至打算推举他登基称帝,以代替董卓所立的小皇帝(即汉献帝)。

其三是幽州右北平太守公孙瓒。他虽然是县吏出身,但从担任涿县令开始,就统率3千名幽州突骑出征,后来又以骑都尉身份率军反击乌桓贵族对幽、冀等州的掠夺;以降虏都尉身份统率步骑万人屯驻右北平郡(治所在现在辽宁凌源西南),后来又以中郎将,兼领辽东属国长史,封都亭侯;最后则是任奋武将军、前将军,封蓟侯和易侯,掌握着幽州最强的一股军事力量。

刘虞系被公孙瓒击败俘虏

刘虞和公孙瓒同在幽州,一山不容二虎。虽然刘虞官居州牧,又德高望重,但在频频遭遇乌桓、鲜卑等游牧部族南下侵扰的幽州,还是要依靠公孙瓒这样的军事将领,导致公孙瓒统帅的军队愈来愈多,陆续控制了右北平、辽西等多个郡县。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感受到威胁的刘虞集合10万人进攻公孙瓒,但他一方面要求部队“不要多伤人”,又下令爱惜百姓的房屋,下令不许破坏焚烧城池,结果部下束手束脚,在蓟县城下久攻不克,士气低落,而公孙瓒趁机防火突袭,大获全胜。刘虞向北逃至居庸县,最后被破城俘虏。

公孙瓒又遭到刘虞旧部集体反对

因此,北方四强中的两强——韩馥和刘虞实际上并未与袁绍交手。韩馥属于主动缴械投降,刘虞则是被公孙瓒击败的。其后,公孙瓒虽然基本控制了幽州,但力量并未因此壮大,反而被进一步削弱,因为刘虞虽然如宋襄公一般迂腐,毕竟是世家大族的代表。公孙瓒将其俘杀后,渔阳等郡的大姓豪族纷纷起兵反抗,鲜于辅、齐周、鲜于银等刘虞旧部推举阎柔为乌桓司马,与公孙瓒部将邹丹战于潞河之北,斩杀邹丹等4千余人。后来,一向与刘虞亲善的乌桓人也加入战团,配合袁绍大军于兴平二年(公元195年)破公孙瓒于鲍丘,杀2万余人。

由此可见,袁绍能够最先一统黄河以北,并不是其才能卓著,完全是因为“四世三公”的声望和对手太愚蠢所致。等官渡之战是对阵曹操这样的高手,一败涂地也就不稀奇了。

袁绍兵精粮足为何败于曹操之手?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欢迎大家收看新一期的三晓视频,古人曾说过,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大概意思就是说想阻止汤水沸腾,关键不在于搅动,而在于熄灭锅下的火焰。这才是此举的根本所在。正如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中所云"抽薪止沸,剪草除根,二者皆通一理。今天咱们讲的这个釜底抽薪之计也正是这个道理!

话说曹操与袁绍对峙于官渡,此时乃两军胜败的关键时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曹操的粮草日渐稀薄,长此下去恐不战自败,而袁绍则派大将淳于琼率万余人护送军粮,集中于袁军大营后方40里的乌巢。袁绍谋士沮授曾建议,增派一支军队,守护乌巢翼侧,以防曹军抄袭。谋士许攸又提出,曹操兵少倾全力拒战,后方许昌必然空虚。若派精骑轻装袭许,则可奉迎天子讨伐曹操,曹必被擒,即使不能生擒曹操,也必能将其击败。然而刚愎自用的袁绍却不以为然,仍未提高对乌巢的重视。大家都知道无论在任何战争中后勤保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可谓支撑着整个军队的战斗力,一旦后勤保障,尤其是粮草遭到了敌人的破坏,那么本军必然将面临重大的困难,对战局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袁绍的所作所为让其谋士许攸反戈一击,投靠了曹操,并向曹操献计,称若派精兵奇袭乌巢,焚毁那里的粮草辎重,不出三日,袁军便会自行崩溃,曹操听罢喜出望外,于是亲自率5000骑兵突袭乌巢,士兵们携带柴草,打着袁军旗号,趁夜从小道疾驰,沿途诈称奉袁绍令前去加强守备,进而骗过了袁军的盘问。曹军是夜来在乌巢,包围了袁军的营寨,从四面纵火围攻。此时袁绍闻讯后,却执意要举重兵先攻取曹操大营,断其后路,而对乌巢则派出少量兵马援救,说到此大家都知道了结果,曹军斩杀了淳于琼,将囤积的全部粮草和车辆焚毁。

返回头咱们在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釜底抽薪的定义,所谓釜底抽薪,也可说是抽薪止沸。抽薪,就是从烧开水的锅底下撤出燃烧的柴火;止沸,让开水停止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实质性的问题。从军事角度来讲,是指不具备与其正面对抗的条件,从其侧面或幕后下功夫,从根本上减弱它的战斗力,用以柔克刚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当时袁绍兵精粮足,与曹操相比占有很大的优势,此时曹操不能与之正面交锋,而只能寻求从侧面削弱对方的方法,此外曹操清楚粮草对袁绍而言可谓至关生死,如果联系我们之前讲的釜底抽薪的重点来看,粮草就是袁绍的根本之一,故而曹操瞅准时机,果断用计,一举从根本上解决了袁绍,这就如同沸水下取走柴火一样,从问题的源头上解决问题!

官渡之战中,实力大的袁绍为何会败?

曹操能成功统一北方,确实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从起兵开始,曹操的资本在北方列强中就不算是最好的,他费尽心思才得到兖州,可很快就在和吕布这些人的战争中受到严重的损耗,他甚至一度想要放弃创业,去投奔袁绍做个普通的臣子。

那时北方形势最好、实力最强大的是袁绍,曹操之前是依附着他才发展起来的,袁绍的资本非常好,他们袁家四世三公,令人有些意外的是,袁绍并非是家族里面的嫡子。他后来也没有能继承家族的淮南等地,和自己的弟弟袁术比起来,由于身份的差异,他资本要差一些。后来他连续夺取冀,青,幽,并四州之地,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军阀,这完全是靠着他的能力。早期他当朝与董卓对抗,自己后来又成为讨伐董卓联军的首领,能做到这点是非常厉害,可袁绍这么强大,为何他会输给当初跟着自己发展的小弟曹操呢?

其实袁绍的失败,是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官渡之战被认为是改变两家命运的一战,从此战之后,袁绍的力量被大幅度削弱,曹操开始掌握主动权,可我认为,官渡之战其实并没有真正改变两家的势力,这一战对曹操的损耗也非常大,当初他与袁绍僵持在官渡,袁绍的军队无法突破曹军的防线,可曹操同样是无法发动反击,袁绍的资本那么雄厚,曹操只能是咬着牙和他去拼,后来袁绍败退,主力受到很大损失,曹操这边也元气大伤,双方都无力再战。

那时袁绍他的形势并不是十分的糟糕,首先他当初起兵讨伐董卓,让他赢得天下人的心。他当时为了对抗董卓维护汉室,导致自己家族遭到杀戮,各路豪杰都依附他,愿意为他报仇。根据《后汉书》记载:“是时豪杰既多附绍,且感其家祸,人思为报,州郡蜂起,莫不以袁氏为名。”

那么在全盛时期袁绍到底有多强大呢?在官渡战前,根据《三国志》记载:“众数十万,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拥有四州地盘,掌握数十万的军队,就算是经历一战的失败,袁绍的势力也依旧是天下最强的。

袁氏最终失败,我认为有两个主要的因素。首先一点,袁绍这个人是一个不错的领导,可他不是干大事的人。当初袁绍一心为国,甚至愿意为朝廷冒着生命危险与董卓对峙,可他后来就失去这种狠心,他扶持曹操想帮助自己牵制袁术,在他们联合灭掉袁术的时候,袁绍就应该明白,曹操对自己是大患。可袁绍在大事上显得有些过于犹豫,但这些大事都不会影响他的势力发展。

还有就是在继承人问题上他没有处理好,导致他的失败,袁绍在战败之后很快就去世。他的继承人却在他死后出现问题,根据《资治通鉴》中的记载:“及绍薨,众以谭长,欲立之。配等恐谭立而评等为害,遂矫绍遗命,奉尚为嗣。”

从这处记载,我们能看出袁绍之前就没有想过要立谁为继承人,也没有做好准备。在处理继承人问题上袁绍明显不如曹操,曹操后来也面临过这个问题,曹丕曹植双方争夺储君,并且各自都有一派,他们的手下人都为了要让他们成为储君而明争暗斗,曹操一开始放任他们去争,可当他明确要立曹丕,就先后杀掉杨修这些支持曹植的人,转而全力扶持曹丕的势力。

袁绍就不一样,由于他在处理继承人的问题上犹豫,导致他死后袁氏立马分裂,他的几个儿子各自为战,先在内部自相残杀,袁氏的精锐就这样损耗在内斗中,曹操则是抓住这个机会,成功就各个击破袁家的

人,而袁绍的几个儿子甚至有人要联合曹操去帮助自己夺位。曹袁俩人处理继承人的问题不同,导致他们两边势力不同的结局,曹操自己都说,要不是袁绍的这几个儿子相互残杀,否则他是不会有这个机会的。

另外一个因素,是袁绍自己的心态发生变化,用现在的话来说,袁绍的抗压能力太差,使得自己失去反败为胜的可能。在官渡失败后,袁绍仍然有着优势,可他一直没有走出失败的阴影,战败后冀州等地出现众多的反叛者,袁绍靠着自己的能力先后平定动乱,让河北等地安定下来,他完全可以整军再战,相比之下,曹操在中前期经受一系列的失败,他多次差点在战场上送命,可他仍然没有放弃,越挫越勇,这才让他成为最后的赢家。

袁绍在前期遭受过一些挫折,不过他总体发展是非常顺利的,从当初离开朝廷去对抗董卓,随后夺取冀州等地,打败公孙瓒这些势力,袁绍并没有受到太大的考验,很快就发展到自己的巅峰。当初他做的这些事情,给自己争取众多的好名声,自然朝中的不少人都愿意来帮助他,再加上袁家在天下有着非常大的号召力,他自然就能得到北地士族的支持,这就使得袁绍的势力快速成为北方最强,发展这么顺利,袁绍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失败,这使得他承受不了太大的失败。

不得不说,袁绍真的是由于自己的心态才最终失败,在他死后,河北等地的老百姓都非常伤心,这就能看出袁绍他的统治还是非常成功的,《三国志》中用“袁氏素有德政”来形容他们在北方的统治。从这能看出,之前袁绍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统一全国的人不是没有原因的,他能行德政,可惜一个在乱世里面要想成功的人,必然是最狠的人,只有足够狠辣,果断,才能在险恶的世道里面活下去,曹操是那个更狠的人,而袁绍不够狠,这才让他最终失败,或许要不是曹操以弱胜强,天下也许不会一直处在乱世之中。

袁绍和袁术两兄弟为什么打不赢曹操?

袁绍与袁术两人,虽为兄弟,但从来也没有联合起来一致对外,相反,两兄弟窝里斗倒是非常在行。袁术最初在南阳和淮南一带发展,用了将近6年时间,成为天下较大的诸侯,在公元196年左右,其势力到达顶峰,拥有江东六郡、豫州全部及徐州部分。袁绍最初在北方发展,用了将近十年时间占据了北方翼州、青州、并州、幽州四州,在公元199年成为天下最强的诸侯。

曹操最初在兖州发展,仅有一州之地,而且还差点被吕布夺走,曹操光是夺回兖州就用了两年,直到公元199年时,曹操占有兖州、徐州及豫州一部分。袁绍和袁术之所以能在很短时间取得较大的地盘和势力,主要是靠袁家的家世背景

其次才是能力,家世背景在当时的天下就是金字招牌,振臂一呼,一呼百应,马上就能歇竿而起。而曹操之所以能打出一片天地,主要靠的是个人能力和家族宗亲的支持,曹操虽有官宦背景,可是一直都被当时的士人看不起,多有士人不愿投奔曹操,曹操打天下只能一步一步打下来。

令人意外的是,曹操最初由于势力较小,是依附于袁绍的,一起对抗袁术与陶谦的结盟,两兄弟不仅不齐心,而且处于敌对阵营相互对抗。在袁术势力达到顶峰时,袁术做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在197年称帝,不到2年时间,袁术就众叛亲离,自生自灭了,根本用不着曹操去打,袁术失败的原因是:政治错误,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导致人心离散,众叛亲离。

而袁术在与曹操官渡决战前,一统北方四州,无一败仗,袁绍能力显然强于袁术不少,但袁绍并没有完全消化北方四州,就贸然而下与曹操决战,又在官渡之战犯下不少错误,导致失败,除了能力不如曹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袁绍内部派别林立,互相倾轧,来自南方的汝南颖川集团与北方士人集团的对抗让袁绍集团并不安宁,而袁绍又不能驾驭,最后导致内斗不断,袁绍去世后,这种内斗公开化,几个儿子互相对抗,让曹操渔翁得利,即便如此,曹操完全消灭袁绍集团,也用了差不多9年。

吕布本来跟兖州是没有关系的,之所以能来到兖州抢了曹操的地盘,关健在于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陈宫。陈宫是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曹操能当上兖州牧,大部分是陈宫的功劳,事后,曹操并没有重用陈宫,并且曹操还杀了反对他的兖州当地人边让等士人。这让陈宫非常不满,因此联合张邈迎立吕布入兖州,共同反曹。

陈宫反叛时,曹操正率主力大军南征徐州陶谦,因此兖州空虚,而陈宫、张邈一反叛,兖州尽反,只有鄄城、范县、东阿三个县还是拥护曹操的。之所以能保全这三个县,全依靠夏侯惇、荀彧、程昱等人,而程昱就是东阿本地人,在三人的努力,这三个县城一直坚守,等到了曹操率主力回到兖州。

兖州是曹操在公元192年得到的,到194年曹操南征徐州时,曹操已在兖州经营了2年多了,期间曾以少胜多大败盘踞在兖州的黄巾军,曹操从徐州回师时,面对吕布、陈宫、张邈时,兵力仍然处于弱势,兖州争夺战,曹操打的很辛苦。

从陈宫、张邈反曹,兖州郡县俱反能看出,曹操在兖州的势力并不牢固,曹操在与吕布开战后,前期并不占上风,甚至于在濮阳城曹操兵败被俘,由于敌方不认识曹操,才让曹操使计逃脱。曹操用了两年才击败吕布,吕布虽勇武,陈宫虽多谋,但究其原因不过以下几点:

1、吕布与陈宫的联合没有基础,彼此间缺乏信任。吕布仅仅因为拜会了一次张邈,而为陈宫所迎,相互间彼此不熟悉,只闻其名,未见其人,只因为共同的利益而走到一起,很容易由于利益的变化而各自在分开。

双方在合作期间,陈宫见吕布不会有作为,居然还联络袁术,并且策动吕布部下郝萌造反,差点就杀了吕布,吕布与高顺平叛后,发现陈宫是幕后主使,吕布居然对陈宫毫无表示,一个策动你部下反叛你的主谋,吕布居然不追究,可以看出吕布终非成事之人,而且双方到后期就有很大的矛盾,为吕布的最后失败埋下伏笔。

2、陈宫善谋,吕布善战,但吕布勇而无谋,却不愿意听从陈宫的计谋,多次被曹操击败,不听从计谋也就罢了,吕布还不会用人,手下高顺、张辽等人才,均得不到吕布的信任。这也是吕布失败的重要原因。3、曹操多谋而善战,并且内部团结,兖州叛乱时

仅有三个县支持曹操,完全靠夏侯惇、荀彧、程昱三个人支撑局面,尤其是荀彧和程昱,荀彧是当时的名士,仅靠个人能力就劝退前来趁火打劫的豫州刺史郭贡,保住鄄城,而程昱是东阿本地人,不仅成功劝说范县县令效忠曹操,而且还稳定了东阿县城,如果没有三人保住曹操仅有的根据地,就不可能会有后面曹操的胜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00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