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韩信被杀是因为政治上的四个弱点,这四个弱点分别是什么

众妙之门 2023-06-16 16:39:00

韩信被杀是因为政治上的四个弱点,这四个弱点分别是什么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韩信的弱点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刘邦之所以能够创建大汉王朝,少不了那些能人志士的帮助,而韩信更是其中贡献特别突出的。

本来,韩信是跟随项羽的,不过项羽不识人才,韩信只得转投刘邦。起初,刘邦也不重用他,还是萧何极力举荐,韩信才得以慢慢施展自己的能力。

众所周知,韩信的军事天赋非常高,擅长率兵,并且立下了无数战功。但是对于政治,韩信却是一窍不通,最终才落得惨死下场。其实,不管他造反与否,最后的下场都是一样的,无法功成身退。

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在政治上有四个弱点,大家知道分别是什么吗?

图片:在萧何身边时的韩信剧照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点:恣意妄为、强行讨封。

当年,刘邦身处荥阳,遭到项羽率兵围困。刘邦几次突围都没能成功,心中十分焦急。此时,韩信在另一条战线上则是大获全胜,先是击败魏王,随后又俘虏赵王。

本来,刘邦派郦食其劝降齐王已经成功了,齐王已有归降之意。但是韩信为了抢功劳,仍然出兵攻打齐王。

结果齐王感觉被骗,不仅奋起反击还煮了郦食其。

拿下齐国后韩信需要给刘邦一个交代,于是他写了一封信,说齐人太过奸诈,他们内心从未想过真正投降。并且韩信还建议,应该立一个“假齐王”来治理齐国,统治齐人。

当然,韩信也毛遂自荐,想要做这个“假齐王”。正是这番胡乱作为惹恼了刘邦。不过,气愤之下,刘邦还是顺了韩信的意,封他为齐王。

图片:郦食其成功劝降齐王剧照

刘邦之所以没有发怒,是张良向他讲明了当前形势。如果不封韩信为齐王,他很可能会起兵造反,那时就更加难以应对了。所以,刘邦当时只能退一步,打算等时机成熟之后再找韩信算账。

从此事可以看出韩信在政治上的愚昧,他以为自己功劳甚大,封他做齐王是理所应当的。岂不知,刘邦安能让他如愿以偿?

要知道,刘邦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统一的王朝,成就霸业。而现在韩信却要分一杯羹,如此一来天下不是又要回到“群雄割据”的时代吗?

这自然是刘邦不愿看到的。所以只是暂时顺了韩信的意,等缓过劲来再收拾他。

图片:以为自己功劳甚大的韩信剧照

第二个缺点就是韩信太过优柔寡断,没有一点当机立断的意识。

韩信如愿以偿的当上了齐王,他认为刘邦是真的对他好,却不知刘邦心中另有打算。韩信被蒙在鼓里,傻傻的记着刘邦的好,愿意誓死追随于他。

以至于亲信蒯通劝说韩信自立为王时,韩信却不以为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并且还说了一堆刘邦的好话:“早些年汉王将我封作上将军,对我恩重如山,他宁愿自己忍饥受冻,也要将食物和衣物分给我。现在就连我想当齐王,汉王也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他待我如此,若是此时我自立为王,岂不是要背上背信弃义的骂名?”

因为韩信看不懂刘邦,也看不懂政治,所以他才误以为刘邦是真的重视他。

图片:看不懂政治的韩信剧照

其实之前刘邦器重他,是看上他军事上的才能,要想韩信为自己赴汤蹈火,就必须用各种手段感化他。更何况,此时韩信竟然直接向刘邦索要“齐王”之位,这摆明了是要破坏刘邦的统一大业。

这时刘邦还会与韩信推心置腹吗?自然不会,此时,韩信已经慢慢成为了刘邦的敌人,已经成为了他统一大业上的一个阻碍。因此,注定了韩信不会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

不管他造反与否,他的死路都是注定了的。

图片:刘邦器重韩信剧照

第三个弱点则是不知好歹。

刘邦建立汉朝后,便将韩信改封为了齐王。韩信抵达封地后,曾经项羽手下的大将钟离昧被汉军追捕。对于这位旧友,韩信选择将他藏于家中。刘邦得知此事之后,下令让韩信捉拿钟离昧。

但是韩信却居功自傲,不以为然,没有动手。此外,韩信经常带着士兵在封地上巡游,找寻威风凛凛的快感。于是,有人便向刘邦告密,说韩信要起兵造反。

此时,韩信才有些醒悟,不敢再像以往那样大摇大摆,收敛了许多,并且还逼迫钟离昧自尽,以向刘邦表示他的忠心。但是,刘邦却下令将韩信绑了起来,并且押入未央宫。

然而,刘邦念及当年情谊,不忍心杀害韩信,只是将他降了职。就这样,韩信从威风凛凛的齐王降为了淮阴侯。其实,淮阴侯也是一个不错的爵位,地位非常高。

但是这却引起了韩信的不满,这对于他来说就是巨大的耻辱。自己战功累累,帮助刘邦打下了江山,现在却被降为列侯。韩信越想越不满,于是真有了造反之意。

图片:韩信越想越不满剧照

这第四个弱点就是起兵逼宫了。

韩信找到了陈豨,并且鼓动他一同造反,到时候天下两分。陈豨动了心,于是在汉十年造反。刘邦亲自率兵镇压,当时刘邦打算让韩信与自己一同前去。但是韩信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了。

刘邦起驾之后,韩信便召集亲信,想要直接端掉刘邦的老巢。然而,事情还没实行就泄露了,吕雉知道了韩信的计划之后,急忙找来萧何商量对策。

最终萧何将韩信骗入未央宫中,韩信刚一进门就被诛杀。死得非常惨,被人用竹子给活活戳死。萧何成就了韩信的事业,最终也毁掉了韩信的人生,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图片:韩信被骗入未央宫剧照

提起韩信的军事才能,所有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但是说到他的政治天赋,就让人不敢恭维了。韩信既不识人心也不懂政治,而且目光短浅、优柔寡断,甚至还恣意妄为、不识抬举。

这诸多的缺点,成为了他人生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以他这样的政治意识,是无法与刘邦相抗衡的,倒在政治场上也是早晚之事。

所以说,韩信的下场是已经注定好了的,不管他最终是否造反,等待着他的都是死路一条。

评价史记对韩信之死的评价

司马迁:“韩信、卢绾非素积德累善之世,徼一时权变,以诈力成功,遭汉初定,故得列地,南面称孤。内见疑彊大,外倚蛮貊以为援,是以日疏自危,事穷智困,卒赴匈奴,岂不哀哉!”

译文:太史公说:韩信、卢绾并不是一向积德累善的世家,而是侥幸于一时随机应变,以欺诈和暴力获得成功,正赶上汉朝刚刚建立,所以才能够分封领土,南面为王。

在内由于势力强大而被怀疑,在外倚仗着外族作援助。因此日益被皇帝疏远,自陷危境,走投无路,无计可施,最终迫不得已投奔匈奴,难道不可悲吗!

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记载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一生的事迹,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注入了作者无限同情和感慨。

兵败被杀

汉高祖十年(前197年),韩信命王黄等人劝说陈豨,使其误信而反。十一年春天,韩信又和匈奴骑兵一起侵入参合,对抗汉朝。

汉朝派遣柴武带兵前去迎击,柴武先写给韩信说:“皇帝陛下宽厚仁爱,尽管有些诸侯背叛逃亡,但当他们再度归顺的时候,总是恢复其原有的爵位名号,并不加诛杀。这些都是大王您所知道的。现在您是因为战败才逃归匈奴的,并没有大罪,您应该赶快来归顺!”

韩信回信道:“皇帝把我从里巷平民中提拔上来,使我南面称王,这对我来说是万分荣幸的。在荥阳保卫战中,我不能以死效忠,而被项羽关押。这是我的第一条罪状。等到匈奴进犯马邑,我不能坚守城池,献城投降。这是我的第二条罪状。

现在反而为敌人带兵,和将军争战,争这旦夕之间的活头。这是我的第三条罪状。文种、范蠡没有一条罪状,但在成功之后,一个被杀一个逃亡;现在我对皇帝犯下了三条罪状,还想在世上求取活命,这是伍子胥在吴国之所以被杀的原因。

现在我逃命隐藏在山谷之中,每天都靠向蛮夷乞讨过活,我思归之心,就同瘫痪的人不忘记直立行走,盲人不忘记睁眼看一看一样,只不过情势不允许罢了。”于是两军交战,柴武屠平参合城,并将韩信斩杀。

扩展资料

韩信死因之一

韩信帮助刘邦打江山,追赶项羽,追到荥阳时,按兵不走了。刘邦不知怎么回事,去问萧何,萧何说:“他这是讨封哩。”刘邦立时就封韩信为“三齐王”,就是与天王齐,与地王齐,与君王齐。

还封他“五不死”,就是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没有捆他的绳,没有杀他的刀。韩信这才去追赶项羽,把项羽打败,为刘邦打下了江山。

刘邦坐了江山后,怕韩信势力大,压了自家的天下,就想杀死韩信,可是自己亲口封了韩信“三齐王”、“五不死”,怎么杀他呢?他想了个杀韩信的办法告诉了吕后。

吕后召韩信进宫,对韩信说:“你犯下了谋反罪,君王叫我杀你。”韩信说:“那不行,君王封我五不死的,这事我得当面和君王说说。”吕后说:“哼哼,你见不着君王了,你看看你来在了什么地方?”

韩信一看周围阴森森的,往上看顶棚遮得严严的看不见一丝天,往下看地上铺着毯子,看不见一点点地,又见不了君王,心里不由叫苦。

没等韩信分辨,吕后又说:“君王封你'五不死',我们都按君王的意思办了。我知道你还要说:没有捆你的绳,没有杀你的刀,这些我们都不用。”说完,一挥手,两旁几十名宫女个个手拿棒锤,一拥而上,团团围住,一阵乱打,把韩信活活打死了。

韩信死因之二

另有传说中,刘邦曾允诺,只要韩信「顶天立地于汉土,绝不加兵刃于身。」

故韩信被杀时,吕后吊之於长乐宫大钟之内,头为大钟所罩,不见天日;脚悬空于地面:所以无法顶天立地。

吕后也使用竹刀(削尖的竹子),或说是用桃木剑,而非以兵刃(刀、剑之类,有刀刃的武器)将其杀死,以不违背当年的承诺,但无记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信之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信

汉朝时期,韩信真的是因为自己的“反心”被杀吗,发生了什么?

韩信他的死自然不是因为他的谋反之心啊,韩信他最后会被汉高祖刘邦杀死,只是由于韩信他手上握有兵权,这就惹得了汉高祖刘邦的猜忌之心。司马光曾经认为汉朝可以得天下,大部分都是依赖于韩信的功劳。当年楚汉战争,正是由于韩信率领汉朝的军队,平定了天下,刘邦才可以建立汉朝的。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么一个对汉朝有过如此功绩的大臣,最后却是在帮助刘邦建立汉朝之后没过几年就被杀死了,还被诛灭了三族。虽然说很多史书上面都是说韩信是因为谋反才被杀死的,但是只要是个正常人就想一想,就会觉得这其中是有着不少的蹊跷的。

如果韩信真的生出了反心,那么他肯定会在他还握有兵权的时候去造反,而不是在自己的兵权都被刘邦拿了之后才去造反。而且韩信他一直都是把刘邦当做恩人去看待的,当年曾经有人劝韩信和楚国联合,一起对抗汉朝去三分天下,但是韩信他却是认为汉高祖刘邦对他是有恩的,他是不能去背叛刘邦的。所以韩信如果想要造反,怎么会在当初说出这种的话?那么多好的机会不要,韩信偏偏要造一个不可能成功的反?这种说法完全就是一个笑话啊!

而且虽说韩信是在刘邦在位的第十一年的时候去造反的,但是那个时候的韩信已经没有兵权了,而且外面那些造反的人已经被刘邦所平定了,那么是谁和韩信去联合造反的?所以,韩信想要去造反,只不过是刘邦杀韩信的一个借口罢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92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