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崇祯不和谈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明朝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检继承大统那年是17岁,正是心中有番大作为的好年纪,想必他胸中也有广阔的天地,希望能靠自己的能力,让已有衰势的大明重现当年盛况,他知道这条路难走,大概没想到这条路如此难走,甚至到了绝路,当时国家内忧外患,关内是饥荒的爆发,国家之重农业产量直减,关外是女真的威胁。
皇帝想要安民,但结果却是与百姓的矛盾越来越深,甚至水火不容,为了寻求一条生路,农民的起义最终爆发了,他们看出如今这个朝廷的软弱无力,如果不反抗,等待他们的是水深火热的境地,其中,最受人瞩目的就是李自成,也被人们称为“闯王”,他是几股起义领袖中离皇权最近的一位。
这一年,李自成兵临北京城,城周附近的防御几乎不堪一击,他顺利围城,按说下一步就是一鼓作气的攻陷,出人意料的是,他选择暂停了进攻的步伐,给了城内一丝喘息机会,随后,命人带着3个条件进城与皇帝谈判,表示只要皇帝答应了这3个条件,他可以立刻选择退兵,双方达成和平。
这3个条件分别是割西北一带、封王、犒银百万,这3个条件并不简单,到底是李自成当时真没有当皇帝的打算,还是借此羞辱朝廷,一般倾向于当时的他确实更愿意自己割地为王,并不想登上皇帝的位置,或许他也知道这个位置难当得很,还不如在西北逍遥,这才想出这么一出计划。
首先,割西北一带、封王,他是一个农民,虽然大胆起义,但有些想法仍然没有摆脱这个阶级的局限,觉得有一定权力就挺好,不一定非要站那么高,只要皇帝能将西北一带地区割让出来,让他在本地当个西北王逍遥快活就不错,或许他还考虑,如果真的当了皇帝,那才是天天睡不安稳,得不偿失。
其次,犒银百万,光有地盘还不行,重要的是手中要有银子,只要朝廷同意拿出这一百万,回去路费和安家费就都差不离了,他的算盘打得是不错,只是皇帝真能拿出这么多钱吗?当时官员内部的腐败和黑暗,朝廷权力和财政被大小利益团伙分割,其中一年的收入仅为三百多万两白银,怎么能拿出百万犒银。
那么皇帝听了这3个条件又是什么样的反应呢?他愿意为了议和勉强满足要求吗?据记载,当时崇祯一听气坏了,心里说不定还在大骂:你一个农民的匪首,如今怎么有这么大的胆子,还敢跟朝廷提要求了!没有商量的余地,这样的要求简直就是对朝廷的侮辱,朕要是同意了,以后还怎么见列祖列宗。
确实,李自成根据个人喜好提出的这个要求,实际上已经侵犯国家要求,打破统一,还有藐视了皇权,这是让皇帝无法容忍的,对于他来说,如果同意了这几个要求,实际上已经与灭国无异,更何况,太祖朱元璋对此早就有了警告,称: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这是祖训,也是朝廷最后的尊严。
这是崇祯接受到的教育,也是他的底线,就算是死,也要与社稷同灭,身为皇帝,本来就应该守护国家的大门,如果无力守护,不如一死了之,身殉社稷,他知道如果不满足要求,接下来面对的将会是攻城,身死,但满足要求了呢?岂不是跟死没有区别,这个皇帝当了也再抬不起头了。
皇帝拒绝了条件,把希望寄托在吴三桂身上,却不料没能等到吴三桂的救兵,等来的却是宠信太监的卖主求荣,京城兵败,太监献城,皇帝绝望到了极点,没有坚持下去的必要了,该准备的要准备了,先将皇子送走,再亲手送女儿上黄泉路,看着皇后了结性命,他想,好了,不管怎样,皇家子弟不会受到欺辱了。
还有呢?对,自己怎么办?他想了想,带着身边唯一一个太监,走到了自尽的绝路,并留下遗书,用这种绝烈的方式来捍卫所谓的尊严,古来今往,对他的看法褒贬不一,他并不是一个昏庸腐败的皇帝,反而勤于政事,但这个王朝最终还是在他手里走到了尽头,或许是命数如此,他只能承担悲剧色彩,好在是有烈性的悲剧人物,再差也比浑身都是懦弱之骨的人值得加上感慨和惋惜,最后一刻,他或许会在想,总算依了太祖的祖训。
明朝也是在崇祯皇帝这一代就灭亡了,而从中也是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的时候,就选择了自缢,他这样做的原因是,第一,他可能没有地方跑了,就算跑的话,也可能受到李自成军队的重重包围,而后受到俘虏。第二,他并不想做一个逃跑的君王,如果他跑了的话,那么他死后将没有脸去见自己的祖先们。第三,正是因为他并不想入土为安,所以才选择上吊自杀,以来告示天下。
历史上有很多人觉得是崇祯皇帝所导致国家灭亡,其实并非如此,在崇祯皇帝接管国家的时候,国家就已经走下坡路,而且国家的根已经彻底坏死了,他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尽量的让明朝继续延续下去。
当时明朝后期已经严重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而崇祯皇帝铲除了魏忠贤等庞大势力,也是使得朝廷中东林党一派迅速发展起来,并且魏忠贤在临死之前也是劝告崇祯皇帝不要任用东林党派的人,他的这番话并不是因为他自己本身不喜欢东林党派的人,而是他也知道东林党派的人多是唯唯诺诺,没有什么大出息的人,东林党人多是昏庸无能之人,虽然没有叛国之心,但也没有做出对国家任何有意义的事情。并且在最后李自成就要即将攻打进来的时候,这些大臣还在犹犹豫豫,没有做出半任何军事决策。
而他们的延误也是导致了李自成直接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之所以选择自杀,原因也是因为他并不想苟活于世,也不想被李自成给俘虏,更不想就此下地去见祖宗们,并且自己也没脸见祖宗,所以就选择自缢告示天下。 并且已经到这种地步了,他也是个好面子的皇帝,只能这样做了。
当时李自成找到崇祯帝想要议和,崇祯帝是没有一口回绝,而是说的是:还没有考虑好。当然,这个的背后意思就是不同意议和,于是李自成也没有议和的打算了,而之所以不议和是因为当时明朝的大臣没有一个给出建议,也让崇祯帝说出了还没有考虑好的话,也就让李自成认为明朝不打算议和。
在明朝的末年,各方农民起义军四处兴起,而最为猛烈的一方就是李自成了,而李自成攻克城池的速度是非常的快的,很开就来到了进京必经之路的广宁门。可以说广宁门打下来了,北京城也不远了,但是此时李自成却停下了进攻的势头,让太监杜勋前往北京城找崇祯帝议和。
李自成议和的条件也是比较简单,第一个就是让西北归于李自成,第二需要朝廷给与百万军饷,第三则是李自成不需要去觐见崇祯帝。而这三个条件可以说全都没有出格的,一点也不过分,李自成也是没有坐地起价的目的。但是就是这样的三个条件还是被明朝给拒绝了。
明朝之所以会拒绝还是因为崇祯帝自己的一贯做法导致。在此之前,明朝遇到重大事情需要决断之时崇祯帝就将问题摆在大臣门面前,当问题解决好了这就是因为崇祯帝?天聪圣明?的缘故,而一旦出了问题崇祯帝直接翻脸,涉及问题的大臣要么罚要么直接处死。
所以,当知道议和条件之时崇祯帝按照老规矩将问题交给了诸多大臣,而这些大臣在面都这个关乎明朝存亡问题之下全都默不吭声,即便崇祯帝再三询问所有大臣也是跪着,不说话。无奈的崇祯帝只能给杜勋说:?还没有考虑好,等考虑好再说。?知道议和失败的李自成立马进攻北京城,最后北京城被破,崇祯帝也选择了上吊自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70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