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农民起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农民起义,是古代封建制王朝之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诚然,古代的农民起义大多都只能开个头,也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中的星星之火。比如陈胜吴广起义,又比如太平天国起义。
他们大多都无法取得最终的胜利,但是只并不妨碍他们的引导性作用。
但是有心之人有没有发现,农民起义只有在封建制王朝中出现过,也就在秦朝成立之前出现过,在秦朝以前,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却没有什么记载。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思想的觉醒,是重要的原因
提到农民起义,那么就必然会提到陈胜吴广起义。毕竟,这算是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陈胜喊出的宣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句话,我就算是现在听到也是热血沸腾。
都说投胎是个技术活,如果说现在的人还能通过努力来提升自己后代的地位,那么在当时这就是个奢望。
事实上,不止是在春秋战国,在科举制出现之前,基本上都是如此。无论是汉朝的孝廉制还是曹魏的九品中正制,说到底都只是达官显贵用来控制朝堂的一种手段罢了。只不过,这个现象在春秋战国时期尤为严重罢了。
以战国为例。吴起在进入楚国变法,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楚国封君太众。
什么叫封君?封君就是贵族。在当时,贵族和你是否努力无关,只和你的出身有关,只有少数平民能够通过君主赏识获得封赏,但是太少。这也是秦国能够崛起的原因,因为秦国的军功爵制,不分平民和贵族,只要获得战功就能获得封赏和爵位。
在春秋战国时代,姓氏是贵族的专利,平民甚至没有资格有姓氏,只能有名字。说到底,还是因为他们存在感太低。
这种情况在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才得到缓解。因为秦灭六国以后,设郡县制,且大量的六国贵族沦为平民,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平民和贵族之间的界限。
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能支撑陈胜说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种话。
春秋战国时期农民起义没有产生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诸侯混战的时期,一个群雄割据的时期。这也就意味着,战争的频率十分快。
战争频率很快,就意味着各国诸侯对于士兵十分的重视。
以战国时期为例。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武卒,秦国的秦锐士,齐国的齐技击都是各国的精锐部队,他们的待遇也是十分之好。
上面已经说过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等级分明十分鲜明,这也就意味着底层平民想要获得大量封赏,就只能去当兵。因为春秋战国这种混乱的背景,就意味着各国诸侯不可能不对士兵不重视。
大量的平民去当兵,而战国时期频繁的战争又会造成数量相当之大的伤亡,农民就算想起义,也没有响应的基础。
而秦朝建立以后就不同了。
秦朝建立以后,秦朝就没有地方发动战争了。都说战争是积累财富最好的手段,秦国失去了六国这样的敌人,也失去了掠夺财富的机会。
平民失去了获得封赏的机会,就只能在国内从事生产,数量之大,令人咋舌。在这样的背景下, 一旦当朝皇帝无法满足他们日常所需,就会出现农民起义。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这个已经是写进教科书的,那么问题来了,难道秦朝之前,就没有农民起义吗?为什么说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呢?
想了解这个问题,首先得明白秦朝之前的政治制度,秦朝之前是周朝,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周朝的制度是以分封制和井田制为基础制度的,分封制是政治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两者形成了秦之前朝代的主要制度。
此外,以秦朝为界限,秦及之后的朝代被称为封建制帝国制度,秦之前的朝代被为分封制奴隶社会,所谓的奴隶社会是指整个社会最底层有大量身份是奴隶的人,这些人没有自由,没有财产,甚至都不能当成人,奴隶只是奴隶主的财产,而不能做为独立个体的人。
秦之前的商、夏、周当然也有农民,不过跟后来封建社会的农民是不一样的,接下来看看作为奴隶社会的夏、商、周的农民与后来的农民有何不同?
一、分封制之下的农民
秦之前的商、夏、周实行是分封制,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再将土地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将土地分封给士,士是最低一等的贵族,无论是诸侯、卿大夫还是士,他们的土地都是天子赐给的,他们名义上都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诸侯、卿大夫、士获取土地后,再把土地租给农民来种,或者把土地让自己的奴隶耕种,如果是奴隶耕种,则所有的收成都归诸侯、卿大夫、士等奴隶主,如果是农民来耕种,则需要上缴一定的赋税给奴隶主,农民同样只有土地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秦之前实行是世卿世?制,也就是世袭制,所有的职位都是以出身来决定的,贵族的后代永远是贵族,奴隶的后代永远是奴隶,农民的后代永远是农民,即使受到压迫,也是奴隶受到的压迫最为残酷,农民身份在秦之前的朝代并不算低,所谓的士农工商,农民的地位是排在士这个贵族之后的,所以还算高的,在夏、商、周三个朝代,农民的身份高于手工业者、商人和奴隶。
华夏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社会,当时的统治者都是重视农业的,比如商鞅在秦国变法,除了军功可以获取爵位之位,农民种地拿粮食也能换取爵位,而且商鞅变法明确是重视农业抑制商业的。
二、井田制之下的农民
夏、商、周实行是井田制,所谓的井田制就把可耕种的田地人为地划分为井字的形状,共有九块,正中间一块是公田,属于奴隶主贵族,其他的八块是私田,奴隶主贵族分给农民或者奴隶来耕种,但是,农田的所有权全部归属天子,但实际上这跟周天子的实力有关,周天子实力强大时尚能遵守,当周天子实力衰退时,所有权实际上就成了奴隶主贵族。
农民或者奴隶不仅要耕种自己的田,还要帮助奴隶主贵族耕种中间的公田,这是一种公有制土地制度,等于公田就是向周天子上缴的赋税一样,但是,农民种地首先是向直属的奴隶主贵族上交赋税,整个周朝近八百年的时间,井田制越到后越崩溃,因为农民实际上受到了所有奴隶主贵族和天子的盘剥。
那为什么周朝的农民不反抗起义呢?
首先,农民形不成规模,也就无法起义。
陈胜吴广在秦朝末年发动的起义,可是一呼百应的,因为秦朝时期整个天下实行同样的制度,陈胜吴广受到的压迫,在秦朝其他地方同样存在,并且所有农民起义有着共同的敌人--秦朝,所以有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情况。
但在秦之前就完全不一样了,秦之间是分封制,农民是依附于奴隶主贵族一起生活的,并且按不同的奴隶主贵族分割为很多不同的诸侯国,比如秦国农民和齐国农民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实行是不同的制度,文字、语言都不相同,秦国的农民受到压迫想反抗时,齐国的农民不一定会反抗。
同样的道理,就是在一个秦国内部,农民也被分为依附于很多不同的奴隶主贵族,也可以称为领主,当时的农民是严禁流动的,生活在一个地方,永远都在一个地方生活,除非诸侯国对外征战,否则不可能到其他地方,这种情况下,即使部分农民受到压迫也是不敢反抗的,因为实力弱,形不成规模,又没有多少帮手,也就无法起义了。
其次,等级森严,农民无法改变。
秦之前的社会是贵族社会,等级非常森严,农民世代是农民,贵族世代是贵族,根本不可能发生改变,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喊的什么口号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话的意思是说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
陈胜吴广起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为了改变阶级,他们喊出这话,因为在这之前的贵族就是天生的,而秦朝的建立改变了这种规则,实行了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所有的贵族都消灭了,取而代之的是官僚。
所以秦之前的朝代农民终身是农民,即使起义也改变不了这个身份,既然改变不了,起义也是徒劳无功的,所以秦之前的社会有过奴隶起义,比如公元前522年发生在郑国的崔苻泽奴隶起义,也有过国人暴动,国人不是农民,而是居住在都城之内的人,包括贵族、商人、手工业者和普通平民,而没有农民起义,至少史书上没有记载过一次农民起义。
最后,农民无法离开领主独立生活。
当时的农民都是忠于自己领主的,农民没有土地,是不能离开领主单独生活的,反而要与领主共存才能生存,如果农民受到压迫,想要反抗的也就是领主,那么反抗之后呢?他们怎么生存呢?农民是没有土地的,反抗之后还是没有,他们不可能击败那个时候的领地,或者诸侯王。
而秦末时期的农民可不一样了,这个时候土地已经私有了,农民是有土地的,但凡农民能生活下去,肯定是不会反抗起义的,一旦农民失去土地,很有可能就会发生起义,这也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但在秦之前的奴隶社会,农民本来就是没有土地的,他如何反抗呢?一旦反抗,与领主阶层分离,农民是无法生存下去的。
农民起义之所以发生在秦朝,这是因为秦朝与之前的所有朝代都不同,秦朝已经废除了奴隶,原本奴隶是最底层的,到了秦朝整个天下最底层的阶级就变成了农民,这是一个庞大的阶级,而且全国实行统一的制度,一旦某个地方受到压迫,很容易传染到全国,而秦之前的朝代是分封的,你可以理解为一个个不同的诸侯国联盟,每个诸侯国的政策与制度全都不一样,很难形成共识与同一个目标,再加上奴隶社会中的农民并不是主要的阶级,所以秦之前没有农民起义。
周平王东迁后,天子大权旁落,各诸侯国崛起,后来陆续出现了春秋五霸,相继问鼎中原,争霸天下。同时,春秋时期又是一个大变革的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贵族社会遭到挑战。三家分晋后,来到了战国时代,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奴隶制由此解体,封建制度开始确立。此后,战国纷争不断,大国吞并小国,形成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到了公元前221年,这个格局终于被秦国打破了,天下获得了一统,建立了秦朝。这是一个全新的朝代,与之前的三代不同,它没有分封天下,而是置郡县皇帝认命之。
由此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瓦解而封建社会确立的重要时期,它在经济上完成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过程。在秦统一六国后,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纷争局面,既从政治上完成了大一统,亦从政治上正式确立了封建制度,发展出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贯穿封建社会的始末,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相应地,推动封建社会不断发展的?农民起义?也出现了,正是应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那句话呀!
所谓封建王朝,就是实行封建制度的王朝,它在政治上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又在经济上坚持?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稳定,但形成了新的社会矛盾,即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这个阶级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运动,进而摧毁封建政权机器。而封建土地私有制是维系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它决定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也给农民阶级带来了极大的剥削和压迫。一个封建王朝的盛衰,也几乎取决于这个制度维护的好不好。好的话,社会稳定发展,很快会步入治世。反之,即遭到破坏,就会发生土地兼并的社会问题,伴随而来的还有流民问题。一般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一个王朝大多步入了中后期,社会矛盾比较尖锐。稍微一个处理不慎,就会引发农民起义,动摇封建王朝的统治根基。所以说,封建王朝以压迫剥削农民为统治,最终亦被?农民起义?所推翻或帮忙推翻。
综上所述,封建王朝建立的本身就孕育了?农民起义?爆发的必然性,这是它压迫剥削农民阶级所决定的。当封建王朝内部的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的社会矛盾,并且不可调和时,那么就会爆发?农民起义?的运动风潮,它不管是在王朝的那一个时期,受不了了就应运而生了。
陈胜、吴广起义之前,中国乃至世界都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是为什么呢?小国寡民是不能产生大规模农民起义的,产生大规模农民起义的人口基数是超过2000万总人口。自然灾害、社会制度、土地所有、人口规模决定农民起义的规模。中国自从八千年前进入农业文明,农民就是整个社会的主体,手工业者诞生后数量有限,商品交换以部落间交换为主体。公元前二十八世纪,神农炎帝建立?象朝?,?皇?升华为?帝?,天下共主的概念向天子转化。专职的商人群体诞生了,手工业者分工更加细致,中国第一王朝的开创,也开创了土地分封制,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制正式形成。
华夏中国从来没有存在过严格意义的?奴隶社会?,奴隶是人类政治、战争的产物,华夏中国也有战争,也会产生大批的战俘。战胜的一方,对于大批的战俘,一是用作交换战俘,二是用作奴隶和杀殉,奴隶在华夏社会存在过很长时间,人数有限规模有限,而且奴隶的劳动生产率低下。华夏社会的主体一直都是自耕农,自耕农还要充当初级手工业者,大部分简单手工产品以及高端手工产品的毛坯都是农民制造的。
象、夏、商、西周时期,为什么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奴隶起义和农民起义呢?奴隶在这一时期的华夏中国,人口的数量非常有限,只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不到,因此奴隶,是不能掀起大规模起义和动荡的。炎黄二帝之后、至西周以前,占中国华夏人口的绝大多数是自耕农和手工业者,土地是部落公有制,自耕农从部落公社那里分到土地,自主经营缴纳田租税款并且服劳役和兵役。
【象朝】公元前二十八世纪至公元前2070年,实际控制地域,东至辽东至大海,西至青海湖、敦煌,北至鄂尔多斯、张家口、燕山,南至韶关以北、赤水以北,国土面积约500万,早期人口700多万,晚期人口1000多万。象朝万国万邦。
【夏朝】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实际控制地域,东至辽东到大海,西至青海湖以东,北至鄂尔多斯、张家口、燕山,南至韶关以北、赤水以北,国土面积400多万,人口1000多万。夏朝千邦万国。
【商朝】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实际控制地域,东至辽东到大海,西至甘肃平凉,北至张家口、燕山,南至韶关以北、赤水以北,国土面积400万,人口1300万。商朝千邦千国。
【西周】公寓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实际控制地域,东至辽东至大海,西到甘肃陇西,北至张家口、燕山,南至韶关以北、赤水以北,国土面积400多万,人口将近2000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91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