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昭不杀刘禅,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后,托孤白帝城,同年5月,刘禅登上了帝位,执政四十二年,最终在蜀汉即将走向灭亡的时候,自缚双手,向魏国投降称臣,当时魏国的当权者是司马懿之子司马昭,看似无能的刘禅却没有引起他的杀心,安安稳稳的活到64岁才病逝,实在让人惊奇。
提起刘禅,人们最先想起的一句话就是“扶不起的阿斗”,他继位之后,一切政务都于丞相诸葛亮处理,他什么都不参与,不过因为诸葛亮是被刘备托孤的老臣,又已经被他拜为相父,所以他的行为没有太过出格,蜀国的政局也一直非常安稳。
但是诸葛亮五次北征,累死在五丈原之后,蜀国虽然依旧在费祎和蒋琬的主持下,坚持原来政策方针,但是没有了束缚的后主却已经开始放飞自我了,他不但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还宠幸宦官,黄皓弄权的时候,继承了诸葛亮衣钵的姜维杀之不成,不敢在朝中久留,自请到位中今甘肃省的沓中屯田。
因为刘禅的昏庸无能,亲小人而远贤臣,导致蜀国的根基出现了动摇,再加上姜维一直不顾其他大臣的反对,坚持北伐,消耗了大量的国力,公元263年,魏军终于兵分三路攻入了蜀中。这时虽然姜维的军队还没有任何闪失,但是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已经战死,慌乱无措的刘禅在召集大臣进行商议之后,听取了光禄大夫谯周的建议,自缚双手,出门向邓艾投降,被押往洛阳之后,从一国之君沦为了毫无实权的安乐公。
当时魏国的当权者是野心勃勃的司马昭,刘禅作为一个归降的皇帝一定会被严加防范,稍有不慎,就可能身首异处,可是无能后主却没有引起司马昭的杀心,这与乐不思蜀一事有着一定的关联。
他被押往洛阳之后,有一次司马昭在宴会上安排了蜀国的歌舞,刘禅的旧臣都感伤不已,他却看的非常投入,司马昭试探道:“你想念蜀国吗?”还沉浸于丝竹之乐的后主不假思索的回应道:“在这里过得很欢乐,我不思念蜀国。”如果仅仅是这样,司马昭还有可能心存怀疑,但是之后,蜀汉旧臣郤正教他下次回答“先父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当司光昭说这话像郤正的语气时,他一脸无辜的说,就是郤正教他的。
面对这么极品的亡国之君,司光昭哭笑不得,他认定了刘禅不会有复国之心,也有放心的将他圈养了起来,任其安享晚年,直到271年病逝,享年64岁。虽然刘禅成了千古笑谈,有气节的名士都觉得他非常耻辱,但是能够在司马昭面前保得性名,可算得上一位“能人”了。
刘禅的结局虽然不错,但是他的后代怎么样呢?刘禅生了七个儿子。分别是:刘璿、刘瑶、刘琮、刘瓒、刘谌、刘恂、刘虔。很遗憾的事情,就是刘禅的子孙全部被杀了,刘禅基本上断子绝孙。
长子刘璿,在姜维投降后与钟会合谋谋反的时候,由于姜维和钟会起事的事情泄漏,被杀,引发了成都之乱,刘璿也被乱兵杀害。第三子刘琮,夭折。第五子,刘谌,曾力劝刘禅不要投降,无果之后,可以说死的更惨烈,自己去哭昭烈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其余皇子都跟随刘禅到了洛阳,都死于西晋的永嘉之乱。
要知道当时司马昭之所以没有杀刘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刘禅的回答让司马昭满意。当时刘禅对司马昭说,他如今生活得很好,并不思念他的国家,但是这句话其实并没有降低,司马昭的警戒,最让司马昭彻底放心的还是刘禅到最后回答的诚如遵命。
当时刘禅的这个回答让司马昭误以为刘禅是个傻子,因为只有刘禅这样说,他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所以刘禅其实并不是真的傻子,他这么做是非常聪明的一个做法。当时蜀国灭亡之后,刘禅为了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就来到了魏国,过着比平常人低一等的日子。要知道当时刘禅是蜀国的国君,但是就是因为战败成为了亡国奴。他的日子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如果是寻常国君的话是难以接受的。
虽然当时他来到了魏国,但是并不表明他的处境是非常安全的,司马昭当时并没有对刘禅放松警戒。如果当时刘禅表现出丝毫想要复国心理的话,那么司马昭马上就会杀掉他。当时司马昭为了试探刘禅专门为他举行宴会。由于这个宴会的目的,本身就是司马昭想要试探刘禅,所以当时司马昭不经意的问刘禅来到这里的感受是怎样的。刘禅当时向司马昭回答说是乐不思蜀。
意思就是像司马昭表明现如今的生活非常好,自己已经不想再回蜀国去了。这句话明显就是在讨好司马昭。但是也就是这句话让他被后人嘲笑了数百年。虽然当时司马昭有一部分放下了戒心,但是并不代表他对刘禅的怀疑完全放下。直到后来司马昭对刘禅问话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诚如遵命。这才彻底让司马昭放下戒心,因为当时这句话刘禅把自己放在了非常低的位置。而司马昭看到自己已经被刘禅当成是君主,也就逐渐放下了戒心,保全了刘禅的性命。
那么司马昭为什么不杀刘禅?是司马昭很善良?还是说刘禅像 "乐忘家和 "那样好?刘禅装备好是一方面,但不是主要原因,即使刘禅很英雄,司马昭也不会杀他,有两个原因。
司马家杀了太多的人,从高平陵之乱到曹操被杀。司马懿还可以说是被高平陵之乱所逼,但杀了曹操的后人,就等于从根上杀了人,曹操之死更是如此,这让司马昭心有余悸。司马昭没有办法,只好把建立晋朝的事情交给了司马炎。刘禅虽然在蜀地称帝,但在汉室,这面旗帜有义气,如果司马昭杀了刘禅,那么篡位之事就会拖一拖,所以不是司马昭手下留情,而是形势迫在眉睫,让司马昭不敢杀,和刘禅一起玩,司马昭也就下坡驴了。
其次为了表示自己的仁慈,晋武帝在篡位后并没有杀曹魏的末代皇帝曹奂,而是仿效曹奂王,食市千户,宫于邺城,给他用正典,副车,为五行魏国正朔,司制天地之乐皆仿魏初之说,不由信之。以示司马家对待先帝的态度之好。刘禅说,作为你的生命,你怎么知道,这四个字让司马昭彻底失去了对刘禅的杀伤力,刘禅是一个愚蠢的人,你要享受,甚至是被教训,敢于正面回应,这说明刘禅的思想一轨化,不会再害怕刘禅因为叛逆所以司马昭之心,所以他们离开刘2禅2的生命。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踏破璀璨的历史长空,瞭望星辉里斑驳的流光闪烁,千年的风霜,冻结了多少英雄传说,那古今横贯的天地长线,串联着生命最初的力量,带给人惊奇,带给人追忆,那历史的浩繁画卷,是永不老去的心灵天宇!
东汉末年到东晋这段时间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先是有黄巾起义,接着是军阀割据,最后出现了魏蜀吴三国,三家归晋以后这才逐步安定下来,但没过多久又出现了八王之乱,五胡入华等等一系列的事件,因此很多人对东晋并没有什么好的印象。
在这段时间先后出现了两次禅让,一次是汉献帝禅让给曹丕,曹丕建立了魏国,另外一次就是曹奂禅让给司马炎,司马炎是完全学习了曹丕,或许是习以为常,所以司马炎的称帝也是非常的顺利。
魏国灭蜀国其实是司马昭的指挥下完成,而晋国建立以后又灭掉了吴国,因此才有三家归晋的说法,三国中虽然蜀国最先被灭,但实际上是魏国最先名存实亡的,在曹髦时期,大权基本上已经落在了司马氏手里,只不过只有一个名头而已。
蜀国灭亡以后,刘禅被迁到洛阳,当时掌权的是司马昭,其实司马昭对刘禅并不是很放心,因为刘禅在投降以后,蜀地发生了钟会叛乱,而当时刘禅就在成都,虽然事后叛乱被平息,但是刘禅始终是个不稳定因素,所以刘禅很快被迁到了洛阳,只有在自己身边,司马昭才放心。
对于刘禅,司马昭一直看的很紧的,对于刘禅也是时不时的试探一下,最熟悉的桥段莫过于乐不思蜀:
话说有一天,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等蜀地的臣子,到了演奏环节,司马昭吩咐演奏蜀地的曲子,并以歌舞助兴,蜀汉的旧臣们都想起了亡国之痛,连带想念家乡,个个都低头流泪,只有刘禅怡然自得,一定要悲伤。
司马昭看了就奇怪,便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他的旧臣郤正是一个忠心的大臣,看到刘禅如此的回答,趁上厕所时对他说:“陛下,下次司马昭如若再问同一件事,您就先注视著宫殿的上方,接着闭上眼睛一阵子,最后张开双眼,很认真地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地了。”
刘禅听了觉得有道理,而且郤正是救过自己的,必然不会害自己,于是牢记在心,继续饮酒,酒至半酣,司马昭又问同样的问题,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说了一遍。司马昭听了,说道:“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大感惊奇道:“你怎么知道呀!,正是郤正教我说的。”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忠恳,从此再也不怀疑他,刘禅也得以安度晚年。
刘禅
从历史上来看,刘禅并不是一个 明主,为什么司马昭这么害怕刘禅会造反呢?无它,只因为刘禅是继承的汉室,虽然我们现在称呼三国为魏蜀吴,其实刘备的建立政权的国号是汉,只不过为了区分,才称呼为蜀或者蜀汉。西汉、东汉延绵这么久,号召力还是有的,不管是魏国还是后来的晋国,都是篡夺的汉朝的江山,因此,司马昭最害怕刘禅出去振臂一呼造反,或者被人利用。
那么司马昭为什没有杀刘禅呢?是司马昭非常仁慈吗?还是说刘禅像“乐不思蜀”一样装的好呢?刘禅装的好是一方面,但不是主要原因,即使刘禅非常的雄才大略,司马昭也不会杀他,原因有二。
其一是司马家族已经杀了太多的人,从高平陵之变到曹髦被杀,司马家族已经杀了太多曹魏的人,如果说高平陵之变还能说司马懿是被逼的,但是事后杀曹氏子孙可就是斩草除根了,而曹髦的死更加如此,让司马昭失去了人心,司马昭这才不得已将建立晋朝之事让给了司马炎。
刘禅虽然是在蜀地的皇帝,但打的是汉室,这杆大旗就有大义在,如果司马昭杀了刘禅,那么篡位之事就要再拖一拖了,所以不是司马昭仁慈,而是形势逼人,让司马昭不敢杀,而刘禅配合演的也好,司马昭也就顺坡下驴了。
其二为了表现自己的仁慈,司马炎在篡位的时候并没有杀曹魏的最后一个皇帝曹奂,而是模仿曹丕给曹奂封王,食邑万户,宫室安排在邺城,给予他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都仿效魏国初期的制度,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待遇。来表达司马家族对待前朝皇帝是有多么的好。
孙皓
同时对待吴国的末代皇帝孙皓,司马炎也没有杀,所以优待前朝及其他政权的皇帝是司马家族的策略,虽然对于刘禅更加忌惮,但总不能魏国和吴国的没杀,就杀了蜀国的皇帝,这样也说不过去。
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无论是司马昭还是司马炎都没有杀刘禅,而是好吃好喝的养着,他们去世以后,恩怨也就了解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99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