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名将白起的悲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清代诗人赵艳雪,在《悼金夫人》一诗中叹道:“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意思是说,红颜多薄命,像名将一样,很难寿终正寝。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名将难以善终大约是公认的事实——如廉颇因权力倾轧被闲置,韩信因贪心不足被灭族,张飞未能处理好上下级关系被刺杀,魏延因与上位者理念不和,至今依旧背负着叛贼的骂名,辛弃疾的战功早早被遗忘,只能在词中抒发壮志豪情,等等。
谈起古今名将,最令人心颤的,还要数战国时期秦国的将领白起——虽然一直以来都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说法,大多数武将也都是好战甚至嗜杀的,例如楚霸王项羽与刘邦相约会师咸阳的过程中,一路攻打一路屠城,战马踩了百姓庄稼都要自罚的曹操,一统北方的过程中,也曾导致“泗水不为之流”,但是在人口基数远逊现代的封建社会,大多名将和上位者的破坏力都是有限的,他们所造成的尸积成山,血流成河,在白起面前,大约只能算是小儿科。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长平之战爆发的时候,赵国本就因粮草不济处于下风,《战国策》记载:“秦攻赵长平,赵无以为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虽然侥幸取得过短暂的胜利,却元气大伤。之后又伤赵王决策失误,重用只会纸上谈的赵括,导致赵军在断粮四十六天,身心俱疲,毫无斗志的情况下,陷入白起设下的包围圈。
主将赵括被秦军射杀之后,赵国四十万大军选择投降。正常情况下,应该是白起接受降兵,班师回朝。可是,白起却认为“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意是说,秦军曾攻陷过上党,上党的百姓却依旧以赵国人自居,可见赵国人都是反复之辈,如果不统统杀掉,可能会引发动乱。于是,他一声令下,将四十万赵军全部坑杀,只留二百多个少年回赵国传信。
不说其他,仅是这份魄力,这份狠厉,古今中外便少有人能及,也不怪乎他能威震古今。而且,长平之战并不是白起第一次大规模杀害敌军。早在公元前293年,也就是他崭露头角的次年,白起就在与韩魏两国的战争中,杀灭了二十四万韩魏联军。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这样一个只会动不动就杀人的恶魔,算什么名将?
白起的威名能流传到如今,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他会杀人,爱杀人——他公元前294年开始出任左庶长,登上历史舞台,次年便被举荐为主将,独当一面,负责对韩魏两国的战争,俘获魏将公孙喜,杀敌二十余万;又次年攻下了魏国六十一座城池,为秦一统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元前280年,他大败楚军,迫得楚军割地求和,两年后攻下楚国国都;公元前273年,赵、魏、韩三国联军与之相抗,被斩杀十三万,狼狈败归,等等。
虽然白起的出生年份不详,但是他从崭露头角,到生命结束,共为将三十余年,为秦国攻下了七十余座城池,可谓战功赫赫。有这样成就的名将,仅有骁勇和一颗嗜血的心,是远远不够的,他的智和勇是秦国最宝贵的财富。那么,威震古今,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的白起,逃过“英雄不许见白头”的魔咒了吗?
虽然他的凶残令人胆寒,想必还是有很多人愿意看到他善终的,毕竟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自己的祖国,是值得嘉奖的,他的能力也是少有人能及的。然而,可惜的是,他的结局并不好,甚至令人唏嘘——“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原因一如历史上很多名将一般,没有新意,却非常现实,那就是功高盖主。想必大多数读者,看到这里,虽然叹息,却并不感意外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98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