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崇祯帝死前,左良玉真的手握八十万大军吗

众妙之门 2023-06-16 07:44:45

崇祯帝死前,左良玉真的手握八十万大军吗

在历史长河中,左良玉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袁崇焕在明朝是一个具有争议的人物,原因就是袁崇焕到底有没有通敌,仍然是一个谜题。现如今看来,袁崇焕到底有没有通敌,时至今日,大部分人都是支持袁崇焕没有通敌的。即使是后来的乾隆帝,也证实了袁崇焕没有通敌。

除去袁崇焕之外,明朝还有很多被怀疑的大臣。其中之一就是左良玉。明末时期,左良玉是明朝的中流砥柱。在明末时期,左良玉成为了关键人物。崇祯元年,宁远卫发生兵变,巡抚毕自肃自杀而死,这是的左良玉受到牵连。

左良玉丢去了官职,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末的大将几乎没有什么人可用。崇祯三年的时候,左良玉官复原职。左良玉是山东人,行武出身,没有读过书,也不大识字。在这样的情况下,左良玉成为了镇守辽东。此时的左良玉成为了明朝的心腹大臣。

明安宗朱由崧在位期间,左良玉负责坐镇武昌,位处南京上流,扼据战略要地,部下实力又比较强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左良玉的作用就非常明显了。明安宗是南明第一位皇帝,在当时来说,左良玉是南明的重要武将,可是在这时候,南明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南明在历史上,想要效仿东晋等朝代。在明安宗朱由崧登基的时候,左良玉是很不赞同的。明安宗朱由崧登基是依靠马士英会同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四镇拥立的,史书对此记载为“上之立也,不与推戴,心常怏怏。既专制荆楚,益桀骜”

不可否认的是,能够成为镇守一方的大将,左良玉肯定是非常厉害的,更是拥有兵权的。在历史上,左良玉有“大将之才,兵亦可用”的评价。可是就是这样的大将,在历史上却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在明末时期,李自成包围北京时,崇祯皇帝传诏左良玉。

这样关键的时刻,左良玉竟然按兵不动。可是到了李自成攻入京城的时候,崇祯帝自缢身亡。在这样的时候,按理说左良玉应该投降李自成,可是左良玉没有这样做,反倒是为崇祯帝的死痛哭流涕。左良玉骁勇善战,在镇压农民军的战斗中,屡立战功,步步高升。

步步高升的左良玉开始拥兵自重。左良玉曾经数次大败张献忠,连张献忠的妻妾军师都抓住了。这样一个常胜将军,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左良玉出战,逢张必胜,逢闯必败。左良玉出现了逢闯必败的现象,这让当时的朝中大臣质疑左良玉。

左良玉这个人非常奇怪,就是崇祯帝在位时,左良玉拥兵自重,不听调遣,不遵皇命。明末时期,左良玉按兵不动,磨磨蹭蹭的上交一份出兵计划来拖延时间,直至明朝灭亡。后来南明太子案发生,左良玉拿了一份所谓太子“密诏”,于是统兵南下。

在南明建立的情况下,左良玉这样做,就显示出现了当时为何按兵不动。左良玉打算架空弘光帝,成为南明实际决策者。现如今看来,左良玉甚至是有自己登基为帝的想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左良玉还没有登基,结果就病逝了。

崇祯死前,手握80万大军却按兵不动,左良玉为什么不救崇祯?

左良玉在最后关头却不救崇祯,一是因为他心中对李自成还是有些畏惧的,二是因为虽然手上是有80万大军,但大多都是后期抓过来充数的,都是普通百姓,根本就没有经过严格训练,是无法上战场与敌人抗衡的,所以思前想后,最后选择了不救崇祯。

不得不说,崇祯的死确实非常凄惨,自己身为一代帝王,在最后的生死关头,自己手下的臣子却见死不救,逼得自己只能上吊自杀,不仅死的窝囊,也同样让左良玉背上了一口大锅。那时的左玉良和李自成是早就交过手的,而且每次都是左玉良战败,这才让他对李自成心存恐惧,以至于到最后关头,才没有去选择营救崇祯。

总是有人说崇祯这个人一生平平,没有什么作为,还把自己的国家给搞灭亡了。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当时崇祯继位的时候,国家就已经是创伤累累了,任他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弥补这个大窟窿的。

那时朝中的大将,能够数得着的就只有吴三桂和左良玉。在李自成打进京城以后,崇祯当时就下令让吴三桂赶紧回来,可是吴三桂的行军速度太慢了。剩下的就只有左良玉,但是他当时并没有接到崇祯帝的任何命令,所以他才不会发兵,这也能算是一个理由。


况且,当时到处都在打仗,军队抢劫百姓的东西已经是习以为常,甚至挨家挨户的抓捕壮丁来扩充和弥补自己军队的人员伤亡,虽然人数是上去了,但是却都只是样子而已,是上不了战场的。

崇祯死前,左良玉手握80万大军,却按兵不动,为何还被称为忠臣?

左良玉不是一个忠诚的臣民。如果说明朝末年左良玉被称为忠臣,那么三国时期的曹操也是一个大忠臣。他们两人的共同特点是,他们手中掌握着一支庞大的军队,他们可以掌控自己国家的命运。名义上都是为了国家,私下用自己的小算盘,不同的是曹操成功了,而左良宇失败了。南明成立一年后灭亡的原因,与左良玉以?清帝之名?攻打南京有直接关系。表面上,攻打南京是为了救王子,但实际上是为了向曹操学习?用武力夺取皇帝,指挥诸侯?.但是左良玉在去南京的路上突然病倒了。

左良宇的儿子,一个平庸之辈,在左良宇死后陷入混乱,为了避免被杀而向满族投降。如果左良玉是一个绝对忠于明朝的将军,南明可能会延续一段时间,甚至存活下来。当然,我们不能说左良玉是个奸臣,他也有明朝的心。农民起义爆发后,他冲锋陷阵镇压人民起义,尽可能地让内部稳定的大坝平息国内外的纷争。只有实现内部稳定,我们才有力量抵抗来自东北的满族势力。左良玉也希望明朝能够再次强盛,因为他在镇压人民起义方面做得很好。根据崇祯皇帝当时赋予他的条件,只要明朝完好无损,他几乎可以成为一个稳定的?长沙王? ,加上左良玉的贡献,后代将永远繁荣昌盛。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左良玉听说崇祯上吊自杀时哭了。

一方面,他们痛苦地哀悼明朝的灭亡。另一方面,他们为他们辛苦工作的一切付诸东流而痛哭流涕。在皇帝上吊之前,留下了80万重兵,原因有三。1.第一个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是,旅途太遥远,无法平息近处的干渴。在李自成攻京之前,左良玉带着自己的军队驻扎在长沙。虽然目前的交通工具和道路条件,从长沙到北京并不遥远,但在古代它主要是步行,从长沙到北京的最快时间为半个月。此外,明朝多年来内忧外患。

士兵们无法应付食物和饲料的严重短缺。所以行军的速度自然减慢了很多。即使左良玉一得知北京有危险就去了北京,当左良玉到达京城时,皇帝可能已经上吊自杀了,所以左良玉来不及救他了。至少可以这么说,左良玉和他的手下有信心尽快赶到北京,但是李自成的大批手下仍然挡在路上。

虽然左良玉声称有80万人,但是他不能带着80万人北上,而且他肯定会在基地里留下一些人。往北的路也不会畅通。中间会有农民起义军的冲突,他们会在这个过程中被削弱。在古代,领导一支军队作战,是对敌人施加一定心理压力的一种方式,尽管历史书记载,真正的军队甚至不可能有50万人,尽管它声称有80人。除了后勤保障和其他任务的士兵外,可能只有不到10万人有能力向北京派兵。

再加上距离,十万人马将大大减少。就算左良玉能带着他的人马去北京,也没什么用。此外,左良玉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担心自己的军队会被李自成打散。明朝末年,社会动荡的背景是,老百姓连年遭受饥荒,许多地方没有收成,老百姓不得不流浪谋生。许多左良玉的部队都是绝望的难民,那些加入军队的人根本不是为了战斗,而是为了谋生,他们可以在白天呆在军营里,如果发生战争,当危急关头,他们很可能崩溃。左良玉和李自成在开封战役中发现了这一点,左良玉很清楚他的八十万大军的规模。李自成的农民军奋战到底

左良玉手握80万军队,为什么没有去救崇祯帝呢?

左良玉之所以在崇祯遇难之前,没有前来救驾,主要原因有三点:时间来不及;军队战力不足;左良玉对朝廷的失望。

(一)时间来不及

李自成的起义军的出发地点是西安,而左良玉的部队所在地为湖北,西安的位置差不多在京师跟湖北的中间,加上李自成的骑兵行进速度很快,而且有太原城中老百姓作为内应,李自成仅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将固若金汤的太原城攻破,这一点是崇祯万万没有想到的。

太原的失守,京师犹如失去后花园,完全被暴露,没有任何天然屏障,如此更加快了李自成部队的行进速度,此时就算左良玉收到了保护京师的命令,也很难在李自成之前赶到京师。

(二)军队战力不足

左良玉的军队,虽然号称八十万,但是战斗力不足,其中有很多都是老弱病残,以及俘虏,而且军心不稳,为何不稳呢?

因为,在崇祯自缢的前一年,也就是崇祯十五年,左良玉曾经跟李自成交过手,他们在朱仙镇进行了一场战争,结果左良玉战败,而后又跟李自成在开封开战,这次左良玉直接退兵到湖北襄阳。

经过此两战,左良玉的核心其实已经被李自成击垮,此时的左良玉军队,不过是一个纸老虎,外强中干而已,根本不是李自成的对手。

(三)左良玉对朝廷的失望

左良玉不去勤王,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对朝廷的失望,因为前面有袁崇焕跟孙传庭的例子,此二人都是为了大明王朝而尽心尽力,结果最后都没留个好下场,因此左良玉可能是吸取了这两人的教训而按兵不动。

再者,左良玉曾经驻守陕州的时候,明朝财政出了问题,不给军队发粮饷,导致许昌暴乱的发生,而左良玉在此次暴乱中,失去了家人,仅有一个儿子得以幸免,所以左良玉很可能将此事的怨恨,归咎于朝廷,因此才按兵不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0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