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南宋一将领,刚上任时气势不凡没半年就投降了金国!

以史为鉴 2023-06-16 22:19:25

南宋一将领,刚上任时气势不凡没半年就投降了金国!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南宋将领杜充的故事。

南宋靖康元年(1126年)冬,在今天的沧州城头上站立着一位中年人。此君,头戴金盔,身穿金甲,外罩素罗袍,前后护心镜寒光闪闪夺人二目。脚蹬战靴、腰悬佩剑。此人,四方大脸、浓眉郎目、高鼻阔口。一副仁者形象。然而,他一张口却让人大吃一惊。

“那些燕地人(也就是保定以北的京津冀地区的人)都杀了吗?”,他那语气非常和缓与平静,根本看不出对此有什么不安之处。在他身旁站立一名将军,默然不语。

杜将军冷冷一笑,“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之令,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走一人。燕人之中若有金人内奸,我沧州城必失。为保我大宋江山,我杜某愿担负这千古骂名。”

旁边的那名将领言道“那些小孩子儿总不能也是奸细吧,请知府大人三思!那可都是老百姓呀!”

“妇人之仁,强敌即将来临,为了大宋江山必须这么做!“

他继续说道”要知道我们大宋的城池绝不能成为敌人的领土,这是我们每个大宋子民都要为之牺牲的。我也会有殉国的一天!凡是燕地之人,不论男女老幼一律格杀勿论。这些燕人也只能委屈了。他们到了阴曹地府,也不要怨我,要怨就怨金人,要怨就怨生在了这个乱世吧!”

说着,这个人还真落下了几滴眼泪。

这位杜将军第二年转任为镇守大名府的知府,就任之后,大将军正义凛然地说“帅臣不得坐运帷幄,当以冒矢石为事”。

什么意思?作为大将军不是坐在后面“运筹帷幄”而应该冒着箭雨雷石与敌人鏖战、马革裹尸。众将官一听,许多人都是心头一震,好久没有见过这么有正义感的大将军了呀!太好了。

然而,其间却有一名小将冷冷一笑“志大才疏,空有救国之言,无有救国之能!天下祸害。”

果然,小将军的预言言中了。

没过多久,完颜宗翰(国相完颜撒改长子)率领西路军、完颜宗望(阿骨打第二子)率领东路军进攻宋朝。进攻保定的乃是完颜宗望,完颜宗望率大兵前来的消息,让大名府的将领们纷纷请战迎敌。

这时的杜充却被吓得面如土色,心道“哎呀,这可如何是好?完颜宗望能征惯战天下无双,这可怎么对付?不如,我跑吧!”

想到此处,他对身边的将军说道“贼势猛,我军不敌,撤出大名府,我们去保护东京,保卫皇帝!各位要想到,现如今东京空虚,我等应该前往救驾。皇上是我们的根呀,一城一池的丢失,怎么能有根基重要!”,众将闻听领命而去。

就在此君撤退之时,跑到了滑县西南的沙店集以南的三里许这个地方后,忽然心头一震。“如若这样逃走,天下人必耻笑于我。况且,金人擅于骑术,追我速度必快。倒不如,我掘黄河之水以阻挡敌军。”

想到这里,这个家伙名手下军士决黄河大堤,发黄河之水以阻挡金兵。

这位姓杜的将军叫杜充(?-1141年),字公美,相州(今河南安阳)人。这位姓杜的将军叫杜充(?-1141年),字公美,相州(今河南安阳)人。建炎三年(1129年),丢掉了江北的领土后,赵构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让他当了右丞相。岳飞被杀后,已经投降金国十多年的杜充才安然死去。

历史真的很不公平,这样的人竟然得了善终。

靖康之耻后,这个人接替去世的宗泽担任东京开封留守。他终止了宗泽的北伐部署,切断了对北方民间抗金武装的联系和支援。

时人将他和宗泽做了个对比,说“宗泽在,则盗可使为兵,杜充用,则兵皆为盗矣”。宗泽在的时候强盗都归顺官军为了不当亡国奴而战斗,而杜充在呢?却让所有当兵的都成了盗匪,抢夺百姓、无恶不作。

在他的排斥异己之下,张用、王善等人先后叛变,帐下的岳飞等人苦苦相劝不要用兵,但领导的话,岳飞最终没有办法以千人击退几十倍于己的叛军。

后来,他还把岳飞调到了南京。建炎三年(1129年)十一月金军南渡马家渡成功,杜充率三千人马逃往真州。之后投降金国。

上面的案例中,杜充十足是个奸臣。他杀害数万无辜百姓,不分男女老幼。又用了一个很恶毒的计策掘黄河阻挡敌人的追击,从而造成自此之后,困扰了中国人几百年的难题:黄河夺淮入海。

他的命令,使黄河水经李固渡后的水流方向改变了,之前黄河由北入渤海改而向南入黄海。黄河水决口后流入泗水,再由泗水进入淮河。

论水势,淮河不如黄河,因此淮河两岸必然决堤。更严重的是,黄河水带有大量泥沙,泥沙流经之后抬高了水道,原来的堤防设施无形中就被降低了。因此,只要黄河水大,淮北大平原就会发生大水灾。

由此,造成此后九百多年的灾害。

请记住这个人的名字:他叫杜充。这家伙,半年后投降金国。

就从这一天起,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数十个县都成了一片泽国,直接死亡人数达到了20多万,数百万人无家可归。更为严重的是,这一区域的百姓还将忍受661年的折磨。直到大明时期黄河泛滥才略微好些。

南宋主动向金国开展北伐战争,声势浩大的“开禧北伐”为何会以惨败收场?

南宋开禧二年,在宋金战争中,宋军与金军进行的一次规模较大的作战,我们称之为开禧北伐。在此之前,再宋金自隆兴和议的40余年中,和平相处,边境宁静。开战之时蒙金战争正酣,蒙古使金朝府库空匮,国势日弱。宋太师,平章军国事韩侂胄鉴于金连年穷于对蒙战争,边防空虚,决定兴师北上收复失地,最后得到了宋宁宗的支持。

但是这场战争还是失败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分析如下:首先是身任平章军国事的韩侂胄未作充分准备,便贸然发动北伐,而且金军方面早有准备,所以宋军的进攻皆以失败告终,金军乘胜分路南下,最终被迫议和,最终加上国内的投降派的一系列的操作下,后宰相韩侂胄被杀,导致了这次南宋最后的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其次是朝廷的腐败导致了国内的政昏暗,无法做到一致对外,后勤补给跟不上,导致了军队再前线一败涂地。最后是秦桧余党史弥远等“国贼”是造成北伐失败的罪魁祸首,而蜀中叛乱导致了军队在西线的溃败,孤立无援,最终倒在了主和派的妥协。


我们都知道南宋被金国欺压了上百年,所以南宋迫于国力的限制,一直很少主动发起进攻,因此这次开禧北伐可以说是声势浩大,算是南宋时期最为盛大的北伐了,但是在另一个方面有力的削弱金军,加速了金国的灭亡。

哀兵必胜,南宋顺昌抗金之战_南宋顺昌之战

  纵观华夏战争史,奇谋迭出,以弱胜强的战例比比皆是,这样的战例往往预示着一个崭新朝代的建立或一个暮气沉沉王朝的中兴。而作为历史上最懦弱朝代代表的南宋,在与金国的对抗中一直是处处溃退,连皇帝都被金军赶下了海。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南宋却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将领,挽狂澜于既倒,大家熟知的岳飞就是他们的代表。而1140年刘?率南宋军民在顺昌(今安徽阜阳)取得的大捷更加显得难能可贵。
  
  骄横的金军
  
  1127年,金国灭亡北宋后,不断派兵向江南侵扰,以赵构为首的南宋部队被打得溃不成军。1130年前后,在抗金名将宗泽、岳飞、韩世忠的奋勇抵抗下,金军的数次南征均以失败告终,兵力损失严重,急需时间补充兵力、调整部署。而恰在此时,一心求和的赵构与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南宋须割地、赔款、对金称臣。当南宋朝廷庆贺和议成立、大肆封官晋爵之时,金军经过一年的准备后,于1140年撕毁和议,再次南侵。
  由于南宋上下均未料到此次金军南侵,在战略上未作任何布置,岳飞、韩世忠等名将多在南方处于半闲散状态。因此,金军此次南下异常顺利,河南、陕西的防御部队纷纷投降。金军占领了河南全境后,矛头直指安徽。金军的统兵将领仍为历次南侵的积极执行者――金国都元帅、越国王、太保、领行台尚书省等职的完颜宗弼(即后世小说中的金兀术)。
  此次金军出兵15万,兵分四路,战线从东部的淮水下游一直延伸到西部的陕西。金国的战略是趁南宋不备,倾全国之兵,携雷霆之势,毕其功于一役,彻底灭亡南宋。
  自1130年起,金军的数次南下失败原因很多,总结起来有以下三条:
  一、中原百姓心向宋朝,在金国占领区内多有义军啸聚山林,抗击金军。他们虽不敢与金军主力作战,但却可破坏金军的运粮队和屯粮站等后勤保障体系(此时的金军已经不像刚建国时不需后勤供应、以战养战的作战模式,后勤对此时的金军来说与宋军同样的重要),导致金军在“大后方”大量驻军把守,分散了兵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金国对中原占领区实行赤裸裸的掠夺政策,将大量的金银、粮食、布帛以及抓来的平民运往东北、内蒙等地供金国贵族享乐。在这种鼠目寸光的战略指导下,中原百姓彻底认识到了金人贪婪的掠夺本性,抗金义军的处处涌现,使得金军在南侵的路上步步艰辛。
  二、自金建国以来,一直认为单凭武力即可灭亡宋朝。致使20多年来,金军的数量越打越少,骁勇的老兵死伤殆尽,新补充的士兵普遍存在畏战情绪,甚至出现假死以逃避出征的事件。如此的金军与灭亡辽国和北宋时的金军战斗力有云泥之别。但金国的战略方针并未因此有任何调整,失败也成为了必然。
  三、金军不习惯江南河网密布、潮湿闷热的天气。金人自白山黑水处起兵,马上战力在当时冠绝环宇,且极能耐寒。但到了江南后,进军路线被河网所阻,渡河时士兵又普遍出现晕船情况,导致进攻速度大大降低,给了宋军部署防御的时机。且在作战中由于水土不服,痢疾等传染病在金军中快速爆发,进一步降低了其战斗力。
  
  同仇敌忾的宋军
  
  1140年前,宋军虽然也取得了几场抗金战役的胜利,有效地遏制了金军南侵的势头,但总体实力仍然较金军相差甚远,两军的阵亡比例甚至一度达到1:20。因此,在战场态势上仍然是金军攻而宋军守。
  由于宋军中少有骑兵(多数骑兵均为北宋灭亡后,宗泽、岳飞等将领利用缴获的金国战马临时组建的),在中原地区与金军骑兵对抗时,经常出现数万步兵被数千甚至数百金军骑兵一冲而垮的现象,溃败的宋军成为了金军骑兵最好的靶子。宋军对金军畏之若虎,这种心态一直延续到顺昌战役时。
  由于金国在占领区所采取的掠夺,甚至是屠城的政策,宋军尽管心里害怕,但也知道失败的后果。惟有据险而守才能保命,一旦城破,被金军俘虏只能沦为奴隶,逃跑只能被追上杀死。因此,无论老幼、男女、军民均能抛弃一切幻想,同仇敌忾与金军作战。
  1140年5月,新任东京副留守兼节制军马的刘铸,率5千八字军(原为太行山区的义军,因脸上刺有“赤心报国,誓杀金贼”而得名)赶往开封赴任,由水路抵达顺昌时,传来了金军攻陷东京开封的消息。3天后,陈州(今河南淮阳)也被攻陷,离陈州150公里的顺昌成了抗金的前沿阵地。
  刘铸军进入顺昌城后,得到了顺昌府官民的有力配合。刘铸见城中粮草充足,还备有许多毒药(南宋抗金的化学武器),决心誓死保卫顺昌。为表决心,他下令凿沉来时乘坐的船只,将自己的家眷搬到庙里,在门口堆满干柴,嘱咐守卫的士兵,万一城破即放火烧死他的全家。顺昌军民见主将如此决绝,均再无二心。
  刘铸命军队将居住在顺昌城外的5千余户平民迁往城中,并放火烧毁了城外的民居,以防被金军利用,做攻城器械;将城内的废车、房屋等物拆毁以加固城墙,在加固时多设用于观察与射箭的望孔;派出大量本地人侦察金军的动向。顺昌城内一时间“男子备战守,妇人砺刀剑”。
  
  趁夜劫营与主动防御
  
  5月25日,金军前锋进逼顺昌城郊,早有准备的宋军伏兵活捉了两名金军探子(这两位怎么看都像是给宋军报信的)。经审问得知,金军前锋在距城15公里的白沙涡一带安营。刘?认为金军此前进军过快,士兵必定疲惫,加上一路南下未遇像样的抵抗,是夜必定疏于防范,便派兵1千余人趁夜劫营。金军营寨果然防备疏松,被宋军攻人中军,直杀到天亮,金军大败。残兵逃到都统葛王完颜褒处报告了战况,金军主力迅速向顺昌集结。
  29日,3万金军包围了顺昌城,并立即强攻,双方展开远距离对攻。金军的弓多为硬弓,拉力约一石半(180斤),射程150米左右,比宋军使用的弓射程远很多。但顺昌城内配备有许多的床弩,每台床弩上有弓2-4张,需用5-7人才可绞动。在对付轻步兵时,可在弓弦上安装网兜,兜内放箭数十枝,称为“寒鸦箭”,射出后成15度角覆盖前方300米的范围,是守城的绝佳利器。此次战役中床弩大显神威,在金军还未进入射程时就将其重刨,顺昌城前200米内铺满了金军士兵的尸体。完颜褒见己方死伤过重,便下令撤军,刘?抓住战机,乘势以步兵出击,衔尾追杀,金军从撤退演变成溃退,仓惶渡颖水逃命,溺死者甚众。此役宋军托坚城之便、床弩之利打退金军,更为难得的是,宋军并不一味死守,而是根据战场形势主动出击,用步兵打出了骑兵的效果,可谓战争史上的经典。
  30日,另一路金军增援顺昌,在距城10里的东村处扎营。刘?故技重施,再次趁夜劫营。是夜正值雷雨天气,宋军摸进金军大营后趁闪电的光亮暴起冲杀,闪电过后又都伏在地上隐蔽,导致金军发现不了敌人,由于过于恐慌,反而自相残杀。天明时分,宋军撤出战斗,被折磨了一夜的金军已无力再战,只得撤退。
  
  用间示弱与毒攻扰敌
  
  在开封坐镇的完颜宗弼得知顺昌失利的消息后,亲率10万大军杀来,6月7日到达颖水北岸。完颜宗弼对 手下说:“我十万健儿,可凭靴尖就能踢倒顺昌城墙,后天的早饭我要在顺昌府衙内吃!”此时的刘铸再出妙着,派人假扮斥候,被金军俘虏后散布宋军主将贪财好色、贪图安乐、无所作为的假情报,完颜宗弼深信不疑(这倒不能怪他,南宋官员大多如此,让他碰上个猛的,只能说是人品问题了)。于是抛弃攻城器械等辎重,轻装前进,9日便对顺昌城发起总攻。顺昌的城墙虽然不高,但其上碉垒林立,在远处看,床弩箭头的寒光已经连成了一片。金军经过半日的强攻,死伤万余人,而顺昌城依然屹立。就连完颜宗弼的撒手锏――“铁浮屠”也被宋军床弩射出的“一枪三剑箭”(以木为杆,铁片为翎,箭头为实心铁簇,说是箭,其实就是标枪,可射570米远)贯穿身体后钉在地上。
  首战失利后,完颜宗弼只好下令暂退。此时金军远道而来,中间没有休息便直接攻城,加上正值夏天(文中的6月9日为农历),士兵身上的甲胄被太阳烤得火热,宛如蒸笼,一上午的激战和炎热已经榨干了金军最后的士气。而宋军在城内却可轮番休息,城中妇人大量熬制解暑汤为奋战在第一线的士兵祛暑解渴,战斗力始终保持旺盛。刘?见金军停止进攻,便率军主动出击,攻击点正是完颜宗弼的中军大帐。由于毫无准备,加上疲惫交加,金军最精锐的3千骑兵被宋军击溃,刘?见金军两翼骑兵有左右包抄的态势,便下令收兵,宋军安然退回城内。这一战,金军的士气彻底跌入谷底,连最精锐的完颜宗弼亲自率领的骑兵都被宋军击败,这仗还如何打?
  在两日前,刘铸便将城中存放的毒药尽数撒到城外的河流和草地上,此时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金军在闷热与疲惫下大量饮用颖河之水,马匹也将附近的几片草地啃光。不久便腹痛如绞,中毒病倒者无数。刘?又乘夏日午时最热的天气,将军队分成数百人的多个小队,出城扰敌,直至次日天亮。致使金军自9日清晨总攻发起后一直得不到休息。
  10~11日期间,金军虽数次组织强攻,但均被弹药充足的宋军击退,一旦金军撤退,宋军必定随后掩杀;如果金军派骑兵两翼包抄,出击的宋军便率先撤回城中,并以箭雨攻击包抄来的金军。如此往复多次。
  12日,完颜宗弼见金军已损失3万余人,且还有万余人因中毒而失去战斗力,只好下令全军撤回开封。刘?率军再次追杀,斩首5千余级,缴获粮草、兵器无数,至此顺昌抗金之战全面胜利。
  
  哀兵何以必胜
  
  顺昌抗金之战之所以能够胜利,宋军的哀兵本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战前动员:刘铸在金军到来前便将船只凿沉,将家眷围于庙内随时准备“自焚”,如此的决心激发了全城军民誓死抗金的勇气。再加上金军历次屠城的劣行,已经将宋人逼到了绝地。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顺昌军民爆发的力量是空前的,不仅使5千宋军挡住了10万金军的进攻,还杀敌3万5千余人。更重要的是,他们用操持农具的双手阻止了金军灭亡南宋的大战略,以此而论,顺昌不愧“南宋第一城”的美誉。
  反观金军,由于总体战略的错误,导致未开战前顺昌城在金军眼里不过是南侵道路上的一个符号罢了。直到完颜宗弼率军到来前,金军一直过于轻视顺昌城的战略地位,导致了后续战术错误频频。
  战术侦察:宋军由于是本土作战,多有对地理熟悉的斥侯侦察敌军的动向,刘?后来的多次趁夜偷袭都有赖于战时情报的搜集。而金军不仅对地理陌生,判断不出宋军可能采取的偷袭行动,对敌军将领更是一无所知,竟然被间谍糊弄得五迷三道,此诚为完颜宗弼领军以来最大的败笔。
  战时谋略:刘?在此战中几乎算准了金军所有的行动步骤。自双方接触到金军败回开封,金军的每个行动几乎都是为宋军作配角和屠杀的对象。偷袭劫营、下毒用间、防守反击,宋军积小胜而得终成,在中国战史中堪称典范之战。金军由于战略思想错误,导致在战时出现了兵家大忌的“添油战法”,先是几千人的前锋部队,再是3万人的主力部队,最后是10万人的精锐之师。如果金军在开战伊始便投入主力部队,并携带足够的攻城器械,那么顺昌之战的结果恐怕就是另一个样子了。
  装备较量:顺昌城内粮草充足,更有众多的床弩和足够的箭矢,这是宋军胜利的另一个保障。宋军的床弩既可散射以对付集团冲锋的轻步兵,也可单发以突破重步兵的铠甲,且上弦时使用绞车,利用滑轮组原理,人员不容易疲累,而且速度很快,是可持续使用的重火力(当时床弩的作用类似于一战中马恩河战场上的机枪)。虽然移动缓慢,但在顺昌之战中该弱点并未暴露出来。金军却被南侵开始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抛弃了攻城器械,只凭完颜宗弼的王牌“铁浮屠”便想打下坚城,实属不智。自宋建国以来,中华大地上的战争已进入冷兵器巅峰时期,甚至已出现了小型火炮的雏形。此时的武器装备虽然还很少有借助热化学能发射的,但借助绞车、杠杆等将动能积累为势能,且结构精巧的武器已经是层出不穷了。而宋人由于不习野战,因此极为重视守城武器的研发。床弩便是在北宋初年便已成型的成熟武器,发展到南宋时更是添加了诸多的配件(如弦上挂网兜、“寒鸦箭”等),实为冷兵器战场上的“大杀器”。金军向来只注重单兵素质和机动力,对士兵防护并未仔细研究,其“铁浮屠”也是在借鉴中原历代装甲防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可以说全无创新。在遇到誓死抵抗的宋军和威力巨大的床弩后便完全暴露了其防护性能差的缺点。金军的这个缺点在不久后便成了将他们送入无尽深渊的动因,因为他们碰上了比他们更加彪悍的蒙古人。
  顺昌城的战火早已随风而逝,交战双方均被强大的蒙古帝国所灭,成了名副其实的难兄难弟。在我们感叹历史的幽默与残酷时,也体会到战场上形势的反复无常。在战前,不管是刘?还是完颜宗弼恐怕都无法想到会是如此结果吧!此战宋军胜利的最大依靠不是床弩,不是顺昌城墙,不是闷热的天气,更不是骄狂的敌军,而是众志成城的抗敌决心,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是主动出击的智慧,是华夏民族为了生存而不屈不挠的血性。
  哀兵必胜!
  链接:
  刘?在顺昌抗金时,一日他在城头巡视,发现一士兵枕着枕头呼呼大睡,知道士兵们连日激战,不忍叫醒,想从他旁边绕过,却看见这个士兵睡着睡着啃起了枕头。刘?很是奇怪,叫醒他问个究竟。原来这个士兵是临近村的义军,他爹怕他打仗挨饿,便给他蒸了两个当地小吃枕头馍,让他饿了就啃两口,困了就枕着睡。刘?一看此物竟可一物两用,便让顺昌城内百姓人量制作,凡在城头作战士兵每人每天一个。新奇的食物与奇怪的用法调剂了士兵们作战的紧张心理,为顺昌大捷出了一份力。至今,枕头馍仍为阜阳特产之一。

10万金国精锐全殁!完颜宗弼身中两箭逃遁,吴阶为南宋续命百年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金军南下,神州陆沉!锦绣无限的大宋在顷刻间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繁花似锦的华夏大地在无尽的战火中生灵涂炭。起于极北之地的大金帝国何曾想到过自己会有马踏中原的一天?面对着广袤的神州大地,他们与生俱来的野性被充分的激发了,他们以无以伦比的速度席卷了长江以北的几乎所有地区,把懦弱以极的南宋小朝廷赶到了东南半壁! 因为长江天堑的阻隔,金军尚未在中原完全站稳脚跟,故而在短期内他们很难越过长江攻灭南宋,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他们杀戮的欲望。 一、金国谋划攻巴蜀 金,中都。 大金帝国元帅完颜宗弼鹰鸠般的目光在华夏地图上来回的扫视着,他坚毅的眼神中透着灼热战意。完颜宗弼这个名字大家或许有一些陌生,但是看过《说岳全传》的人一定会熟知他的另一个称呼:金兀术! 金兀术的心中有一种尽乎疯狂的执着,那就是要让大金铁骑踏遍整个华夏河山。而这一次,他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了号称「 ”天府之国”的巴蜀…… 金国之所以准备对蜀地用兵,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考量: 一是开启东南战局时机尚不成熟。长江天堑在前,南宋高宗赵构虽然偏安江南半壁,但是此刻江南抗金情绪空前高涨,而且江淮等地河道纵横,对于骑兵作战极为不利,故而金军不敢拉长战线过江作战。 二是攻陷蜀地可以对南宋形成战略包围。一旦蜀地陷落,南宋将整体陷入金国的包围之中,长江天堑便不能再完全屏障东南,攻宋的途径将会有更多便利选择。尤其是可以复制当年晋将羊祜灭东吴的方法,一路自长江上游顺江而下,一路击破江淮直取建业,两路夹击那简直就是势如破竹。 正是在上述两项因素的影响之下,金国将战略进攻的重点移向了西北甘陕一线,准备经由汉中攻入巴蜀。 二、南宋蜀中有名将 既然金国把战略进攻的重点放到了巴蜀,那么接下来我们便来说一说南宋蜀地的守备将领——吴阶! 吴阶,字晋卿,隶属于南宋德顺军,甘肃静宁人。这里请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名字,在金国此番进犯蜀地之后,这个名字将会名扬天下! 吴阶做为蜀地宋军最高指挥官有着两项优势: 一是吴阶是蜀地的「 ”地头蛇”。吴阶一家三代军户,三代守蜀,可以说其对于蜀地的防务有着得天独厚的熟悉程度。同时吴阶对于蜀地又有着深厚的乡土之情,所以其守卫蜀地又有着远超其他将领的战斗意志。另外,其家三代在蜀中驻守,对于各方人脉资源的调动都有着极大的便利,故而以吴阶为核心可以将蜀中抗金力量最大程度的凝聚在一起。 二是吴阶还是善战之将。吴阶一生皆在行伍之中,最早从十五六岁开始便在宋军中担任弓弩手,从最底层做起依靠军功逐步攀升,历任队将、正将等多个中层军官职务,后被南宋名臣张浚提拔为高级将领。所以他对宋军的作战优劣有着深刻的了解,而在此期间他还多次和金国部队交战,有着丰富的对敌作战经验。 正是因为这两大优势,使得吴阶成为了蜀地守备的不二人选,接下来他就要面临纵横天下的金国铁骑的强悍进攻了。 三、和尚原,金军的噩梦 战幕拉开,完颜宗弼率领着十万金国大军向着川陕边境气势汹汹的杀来;而吴阶也在此刻开始了他一生中最惊艳的一战: 一是屯兵和尚原,扼守入蜀咽喉。面对强敌,吴阶麾下只有数千人马,在一般人看来怎么都是输。然而吴阶却没有丝毫畏惧,直接把 *** 在了入蜀的咽喉之地——和尚原!按照吴阶的思路,大散关和和尚原是金军入蜀的总入口,一旦通过这个地方金军就可以分为多路进犯蜀地,自己手底下这点儿人根本挡不住;而相反,只要守住这个地方,那么实际上就等于将金军彻底的关在蜀地大门之外! 二是山地作战,挫敌锐气。当时,完颜宗弼的两路先头部队率先逼近了吴阶驻守的和尚原。吴阶在和尚原一处山谷之中设下埋伏,这里山高林密、道路曲折,最大程度的限制住了金国骑兵的作战能力。 当时吴阶把人马分成两部分,一队人马沿途利用山地地形对金兵进行阻截骚扰;当一路金兵进入山谷之时已然是疲惫不堪,这个时候第二队宋军突然杀出,以逸待劳之下大败金兵并一路追击掩杀。 而这一路溃败的金军在撤退之时又迎头撞上后续而来的另一路金军,在溃败士卒的裹挟之下第二路金军爷陷入混乱之中。如此千载难逢的良机吴阶哪里肯放过?他当即挥军掩杀,顿时让两路金国部队溃不成军。 三是依山守咽喉,劫粮破敌酋。两路金兵皆被吴阶击败,使得大金帝国元帅完颜宗弼震怒到了极点。他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自己的部队被软弱的宋人打败。于是他亲自带着十余万主力部队向着和尚原扑来。 面对着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的金兵,吴阶安排部队分守和尚原各处隘口,命令个部利用弓弩手对金军予以远程打击。和尚原山势险峻,金军在崎岖的山道上不仅行进缓慢,而且还要顶着宋军狂风暴雨般的箭雨迭射,付出巨大伤亡却始终难以攻破宋军防御。 眼见金人士气开始低落,吴阶没有丝毫保守,命令部队积极主动迂回到敌人身后截断了敌人的粮道。这样一来,连久经沙场的完颜宗弼也慌了,他极为果断的下达了全军撤退的命令。 吴阶却不肯罢手,命令部队尾随撤退的金军并趁夜进行偷袭,金军大败,狼狈不堪的继续撤退。 吴阶乘胜追击,将金军主力堵死在一处河谷之中,而完颜宗弼正在这一股试图撤退的金国部队之中。宋军前后夹击之下几乎全歼敌军,完颜宗弼身中两箭侥幸逃脱。战后统计,金军被俘者就达万人以上,阵亡士卒的尸体在河谷中绵延二十多里,故而此战歼灭金军至少在三至五万人以上! 四、落幕 和尚原一战是南宋少有的以少胜多并大规模歼灭金国部队的战役,它彻底打破了大金帝国铁骑不可战胜的神话,并有效遏制了金军南下的势头。做为此战的宋军主帅,吴阶当之无愧跻身于南宋一流名将行列之中,哪怕与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等「 ”中兴四将”并列也没有丝毫逊色。 只是吴阶所部局部的抗金胜利并不能改变中原山河沦陷的大势,想必当年吴阶将军在大胜之后心中更多的也是对国土沦丧的悲凉。既然和尚原与大散关地理位置极为接近,在这里我就用陆游的《书愤》来做为本文的结尾吧。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南宋杀掉岳飞,和金国议和,最终南宋得到了什么?

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名将,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率领的“岳家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威名。在绍兴十年七月,岳飞率领着“岳家军”在战场上打的完颜兀术节节败退,朝廷却连发12道金牌,命岳飞班师回朝。岳飞含恨长叹: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绍兴十一年,金兵久攻不下,准备与南宋议和。宋高宗赵构为了保证皇位欣然同意,下令解除了岳飞、韩世忠、张俊三位大帅的兵权以表明自己的诚意。完颜兀术抓住机会,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赵构早就把“主战派”的岳飞视为眼中钉了,自然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宋高宗赵构下达命令:将岳飞赐死。南宋如愿以偿地和金国达成了“绍兴和议”。那么“绍兴和议”中南宋得到了什么呢?

让我们先看看这份“绍兴和议”有哪些内容:1.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高宗赵构为皇帝。每逢金主生日及元旦,宋朝必须派遣使者祝贺。2.南宋和金国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宋割唐、邓二州及商、秦二州之大半予金。这就意味着整个中原地区都拱手让给了金国。3.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自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

通过上面的条约我们可以看到,南宋什么也没得到。如果非要说得到了些什么,可能是南宋苟延残喘了几年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99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