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雍正,欢迎关注哦。
前几年,随着清宫剧《甄嬛传》的热播,雍正皇帝以一个情圣的面目,呈现在大家面前。在剧中,诸位妃子以雍正皇帝为中心所展开的勾心斗角爱恨情仇,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但是,在一些其它的影视作品中,雍正皇帝又给人留下了暴躁多疑,勤劳简朴的形象。
那么,历史上真正的雍正皇帝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对于雍正的登基,人们始终存在着许多疑虑。因为早年的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并不怎么引人注目,甚至,直到康熙死前,人们都很少把目光投注到他的身上。
雍正皇帝的生母德妃在生下他的时候,地位十分卑微,甚至,连自己孩子的抚养权都保不住。以至于,在胤禛刚出生不久,他便被交给了佟贵妃抚养。而佟贵妃,虽然待胤禛极好,但是,却也早早的去世了。后来,胤禛的母亲被封为了德妃,胤禛才重新回到了她的身边。
然而,此时的德妃,已经生下了另一位皇子,因为争取不到大儿子的抚养权,德妃便将所有的母爱,都倾注到这个小儿子身上。胤禛回到母亲身边的时候已是少年,而德妃则对这个陌生的儿子渐渐产生了厌恶之情,使得胤禛的身边也很少有人愿意跟他交好。
后来,太子胤礽被废之后,诸位皇子便开始为了皇储之位明争暗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九子夺嫡”。其中,三皇子诚亲王胤祉算得上名正言顺,八皇子胤禩最有资本活动也最频繁。而十四皇子胤禵最受康熙喜爱,曾经一度将他派去镇守边疆。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为了给他增长威信,方便以后继承皇位。
然而,这时候的胤禛,表面上默默无闻无心争斗,暗地里却偷偷的建立了自己的集团。他在康熙面前表现的与世无争尽职尽孝,渐渐得到了皇帝的喜爱。
后来,胤禛能够当上皇帝,其原因大概有三:
第一,胤禛善于韬光养晦,许多人都没有把他当成竞争对手,给他减轻了不少压力;
第二,胤禛虽然平时不露锋芒,但是,他的才能却不比其他皇子差,并且,渐渐的取得了其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康熙皇帝即将病逝的时候,胤禛的支持者隆科多和年羹尧二人,及时的做出了一些动作,最终,使得胤禛夺取了天下。
尽管登基当上了皇帝,可是,雍正也不敢有丝毫懈怠。当时,其他皇子尤其以八皇子为首的集团仍不甘失败,在雍正登基后仍暗地里谋划着对他的不轨行为。后来,雍正皇帝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才让政局渐渐稳定下来,同时,他也凭借着自己出色的能力获得了其他朝廷官员的信任和支持。
但是,对于雍正登基的正当性,民间仍然存在许多质疑声。为此,雍正皇帝不得不对民间实施许多控制手段,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文字狱”。文字狱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它所带来的思想禁锢一直为后世所诟病,但是,它对于雍正统治的巩固,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
它不仅帮助雍正排除了异己,并在铲除国家毒瘤的时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甚至,连曾经威风一时的年羹尧也死于这场祸乱。不仅如此,雍正皇帝还大力推行密折制度,奏折作为清朝最重要的官方文书之一,其涵盖内容十分广泛。而雍正皇帝,则吸取了明朝宦官弄权的教训,一直都是亲自批阅奏折。
清朝采用的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
可以说,密折制度的作用有五个:
一是、使得朝政进一步黑箱化,增添皇权的神秘感。
二是、起到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的作用。
三是、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皇帝对密折的重视程度高,有着优先御览的特权,真正实现了及时的下情上达。
四是、实行密折制,等同于广开言路,群臣可以直言进谏,使大臣们相互牵制,加强了皇权。
五是、密折奏事的权利只有得到皇上宠信的人才能享有,臣子们为了获取皇帝的信任,纷纷献媚,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另外,雍正在位期间,还创立了历史上十分著名的军机处。刚开始的时候,军机处是为了处理重要的紧急军事事务,由于其事务内容涉及到了国家机密,所以,军机处一般只设有几个人员。
由于西北战乱频繁,每天都有大量的折子递到雍正皇帝手上。为了防止泄露机密,这些折子都由雍正皇帝亲自处理,偶尔遇到难以抉择之处,还要在第二天的朝堂上让群臣讨论。在碰到事务繁忙的时候,即使用上一整天都处理不完,甚至,后人收集了他在位13年朱批过的折子,竟有360卷。
雍正自诩“以勤先天下”,他不搞巡幸、游猎之事。可以说,在雍正心里,他总是心挂天下,关心政治专注吏治,日理政事,终年不息。甚至,雍正自己都说:“各省的奏折,一日少之二三十件,多则五六十件不等,每一本他都要亲自批阅,从无遗漏。”可见,13年朱批过360卷折子一点也不夸张。
除此之外,雍正还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使得皇位继承得以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康熙帝晚年的时候,诸位皇子互相争斗的局面。而乾隆皇帝,便是雍正秘密立储制度所选定的继承人。
尽管雍正皇帝对于兄弟手足非常残暴,这一直是他人生之中的一大污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雍正皇帝的确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雍正皇帝在位期间一直忙于政事,每日都在为国家操劳,所以,对于后宫的事情他是很少插手的。至于影视作品中强加给他的“情圣”之名,更是无稽之谈了。
中国最勤政的皇帝是雍正。
中国封建王朝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开始登基称号,至公元1912年清宣统溥仪退位,共历时2132年。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相继421人当皇帝。在中国封建皇帝中,有开国之君,有守成之君,有亡国之君。有明君,有庸君,有昏君,有暴君。最勤政的皇帝,当数清世宗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名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继位,1735年病亡,在位13年,终年58岁。雍正皇帝勤于政务,从他朱批奏折就可管中窥豹,略知一二。奏折是清代特有高级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一种机密文书,皇帝亲自朱笔批示后发回呈奏者执行。这是一套严密的行政指令传达制度,始于康熙二十年前后,当时总共才有137名亲信官员有此资格,所奏内容十分局限,因而没有形成严格的奏折制度。雍正朝,扩大范围,有资格写奏折的官员达1200以上,所奏之事无所不具。雍正在位期间共处置各种题本192000余件,平均每年达14700件,亲自朱批41600多件奏折,有的批语,竟1000多字,比奏折本身内容还要多。他在奏折中所写下的批语字数达1000多万字。他几乎每天都劳作到深夜,而且每天的睡眠还不够4个小时。一年只有在他生日那天才休息,可谓日理万机。他曾说:“各省文武官员之奏折,一日之间,尝至二三十件,多或至五六十件不等,皆朕亲自览阅批发,从无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右。”从历史资料看,雍正现存仅朱批奏折就达35000多件,其总字数以雍正执政13年相除,平均每天是8000多字!即使比之用上电脑的今天,有多少人能做到在13年中平均每天写8000多字?更何况一个“日理万机”的政权首脑?雍正把他批阅过的奏折选择一部分编成《雍正朱批谕旨》,装订的线装本足有半米厚,收录奏折7000余件,这是一代勤勉之王勤于政务的真实记录。这充分说明雍正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非常罕见的勤政皇帝。雍正的勤奋不仅是过去皇帝,就算在现代领导人,也没有几个可以跟他媲美的。
雍正皇帝在13年中,励精图治,日理万机。他曾在一折批语中说,“朕自朝至夕,凝坐殿堂,披览诸处奏章,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千数百言,”他写的两首七律,《暮春有感》:“ 虚窗帘卷曙光新, 柳絮榆钱又暮春。 听政每忘花月好, 对时惟望雨丝匀。 宵衣旰食非干誉, 夕场朝乾自体仁。 风纪兮颁虽七度, 民风深愧未能淳。 ” 《夏日勤政殿观新月作》:“勉思解愠鼓虞琴,殿壁书悬大宝箴。 独览万几凭溽暑, 难抛一寸是光阴。 丝纶日注临轩语, 禾黍常期击壤吟。 恰好碧天新吐月, 半轮为启戒盈心。 ”诗中的 “听政每忘花月好”、 “宵衣旰食非干誉”、“ 难抛一寸是光阴”、“丝纶日注临轩语”四句,很能说明他的勤政程度。
雍正皇帝在13年中,是清朝继康熙之治后进一步强盛的13年。他是以务实精神治天下的。“自古圣贤为治,皆尚实政,最恶虚名。”雍正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充分体现了他务实的思想。雍正深谙“上行下效”这句古话,他的一生一直以身作则振作朝纲,呕心沥血继往开来。这不仅在清朝十帝中首屈一指,就是在古代四百多位皇帝里也是首当其冲。雍正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他这种安邦治国务实求真的精神,为乾隆初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康熙晚年国库中仅有家底700万两银,堂堂大清帝国,竟是一副空架子。经过雍正励精图治,骤增到5000万两,这正是雍正“振数百年之颓风”,整饬吏治的成果。而奠定“康乾盛世”真正经济基础的,起到承上启下中间最核心的关键人物自然是雍正。“康乾盛世”虽无“雍”字,但绝不能无视雍正实实在在存在的独特作用,非常贡献,雍正才实为盛世的缔造者。由是可以说,“康乾盛世”绝对要说成“康雍乾盛世”才公正。
“情圣”,自古以来世所公认的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旧时的戏班子和妓院供奉的神主,转的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永昌年间(689年)过继给李旦的长兄孝敬皇帝李弘为嗣,初封临淄王,后改封楚王兼任潞州别驾。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74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揭秘,曹操在民间的名声为什么这么差
下一篇: 为人简朴清高的刘巴,在历史上评价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