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许褚的儿子许仪是怎么死的许仪犯了什么错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6 08:47:13

许褚的儿子许仪是怎么死的许仪犯了什么错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许仪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许褚的儿子名叫许仪。

许仪死得的确很窝囊。作为将门之后,名震天下的虎痴许褚的儿子,他再不济也该是战死沙场的结局,而不是因主将钟会的马掉进坑里,然后就被以军法论处,斩首于营门外。

景元四年(263年),曹魏兵发三路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率三万多人向甘松、沓中等地牵制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多人向武街、桥头等地截断姜维的退路,镇西将军钟会则为主将统兵十余万,分别从斜谷、骆谷进兵。

《三国志·钟会传》载:“先命牙门将许仪在前治道。会在后行。而桥穿,马足陷,于是斩仪。仪者,许褚之子,有功王室,犹不原贷,诸军闻之,莫不震竦”,此时钟会以牙门将军许仪为先锋,负责为大军开路。而后钟会紧随其上,可当钟会路过一座桥时,桥梁突然破了个大洞,致使钟会的马陷入洞中,钟会大怒,丝毫不听别人的劝,也不顾及许仪先父许褚的功绩,将许仪推出营门外斩首示众。诸军闻之,无不惊恐畏惧。

史书中对许仪的死只是简短的几句,并不是很详细。

但《三国演义》对这件事的记载却是很详细:

却说钟会下寨已毕,升帐大集诸将听令。时有监军卫瓘,护军胡烈,大将田续、庞会、田章、爰青、丘建、夏侯咸、王买、皇甫闿、句安等八十余员。会曰:“必须一大将为先锋,逢山开路,遇水叠桥。谁敢当之?”一人应声曰:“某愿往。”会视之,乃虎将许褚之子许仪也。众皆曰:“非此人不可为先锋。”会唤许仪曰:“汝乃虎体猿班之将,父子有名;今众将亦皆保汝。汝可挂先锋印,领五千马军、一千步军,径取汉中。兵分三路:汝领中路,出斜谷;左军出骆谷;右军出子午谷。此皆崎岖山险之地,当令军填平道路,修理桥梁,凿山破石,勿使阻碍。如违必按军法。”许仪受命,领兵而进。钟会随后提十万余众,星夜起程。 …… 却说钟会大军迤逦望汉中进发。前军先锋许仪,要立头功,先领兵至南郑关。仪谓部将曰:“过此关即汉中矣。关上不多人马,我等便可奋力抢关。”众将领命,一齐并力向前。原来守关蜀将卢逊,早知魏兵将到,先于关前木桥左右,伏下军士,装起武侯所遗十矢连弩;比及许仪兵来抢关时,一声梆子响处,矢石如雨。仪急退时,早射倒数十骑。魏兵大败。仪回报钟会。会自提帐下甲士百余骑来看,果然箭弩一齐射下。会拨马便回,关上卢逊引五百军杀下来。会拍马过桥,桥上土塌,陷住马蹄,争些儿掀下马来。马挣不起,会弃马步行;跑下桥时,卢逊赶上,一枪刺来,却被魏兵中荀恺回身一箭,射卢逊落马。钟会麾众乘势抢关,关上军士因有蜀兵在关前,不敢放箭,被钟会杀散,夺了山关。即以荀恺为护军,以全副鞍马铠甲赐之。会唤许仪至帐下,责之曰:“汝为先锋,理合逢山开路,遇水叠桥,专一修理桥梁道路,以便行军。吾方才到桥上,陷住马蹄,几乎堕桥;若非荀恺,吾已被杀矣!汝既违军令,当按军法!”叱左右推出斩之。诸将告曰:“其父许褚有功于朝廷,望都督恕之。”会怒曰:“军法不明,何以令众?”遂令斩首示众。诸将无不骇然。

虽说《三国演义》多数为虚构,但从罗贯中对于此事的发生、过程、结局都符合史实来看,此事应该不假。

从罗贯中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许仪死得虽的确很窝囊,但却也不是没有理由的,甚至是有些咎由自取。当时许仪自荐为先锋时,钟会就说道先锋的职责就是“逢山开路,遇水叠桥”,且也明确的警告许仪“此皆崎岖山险之地,当令军填平道路,修理桥梁,凿山破石,勿使阻碍。如违必按军法”,就是此去皆是崇山峻岭,你为先锋需率军填平道路,修理桥梁,凿山破石,勿让后续大军行进有任何阻碍,否则军法从事。

可是显然许仪并没有完成钟会给他定下的目标,并接连犯下两大错。

第一大错,为了能夺下此次大战的头功,许仪并没有将钟会交给他的头等大事“逢山开路,遇水叠桥”放在心上,他为了争功,是一路狂奔至南郑关,这一进入汉中最后的一道关隘。可是因他急功冒进,致使魏先锋军大败,死伤惨重。

第二大错,因许仪眼中只有战功,所以对于修理桥梁,凿山破石等先锋应该做的事情是丝毫不顾,如此就致使钟会亲率大军于南郑关守将卢逊对战时,因战马陷于桥中而险些被卢逊刺死,若不是荀恺救援及时,恐钟会真的是凶多吉少。试想,如果钟会真的被杀,整个征蜀大军必将陷入一片混乱之中,甚至是最后被土崩瓦解,因此许仪犯的错不可谓不大。

如此,最后钟会虽夺下南郑关,但对许仪却是打算严惩,他与许仪说道:“汝为先锋,理合逢山开路,遇水叠桥,专一修理桥梁道路,以便行军。吾方才到桥上,陷住马蹄,几乎堕桥;若非荀恺,吾已被杀矣!汝既违军令,当按军法”,就是许仪既为先锋,自然应是专注于逢山开路,遇水叠桥,以便让后方主力军队迅速通过,而不是与敌作战。如此让我因战马陷入桥中,险些被杀,致使征蜀大业险些功亏一篑,如此岂能饶你。

显然,从中我们可知,许仪的被杀绝非是钟会公报私仇,而是军法使然。试想,如果此时钟会还不因此时处置许仪,试问他以后还如何统军,军中还有谁会将他的命令放在心上,如此征蜀大业如何进行。因此,许仪只有按军令处置,将其明正典刑,只有这样钟会才能继续统率征蜀大军率军攻蜀。

只得说许仪的死是咎由自取的,虽然这样的死对于将门之子的许仪来说的确是很窝囊,但作为军中的将士,公然违反军令,被明正典刑也是理所当然的,没什么好说的。不过这或许也不能说是许仪的错吧,谁叫许仪的父亲名声那么大呢?“虎痴”许褚的儿子,这个压力不是谁都能承受的,许仪太想证明自己了,太想证明自己不比父亲差,如此也就被迷失了双眼,为了战功,他将自己本职都忘记了,并最终差点让征蜀大业功亏一篑,这等重罪钟会岂能饶他呢?

对于钟会来说,此事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伐蜀,毕竟当时司马昭力主伐蜀时,只有他一人支持司马昭。如果此时钟会伐蜀失败,他势必会被朝堂上的百官群起而攻之,所有的失败都需要他和他的家族一力承担,到那时家破人亡就已成定局。如此,钟会又岂能容得手下将士对于伐蜀事业一丝一毫的懈怠呢?

许褚的儿子被钟会下令斩首,为何没有人站出来为其求情呢?

钟会杀死许仪,是小题大做,杀人立威以震慑大军。三路军统帅只有钟会没有当过主帅的经历,之前他总是以司马家谋士出现,打探消息和图谋设局,曹髦欲利用司马师死在阵前的机会,令司马昭许昌待命听封,命傅嘏率大军回洛阳欲收回军权,被钟会识破,请司马昭自率大军还京,又献奇谋平定诸葛诞叛乱,人称张良再世。

许褚的儿子叫许仪,因为钟会伐蜀时,许仪担任先锋负责修路铺桥,显然桥没修好,钟会经过时,战马陷入坑中,钟会因此而杀许仪。

钟会杀死许仪,是小题大做,杀人立威以震慑大军。三路军统帅只有钟会没有当过主帅的经历,之前他总是以司马家谋士出现,打探消息和图谋设局,曹髦欲利用司马师死在阵前的机会,令司马昭许昌待命听封,命傅嘏率大军回洛阳欲收回军权,被钟会识破,请司马昭自率大军还京,又献奇谋平定诸葛诞叛乱,人称张良再世。

在司马集团中举足轻重,惜没有独率一军的资历经验,而伐蜀又是军国大事,不容有失,大凡此时,主帅必会借机杀人立威,谁碰上就倒霉,而许仪父亲为虎将闻名三军,又为曹家所喜重,用来杀鸡儆猴条件适合,正如孙武斩吴王阖闾爱姬树威一般。


 钟会的立威动作还不止在这一处,杀了许仪后三军懔然,无不慑服,收到预期效果。而三路军其他二路受命合击姜维,邓艾虽打败姜维却也让其军遁走,而诸葛绪守在阴平桥头截堵姜维,也被他以假装要进攻雍州的姿态吓着,怕辖地有失,收兵回守,让姜维得以从容入川,与董厥等军会合,共守剑阁阻挡钟会大军。

二路都达不到预期目标,邓艾是名将老将,连司马昭也忌惮三分,钟会不敢下手,就挑软的诸葛绪捏,以误军机的罪名夺了他的军权,兵士收归帐下,三路军变成二路军。

许褚的儿子为何被钟会斩杀?为什么没人帮他求情?

许褚的大儿子许仪,为钟会所杀,而钟会原本又是许褚手下的将士,可以说钟会能有后来的成就,也是离不开许褚的栽培的,钟会本来就是一个有才之人,而遇到许褚这样有爱才之心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然而为何后来钟会却杀掉了许褚的儿子,这中间到底有什么缘由?许褚儿子被钟会杀掉的时候,为什么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给他求情呢?

1.我们要分析许褚及其的儿子的自身原因

据史料《三国志·魏书·许褚传》记载:便还入殿,仁意忿之。或以责褚曰:“征南宗室重臣,降意呼君,君何故辞?”褚曰:“彼虽亲重,外籓也。褚备内臣,众谈足矣,入室何私乎?

许褚如此直率坦诚且忠心为国的不可多得的良才,自然是深得曹操的喜爱与赞赏的。事实上,许褚不仅是个有勇有谋的武将,在得到曹操的赏识后也是不遗余力的提拔曾经在自己手下做事的将士。按照常理,许褚的提携之恩应当是不敢忘怀的,且有如此英勇之父,其子许仪也应当是龙虎之师。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据《三国演义毛宗岗批评本》记载,被钟会所斩首的是许褚的大儿子许仪。而对许仪的描述也只有"武卫将军许褚之子,官致牙门将,承其父牟乡侯爵位。"这短短的一句话。由此可见许仪并非是如同其父一般的人才。且钟会下令将许仪斩首的理由是完全正当的。

钟会奉命伐蜀,派许仪修筑桥梁,但当钟会过桥时他所骑的马却因为桥梁断裂而落水。这伐蜀的第一步就不顺人心,自然会影响军中士气,钟会也就不得不斩首许仪来挽回士气,并以此严明军纪,提高军队的纪律性。

2.第二,从钟会的角度分析

钟会此人原本是许褚的手下将士,许褚的爱才之心再加上钟会自身的不凡本领,使得钟会逐渐在众将士中脱颖而出。在《三国志·魏书·王贯丘诸葛邓钟传》中,曾提到:

会问松王所能,松曰:“博学明识,无所不贯。”会乃绝宾客,精思十日,平旦入见,至鼓二乃出。出后,王独拊手叹息曰:“此真王佐材也!

足可以看出钟会的博学聪慧。而其领兵伐蜀之时,虽久有名声但军队之中需要的却并不是享有盛名的人,他们需要的是有威严有实力的统帅。斩首许仪便是钟会提高自身威严的一大举措。

钟会初次领兵就遇到了如此令人窝火的事情,自然会想到其对军中士气造成的不利影响。而为了重振军队的高昂士气,下令斩首许仪也是钟会不得不做的一件事。而众人内心应该也知道以许仪此次所犯下的罪行,是任凭他们如何替许仪求情也不会有什么作用的。

更何况钟会素来性子直接,若有人为许仪求情,并不能起到阻止事态发展的作用,反而会火上浇油,说不定连自己的身家性命也会因此丧失。因此当许仪被钟会下令斩首时,没有人为许仪求情也是合情理的。

3.第三,从曹魏众臣的角度来分析

钟会斩许仪发生在曹魏伐蜀时期,据《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六回所提,因为许仪未能造成钟会交给他的疏通建筑桥梁的任务,于是"左右推出斩之。诸将告曰:其父许褚有功于朝廷,望都督恕之。”会怒曰:“军法不明,何以令众?”遂令斩首示众。诸将无不骇然。

可见众臣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劝导钟会不要斩许仪的。但钟会当时年轻气盛,又急需树立自己的威信,又怎么会做出有损自己威严的事呢?更何况许仪虽然是许褚之子。但是当时的曹魏也是分了多个阵营的。阵营既不与许仪相同,许仪又不是个可用之才,又何必为他而违背军法呢?

许仪身为许褚之子,其的行为更代表了许褚的言行。许褚虽然对曹操忠心耿耿,但这种忠心却十分的粗暴,在不知不觉中得罪了许多曹魏重臣。以司马懿为代表的司马阵营更是对许褚痛恨不已。而钟会恰巧属于司马阵营中的一员,抓到了如此绝佳的灭对方威风的机会,钟会又怎会放弃呢?

且上文提到当时曹魏的政权大半都是被司马懿所包揽的。一旦跟随钟会伐蜀的将士们为许仪求情,不仅会引来钟会的猜忌,更无异于将自己推向司马阵营的对立面。而众多将士又怎么会不明白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

由此可见,当钟会下令斩首许仪时,众多将士的内心或许是想为许仪求情的。但是当他们考虑到自身的利益与安危时,没有人会直接与独大的司马阵营对抗。因此无人为许仪求情亦是合情合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1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