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蜀汉的灭亡真的是早已注定的吗真相是什么

众妙之门 2023-06-16 10:46:15

蜀汉的灭亡真的是早已注定的吗真相是什么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蜀汉的灭亡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自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天下逐步呈现三足鼎立之势。后来刘备得益州,收汉中,逐步建立蜀汉政权。只可惜无论是刘备多番努力,还是诸葛亮数次北伐,都没能让蜀汉在与曹魏和东吴的征战中占到多少便宜。到了蜀汉后期,姜维的北伐还使得蜀汉国力耗损巨大,使得宦官黄皓、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老臣张翼等都开始反对姜维北伐,为此姜维感到压力巨大,加上姜维与黄皓敌对,且黄皓对姜维有谋害之意,使得姜维都不敢回成都,只能在沓中屯田,储备军资,打算继续北伐。而另一方面,诸葛瞻等人也想除去黄皓,但因刘禅十分宠信黄皓而无能为力。

在公元263年,姜维得到钟会治兵关中的消息,上表刘禅调遣张翼、廖化驻守险要,只可惜黄皓听信鬼神之说,告诉刘禅敌人不会这样做。直到魏军五路伐蜀,攻入汉中,刘禅才派张翼、廖化等人前去救援,但为时已晚。幸好姜维将钟会大军阻挡在剑阁,却没想到邓艾从阴平偷渡,进兵至绵竹,而当时诸葛瞻殊死一搏,在平原上与邓艾决一死战,最终他兵败身死。或许是诸葛瞻的死成为了压死蜀汉的最后一根稻草,在邓艾兵临成都城下后,刘禅最终在谯周的劝说下出城投降,蜀汉灭亡。

正因为诸葛瞻的战败,使得蜀汉最后的有生力量尽数丧生,也使得成都彻底暴露在邓艾率领的大军面前,因此有人认为,蜀汉的灭亡,是源于诸葛瞻的战败。毕竟在绵竹之战前,尚书郎黄崇多次劝诸葛瞻迅速抢占险要地势,不让敌人进入平原,但因为诸葛瞻犹豫不决,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最终导致邓艾长驱直入,蜀军前锋被打败,诸葛瞻只能退守锦竹。

但即便如此,诸葛瞻也不是一次就被邓艾击败。如果说在战事之初,诸葛瞻可能犯错误的话,那两军交手数次之后,诸葛瞻应该对战局形势有更清晰的认识,不会再犯很明显的错误。所以诸葛瞻后来主动出击,主要还是因为当时他要放手一搏。毕竟此时蜀汉行事垂危,若依旧坚守不出,蜀军士气定然大跌,以蜀汉与曹魏国力的差距,在失了军心的情况下,蜀汉必败无疑,诸葛瞻主动出击,为的是搏得一线生机。

笔者认为,蜀汉最终灭亡,是因为蜀汉国力弱小,灭亡是早已注定的事情,而诸葛瞻最终于绵竹战败,不是导致蜀汉最终灭亡的根本因素,因此诸葛瞻与诸葛尚父子为国捐躯,战死沙场,应该得到百姓的尊敬。

蜀国灭亡的原因,我认为根本原因主要有三个。网友们如何看待蜀国灭亡的原因

  战争是政治的外延。可以说任何一场较量都是综合实力的较量。蜀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埋下了太多的危机。
  第一,从时间上来讲,远不如魏国和吴国的时间长。而且整个内部人员原来都是来自天南海北,没有合作经验,这就大大增加了内部争斗的可能性。如此一来一往,蜀国的实力就大打折扣。
  第二,蜀国从地理位置上讲,说好听了叫做有险可守,说难听了叫做闭关锁国。自保是没有问题,但是要征战天下,不说粮草供给要耗费大量的人人力物力,就说你打出去了,到底对你来说是个肥肉还是个包袱。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虽然诸葛亮几次进军中原都被司马懿活活的拖死了。
  第三,就是你说的那次夷陵大败。这不仅让刘备损失了大部分的人马,更直接导致了周围势力对蜀国的虎视眈眈。要不然也没有后来的诸葛亮安居平五路。可以说,这一仗算是蜀国由战略攻击转为战略防守的重要标志。从此以后,很难见到蜀国对外有如此大规模的用兵。只是靠几次北伐维持自己那一点点可怜的生存空间。
  最后一条,就是整个蜀国的政治制度实在是不够完善,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在最后都有断层的危险。除了说明其人才储备不足外,更说明没有一套完善的让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基本上就是,谁会说,奥,被领导看见了,中,这个事情你去办吧。然后,以后基本就没这个人什么事情了。这是浪费人才啊。
  个人看法,有所疏漏,多多见谅。

蜀汉灭亡的根本原因

蜀汉灭亡的原因很多。首先,长期的战争消耗。在东吴夺取荆州之后,蜀汉几乎是用四川一省的力量抵御曹魏,诸葛亮六出祁山,八定中原,诸葛亮死后姜维又用兵无度,以一隅敌全国,可想而知消耗有多大。其次,蜀汉人民长期遭受战乱和剥削,产生了厌战情绪。荆州失去之后,蜀汉失去了鱼米之乡,也失去了出产货币的铜山,为了维持战争不得不加倍的剥削四川百姓。蜀汉的五铢钱比西汉时的五铢钱小了很多。蜀汉向曹魏投降时,国内基本属于物资匮乏,民不聊生的境地,可想而知蜀汉剥削百姓有多严苛。最后,蜀汉统治者为了维持稳定统治,政治上疏远四川本地人,重用外省势力平衡权利,长期造成蜀汉人才凋敝,无人可用的状况。

蜀汉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啥,为何是三国第一个灭亡的?

三国是一段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时期,从狭义上来讲,它所指的是从曹丕篡汉到晋朝消灭东吴的六十年光阴。在其中的大部分时间里,蜀汉都扮演着一个抗争的角色,它势力最为弱小,但却多次主动讨伐强大的曹魏,希望博得一线生机。

不过,最终蜀汉还是成为了三国当中最早被淘汰的政权。那么,为何蜀汉会最早灭亡呢?在众多原因当中,有一个最为致命,也导致了不管蜀汉多么努力都无法彻底扭转局势。

关于蜀汉灭亡的原因,我们可以指出许许多多。

首先,它人才凋敝,和主要敌人曹魏相比可谓是星光黯淡。在罗贯中笔下,蜀汉政权的五位高级将领被并称为"五虎上将",然而,其中关羽、黄忠死于建安二十五年(220),次年张飞被部下刺杀,又过一年马超也不幸病逝。等到诸葛亮北伐时,曾经的五虎将只剩下了一个已然老迈年高的赵云。

除了五虎将外,蜀汉势力的其他武将基本都称得上是难堪大用,勉强排得上号的魏延也是刚猛过人却性格桀骜,于是在诸葛亮死后因成为隐患而被杀。和蜀汉相比,人口基数本来就大得多的曹魏自然也拥有着更多的杰出人才,从张郃、曹真、司马懿,再到钟会、邓艾,曹魏西线始终拥有着能够胜过蜀汉一头的充足人才,甚至诸葛亮都要把希望寄托在出身曹魏的姜维身上,而不是在蜀汉选择接班人。

第二,蜀汉内部斗争十分严重,严重妨碍了各项事务的顺利进行。人们一般都会将后主刘禅称作是"扶不起的阿斗",他资质平庸,在位期间还宠信宦官黄皓,对治理国家几乎没有任何贡献。诸葛亮在世时,刘禅尚且能够遵从刘备遗嘱对其尊敬有加,但诸葛亮走后,他便任由黄皓等奸佞乱政擅权,甚至排挤肩负北伐重任的姜维。

蜀汉后期,领兵在外的姜维害怕受到陷害而不敢回京,黄皓则为了排除异己大肆结党,哄骗刘禅说敌军难以攻入蜀地,以此减少供给姜维的物资。除了这两股对立势力外,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既想除掉祸乱朝政的黄皓,又想节制不停北伐大肆消耗财力物力的姜维,各方势力为了各自的目标互相争斗,可见蜀汉局势之乱。

当然,人才凋敝、吏治混乱并非是蜀汉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其实最致命之处便是国力上的巨大差距。华夏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中原一带一直被重点开发,以至于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今湖北一带的楚国都被视为南部的蛮夷。因为开发历史早、力度大,北方的发达程度可以说是碾压南方,这一点从北方州郡密布,而南方直接被划分为扬、荆、益、交四个巨大的州,郡的数量也较少就可以看出

从直观的数据来看,曹魏的领土面积大约有四百万平方公里,且其中包含了邺城、许昌等许多富庶繁华的地区,相比之下,蜀汉的面积只不过一百万平方公里多一点点,且称得上繁荣的或许就只有成都、汉中。从人口上看,曹魏拥有近一千三百万人,蜀汉则不过四百万,这就导致不管是钱粮收入还是兵员人数,前者都能远胜后者。

在古代冷兵器战争中,将帅固然非常重要,但在双方将帅实力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拥有更多士兵和粮草的一方自然拥有绝对性的优势。对于蜀汉而言,他们在士兵数、粮草量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对手曹魏,因此从一开始其实这就是场几乎没有胜算的战争。在生产力无法突飞猛进的情况下,蜀汉只能是用较弱的力量争取奇迹,可惜的是,随着有生力量被曹魏一点点削弱,蜀汉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

正如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所说的那样:"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在伐魏过程中,蜀汉的将领、精锐、普通士兵都被大量损耗,已然是强弩之末,只可负隅顽抗。

令人意外的一点是,即使曹魏派出二十万大军南下征讨,姜维依然能够凭借天险将敌军暂时阻拦在剑阁。

只可惜,邓艾孤注一掷的偷渡阴平之计取得了奇效,让蜀汉的灭亡比预定中早了那么一点。

很多人认为,在关羽被袭杀后,蜀汉就已经失去了扭转局势的希望,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关羽武勇过人,他的去世对蜀汉的实力和士气有巨大影响,但更多的还是在于蜀汉失去了一块重要的土地,国力进一步落后于了曹魏。

为什么说诸葛亮的“隆中对”先天不足,注定了蜀汉最后的消亡?

刘备为得到诸葛亮的辅佐不惜三顾茅庐,从而打动诸葛亮,与他见了面。两人见面之后就当时的天下形势做了一番交谈,而当时诸葛亮对刘备所讲的谈话内容就被整理形成了《隆中对》。此文章涉及的战略规划堪称完美,对刘备起到了很大的点醒作用。但是其中有些战略却缺乏实际操作的可能,以至于影响到了蜀汉势力的发展。比如说该文章中提及的荆州问题。

当时荆州处于蔡氏集团的掌控之中,刘备后来利用刘琦却也只占得江夏郡这一块地盘。再加上其它两方势力的阻挠,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可供刘备慢慢从蔡氏集团手中夺得整个荆州。而后来刘备虽然企图通过武力来夺取荆州,但是最后只换来了夷陵之战的惨败。夺取荆州的计划无法顺利进行,其它战略自然也会跟着受到影响。

再有就是《隆中对》中曾提及“外结好孙权”,但是选择孙权成为盟友这件事情本身就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因为荆州这块地方是关系东吴命脉的关键所在,所以孙权同样不可能让刘备顺利得到它。所以当刘备刚刚占领益州不久,孙权就趁机对荆州南部出兵。于是曾短暂在赤壁一战中联合对付曹操的孙权、刘备同盟就此宣告破裂。

在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蜀汉其实已经逐渐不再按照《隆中对》中的战略行事,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策略。不过将蜀汉的消亡全部归咎到《隆中对》头上其实是没有多少道理的,毕竟它成功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成为三足鼎立中的其中一方势力。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4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