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将军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我们经常在古典小说中看到,古代将军“在百万军中杀敌如探囊取物”,他们冲进敌人阵中时,一条枪舞动起来“如砍瓜切菜一样无人能敌”。那么,古代的将军,真的这么厉害吗?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古代将军面对那么多敌手,他真的能够做到闲庭信步来去自如吗?
(古代将军画像)
说起来,古代将军还真的具有这样的可能。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古代将军都是艺高又胆大的。
正所谓“艺高人胆大”,反过来“胆大人艺高”也是对的。也就是说,胆大和艺高是相辅相成的。
为什么古代将军都是艺高又胆大的呢?
古代将军,之所以成为将军,世袭的情况是有的。但是,更多的是在战场上拼杀出来的。在拼杀过程中,必然就有淘汰。那些胆小的,武艺不精的,自然就在战场上给杀死了。尤其是那些本身没什么本事靠世袭获得高位的将军,比如赵括之类,他们大都在战场上给杀死掉了。在战场上留下来的,必然是不怕死,并且是没被打死的那些人。
当一个人当到将军这个层面的时候,他显然已经是经过多次在战场上冲杀而被淘汰下来的。自然是那种既胆大,同时也艺高的人,因此,他才敢冲进百万军中,同时又不会被别人杀死。
(赵括画像)
其二,古代将军都是装备最好的。
我们现在看秦始皇兵马俑,我们会发现,秦始皇兵马俑里面的士兵,他们的装备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不一样?其实就是他们的等级不一样。等级高的士兵,都是装备好的。等级低的士兵,都是装备差的。
古代的将军,自然是装备最好的。首先,他们的战马是跑得最快的,而且脚力也是最好的。古代大将在战场上拼杀的时候,某个大将战败了,往往说他“马失前蹄”,或者马乏力,首先被压垮了。实际上也就是他的装备不是太好。
除了战马以外,古代将军的铠甲也是最好的。铠甲是对自己起保护作用的。只要铠甲保护性能好,保护作用就很大。一般的武器不太可能轻易伤到将军。而士兵的铠甲差,他们在和将军对抗的时候,显然占不到便宜。
另外,古代将军还有一件比别人厉害得多的武器。这件武器,在重量和锋利程度上,都超过了一般的士兵。因此在和一般士兵对阵的时候,会占很大的优势。
(刘秀画像)
其三,古代将军冲杀靠的是气势。
为什么古代将军冲进百万军中,能够探囊取物?为什么敌军有那么多人,却依然无法阻挡将军?最重要的原因,是冲进百万军中的将军,有一个强大的气势。
这种气势在古代战场上多次出现。如果一支军队,大家有足够的拼劲,在向前冲锋的时候,不管人数多少,可以说都是无人能挡的。刘秀曾带着十几个人,从昆阳城里冲出来,冲破敌人的围困,出去找外援。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气势如虹。当他们冲进敌军队伍的时候,敌人一看见战马冲过来了,又看见他们居高临下手舞一杆长枪,心里自然就会怯场,本能地就会躲避。跑得快的,可能就躲开了。跑得慢的,就被“砍瓜切菜”了。
(项羽画像)
其四,古代将军与士兵有不同心理。
古代将军在冲进敌军中的时候,他们和士兵的心理是不一样的。
任何人都害怕死,尤其是在战场上。但面对死亡的时候,将军和士兵心理是不一样的。
士兵更多的是随大流。如果气势很顺,士兵们自然会跟着冲杀起来。如果气势不顺,士兵们在战场上,可能就会只顾着逃命。
但是将军是不一样的。将军是领导,他们会带着军队打仗。士兵们都看着他们呢。不管在什么时候,他们都要起到带头作用。因此,绝对不能怕死,也绝对不能松懈。这样一来,他们的气势自然就很旺。有这股气势,他们在战场上杀起来就很厉害。
当然了,我们所说的,是将军冲进百万军中的情况。也有一些将军,喜欢用谋略取胜。对于他们来说,谋篇布局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不太可能带着士兵到战场上拼杀。而这样的将军,他们的胜率往往是最高的。比如,靠谋略取胜的韩信,打起来就比靠勇武取胜的项羽厉害。
(参考资料:《古代战争简史》等)
既然说到了这个问题,其实要说差距肯定是有的,要不然凭什么武将能够去统兵呢?那就从三国的史料记载当中来具体的分析一下,三国时期士兵与武将之间的具体差距在哪儿,分析一下将军斩杀士兵有没有其描述的那么轻松。
那就从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一下,三国时期兵和将的差距。其一,史料当中将领斩杀士兵的记录。其二,武将是怎么练成的。其三,三国时期的士兵都是个什么水平?
首先,来看一看《三国志》对于兵和将之间的描述。
咱们就不拿《三国演义》来评判了,主要就是因为它是小说,文学夸张的程度太大了,没有《三国志》那样客观的描述。动不动就是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说实话百万曹军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赵云。这种实在是太夸张,一看就是罗公在吹赵云这个人,而且吹得有点过分了。
那么在《三国志》描述的三国正史当中,哪位武将杀士兵杀得最狠呢?其实说出来大家可能都有点陌生,那就是文鸳。
说起文鸳可能大家都很陌生,但是据《三国志》记载,文鸳可以说有着一项非常傲人的记录,那就是单骑闯入千余人当中,而且全身而退。原文如下:
师使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而追之,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
至于演义当中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那是罗公编造,做不得真。单从此来看,三国时期单场战斗斩杀士兵最狠的就是文鸳了。这里要特别注意说的是正史,不是三国演义的故事当中,不要搞混了。
其次就来分析一下文鸳在历史上,这种面对数千人还能单枪匹马干翻数百人的能力是怎么来的呢?也就是文鸳是怎么炼成的?
其实文鸳之所以在正史当中也能这么厉害,一次斩杀数百名士卒。除了史书存在夸大之嫌疑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父亲也并非凡人,可以说是将门虎子了。他父亲文钦就是一个狠人,陈寿对他的评价是:
骁果粗猛,数有战功,好增虏获,以徼宠赏。
从此来看,文鸳的这一身武艺某些程度上和文钦的教导是分不开的。其父亲身居高位,是曹魏势力的前将军,担任扬州刺史主政一方。一身武艺在三国后期也勉强排的上号。其父亲的这种情况,再保证了文鸳能够受到好的武艺教导的同时,也使得他免于饥寒。能够安心去练习杀敌破阵之术。
纵观三国当中有名的武将,其实除了天赋之外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富!关二爷看似最开始是个逃犯,但是据他自己描述其祖上也是豪族。而刘备的三弟张飞,也是本地富户。纵观三国正史,但凡是能够当上武将的,基本上没有破落户,最差的都是家里面都是地主阶级。在三国那个年代,没钱想练武?有点困难。
最后来分析一下,三国正史当中小兵的能力。
看似好多时候这小兵也没什么可描述的,但是史料还是有着对于他们当时装备的描述。有一部分是皮甲,而另一部分是布甲。而武将大多数使用的都是铁甲,单从防御上面来说士兵的装备就比武将差了不止一筹。
与此同时,士兵们使用的武器质量也十分的一般。毕竟三国时期,钢铁产量实在是低下,武将武器基本上靠手工打造,用的钢必然是要比士兵的好一些了。而且三国时期冶铁技术没有现在这么高,武将的武器尚且可以用工匠手工打造,而士兵的武器大多数都是铸造品。
这其中的区别就很大了,铸造的武器主要是把滚烫的铁水倒入模具当中,从而冷却成型。而打造则是靠铁匠的锤子,一下一下的锤出来的。这两种制造方式造出来的武器有两个差别,其一就是打造的武器一般没有气泡,而铸造容易在冷却过程当中产生气泡,从而影响武器质量。
其二就是,打造武器含碳较少,因此比较硬。而铸造的武器含碳量是非常高的,就导致其非常的脆。在交战的时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就影响了士兵和武将之间的实力对比了。
还有一点就是伙食问题,士兵平时吃饭都是吃不饱的。有时候食用的都是粗粮,或多或少都有点营养不良,不说瘦得皮包骨头也差不多了。毕竟三国那个年代农业水平实在是低下,没那么多的粮食。而武将显然就滋润的多,又是肉,又是酒的。这也就导致了其战斗力的差距。
其实,在史书当中武将斩杀许多士兵的记载,虽然有着夸大的嫌疑,但是大体来说还是可信的。毕竟从各个方面来看,普通的士兵跟武将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90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