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不把犯人关进监狱,古人为何要花费精力把他们流放

以史为鉴 2023-06-16 21:38:16

不把犯人关进监狱,古人为何要花费精力把他们流放

历史上,流放是重要的刑法之一,它与别的刑法不同,并不对犯人的肉体进行摧残,而是将犯人遣送到人迹罕至的边远地区。那么也许有人就要问了:为什么不像今天一样将犯人关进大牢,而要大费周章地将他们流放到千里之外呢?

首先,我们要先对流放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这一刑法的起源颇早,在远古时期出现,到了秦汉时代逐渐形成系统的体系,不过当时的流放者大都是犯法的贵族。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南北朝后期,流放成为了仅次于死刑的重刑,而到了隋唐,笞、杖、徒、流、死这五种刑法正式确立。历朝历代皇帝的治理方式不同,因此惩罚的方式发生的变化比较大。但是,只有流刑,却一直在古代刑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这不禁引起了许多人的好奇,流放比起五刑中的其他刑法来看,似乎要“温柔”许多,那它又是为什么引起了无数人“刑莫惨于此”的感叹,成为仅次于死刑的重刑呢?这与古代中国的农耕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男耕女织的社会经济结构使得人们被束缚在土地上,从而形成了安土重迁的思想。即使在今天,乔迁也仍然被当做人们的一件大事,此外,古时候的人们普遍强调家族主义,修建祠堂就是很典型的一个表现。因此,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流放就意味着不能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而流放的地点也让人不寒而栗,古代流放的地点主要分为极边、烟瘴(四千里)、边远(三千里)、边卫(两千五百里)、沿海附近(一千里)几种。

极边是指极南或极北之地,例如海南,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的代表作《滕王阁序》就是在流放海南的途中所作,此外,岭南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广州一带,因为烟瘴毒气也成为了一大“流放圣地”,大词人苏轼就是一贬再贬到此,不过恐怕流放到此的人很少有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心境了。从这一角度来看,流放作为刑法的惩戒目的基本是达到了,可那它又为何能够在众多刑法中独独被历代帝王所重视呢?

其实,这正是帝王玩弄权术所高妙的地方,我们不妨设想,如果把所有的犯人全部都关进大牢,还要管他们的一日三餐,全国上下所有的犯人加起来,在财政上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如果犯人在牢中遭遇了不测,对统治者也会造成不利的舆论影响。相比而言,把犯人流放就成了一种更聪明的方式。

首先,一般被流放的犯人,基本上都是到人烟稀少的边疆或荒野之地,这样做的话,一来可以增加边疆的人口,二来犯人作为劳役,他们可以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古代和现在不同,到处是未经开垦的荒地,这样不仅可以维持犯人的温饱,也可以为国家创造价值。如果发生战事,他们还可以加入军队,上阵杀敌,这样不仅惩罚了犯人,也能够合理利用他们的剩余价值。而这也很好地解决了舆论的问题,毕竟不管怎样,被流放者至少都还是活着,没有杀死犯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彰显了统治者的仁慈。

流放,作为一种刑法,有利于当时社会的稳定,对社会的治安和统治秩序的稳固产生了重要作用。长远来看,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多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以及边远地区的开发,只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古代为什么喜欢把犯人“流放边疆”,关在天牢里不更省事吗?

在古代的时候很多君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都会修订许多专门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律法。不同于我们现在的法治人,在古代是人治人,法是服务于人的,甚至是可以根据人的利益进行随意地主观臆断,这也算是为什么我国古代那么多的王朝最终都走向灭亡的结局,这个原因就是其中之一。在一个王朝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君王大多都是非常亲民和善的,真正是做到了为民服务,与民生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贪欲就越来越得不到满足,从而向极端的方向发展下去。



统治者控制权力的手段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也是最为大众所熟知的就是古代的“刑罚”制度。通常我们谈起这些话题,就例如“满清十大酷刑”之类的,就会觉得毛骨悚然,光是听着就觉得惨无人道。就是这样残酷的手段却在我们漫长的封建时代一直被沿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统治者想要维护统治首先就要树立自己的威严,只有别人对你心生畏惧,才会服从你的统治,那么刑罚无疑就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最好手段。人们对于残酷的刑罚肯定是非常的惧怕,惧怕就会让人们不敢轻易的犯罪,这样也就达到了统治者的目的。

对于各式各样的酷刑,我们肯定听说过一种那就是“流放”,就是将犯下了罪过的犯人流放到边远地区,而且有的严重的是永世都不能回到原来的地方。可能听起来我们觉得没有那么的恐怖,不就是换个地方继续生活而已嘛,总比受皮肉之苦,要好得多吧,还不如把这些人关在牢里残忍些。事实真的是我们想象的这么简单吗?



其实不然,“流放”在古人们看来算得上是众多酷刑中最残酷的一种了,有时候人们宁愿求得一死,都不愿意受这流放之苦。其实也并不难理解,我们有句老话说得好:“早死早超生,长痛不如短痛”,有时候你给一个人生的希望,但却又每天让他活在绝望中,这才是对一个人最大的折磨。不仅仅是来源于生理上的,更是身体和内心的双重煎熬,要不然我们在电视剧中怎么会看见有那么多被打入冷宫的妃子,最后都是死得很惨呢,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而且“流放”的残酷之处还远远不止这些,一般情况下被流放的人,都是要去到非常偏远的地方,几乎是完全没有经过开发的蛮荒宅之地,这些地方寸草不生,荒无人烟,到了那里你就跟活在孤岛上没什么区别。每天都要忍受着无尽的孤独和恐惧,甚至在荒郊野外还会遇见什么未知的危险,想要自己一个人生存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有的人被发配的地方是让你过去做苦力的,或者是支援边疆的军队,生活的艰苦条件可想而知。不仅要在那里吃苦受累,说不定还会遭受到非人的待遇,因为毕竟不管是在什么地方,等级思想都是根深蒂固,新来的人受到排斥这是必然的一种现象,几乎都已经成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可能这也就是所谓的“以霸制霸”吧。

说了这么多,但凡是你能够走到流放地,就已经算是幸运儿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般被流放的人都是由朝廷派两个衙役押送过去,你想想几千公里的路程,哪有那么好的衙役愿意老老实实的把你送过去,所以一般被流放的人,大多在半路上就被衙役们给“解决”了,要是你愿意花点钱笼络一下衙役说不定还能给你过痛快,不然的话,就等着在路上吃尽苦头吧。



所以在封建思想的统治下,人们都是诚惶诚恐的活在巨大的阴影之下,每天如履薄冰的讨生活,尤其是在朝廷当差的人更是要谨言慎行,不然的话要是能死还算痛快的了,落得过生不如死的下场简直是悲惨到了极致。

古代为什么有流放?为什么不把犯人关起来?

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一些犯人犯了罪之后,会判流放的处罚,犯人需要步行前往数百甚至数千里之外的苦寒之地,这一路上会遇到什么,根本无法想象,会有人直接就死在了去流放之地的路上。那古代为什么会有流放这种刑罚,犯了罪把他们关起来不好吗,为什么一定要他们前往那样的地方去受罪?流放到底是有什么用处的吗?

古代与现代不同,古代没有现代那么繁盛发达的物质,粮食仍然是占据着整个国家最重要位置的,很多皇帝在筹备行军作战的粮食时都会时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本不可能会有太多的闲钱以及闲粮养活监狱里面的犯人的。

所以在古代我们就很少能看得到什么无期徒刑以及数年、十几年的监禁的,古代一般无法原谅的重刑都会被直接施予砍头、腰斩等死刑,至于其他的小罪则有各种各样的处罚,犯人只要承受一定的肉刑就可以被释放出来了。

流放充军对于古人的恐怖程度以及古人的乡土情结

除了以上这两种惩罚,还有另一种惩罚,就是我们所说的流放发配,这种刑罚要远高于肉刑,而仅仅只次于死刑,犯人流放在很多时候可以说得上是废物利用,是古代皇帝非常高明的一个决断,是重新让犯人继续发挥余热,造福国家的一个举动。

在古代的边疆都是人们避之不及的恐怖禁地,古人有着非常严重的乡土情结,除了为官和经商之外,少有人会离开自己的家乡,在古代,如果被流放的话,那即便是死,也很难回得到家乡的。

古人不仅活着的时候不想离开家乡,他们即便死了,也不想葬身在异土,古人的这种入土为安的情结是我们现代人很难想象得到的,所以一般人想到死后不能葬身在家乡,对很多人来说都是绝对无法接受的大事。

所以古代的南北边疆就很少有人愿意前往,再加上一路上路途遥远,古代又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交通系统,所以这个路途也会难倒很多人,有不少人是在前往边疆的路程中生病死亡的,所以在现代被视作荣耀的驻守边疆,在古代是一件令人生不如死的事情。

所以在古代充军边疆就变成了一种惩罚人的手段,古代充军在清朝之前一般会发配到与北方游牧民族接壤的边界,在清朝的时候因为不用担心游牧民族的原因,所以充军的地方一般会选择在新疆伊犁以及清朝统治者的老家东北宁古塔。

当然除了充军之外,古代流放犯人也有着其他的途径,那就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流放,犯人们在很多时候是被流放到南方开垦新世界的,在古代南方以及西南一带对中原王朝来说是真的非常蛮荒。

被流放开垦土地的犯人以及古人物尽其用的智慧

因为没有现代发达的工业,再加上南方的各种热带森林非常的茂密,一路上蛇虫猛兽、瘴气横生,对很多没有生活在这些地方过的人来说简直仿佛绝境一般让人绝望。

他们被流放到这些地方之后,所做的事情就是将附近的森林变为农田,为整个王朝开垦新的土地,增加可耕种粮食的土地,将不适合中原汉人生存的土地硬生生变成了可养活不少人的农田,这就是古代王朝将犯人流放的目的。

收押监狱肯定是不可能的,非常浪费粮食,这个时候流放就是一件变废为宝的事情,既让犯人受到了惩罚,又能给整个国家带来好处,何乐而不为?

南方比较著名的流放地是现在的广西以及海南一带,而清朝非常著名的流放地就是我们所说的宁古塔了,宁古塔位于清王朝的最北方,是清朝最大的流放地,位于现在的黑龙江与俄罗斯的边境线以及延伸到西伯利亚的边缘。

被发配到宁古塔的披甲人就相当于现代的农垦兵团,在去打仗的同时又做着开垦耕地的工作,除了披甲人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犯人,同样也做着开垦最北境耕地的工作,可谓是有效的利用了犯罪人员,从某些程度上杜绝了犯罪的发生。

所以说我觉得流放犯人是古人智慧的一种体现,古人发挥了物尽其用的特点,充分利用到了每一份的人力物力,将合适的人安排到了合适的地方,又能减少关押犯人所造成的食物浪费,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古代是比现在要做的好的,如果也将现代犯罪的人放到最危险的地方工作,诸如矿洞这种地方,而不是在监狱里面安稳的度过天年,那我觉得就会减少不少的犯罪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98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