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是因为陈圆圆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吴三桂是明清之际争议性极大的一位人物,其中就公元1644年投降清朝一事,在史学界都是备受争议的问题。在清朝初年私家史书中对吴三桂为何会投降清朝这一问题,其看法就各不相同,有的说他是为了借清兵之手为父报仇,也有人说他是故意为之。总而言之,众说纷纭!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观点,那就是认为吴三桂之所以降清主要是为报爱妾陈圆圆被夺之仇,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冲冠一怒为红颜”。关于这一点,在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的《圆圆曲》中就有很好的表现,而这一观点则就成为了世人评价吴三桂的主流观点。
那么问题来了,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手握重兵,为何要投降清朝,引清兵入关呢?难道真的是因为陈圆圆吗?说来你可能都不相信!
吴三桂——剧照
其实,关于吴三桂降清的原因,从近代以来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很多学者基本上都否决了之前的主流观点,也就是“报爱妾陈圆圆被夺之仇”。更多的原因在于:李自成对吴三桂招抚策略的失误,从而才导致了吴三桂降清!为何这么说呢?
我们知道,自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并没有实行所谓的“仁政”来安抚城中百姓,从而稳固自己的大顺政权。而是在京城内实行了残忍的“追赃助饷”政策,纵兵搜刮明朝官吏家中的财物,当然也包括城中百姓。大顺军在京城内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而吴三桂一家自然也不能幸免。
李自成——剧照
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的统治,这原本就已经给身为明朝忠臣的吴三桂带来了亡国之恨,而现在吴三桂正欲投靠大顺政权之际,李自成却未能保护好他的家人,反而与其他明朝官员那样遭到残忍洗劫,此时的吴三桂可以说是集国仇家恨于一身,就等着找机会爆发了!
现在,吴三桂再也不可能投靠李自成了!当然了,但这里我们也不要单纯地以为,吴三桂之所以降清是因为要报这国仇家恨,实际上吴三桂降清是为了保全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已。按照当前的局势来说,大顺政权不得民心,迟早会灭亡的,而清朝军队实力很强,吴三桂断然不能与之匹敌。既然不投靠李自成,独树一帜也不现实,那只有投降清朝。更何况,此时李自成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了,吴三桂只能选择求助于清军。
陈圆圆——剧照
所以在当时的局势下,吴三桂只能选择投靠清朝才能最大程度上保全自己的利益。
陈圆圆作为吴三桂的爱妾,在吴三桂心中的地位我们根本无从得知,如果仅凭一句“冲冠一怒为红颜”就简单断定这就是吴三桂降清的主要原因,可以说是十分不严谨的。当然了,在得知自己爱妾被夺之后,吴三桂“一怒”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但这也并非就是直接导致吴三桂降清的原因。
不管是选择投靠大顺政权,或是选择投靠清朝,吴三桂必然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才决定的。当然,这其中既有客观形势的影响,也有个人取向因素的影响。但无论是哪一种因素,吴三桂最终选择了清朝抛出的橄榄枝,也可以说是具有一定必然和偶然性的!
参考文献:《清史稿》、吴伟业.《吴梅村全集——上》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在田府,生活忧裕,陈圆圆在锦衣下食的环境中,日日歌舞宴饮,技艺更加精进,声名响彻就城富豪权贵之家。 吴三桂回京时,田国丈想深结这个实力派作为以后的依靠,让陈圆圆招待这个武夫。吴三桂一见陈圆圆,疑为天仙,又惊叹她的才艺,于是向田弘遇索取陈圆圆。田一则无奈,二则想靠吴三桂保护自己身家性命于乱世,便将陈圆圆送给吴三桂。 吴三桂喜得陈圆圆,无奈前方军情紧急,他只好将陈圆圆安置京城,自己返回山海关。就在期间,李自成军攻入了北京,崇祯帝吊死煤山。 李自成军进京后忙于追回赃款,占地盘,准备建立新王朝。而刘宗敏则将吴三桂的父亲抓来拷打,抄了吴家,掠走陈圆圆。 吴三桂投清败李自成后,在追击途中找到陈圆圆,从此再不敢疏忽了。后来吴三桂的势力越来越大,坐镇云南后,即在昆明大兴土木于翠湖、莲花池等处,与陈圆圆共赏风花雪月。 陈圆圆受到民间广泛同情,认为她的遭遇都不是自己的意愿所致,特别是后来吴三桂又寻了“四方观音”“八面观音”等美女纳入府中后,陈圆圆退而念佛养心,更不与吴三桂一心了,所以在吴三桂起兵反清后,她清醒地看到其定不能成事,更心灰意懒,住进了佛庵。等清军败吴三桂军攻入昆明时,陈圆圆自沉莲花池,一代佳丽“香消玉殒”了。 说起来,吴三桂为陈圆圆而叛明,为权欲又叛清,他在昆明做的最令人痛恨的事是杀死永历帝。 永历帝是明朝的桂王,为南明推为永历皇帝领南明残余力量抗清,但终于不敌清军而节节败退至昆明。永历帝无力解决残明势力与李定国等大西军的矛盾,更无力消除大西军内部的争斗,难敌吴三桂尾随而来的数十万大军,向西逃至缅甸境内。吴三桂陈兵缅甸边境,威逼缅王交出永历帝,带回昆明。 永历帝父子被押回昆明后,关在篦子坡头金禅寺内,到公元1662年(康熙元年)4月,吴三桂为断绝后患,断绝尚有兵力的李定国以永历帝为号召来反清,与他对抗,在金禅寺里擅自用弓弦勒死永历父子。 云南三迤人民同情永历帝的遭遇,鄙夷愤恨吴三桂的为人,改篦子坡为逼死坡,一则不忍说永历帝被勒死,一则说吴三桂对“故主”的行径。逼死坡后又被清政府改为升平坡,以回避历史。 逼死坡陡,走到碑前,应缓缓而行
在明朝的最后十年,手握重兵的辽东总兵吴三桂在其中起着极端重要的作用,他的辽东劲旅是当时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因此吴三桂的去向无疑决定了他中国历史走向,投向明朝则崇祯皇帝可以苟延残喘几年,投向李自成则清兵没法入关,而他最终却投向异族建立的清朝。
那么吴三桂为什么你可放弃崇祯帝和李自成最终选择清朝呢?无疑选择清朝对于吴三桂的名誉来说是最不利的,他也因此背负了六百多年的骂名。但从吴三桂个人来看吴三桂选择清朝是最明智的选择,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明朝崇祯末年整个明朝内忧外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国内农民起义席卷全国,直接威胁到明朝的统治,在关外满族人建立的大清王朝虎视眈眈,大有取而代之之势。而此时的崇祯皇帝虽有心挽救颓势,却无力回天。面对步步紧逼的农民军崇祯皇帝显得惊慌失措,最终坐视明朝灭亡。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年号永昌。不久之后他便统领大军东渡黄河进攻北京,在这危急存亡的时刻,崇祯皇帝甚至提出要御驾亲征,最终在众臣的劝导下才作罢。而与此同时有大臣提出将都城南迁的做法,崇祯皇帝也正有此心,却因众臣的家业都在北京反对迁都南京而最终作罢。左都御史李邦华提出:“太子南行,皇上固守”的万全之策,也在争执中而来不及实施。
由此可见此时的士大夫阶层在面对农民军的时候还是想着他的一亩三分地,并不将国家社稷当回事,甚至将崇祯皇上和他的皇室当人质来妄图抵挡农民军。而作为皇帝的崇祯也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在如此危急时刻竟然不能做出任何有力措施。最终在仓促中不得不下诏让吴三桂回师勤王。
很显然崇祯皇帝做出的决定已然迟缓,正月十七便再决议让吴三桂回朝,可到了二月份都还没有实施落实,一直到李自成的军队兵临城下的时候才让吴三桂带兵回朝。而接到命令吴三桂却进军迟缓,从宁远到山海关不到一百里的距离竟然走了五天,到了山海关后又修整了五天,最终遗误了战机让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灭亡明朝。
那么在这样紧急时刻吴三桂为什么不敢进京呢?其实不仅仅吴三桂不敢进京,崇祯皇帝在下旨给吴三桂让其勤王的同时,蓟辽总督王永吉、密云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等也接到圣旨前来勤王,然而却只有唐通带着8000士兵回救,其他人无不按兵不动,刘泽清甚至炸伤从马上摔下来,最终眼睁睁看着明朝灭亡。
那么明朝将领为什么不去勤王呢?那是因为勤王之路其实是一条死路,明朝末年党争严重,很多著名的将领如熊廷弼、袁崇焕等都没有倒在敌人的刀下,而倒在党争之中。而崇祯皇帝生性多疑,统兵大将稍有不慎便有性命之危。在这样的情况下勤王就成了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打不过农民军则死在农民军的手里,打败了李自成自己功勋卓著马上便会遭到朝中大臣的嫉恨,而这些朝臣是皇帝的近臣喜欢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最终可能遭到排挤甚至性命难保。在几年前的袁崇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当年袁崇焕带兵在北京城下击退皇太极没想到朝中的大臣竟然不让袁崇焕的军队在城内休整甚至煽动百姓辱骂辽东士兵向他们扔石头,最后袁崇焕的军队不得不在北京城外扎营对抗皇太极,皇太极被击退之后,袁崇焕又因功高盖主遭到崇祯皇帝猜忌,甚至冤死于崇祯皇帝之手。因此这些手握重兵的总兵按兵不动实在不敢去做袁崇焕第二。
吴三桂就是其中的一个人,他现在的官职就是当时袁崇焕的官职。身份又比袁崇焕尴尬,他是辽东总兵,当时他的舅舅祖大寿好友张存仁都在清朝任职。自已也和他们有书信来往,清朝统治者也针对吴三桂开启政治攻势,顺治元年就在顺治帝继位的一个月后,大清的辅政大臣齐尔哈朗便带兵夺取的关外三卫,唯独没有进攻吴三桂所在的宁远城,最后齐尔哈朗因为身为辅政大臣不能长期带兵在外而退兵,吴三桂生怕崇祯皇帝生疑,便上书崇祯称皇太极刚死齐尔哈朗为夺权而退兵。从这一点看吴三桂比起屡次击败后金部队,与清朝皇室有杀父之仇的袁崇焕更值得怀疑更容易受到朝臣的攻击,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吴三桂选择和其他总兵一样按兵不动,最终让李自成灭掉明朝。
李自成灭掉明朝之后,吴三桂从原先的明朝将领变成了无国孤臣。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首先考虑的便是投降与自己同文同种的农民军,刚刚开始他对于农民军对于李自成还带有幻想,于是当李自成写信给吴三桂的时候吴三桂便立刻同意投向农民军。
可就在这时候发生的一件事,那就是李自成囚禁的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及全家三十多口人并没收了吴家的财产。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可厚非,就连崇祯皇帝也为了牵制在外统兵的吴三桂便将其父留在京城任职,名为任职其实就是崇祯皇帝的人质,这一点吴三桂非常清楚。而李自成的部将刘宗敏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却最终导致吴三桂和李自成决裂。
吴三桂为陈圆圆而降清历来都被被渲染成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故事,然而事实上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并非全因陈圆圆。我们知道吴三桂对于农民起义军有一种幻想,那就是希望自己也能在新的政权中拥有一席之地,然而刘宗敏的行为最终让吴三桂反转投降清朝。主要是起义军在吴三桂这种地主阶级出身的前明官员名声实在不好,他们淫人妻女,掠人财货明朝宗室和各地大户多死于李自成之手,当他看到自己家人的处境和陈圆圆被霸占吴三桂便有一种兔死狐悲之感。
就在这时候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向他投出橄榄枝希望他投降清朝。然而这时候的吴三桂尽管已经成为亡国之臣,但任然幻想着要和清廷平起平坐,写信给多尔衮让其从内蒙进攻协助自己夺取北京城,在他的信中他将自己当成明朝大臣与多尔衮平起平坐,并承诺割让土地给清朝,应该说此时的吴三桂并不想降清,而想要效法申包胥借助清朝的力量恢复明朝社稷。当然自己也可能想要当曹操执掌光复后的大明朝。
然而多尔衮并没有上当,他决意要从山海关入关,双方在这方面陷入争执。而最终帮助多尔衮的恰恰是他的死敌李自成。李自成见招降吴三桂没有结果便决定出兵山海关,在这样的情况下吴三桂前后受敌不得不狗急跳墙投降的清兵,引清兵入关保全自己的性命。
从这点来看吴三桂最终降清有他必然之处,多尔衮的政治攻势、崇祯皇帝的猜忌嗜杀和李自成的自大短视都无不将其推向清朝那边,而并非当当只是陈圆圆。
吴三桂是明朝山海关总兵,奉命驻守山海关,抵御关外的满清军队,他是明朝军功世家,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都官至总兵。
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李自成率领大顺军直指京师,崇祯诏征天下兵勤王,命吴三桂火速领兵入卫北京。吴三桂从宁远入山海关,200里路程,走了十一天。同时李自成派唐通带4万两白银前去招抚吴三桂,吴三桂不答。等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自缢,吴三桂才到达丰润一带,犹豫观望,停止不前。 李自成令诸将发书招吴三桂,命吴襄写信劝子投降,另派人带白银4万辆犒赏吴军官兵。吴三桂和众将商议决定归顺大顺。四月初五日,吴三桂行到永平西沙河驿,见到从北京逃出的家人,得知父吴襄为闯王部下行掠,吴三桂大怒,考虑到自己和清军结仇甚深,北归很难,而“李害父陷于不知,不必仇”,到北京后再辨明。接着听到京城被李自成部下大掠,拷掠净尽,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抢占,发现不能投降李自成,改变了投降李自成的初衷,寻找新的主子。
吴三桂率领山海关军队退回山海关,犹豫不决,感到不能投降李自成,
吴三桂投降清王朝完全不是因为“冲冠一怒为红颜”,关键的原因是李自成的大顺王朝对于投降的地主阶级严厉拷掠,虽然已经占据了大半个中国,但是完全反对地主阶级,坚决消灭地主阶级,这样就和吴三桂的既有利益冲突,和吴三桂的家族利益冲突,和吴三桂的支持来源冲突。这时吴三桂已清楚的知道,他和他的阶级不能和李自成的大顺王朝共同相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8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