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乾隆汉军八旗子弟强出旗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作为满清入关和统治天下的根本,八旗制度,对于清朝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说。清政府对于这一点也心知肚明,因此,自入关之后,清廷就坚持“首崇满洲”之策,给予八旗子弟种种特权。
例如入关之后,清廷开始在京城一带大规模圈占汉民田地,安置大批八旗王公和官兵,同时,在北京城等诸多八旗驻防城市实行旗民分城的制度,专门建立只有八旗子弟居住的满城。
八旗
与此同时,为了保持以八旗集团的“纯洁性”,也给予了八旗子弟诸多特权,著名的铁杆儿庄稼就是其中一例。然而,随着清廷对于天下统治的稳固,原来总人数只有几十万的八旗集团,随着生息的繁衍,数量逐渐增多。
到清朝乾隆和雍正年间时,数量日渐膨胀的八旗子弟,仅需的饷银就已经给清廷中央的财政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为此,乾隆皇帝在采取一系列措施的同时,拿出了彻底解决八旗子弟人数过多的方法:即汉军子弟出旗。
众所周知,努尔哈赤所创立的八旗制度,虽然是以女真人为根本,但是,由于女真人数所限,八旗集团也吸收了当时东北诸多民族,八旗之中除了人数最多、地位最高的女真人之外,还有为数不少的汉人、朝鲜人、蒙古人、达斡尔人甚至是俄罗斯人。这其中,尤其汉人的数量最多。
八旗
大量汉人进入八旗的原因各不相同,有在努尔哈赤崛起之时就加入八旗制度的原东北汉人,有皇太极时期清军多次入关掳掠的汉人,也有清军入关之后,投降清朝的汉人,当然,也有部分随母亲、过继、犯罪等诸多原因进入八旗的汉人。
这些汉人绝大部分都被编入了汉军旗。虽然清朝的皇帝一再宣称满汉一体,但实际上,无论是清朝朝廷还是军队之中,清廷对于各类身份的人都是分三六九等的。八旗内部自然也不例外,八旗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地位最高的自然是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地位次之,而汉军八旗地位历来最低。
即便是地位最低的八旗汉军内部,仍然有等级之分,在清军入关之前加入八旗,也就是所谓的从龙入关者,优越感最为强烈,地位也相对最高,这部分人也是汉军旗中满化程度最高的一批人,自然,这些人也是清廷最为信任的一批人。
八旗兵丁
而在清军入关之后,因为投降等诸多原因加入汉军旗的汉人,生活习俗上,大部分人依然保持着汉人的习惯,即:“从满洲礼者仅十居一二,从汉人礼者却十居七八”。因此,这部分人数最多的汉军子弟,不但资历最浅,来源复杂,而且由于生活习惯与女真出身的八旗子弟格格不入,他们一直被满蒙子弟另眼相待。
不仅是政治上的歧视,哪怕是在待遇上,汉军子弟也远不如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例如,在八旗候补兵营性质的养育兵中,满洲和蒙古出身的八旗子弟月银为三两,而汉军子弟月银只有二两。
甚至,就连清朝皇帝对于这部分汉军子弟的歧视都根本不加遮掩,乾隆年间乾隆主持编撰了《贰臣传》,将在清朝统一天下期间投降并为清朝立下功勋的汉人称之为贰臣。而这些所谓的贰臣及其后裔,绝大部分都隶属于汉军旗。
乾隆皇帝
与此同时,到清乾隆年间,清朝定鼎天下已超过百年,经过百年的发展,八旗集团经过数代发展,人口开始了迅速膨胀。与此同时,由于旗人拥有种种特权,也有不少趋炎附势的汉人子弟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入旗,有的人花费大量钱粮,有的人卖身为旗人之奴,有的人则作为旗人的养子,种种手段之下,大量汉人开始涌入八旗成为汉军旗。自然,人满为患的八旗子弟所需的饷银和铁杆儿庄稼也越来越多,这给清朝带来愈发难以承受的负担。
与此同时,八旗之中汉人的数量占据了八旗的比例也原来越多,甚至是开始冲击旗人的“纯洁性”。例如雍正元年时,根据清廷的统计,八旗之中八旗汉军和汉人家奴壮丁高达44万人,占据了当时八旗总人数的72%之多。而且,由于这部分人大部分保持着汉人的习俗,本就十分担心八旗子弟汉化,难以维持八旗子弟“国语骑射”根本的清廷,就更加担忧。
八旗铠甲
最重要的是,随着清朝承平日久,尤其是随着准噶尔汗国的衰落和覆灭,清廷再不需要如此庞大的八旗汉军。在这种情况之下,乾隆皇帝继位之后,开始借口整饬旗务,决定将八旗内部汉族血统的成员开革出旗。
乾隆7年4月,乾隆皇帝发布了第一道将汉军旗人出旗为民的谕旨。这道谕旨的大概意思为:汉军旗原本都是汉人,他们进入八旗的缘由也各不一样,除了在满清入关之前的从龙功勋不用出旗之外,其他各类的汉军子弟,尤其是另计档案和养子开户的旗人,如果本身有意愿改归原籍的,可以允许他们与当地的民人,也就是普通汉人百姓一样编入保甲。
从这道谕旨的字面意义上意思上看,乾隆皇帝似乎还是很温和的,汉军旗的旗人是否初期,似乎全凭自愿,但实际上在执行过程中远没有谕旨说的这么温和,更没有汉军旗人的选择余地。
八旗子弟
从乾隆皇帝的这谕旨开始,除了所谓从龙入关的汉军子弟另当别论之外,大部分汉军子弟都在出旗之列,无论是京城八旗还是各省住房八旗,汉军旗人都开始被强令出击,到乾隆44年时,除了驻防广州的1500名,汉军八八级汉军之外,其他各地驻防汉军都已经被出旗一空。
至于被强制出旗的原汉军旗旗人们,身体强壮的被补录为低八旗一等的绿营兵,其他人则如民人一样,成为平民百姓,从事各业生产为生。至于这些汉军旗出旗之后所留下的缺额,基本上都由八旗满洲顶补。
可以说,乾隆皇帝的这一政策几乎“完美”地解决了八旗内部生齿日繁、人数过多和汉人比例过高的问题。例如,从乾隆父亲继位的雍正元年到了乾隆儿子继位的嘉庆元年,经过90年的发展,八旗集团之中,汉军的人丁反而由44万降至22万人,只占当时八旗总人数的43%。也正是在乾隆的这一大规模汉军旗人出旗措施后,八旗子弟之中,女真人为主的满洲子弟取代汉军子弟,成为八旗集团的主导成分。
八旗子弟
清廷通过清理八旗之中的汉军旗人,保证了其集团内部的“清白”。然而,即便是清廷千方百计地试图保持八旗满洲子弟的“纯洁性”和“尚武精神”,但实际上,八旗子弟此时的腐化堕落及汉化,早已不是清朝皇帝的一道谕旨所能扭转的。
哪怕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大多数八旗子弟都已不堪使用,上战场的大部分都是绿营等汉人军队。而乾隆皇帝令汉军旗出旗的这一举动,也再次暴露了满清皇帝歧视汉人的本质。就是不知道,清军入关后,当年争相投降、为清朝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汉奸们,看到他们后代遭遇这样的结果会怎么想。
“八旗”以旗帜的颜色命名,分别称为: 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和镶蓝旗。
清太宗皇太极即位后,相继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又改女真族名为满洲。于是,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建立的八旗便成为“满洲八旗”。
所以人们通常所说的八旗,实际上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总共有二十四旗。清朝初期的皇宫设计,就生动地体现了八旗制度的丰富内涵。
所以八旗子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是由不同民族兄弟共同组成的。在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内,除了满族、蒙古族和汉族外,还有其他民族的人。
不同民族的成员长期生活在八旗制度下,他们都被称作“旗人”。不过据清代档案记载,满洲、蒙古、汉军八旗所属的旗人,由于民族不同待遇也不同。
三百年前,八旗子弟冲出那片狭窄的河谷平原,来到外面的广阔世界,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到清朝鼎盛时期,当时疆域,东自台湾及其所属钓鱼岛,西至巴尔喀什湖和葱岭,南起南海诸岛,北抵恰克图,东北到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除了隶属于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的“旗人”外,还有被称为“民人”的汉族等50多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共同生活。这在中国几千年社会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为这一空前“大一统”盛世的实现,八旗子弟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奋斗。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列强入侵的斗争中,众多八旗子弟也同仇敌忾,为国捐躯。
八旗子弟历来擅长“骑射”。清朝统治者以武功定天下以后,依然注重八旗子弟的骑射技艺,在八旗驻防之地一律设立“教场”,用以训练。甚至在皇宫紫禁城内,也开辟一片空地,修筑“箭亭”。皇帝经常在这里观看王公大臣、八旗官兵们弯弓射箭,奖优罚劣。
河北省围场县境内,山峦起伏,林海茫茫。这远离京师数百公里的塞外胜地,曾经是清代著名的“木兰围场”。
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八旗官兵除了日常训练,在京郊南苑、卢沟桥等地行围操练之外,几乎每年都浩浩荡荡,来“木兰围场”,狩猎习武。有时,一年举行两次。
八旗子弟不光是习武,也重视文化。入关以前,虽然战事频繁,戎马倥偬,但清太祖努尔哈赤坚持聘请教师教育他的儿子们。清太宗皇太极也曾下令,让贝勒、大臣等官员子弟读书。
入关伊始,八旗子弟既操练骑射技艺,又热衷于文化学习和艺术修养。雍正对八旗子弟是寄予厚望的,他希望八旗子弟学文的要博览诗书,学得有用的学问,学武的要烂熟弓马,研究战略,成为保卫国家的人才。
所以八旗的文教事业取得蓬勃发展,在八旗子弟最集中的北京,尤为典型。清代全国的最高学府国子监、紫禁城内的上书房和咸安宫官学、景山官学,都曾经接纳一批又一批八旗子弟,培养、造就了为数众多的国学人才。清朝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编纂的《八旗通志》中曾称赞说:学校里的八旗子弟们,形神儒雅俊秀,饱读诗书,在中华文化的熏陶中成长为国家的贤良人才。
三百年间,八旗子弟的许多文学作品享誉四海,成为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世界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人物。词人纳兰性德也是八旗子弟中的佼佼者。他的词集《侧帽集》、《饮水词》问世后,一时间形成“家家争唱饮水词”的局面。
当然,曹雪芹和纳兰性德早已是名满天下了。除了他们,八旗子弟中还有一大批在音乐、绘画、书法以及科技等方面颇有造诣的人才。
比如:康熙第三子诚亲王允祉,精于历法、数学,奉命编辑了《律历渊源》、《古今图书集成》等典籍;康熙第十六子庄亲王允禄,精于数学、乐律,在乾隆年间管理乐部时,考定古乐,依据古籍《周礼》,铸造出博钟、特磬各十二口,逢朝廷大典时,用这种乐器来演奏。
乾隆第五子荣亲王永琪精通满文、蒙古文和汉语及天文、数学,又擅长书画,著有《焦桐誊稿》。他的儿子绵亿,擅长书画。
荣亲王永琪的孙子奕绘,擅长篆书,精于数学、天文,曾任钦天监监正,参与过纂修《御定历象考成后编》、《御定仪象考成》等典籍,并以30年的时间,写出了《割圆密率捷法》一书。
还有满洲正白旗人唐岱,是清朝皇室的画师,他经历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康熙称他为画坛“第一手”、“画状元”。他的精美之作,被编入《石渠宝笈》和《秘殿珠林》。
除了个人成就之外,八旗子弟在组织、参与整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方面也有突出的贡献。
康熙皇帝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具有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的君主之一。康熙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在文化方面,他也颇有成就。他本人的作品主要有《御制诗集》、《御制文集》等。
而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是他组织编修的《御制清文鉴》、《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古文渊鉴》、《全唐诗》、《皇舆全览图》等。
乾隆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君主。他在位60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在乾隆中前期,他勤政爱民,文治武功与日俱增,使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一个高峰。
乾隆也好写诗,而且他是诗写得最多的一位皇帝,有《御制诗集》和《御制文集》等作品,然而最值得称道的,是他主持编修的《四库全书》,以及以《御制五体清文鉴》为代表的清文鉴系列辞书。
八旗子弟的辉煌业绩永远彪炳史册,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入关以后不思进取,只图享受,终于一步步走向腐败没落的结局,让人扼腕痛惜。
八旗的士兵,在入关以前,“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他们战时当兵,平时务农,生活虽不富裕,还能维持生计。但是随着统一战争的结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统治阶级铺张、奢侈的风气,悄然兴盛,并对八旗子弟产生了严重的腐蚀作用。
曾几何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八旗劲旅渐趋腐败,作战能力大大削弱。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乱”时,八旗兵军纪松懈,士兵丧失斗志。朝廷不得不依靠由汉人组成的绿营将士,经过长期作战,才将“三藩”平定下去
再往后,八旗官兵日益腐败。据史料中记载,他们玩乐器、穿锦衣、骑肥马,入班唱戏,请客喝酒,当官的连会也不开,班也不上,来上班的,也不干什么正事,不是谈笑取乐,就是唱戏。
到了清朝中期,很多八旗子弟穷困潦倒,靠预支饷米、典卖朝廷发给的土地、领取救济度日。八旗兵成为一支徒有其名、不能打仗的老爷兵。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财力枯竭,粮饷不能按时发放,加上贪官污吏层层克扣,使得普通旗人雪上加霜,生活艰难。
随着大清王朝的覆灭,八旗制度的崩溃,八旗子弟也同自己的“旗人”身份挥手告别。无论旗人曾有过怎样的辉煌与尊荣,或是怎样的萎靡与耻辱,这一切都已成为历史。
初建四旗,用黄、白、红、蓝四种颜色作旗帜。增添的四旗,用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种颜色作旗帜。然而,八旗的颜色有一个变化过程。据《光海君日记》卷169所载,“初始为青、黄、赤、黑五种颜色旗帜,尔后为黄旗无画、黄旗画黄龙、赤旗无画、赤旗画青龙、白旗无画、白旗画黄龙、青旗无画、青旗画黑龙八种颜色旗帜。”至于比较规范的八旗颜色,到天命七年(公元1622年)二月,始见之于《满文老档》记载有: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共八种颜色的旗帜。其四镶旗为:将原来的整黄、整白、整红、整蓝的旗帜周围镶上一条边,黄、白、蓝三色旗帜镶红边,红色旗帜镶白边。不镶边的黄色旗帜称为整黄旗,即整幅的黄旗,习称正黄旗;镶红边的黄旗称为镶边黄旗。习称镶黄旗,俗写厢黄旗。其他六旗也是如此。于是形成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合起来称为八旗。八旗样式如下:
八旗的形成
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诸部,伴随统一战争的进行,归服的人口日众,先前那种只凭血缘关系的军事与生产组织,已不能适应统一战争的需要了。于是在这种特殊的政治历史环境下,八旗制度便应运产生了。《满文老档》中记载如下:“聪睿恭敬汗将收集众多之国人,尽行清点,均匀排列,每三百丁编一牛录,牛录设额真一人、牛录额真下设代子二人、章京四人、村拨什库四人。将三百男丁以四章京之分编塔坦,无论做何事,往何地,四塔坦的人按班轮值,其同工、同差、同行走。”(额真来自蒙语,是主人的意思。)
随着统一战争的不断扩大,牛录编设的增多,为适应多兵力、大规模作战统一指挥的需要,努尔哈赤将五牛录(实际大多不止五个)组成一个甲喇,在由五个甲喇组成一个固山,即旗。并以八种不同形式的旗帜作为标志,行军战斗;生产劳动;行政管理均为一个固定单位。旗是八旗制度中的最高组织形式,也是最大的军事编制。
八 旗 漫 话
伊尔根觉罗·泰来
在辽宁省档案馆所存的清代档案中,有大量关于“八旗制度”的史料。什么是八旗制度?八旗是什么样子?八旗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组织?八旗制度是在什么时候和怎样建立起来的?八旗制度在清代建国和以后近三百年的国家统治中的作用如何?以及八旗的最后命运。这不仅是史学家研究清史中一个重大的课题,也是我们档案工作者和史学爱好者一定要掌握的知识性问题。本文根据省档案馆所存的档案和一些清史专家的研究成果编篡而成,简要介绍了一些有关“八旗”的问题。虽不是什么专业的的清史研究成果,但足可以作为工作之余漫谈的话题。感兴趣者,请点击辽宁省档案局的网页中《网上展览厅》栏目,相信您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八旗方位
清代的八旗军,包括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在行军、驻营时所居的位置是固定的。据说是依“五行相克”说制订的。在《八旗通志》中有如下的记载:“两黄旗位正北,取土胜水。两白旗位正东,取金胜木。两红旗位正西,取火胜金。两蓝旗位正南,取水胜火,水色本黑,而旗以指麾六师,或夜行黑色难辩,故以蓝代之。”根据阴阳五行学说:东方属木,颜色为青,木能克土;南方属火,颜色为赤,火能生土克金;西方属金,颜色为白,金能生水克木;北方属水,颜色为黑,水能生木克火;中央属土,颜色为黄,土能生金克水。从五行所属的颜色和五行相克的角度讲,八旗所处的方位恰恰与五行相克的方位是一致的:两黄旗属土,土能克水,所以在北方;两红旗属火,火能克金,所以两红旗位于西方;两白旗属金,金能克木,所以两白旗位于东方;两蓝旗属水,水能克火,所以两蓝旗位于南方。
八旗生计
清代八旗子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从八旗创立以来,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活跃了三百多年。他们辉煌过、成功过、也衰落过。但是,在三百多年间,中国的白山黑水、辽沈大地、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天山南北、西南边陲、闵粤海疆、宝岛台湾都曾留下他们奋斗的足迹,名垂青史,功在史册。他们绝不单单是后来被人们所称的“纨绔子弟”。八旗子弟是由不同民族共同组成的,除了满族、蒙古族和汉族外,还有鄂温克、达斡尔、锡伯、朝鲜族及一些维吾尔、俄罗斯族人等。
三百多年间,八旗子弟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辽阔的中国版图许多是由八旗子弟开拓的。清代鼎盛时期,统一多民族的大中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当时的疆域,东自台湾及所属的钓鱼岛,西至巴尔喀什湖和葱岭;南起南海诸岛,北抵恰克图,东北到外兴安岭和库页岛。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除了隶属于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的“旗人”外,还有当时被称为“民人”的汉族等50多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共同生活。这在中国几千年社会发展使上是绝无仅有的。
驻防八旗
驻防八旗是被清政府派驻到全国各地扼要守险的八旗军,顺治年间,驻防各地的八旗兵丁有1万5千余人;康熙、雍正年间有7万9千人;乾隆、嘉庆年间有10万余人,一直到清末。按驻地划分可分为畿辅驻防、东北驻防和各直省驻防。
畿辅驻防始于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是年设昌平州、固安、采育里、张家口、古北口、独石口等地驻防。
东北驻防。东北是满族的发祥地,备受清政府的重视。包括盛京驻防、吉林驻防和黑龙江驻防。
盛京地区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驻防的兵力仅次于京畿地区。设盛京将军1人总辖之,下设副都统4人、副都统衔总管1人、城守尉8人、协领15人、防守尉2人、佐领131人、骁骑校207人;主要驻防地为盛京、兴京、凤凰城、义州、牛庄、锦州、金州、辽阳、熊岳、复州、宁远、广宁、铁岭、开原等。
驻京八旗
驻京八旗,也叫禁旅八旗或京旗。是满族定鼎北京后拱卫京师的那部分八旗。驻京八旗的职责是拱卫京城,负责帝都的安全,故而又分别组建了各种军事组织。其人员由各旗抽调组成。有如下一些组织:
侍卫处:是皇帝和皇宫的警卫部队。清初挑选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才艺出众之子弟为侍卫。“用备随侍宿卫,亦得选预环列”。“凡轮值殿庭,以领侍卫内大臣等总统之。其侍卫等更番轮值,凡六班、分两翼。宿卫乾清门、右内门、神武门、宁寿门为内班。宿卫太和门为外班。行幸驻跸宿卫亦如之”。(《光绪会典事例》卷1106)顺治初年定,领侍卫内大臣6人,即上三旗每旗2人。内大臣6人,散秩大臣无定员。侍卫的人数规定为上三旗每旗20人,共60人为一等侍卫;每旗50人,共150人为二等侍卫;每旗90人,共270人为三等侍卫;每旗30人,共90人为蓝翎侍卫。上三旗总共出侍卫570人。此外,还设有宗室侍卫。在侍卫之上又设侍卫班领12人、署班领24人、侍卫什长60人、宗室侍卫什长9人,均由上三旗等额出任。
盛世的旗人精神与八旗的衰亡
清朝前期,在太祖、太宗时代,经过战争的洗礼,一般旗人都有较强的进取精神,他们自重、自尊、自强,形成了良好的民族责任感。这种可贵的旗人精神构成了一代王朝盛世统治民族最基本的条件和最重要的精神支柱。这是满族崛起和入主中原的关键,也是满族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创造辉煌的动力。满族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民族,正如周恩来总理在建国初期就论定的那样:“满族是一个有本领的民族,是值得佩服的。”清朝盛世的旗人精神主要表现在:
第一,以满族贵族为首的广大旗人,在清朝初期都有比较强烈的民族进取精神。这主要表现在:1)为国捐躯的奉献精神。作为中华大家庭中的一个小民族,能成为一个时代统治东方大国的核心力量,并能团结其他民族,造就一个王朝盛世,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旗人当时的“文不爱财,武不惜死”的奉献精神不能不说是一个根本原因。特别是那时宗室贵族,哪怕是皇子皇孙也都讲究建功立业,从小就跟随父兄驰骋疆场冲锋陷阵。他们一心为国的责任感和带头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鼓舞了八旗兵丁。
旗人兵饷
有清一代,清政府禁止旗人从事农、工、商各业,当兵成为旗人唯一正当的职业。八旗军队中的兵丁是从各旗中的壮丁中挑选的,挑选兵丁俗称“挑缺”,被选中的称为“披甲”成为一个正式八旗兵丁。清廷为确保八旗军的稳定和具备较高的战斗力,陆续建立起一系列的兵丁挑选、演练、粮饷等完备的制度。
旗人粮饷,俗称“钱粮”。其中包括月饷(每月一次)和季米(每年四季发放)。康熙朝定制:京旗前锋、护军、领催,月饷4两,马兵月饷3两。每年饷米均46斛(合23石);步兵领催月饷3两,步兵月饷1两5钱,每年饷米均22斛(合11石)。这是所谓的“坐粮”,在出征时另有“行粮”每人每月银2两,每月小米8合3勺(《广阳杂记》卷1)。旗兵饷银,由各旗领催于每月初二统计分配后,于翌日发放。除按月领饷外,旗兵领米也由各旗档房和领催掌其事。每年四季,每季领米一次,所以又叫“季米”。领米时间分旗定期,一种为“二五八冬”,即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为领米时间;另一种为“三六九腊”,即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为领米时间。
八旗子弟
清代八旗子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从八旗创立以来,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活跃了三百多年。他们辉煌过、成功过、也衰落过。但是,在三百多年间,中国的白山黑水、辽沈大地、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天山南北、西南边陲、闵粤海疆、宝岛台湾都曾留下他们奋斗的足迹,名垂青史,功在史册。他们绝不单单是后来被人们所称的“纨绔子弟”。八旗子弟是由不同民族共同组成的,除了满族、蒙古族和汉族外,还有鄂温克、达斡尔、锡伯、朝鲜族及一些维吾尔、俄罗斯族人等。
三百多年间,八旗子弟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辽阔的中国版图许多是由八旗子弟开拓的。清代鼎盛时期,统一多民族的大中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当时的疆域,东自台湾及所属的钓鱼岛,西至巴尔喀什湖和葱岭;南起南海诸岛,北抵恰克图,东北到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八旗制度的组织形式
八旗制度为三级组织,即牛录—甲喇—旗。
牛录是八旗制的基础。牛录为满语,是女真人传统的狩猎组织。据《满洲实录》卷3所载:“满洲人出猎开围之际,各出一箭,十人中立一总领,属
九人而行,各照方向,不许错乱。此总领呼为牛录额真(原注:华言大箭,厄真,华言主也)。”因此,“牛录”的派生意思,则是指大箭持有者自愿结合的十人围猎群体。牛录额真即为这个十人群体推举的头领。努尔哈赤起兵初期,牛录人数不十分固定,辛丑年(公元1601年)厘定为300人。每牛录设牛录额真一人统领之。下设代子二人、协助牛录额真管理所治人户、田宅、兵籍等事。代子之下设章京四人,职司文书、粮饷等事。天聪八年皇太极将章京的满文名定为“拨什库”。
甲喇是牛录之上、旗之下的一级组织。定五牛录为一甲喇。甲喇行则一路,止则一处,战则攻一
正红旗 正黄旗 正蓝旗 正白旗 镶红旗 镶黄旗 镶蓝旗 镶白旗 北京八旗方位图 乾隆 努尔哈赤 沈阳故宫八旗王亭 没落的八旗子弟 八旗军队征战
实际上清代中后期所谓的八旗子弟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了,成了游手好闲的代名词,这是因为入关之后,不需要全名皆兵了。八旗子弟出生率增长了,而死亡率大大下降,八旗子弟的名额有限,士兵也不像入关之前,死亡率非常高,老大老二能继承旗位,老三老四就成了游手好闲的人了。
因为八旗制度中旗人是不能随便离开本旗的,在北京的也不能随便离开北京的,这些一直都是满清为了保持京城中,旗人的人数,防止如果有汉族造反,八旗子弟能迅速拉起一只队伍,保家卫国。
全满皆兵的制度,以及八旗制度中的军功荣誉,让黑山白水中的满清一直保持这雄厚的战斗力,兄终弟及,父死子继,成为满清最重要的核心军事力量。后期征服了蒙古和汉族之后,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汉族八旗。
清朝入关之前八旗并无上下之分,其中正黄和镶黄是有皇帝亲自统帅,其他6期由皇帝的子侄担任。顺治皇帝亲自统领多尔衮的正白旗之后,有开始有了上三旗正黄、镶黄、正白,下五旗为镶白、正蓝、镶蓝、正红、镶红。上三旗为皇帝亲军,担任宫廷禁卫,下五旗则驻守地方。
然而仅仅到康熙年间八旗子弟就已经开始腐败,不复勇武,清军真正有战斗力的军队被绿营所取代,平定三番的时候,八旗子弟差点耽误了康熙大业,到了乾隆年间,不事生产的八旗子弟已经成了国家的严重负担,成了社会的寄生虫。
八旗军队在对外战役上只胜利了一次就是顺治到康熙年间的雅克萨之战,最终迫使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此后的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八旗军队几乎毫无作用,对太平天国的战争,也是依靠曾国藩的湘军才平定。进剿捻军八旗军损失了僧格林沁统帅的最后的八旗可堪一战的部队,统帅连同部队全灭,自此八旗军队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清军能依靠的只剩下李鸿章和曾国藩的淮军以及湘军了。
清朝强大离不开八旗制度的建立,但是承平日久之后,给予八旗子弟太多特权,却又无所事事,教育上也依旧采取洗脑式的忠君爱国,然而被各种特权和享受腐化的八旗子弟甚至连最后的勇武精神也丢掉了,林则徐禁烟最大的阻力就是这些人,八旗中抽鸦片的,吃喝嫖赌的占全了,却又不学无术,以学习其他手艺和文化为耻,以从事劳动实业为耻,而以会玩,阔绰为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75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