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三代夺权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东汉末年本是魏、蜀、吴三家的争霸,最后,却让司马氏统一了天下,历史就是这样的吊诡。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司马家族篡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从司马懿到司马师、司马昭,最后,到司马炎,他们一共用了三代人才最终完成这皇位的更移,可谓是旷日持久。不过,历史总是不断地循环反复,百余年之后,司马家的皇位亦被外姓之人抢了去。
而这一事情,在司马懿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要说司马懿,那真是一个非常会隐忍的人物,在曹操当政时期,他就有了不小的实力,但是,他却一直深藏自己的虎爪,从不暴露自己的野心。后来,曹操、曹丕接连去世,曹氏宗族的能干之人,也所剩无几。直到这时候,司马懿才开始了自己的真正表演。
本来魏明帝曹睿临死前,将朝政托付给了司马懿、曹爽二人,希望他们能够同心协力,好好辅佐自己的养子曹芳。从事后来看,曹睿的这一安排明显是一大败笔,因为,司马懿是一个有野心,并且,有实力的人物,他对曹魏政权来说,无疑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而曹爽,这种没经历过什么大场面的人,根本就震不住司马懿。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司马懿就趁着曹爽和皇帝曹芳外出扫墓之机,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干净利落地除掉了曹爽。从此,曹家再无能与司马家抗衡之人。与曹爽一同被除掉的,还有许多忠于曹魏的大臣,这其中,便有一一个叫桓范的人。
百年之后,司马家族所创建的王朝,被异性之人颠覆,而其源头,便在此人身上。那么,一个死人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影响,且听我细细说来。
桓范虽然被诛杀了,但是,他有一个儿子却活了下来,名字叫桓楷。
彼时的司马懿,虽然,已经实权在手,但是,他明面上还是曹魏的一个臣子,所以,不好公开对那些被诛杀的大臣亲属进行清剿。而这,也就是桓楷能活下来的原因。桓楷有一点跟司马懿十分相象,那就是隐忍。虽然,司马家与他有杀父之仇,但是,他却只是把仇恨隐隐埋藏在心中,从不向外人透露。
他先是隐姓埋名地活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后来晋朝初建,武帝司马炎急需各种人才治国,不再跟那些曹魏旧臣算历史旧账的时候,桓楷借机进入到了官场之中,默默为自己的复仇做着准备。为了博得司马家族的信任,他一直保持着一种很谦卑的态度,他多次对外宣称自己父亲被杀是理所应当的事。
按理说,像桓楷这样与司马氏有着血海深仇的人,皇上多多少少是有些不放心的,即使让他做官,也不会让他担任要职。然而,桓楷的这种态度,却让皇帝逐渐放下心来,再加上,桓楷本人确实有能力,很快他就得到了晋升至高层的机会。
当然,桓楷也很看得清形势,他知道凭借自己现有的实力想要报仇,还为时过早。
于是,他便把希望寄托给了下一代。他的儿子名叫桓温,也是晋时的一个人物,他凭借着父亲的帮助,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在朝中更是混得是风生水起,名位不在其父之下。很快,桓温就因为自己的出众表现,被皇室家族的人看重,招为了驸马。
话说回来,西晋王朝跟之前的曹魏一样,开国的几位老前辈英雄无二,往后却一代不如一代。晋武帝司马炎一生英明,却选了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儿子司马衷接自己的班。而这司马衷,就是历史名句“何不食肉糜”的发明者,光从能力上说,他比之前的曹芳还要不如。
最终,在晋惠帝司马衷的统治下,西晋是一日不如一日,当皇位传到愍帝司马邺手里时,西晋政权就被南下的少数民族给灭了。甚至,为了避难,司马家族迁到了江南一带,最终,建都至建康,以企图东山再起,重整山河。而这,就是历史上的东晋王朝。
这时候的中国,海内鼎沸、中原沃血,东晋皇帝大都没什么雄才大略,而朝中又缺乏能够独当一面的大臣,使得桓温正好借此机会把持了朝政。
此时的桓温和从前的司马懿一样,表面上是晋朝的大臣,但是,实际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也就是所谓的权臣。之后,为了完成父亲交给自己的复仇重任,他开始清洗司马家族的人,在朝中培植一些自己的势力。虽然,这时候晋朝朝纲不整,群臣离心,但是,想要篡权也不是那么容易。
面对于此,一直等到桓温的儿子桓玄登场的时候,时机才逐渐成熟起来。晋孝武帝宁康元年,桓温去世,遗命其弟桓冲统率其军队并接任扬州刺史,以时年五岁的桓玄承袭其封爵南郡公。桓玄长大后,相貌奇伟,神态爽朗,博通艺术,亦善写文章,对自己的才能和门第颇为自负,总认为自己是英雄豪杰。
此时的司马家族,早已没有了当年的荣光,而桓氏家族正逐渐崛起,桓玄便顺势逼迫当时的晋安帝把皇位“让”给了自己。并改元“永始”,建立“桓楚”,改封晋安帝为平固王,不久迁于寻阳。至此,晋国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桓氏家族建立的桓楚政权,也开始屹立于江东一隅。
桓玄上台后,面临东晋末年的种种乱象,也很想振作,大力整顿,但是,桓玄的政权代表门阀士族,不可能触动他们自己的既得利益,所以,最后没能实行。
他即位以后,好行小惠以笼络人心,例如:他亲自审讯囚犯时,不管罪刑轻重,多予释放;拦御驾喊冤者,通常也可以得到救济;然而,他为政繁琐苛刻,又喜欢炫耀自己,官员有将诏书中“春蒐”字误缮为“春菟”,经办人员即全被降级或免职。而桓玄又好游玩打猎、兴筑宫殿,因此人心思变。
最终,桓玄在位仅数月时间,桓楚王朝便宣告覆灭。即便如此,从桓楷算起,桓家用了三代人的时间才把司马家族拉下了皇位,最终,报了这不共戴天之仇。而司马一家落得这种下场,也算是一种报应了。
参考资料:
【《魏晋南北朝史》、《三国志·曹爽传》、《三国志 魏书九》】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LI>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穗大战吕布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拨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沧 单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第五十九回 许诸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问韩遂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第六十二回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第八十三回 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 驱巨善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朝 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第一百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郃中计 第一百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第一百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第一百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第一百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第一百七回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第一百八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第一百九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第一百十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第一百十一回 邓士载智败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第一百十二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第一百十三回 丁奉定计斩孙綝 姜维斗阵破邓艾 第一百十三回 丁奉定计斩孙綝 姜维斗阵破邓艾 第一百十四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 第一百十四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第一百十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第一百十六回 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第一百十七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第一百十八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第一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第一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请采纳。
首先,魏蜀吴三国中,魏国最强大。
吴国由于是豪强世家联合式政体,因此在整个三国中,都扮演着打酱油的角色。
江东海军强悍,易守难攻;但没有强悍的骑兵,不能与曹魏的骑兵相抗。所以注定了只能据守。
而蜀国,孔明的继承人蒋琬的政治理念主张改革发展内政。而不主张对外侵略。
前丞相的五次伐魏也使得国库几乎耗尽。
军队呢? 除去必要守城军外,不过6万人。
因此,蜀国也只能防守。
而曹魏,占据北方已久,兵精粮足。
曹操生前又借助“天子之名”,收拢了很多人才。
还有,曹魏内部分为“谯沛武人”和“颖川谋士”两股势力,彼此竞争,这使得内政、军事都向前发展。
因此可以说,三国最终的结局是很明显的:天下归魏。 这不过时间问题而已。
司马懿呢,曹魏四朝老臣,军界一把手,还是曹睿的托孤重臣。
由于小皇帝曹芳年龄过小,导致另一个托孤重臣——曹爽——成了司马懿的潜在对手。
曹爽建立了自己的一群思想先进的年轻政治势力,控制了大部分主要政权。但主张改革,侵犯了世家大族的利益。
因而得罪了不少朝中老臣。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那些被曹爽势力排挤的老臣们很自然的成了一股潜在的势力,他们需要找到一个德高望重的,能和曹爽势力相对抗的带头大哥:司马懿。
但是,司马懿终究还是被“皇室宗亲曹爽”架空了权利。
辞职回家养老。
司马懿装病,发动政变的事情想必不用多说。
司马家族“挟天子而控内政”,最终司马炎废帝自立,建立了晋朝。
三国最后为什么会被司马家族统一
原因就是司马家夺得了曹魏政权。而曹魏必定是三国中最后的赢家。
三国时期的曹魏是魏蜀吴中实力最强大的。对于曹魏的强大,离不开曹操的努力,当时的曹操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可惜的是,直到曹操去世,这个心愿也没有完成。其实,在魏蜀吴三国中,曹魏可以说是一统天下了。
只不过这一统天下的不是曹氏家族的人,而是曹魏大臣司马懿的后代。俗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曹操辛苦打下的基业,却被司马懿的孙子给篡位了。司马炎在曹魏后期将曹魏的皇帝杀死,而后建立了历史上的晋朝。
司马炎能够建立晋朝,离不开爷爷司马懿的奠基。可是在曹魏前期,曹操和曹丕时期,司马懿根本没有一点不臣之心,可是到了曹叡时期,司马懿的心思就不简单了,曹叡死后的曹芳时期,这时候曹氏家族就已经说了不算了。
曹丕、曹叡在位的时候,可谓是繁荣昌盛、一片祥和,这一时期的司马懿没有什么反常之举,可是到了之后,司马懿的野心开始逐渐显露出来。那么,为何只有曹丕和曹叡才能压制司马懿呢?
《晋书》中记载司马懿年少的时候就非常聪明,而且博学多闻。史书记载为:?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可是这样的人肯定是会被曹操怀疑的。之后的司马懿参与了曹丕与曹植的世子之争,最终的司马懿帮助曹丕成为世子。
这样的情况下,司马懿开始辅佐曹丕,历史上的曹丕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能够得到曹丕的青睐,可见司马懿的厉害程度。史书记载为:?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曹丕驾崩之后,曹叡也不是简单人物。
从曹操开始到曹叡时期,曹氏一直将大权握在手中。这时候,曹真、曹休这样的曹氏家族忠臣仍然在世。此时的司马懿还不敢放肆。毕竟司马懿是一个外人,曹氏家族不可能让他手握大权,不过后来的司马懿在诛杀曹爽之后,真正的做到了权力的巅峰。曹操、曹丕时期,魏国还有五虎大将在压制司马懿,可是这些人总是会去世的。
司马懿在后来能够篡权,很大的程度上是曹魏之后的皇帝年龄都非常小。第三位皇帝曹芳即位时年仅七岁,试想一个七岁的孩童能够斗的过司马懿这样的老臣?第四位皇帝曹髦因不满被司马昭控制,结果想要讨伐司马昭。
结果可想而知,这时候的司马家族已经一家独大。同时这时候的曹魏老将也都已经去世,结果曹髦兵败,不幸被司马昭所杀,死时仅二十岁。曹魏的最后一位皇帝曹奂,此人的即位与前两位皇帝一样,都属于傀儡皇帝。
《晋书》记载司马懿是:?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从这一点来看,司马懿懂得揣测人心,精通谋略之术,最会做局、装病,其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司马懿很长寿。司马懿更是懂得忍,正是因为他的隐忍,才有了之后的司马炎建立晋朝,司马懿有一句名言:?忍,不可忍?。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4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