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曹操外号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曹操在演义中就是一个汉贼形象,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从丞相一路晋升魏王,离称帝仅一步之遥。不过曹操到死都没有称帝,那这究竟还算不算“汉贼”呢?实际上东汉末年,汉室政权衰落已经无法挽回,曹操虽然做过不少残暴事,但对汉献帝还是比较克制的,不然汉献帝的皇位早就不保了。有人分析说曹操不仅不是汉贼,还是一位汉室忠臣,这样的说法到底有没有说服力?下面就来看看吧。
汉末最忠于汉室的忠臣,莫过于曹操,虽然他被儿子尊为魏武帝,但他在世时,三分天下有其二,大权在握,依然臣事汉朝,把他说成大奸臣,那是对他的污蔑。
曹操对献帝一直忠心耿耿,顾全大局。自董卓专权,曹操逃亡到关东,集结讨董联军,虽然他是第一个发起人,但为了大局,他主动推举袁绍为盟主,这需要多么广阔的胸怀。
反董联军占领洛阳后,诸侯停滞不前,等待观望,惟有曹操独自领兵西进,虽然由于孤军深入而失败,但他的反董决心,明显比诸侯要坚定。
董卓挟天子西迁长安后,袁绍等人图谋立刘虞为皇帝,遭到曹操的拒绝,他表示“我独西向”,再加刘虞自己拒绝称帝,所以这一图谋没有得逞。
李郭之乱后,汉献帝东还,一路十分狼狈,各地诸侯都认为汉室气数已尽,如果曹操是奸臣,全可不管这种闲事,甚至对献帝加害,但只有曹操主动迎接献帝,重新建立了汉朝政权。而且为了大局,曹操还把大将军的职位让给了袁绍。
关于衣带诏事件,其实只是董承自称得到了献帝讨曹操的衣带诏,真伪难以判断。如果是假的,那么奸臣是董承,如果是真的,曹操发现这一件事后依然尊献帝为君,而不是将他废除,这怎么可能是奸臣的作为呢?我们只要看看董卓、司马师、司马昭、孙竣等人,皇帝对其稍有不满就被废掉,有的则连不满都没有,甚至加以杀害,那才是奸臣的行径。另外要说明的是,董承原来是董卓女婿牛辅的部将,也参与过李、郭等人的叛乱,来历就很有问题,实质上是董氏余党。至于曹操杀死董承的妹妹,从那个时代考虑,出于斩除后患的原因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能用现代的标准要求汉末的人吧。
伏皇后被杀,主要原因是她在董贵妃被杀后,在对伏完的书信里有“恶言”,并参与了伏家的阴谋活动。曹操其实很早就知道这件事,但一直没有行动,心里还是不愿意出现废皇后的事情,直到伏家真的对中央政权的稳定构成威胁,才不得已下手的。东汉之所以衰亡,就是在外戚和宦官交替执政下腐化的,曹操对伏氏的打击,彻底解决外戚问题,和他原来和袁氏一起诛灭十常侍一样,都是对腐蚀汉朝的腐朽势力的扫荡。
曹操虽然掌握很大权力,但一直尊重献帝权威,甚至自己的生死也交在献帝手里。曹操见献帝,都按照当时三公见皇帝的惯例,左右有虎赉夹着。有一次献帝对他说:“曹公如果认为我值得辅佐就请辅佐,不能的话也随你。”那时献帝只要一声令下就可以将曹操杀死,曹操很紧张,汗如雨下,但是献帝没有下令杀他,曹操也没有因此对献帝有什么不恭。由此可见,献帝和曹操还是比较信任的。
孙权占据江东,鲁肃一见他就劝他要学刘邦,不要学齐恒晋文,后来孙权到底自己做皇帝,当然不是忠臣。刘焉在西川借口米贼当道不愿供奉朝廷,还制作天子车马,也是想取代汉室。马腾、韩遂本来就是叛乱分子,后来受招安的。至于董卓、二袁、公孙瓒、张鲁等人就更不用说了。曹操说“设天下无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句话一点也没说错。
曹操被当作奸臣,因为曹丕篡位自立,那是他儿子的事,曹操自己一直臣事汉室。因为他,汉朝才又延续了二十多年。有人说尊刘贬曹是封建正统观念,其实,就是按照封建正统观念来考较,曹操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汉室忠臣!
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英雄
汉末最忠于汉室的忠臣,莫过于曹操,虽然他被儿子尊为魏武帝,但他在世时,三分天下有其二,大权在握,依然臣事汉朝,把他说成大奸臣,那是罗贯中的污蔑。
曹操对献帝一直忠心耿耿,顾全大局。自董卓专权,曹操逃亡到关东,集结讨董联军,虽然他是第一个发起人,但为了大局,他主动推举袁绍为盟主,这需要多么广阔的胸怀。
反董联军占领洛阳后,诸侯停滞不前,等待观望,惟有曹操独自领兵西进,虽然由于孤军深入而失败,但他的反董决心,明显比诸侯要坚定。
董卓挟天子西迁长安后,袁绍等人图谋立刘虞为皇帝,遭到曹操的拒绝,他表示“我独西向”,再加刘虞自己拒绝称帝,所以这一图谋没有得逞。
李郭之乱后,汉献帝东还,一路十分狼狈,各地诸侯都认为汉室气数已尽,如果曹操是奸臣,全可不管这种闲事,甚至对献帝加害,但只有曹操主动迎接献帝,重新建立了汉朝政权。而且为了大局,曹操还把大将军的职位让给了袁绍。
关于衣带诏事件,其实只是董承自称得到了献帝讨曹操的衣带诏,真伪难以判断。如果是假的,那么奸臣是董承,如果是真的,曹操发现这一件事后依然尊献帝为君,而不是将他废除,这怎么可能是奸臣的作为呢?我们只要看看董卓、司马师、司马昭、孙竣等人,皇帝对其稍有不满就被废掉,有的则连不满都没有,甚至加以杀害,那才是奸臣的行径。另外要说明的是,董承原来是董卓女婿牛辅的部将,也参与过李、郭等人的叛乱,来历就很有问题,实质上是董氏余党。至于曹操杀死董承的妹妹,从那个时代考虑,出于斩除后患的原因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能用现代的标准要求汉末的人吧。
伏皇后被杀,主要原因是她在董贵妃被杀后,在对伏完的书信里有“恶言”,并参与了伏家的阴谋活动。曹操其实很早就知道这件事,但一直没有行动,心里还是不愿意出现废皇后的事情,直到伏家真的对中央政权的稳定构成威胁,才不得已下手的。东汉之所以衰亡,就是在外戚和宦官交替执政下腐化的,曹操对伏氏的打击,彻底解决外戚问题,和他原来和袁氏一起诛灭十常侍一样,都是对腐蚀汉朝的腐朽势力的扫荡。
曹操虽然掌握很大权力,但一直尊重献帝权威,甚至自己的生死也交在献帝手里。曹操见献帝,都按照当时三公见皇帝的惯例,左右有虎赉夹着。有一次献帝对他说:“曹公如果认为我值得辅佐就请辅佐,不能的话也随你。”那时献帝只要一声令下就可以将曹操杀死,曹操很紧张,汗如雨下,但是献帝没有下令杀他,曹操也没有因此对献帝有什么不恭。由此可见,献帝和曹操还是比较信任的。
我们再把曹操和别的势力比较一下。刘备从小就是野心勃勃,连村里的大树还想当作皇帝的车盖,他这个皇亲真假也很难说,最后献帝还活着,刘备就迫不及待做了皇帝。孙权占据江东,鲁肃一见他就劝他要学刘邦,不要学齐恒晋文,后来孙权到底自己做皇帝,当然不是忠臣。刘焉在西川借口米贼当道不愿供奉朝廷,还制作天子车马,也是想取代汉室。马腾、韩遂本来就是叛乱分子,后来受招安的。至于董卓、二袁、公孙瓒、张鲁等人就更不用说了。曹操说“设天下无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句话一点也没说错。
另外,我们分析一下三国演义里关羽的一句话,他投降曹操时有三个要求,第一个就是“降汉不降曹”,降汉,那就是说原来是刘备在和汉朝对立,从刘备最亲信的关羽这句话里看得出,刘备才是汉贼。前面我说的都是正史,演义是尊刘贬曹的,但即使罗贯中再巧言令色,谁忠谁奸还是露出了马脚。
曹操被当作奸臣,因为曹丕篡位自立,那是他儿子的事,曹操自己一直臣事汉室。因为他,汉朝才又延续了二十多年。有人说尊刘贬曹是封建正统观念,其实,就是按照封建正统观念来考较,曹操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汉室忠臣!
第一阶段:黄巾起义。(曹操在这个阶段还是忠于汉室的,很卖力的讨伐黄巾)
第二阶段:讨伐董卓。(曹操在这个阶段也很忠于汉室,拟诏讨贼可以看出)
第三阶段:群雄割据。(曹操此时在不断地讨伐战争,后来发展与袁绍抗衡,野心终于开始膨胀)
第四阶段:官渡之战。(曹操在这个战役中击败袁绍,北方统一,开始有了称王的想法。)
第五阶段:赤壁之战。 (曹操现在最大的敌人就是刘备和孙权。刘备实力很弱,但是孙权和刘备形成孙刘联军,以3万人之势抵抗曹操二十万大军,此时曹操的这场战役胜利,就统一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他的忠心此时已经在数百场割据战争中烟消云散)
第六阶段:攻取汉中。(曹操赤壁之战失败,只得退守北方,而刘备和孙权趁机发展实力,尤其是刘备势力膨胀很大,已经取得蜀川。曹操趁刘备与孙权争夺荆州之际攻占张鲁地区,但没有听从刘晔的意见,放弃了攻占蜀的念头,这也放弃了消灭刘备的最好时机,而他此时已经没有对皇上而且对良心的忠心了)
最后阶段:晚年称王。(皇帝已经无法做些什么了,连衣带诏这样的计划也无法实行了。刘备称汉中王。孙权更是表面依从,内心不从。曹操更是进出宫殿如无人之境,且杀害伏后,逼迫献帝迎娶自己的女儿。)
曹操的一生从忠臣到了奸雄的阶段,是因为讨伐战争的频繁,让他认识到自己已经没有办法继续做一个忠臣了,于是慢慢成为一代奸雄,慢慢忠心也削弱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7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