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为什么叛变?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汉朝在“文景之治”后,综合国力大增,人民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汉王朝从解决内部隐患走向解决外部矛盾,此时最大的外部隐患便是北方强大的匈奴。
在汉武帝之前,各帝王对匈奴采取的措施一般是防御、安抚,以换取和平共处。汉武帝继位后,在他的励精图治下国力日渐强大,对匈奴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开始由防御转向战略进攻,就是主动进攻匈奴,想要一举解决北方匈奴带来的长期隐患。在一次又一次的汉朝与匈奴的大战中,诞生了诸多名将,例如卫青、霍去病、李广、赵破奴等等,在众多英雄史诗的背后,也有悲情的人物,那便是李广之孙的李陵。
李陵,元光元年(前134)出生于名将世家,为飞将军李广的长孙。李陵擅长骑射,有仁爱之心,名声很好,曾任职侍中、建章监。汉武帝认为他有李广的风范,让他领兵八百,而他率军深入匈奴且顺利返回,面对如此佳绩,汉武帝破格提升他为骑都尉,命他常驻边塞教习士兵箭术以防卫匈奴。
天汉二年(前99),李广领兵三万进攻天山一带的匈奴部落,为保障粮草的安全,汉武帝想要李陵承担运送粮草任务。身为名将之后的李陵,不甘于只是押送粮草、保障后勤,主动请求出战。汉武帝对李陵并不十分信任,说没有多余的马匹可以拨给他。李陵仍然积极争取,说不需要马匹,只需五千步兵,愿以少击多直捣单于王庭。汉武帝见他勇气可嘉,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于是,李陵率领他的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向北行进到浚稽山,遭遇到了单于主力部队,被三万多匈奴骑兵包围。李陵见状迅速指挥队伍摆开阵列,准备迎击,匈奴见汉军人少,便大意的直接冲向李陵部队。李陵计策生效,匈奴兵败退,汉军乘胜追击,杀匈奴兵数千,首战告捷。单于大失颜面,非常恼怒,便召集援军,共八万多骑兵围攻李陵。李陵只能且战且退,连日的苦战,士兵伤亡众多,且士气大不如前。李陵及时找寻士气骤降的原因,原来是军中藏匿有盗贼的妻女,找到病因便对症下药将这些女子全部诛杀。果不其然第二天士气高涨,我军斩杀匈奴首级三千多。
面对匈奴数万精兵,李陵还是力有所不足,只得向东南方突围撤退,一路上与匈奴兵多次交手。匈奴兵紧追不舍,且怀疑汉军有埋伏,在多次失利后便准备撤退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英雄与小人,李陵的军中便有一小人,一个叫管敢的军侯。管敢因为被在军中受到侮辱,便逃出投降了匈奴,并且告知单于,李陵军并无后援。李陵军的详情全都被单于知晓,单于大喜,对汉军的攻势愈加猛烈。李陵只得败退折入狭谷,匈奴推石而下,汉军伤亡惨重。
李陵与将士被困许久,商议四散突围,还可能有人逃回去报告陛下。李陵半夜与十多名将士组队出逃,但被数千匈奴兵追赶,将士战死,李陵只得下马投降,长叹“我无脸面去见陛下呀!”后来汉武帝得知李陵已降匈奴,大怒,文武百官都痛骂李陵。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身为史官的司马迁直谏,说明了李陵的情况,还为他求情说到:“他虽身陷重围而战败,但他杀死杀伤敌人的战绩也足以传扬天下。他之所以不死,是想立功赎罪以报效朝廷。”
因为李陵辩护一事,司马迁受到牵连,被汉武帝打入牢狱。很久之后,汉武帝终于悔悟了,让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接应李陵,但公孙敖无功而返,还向汉武帝说到,李陵正在训练匈奴兵以攻汉。汉武帝大怒,便将李陵家族处以族刑。身在匈奴的李陵听闻此事,身心将会是多大的打击啊,实在不可想象。
后来汉使来访匈奴,李陵质问为何杀他宗族,汉使说因他为匈奴练兵。李陵大叹,练兵者是李绪,而非李陵。汉使回去告知,汉武帝才知此前李陵练兵一事是谣言,可为时已晚,李陵早已断了回汉的一切念想和幻想。
李陵在匈奴深得单于的喜爱,把女儿嫁给他,立他为右校王,成了掌权的贵族。后来汉武帝去世,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掌权辅政,霍光早前与李陵是好友,便想接李陵回汉,于是派遣李陵过去的好友任立政等人出使匈奴。任立政等人见到李陵后多次暗示,李陵却沉默不语,后找到机会直接明说,李陵可放心回汉,富贵之事无须担心。李陵本可回汉,但他却有些心灰意冷,最后说,“大丈夫不能反复无常,再次蒙羞。”
胜败乃兵家常事,李陵以五千步兵对抗匈奴八万精兵,是何等机智勇猛,奈何最后不敌而投降。武帝听信谣言,诛杀李陵宗族,剩下心灰意冷的李陵独留草原。李陵,他有国有家,但故国故家的伤痛永远留在他心中。当他独自一人站在茫茫草原,望向远处时,只有自己能感受这悲情人生。
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件很有争议的事情,就是李陵向匈奴投降这个事情。很多人在怀疑他是真的头像还是假的头像,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事情吧。
首先就是李陵这个人,他个人的性格是比较骄傲浮躁的,所以说他有一点的不自量力,看不清楚自己真正的实力到底是如何的,尽管他是李广的孙子,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是李广,就算是有血缘能力,也不可能说完完全全继承李广的能力。所以说他没有自己去带着5000精兵去灭杀匈奴的这个能力,他就应该认认真真做一个后卫学习如何去打仗带兵。还有就是说当时是存在着一些的叛徒的,尽管当时匈奴都已经有退兵的打算了,可是后期他发现李宁根本就没有后面的资源,所以说那吗匈奴就集中了自己的兵力进行猛烈的攻击,他走投无路之后就也只能够选择投降。
还有就是前面说呢,他带去的只有5000精兵要知道当时匈奴前前后后共计11万人,怎么看他都不可能会打赢这11万人。还有就是他们军队上的一些矛盾了,当时军队里面有一个人看不上李陵也不愿意去做后援,还甚至上书汉武帝请求推迟出征,他让李陵陷入了一个绝境,如果当时有人愿意去接应一下,其实也不至于让李玲便捷投降。其实对于他投降这件事情,我认为如果当一个人陷入绝境之后,估计也只能够叛变了,这只能是他最悲壮的一个选择。
于李陵来说,汉朝是他的根也是他的伤心地。他曾经将一腔热血给了这块土地这个王朝这个皇帝,却因为一场战败被武帝削得名不剩名,家不成家,终身不愿再回汉地也能理解,何况他与苏武不一样,汉地再也不是他想回就能回的地方了,一军主将战败回去能有什么好果子吃。
有人说李陵投奔匈奴封官加爵恣意潇洒是一个叛徒汉奸,我反而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心疼的可怜人。他出身军人世家,出生时父亲就已经去世了,后来叔父李椒也死了,然后祖父李广与匈奴交手战败又羞愤自尽,李广的弟弟官至丞相却畏罪自杀,唯一的直系亲人叔父李敢打伤卫青又被料理了。他的成长伴随着一个个至亲的离去,他的内心可以说是很没有安全感的。
不到二十岁他就已经才能出众赫赫有名了,不差于霍去病,武帝对他也是恩宠有加。到天汉二年与匈奴对战的时候弹尽粮绝,无友军驰援的情况下投降了,其实这个时候我认为他很有可能是诈降,后面再伺机报仇。毕竟族人都还在汉地,这样一个从小亲情缘寡淡的人不可能不在乎自己的族人,然而汉武帝在朝中大臣的落井下石之下信以为真的战败归降匈奴,很速度地让李家族人全部领盒饭了。
李陵得到消息还能再回汉地吗?李氏三代一腔热血报国,因为一次战败帝王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做了处罚,再热的心也凉透了,不如不回那块伤心地,更何况家人都没有了回去做什么呢,何况他与苏武不一样,回去之后武帝又能放过他这个曾经归降过匈奴的耻辱之人吗。
这个少年失怙,中年失志,后年失国的铮铮武将终究没了国,回不了家,可叹可怜。
李陵就是名将李广的后人,说其这个人物,很多人就会想到他当初背叛了西汉,成了汉奸,但是司马迁却为他求情,而且在后世,他还受到大家的同情,这是为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李陵出身将门,从小就有将门的气质,不仅武艺出众,而且待人接物方面也是非常友好,很受大家的喜欢,当时的汉武帝也很喜欢李陵,命他领兵攻打匈奴,后来在一次浚稽山之战中,李陵也参与了作战,这一次他虽然没有死,却真的成了?叛徒?。
当时西汉攻打匈奴时,在匈奴那边安插了一个内应,这样可以提供地方的情报,攻打起来就会容易很多,但是很不幸的是,西汉安插的这个内应后来被发现了,而且被杀死了,这样导致西汉的计划失败了,两万多的士兵基本上全部战死了,李陵也没有得到逃脱,由于没有及时的救兵,最终背匈奴俘虏了。
汉武帝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竟然勃然大怒,认为李陵背叛了他,要灭他三族,后来司马迁一直替他求情,他认为李陵之所以失败了,跟李广利的见死不救也有一定的关系,而且司马迁还说,我们也只是听说一个李姓的将军在题匈奴练兵,那到底是不是李陵,现在还是未知数,一切可以等事情水出石落再做打算。
但是汉武帝根本就不听司马迁的劝说,执意要杀了李陵全家,后来李陵得知自己的家人都死了,而且自己还被扣上了一个?叛贼?的头号 ,不禁非常的绝望,于是真正改投匈奴了,李陵其实这时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背叛。
尽管李陵背叛了西汉,但是至始至终他都没有带兵攻打西汉,这也算是为西汉做了一件好事,这样的人,怎么不受人同情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8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