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汉朝和明朝都无法彻底征服北方游牧民族,清朝是如何做到的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5 16:34:59

汉朝和明朝都无法彻底征服北方游牧民族,清朝是如何做到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游牧民族,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虽然大汉时代,还没有蒙古什么事,但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困扰着中原,这是事实。为什么强如大汉,硬如大明,都无法彻底征服北部的游牧民族呢?

其实原因也不算难猜,因为政权的性质不同,实在不好办。它是游牧,是“游”着的,没有固定的老巢,而且纵深很长,追奔逐北的,后勤部跟不上。蓝玉等人追得狠吧,都撵到捕鱼儿海了,可是残元依然能够往北逃,再追下去准确打击并打灭,实在是太难了。他们虽可能没系统学过汉人的兵法,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等十六字方针,玩得特别溜。就这样的,抢完了就走,打不赢就跑,一路往北跑,相当难办。如果有别的办法,当然好,但是明朝对待蒙古,基本上就是打,打,打,追着打,挑拨离间地打,都没收服过,始终是个祸患。西汉时代的匈奴也这样,到了东汉,彻底分化之后,才算太平了一段时间,但后来,西北方又出现了新兴力量,什么鲜卑,突厥,回鹘,总之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为什么清朝做到了彻底征服蒙古呢?

从时间上来讲,其实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皇太极时代开始,到乾隆晚年,也花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这么看来,也不算能为。不过,清最终能让蒙古消停的,也是为大一统做了贡献,咱们不能否认这一点。清是怎么做到的?

满清和大明不同,它在建立政权取代明朝之后,将它的兼具草原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文明特色发挥得完美之极,作为曾经的同行,它深知草原民族的生存之道,搞了个盟旗制度,牢牢地把蒙古给控制住了。再者就是,满清和蒙古人一样,都信奉喇嘛教,清皇室又是嫁公主又是给赏赐,世代联姻,蒙古也就没办法折腾起来。

当然了,汉匈也曾和亲,该打时照打,蒙古为什么不能有大动作呢?

其实咱们想想,蒙古到了清朝时期的生存状态是什么样的呢?蒙古以北的大片土地被沙俄给占了,清朝和沙俄把蒙古都给包围起来了,真要打起来,往南是清,往北是沙俄,哪跑去?论骑兵,人满清骑兵强,论武器的精良度,和沙俄和清都没得比,就这样,打也打不过,跑也跑不远,还不如和清一起,跟着吃肉喝汤。

就这样,被大明打得很惨的残元,分而化之,被清给吞吃了。

为什么明朝打了两百多年,都没能扫平北方,清朝几十年就解决了呢?

清朝经营蒙古,从皇太极三征林丹汗,到乾隆最终平定准噶尔,实际上也花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并非是几十年。

先上结论:明朝对待蒙古,基本上一直就是打打打,没有更加高明的办法。不管是前一百年追着打也好,后一百年挑拨内斗也好,虽然在军事上常常占上风,却始终未能收服人心,在蒙古草原未能建立起有效的统治,终明之世蒙古一直为患边疆。而满洲人建立的清朝,在以蛇吞象般取代明朝后,兼具中原农耕文明与满蒙藏草原游牧渔猎文明的二元特点,自身深谙草原民族的生存之道,构建出了针对牧区的直接统治体系,正是盟旗制度这一制度创新最终牢牢控制了广大蒙古地区。以下是简略分析。

1368年,明朝将元朝皇室追杀至塞北,北元虽然屡次遭到明军的毁灭性打击,但是始终歼而不灭、剿而不绝。明朝遇到了和历史上那些中原王朝面对的同样问题,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如星星之火,屡仆屡起,无法根治。

类似于汉灭匈奴,而鲜卑兴;唐亡突厥,则回鹘起。明在农耕区的统治是稳固有效的,但在面对逐水草居的游牧民却缺少可靠办法。明初洪武八征、永乐五征,曾经打得北元势力落花流水,东奔西逃,但是明朝劳师远征,却所获甚微。反倒是因鞑靼(黄金家族的北元)遭到打击,瓦剌(西蒙古)趁机坐大,土木堡一役差点让明朝提前终结。

其后,明朝调整了策略,不再单纯依靠军事部署主动出击,采取分化瓦解的政策,力争在牧区形成多中心的均势体系。比如兀良哈在明初即归顺明朝,在瓦剌和鞑靼保持均衡时,中间蒙汉民族也曾出现过数十年的和平共处。

然而,达延汗1506年统一漠南蒙古(鞑靼)后,蒙古高原还是重新形成了统一的权力中心。至明末,达延汗重建的蒙古汗国传承至林丹汗,林丹汗直辖察哈尔部,又是整个东蒙古(鞑靼)的总汗。明朝对蒙古的经营常常有心无力,疲态尽显。

应该说,明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尝试过某种与内地不一样的制度,比如针对南方少数民族设置的土司制度,也就是所谓羁縻制度。而卫所制度则主要是用来防御北方的蒙古的。

但是后者明显并不特别成功,并未收长治久安之功。明朝前后大规模修建长城50余次,工程在200余年几乎一直在进行,役夫不计其数。我们今天游览的长城即是拜明人所赐。明朝沿长城诸险要地带建立了?九边三卫?:在大同、榆林、甘肃、宁夏、太原、辽东、贵府、蓟州、固原设置九个边疆重镇,合称?九边?;在长城以北设太宁卫、东胜卫、开平卫,合称?三卫?。

这样,就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以九镇为支点,以卫所等为网络,以长城为屏障和阵地的严密防线。

总体上,有明一代,蒙古叛服无定,与明朝攻防互见。

对比清朝对于蒙古的经营就比较得心应手了。其中有三条办法比较奏效。一是军事征服,血腥镇压反抗者;二是政?束缚,实施盟旗制度;三是推行黄教,羁縻民族性格。特别是独创的盟旗制度,相当于防风固沙工程,一个个的小格子,使沙丘渐渐停止了流动,沙子还是沙子,但是已经对人类构不成威胁了。

曾经在草原上呼啸来去以劫掠为生的战士,不得不变成自食其力的牧人。从中原王朝的角度来看,草原帝国的威胁就此被轻松地解决了。

军事征服。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就与附近的蒙古诸部会盟、联姻。1616年,察哈尔林丹汗与明朝结盟,企图联手遏制后金的扩张。努尔哈赤及皇太极则利用各部落、氏族之间的矛盾,采取招抚、利诱、通婚、胁迫等手段,以分化蒙古各部,孤立林丹汗。 林丹汗连续遭到打击,众叛亲离死去。1635年林丹汗之子额哲出降,献元代传国玺?制诰之宝?,察哈尔部灭亡。?本朝龙兴,蒙古科尔沁部率先归附,及既灭察哈尔,诸部相继来降。?1636年,漠南蒙古各部奉皇太极为蒙古大汗。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置蒙古衙门统管蒙古事务,并派员前往归附的蒙古各部?查户口、编牛录、会外藩、审罪犯、颁法律、禁奸盗?。此后漠北、青海蒙古(四卫拉特盟主固始汗)各部震动,纷纷遣使入贡。 1638年,清朝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1676年四卫拉特之一准噶尔首领噶尔丹打败卫拉特盟主鄂齐尔图汗之后,攻打归附了清朝的喀尔喀蒙古,意图重新统一蒙古,由此与清朝的矛盾加剧,导致康雍乾三朝多次对准噶尔用兵。至乾隆25年(1760)才最终平定。清廷此时内部稳定,国力强盛,战斗力较强,且运用剿抚并用的策略比较成功,在战争指导上,能依据客观情况,制定出切合时宜的作战方针,注意发挥骑兵快速机动作战能力和火器部队的作用。 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内附,蒙古除布里雅特、卡尔梅克等由俄统治外,其余各部均纳入清朝版图,乾隆帝作诗曰:?从今蒙古类,无一不王臣。?当然伴随着军事征服,蒙古各部落遭到了极重摧残,大量人口死于战乱。准噶尔部和清朝对峙70多年,清朝统治者对其抱有很深的敌视和不信任心理,准噶尔原有60多万人口,由于战争、内讧、瘟疫、杀掠、逃亡,准噶尔部人丁殆尽,幸存者依附于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者曰额鲁特,游牧青海者曰绰罗斯。

清朝是怎么遏制游牧民族的?

游牧民族历朝历代都是中原王朝的宿敌,当然这其中不包括起源于漠北的元朝,然而历朝历代视为大敌的游牧民族即使打压力度再强,一段时间后也会像春天的野草一样出现袭扰中国的北方边境。然而到了清朝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被降低到了历史的最低点,做到了以往所有朝代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

清朝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以蒙古族为主,蒙古族自元朝起就以骑兵闻名天下,满清时期的蒙古实力虽然有所削弱当时依然是满清北方的心腹大患。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蒙古和满清都是北方游牧民族起家的所以关系很好,其实在满清入主中原之前满族和蒙古族确实存在着盟约,也想过一起攻打中原。

然而满族和蒙古族的盟约并没有得到实施,吴三桂打开山海关迎清兵入关使满清轻易的得到了天下,而他的盟友蒙古族则连一口汤都没有喝到,满清的统治者对于蒙古族对本国的不满也是心知肚明的,得到天下后趁满清八旗士气正盛的时候强行压服了蒙古族,得到了蒙古族的臣服。

蒙古族虽然暂时臣服,但是实力仍存,就好像一头草原狼在盯着满族人,一旦满清出现一丝漏洞就会扑上来狠狠的咬上一口。为了永绝后患限制蒙古族的发展,皇太极下令关闭了所有前往中原地区的关口并规定关外人员想要进入中原只能经过山海关、喜峰口等登记在册的地方,并所有进入中原的人员都要记录。

由于满清的入关和汉人吴三桂的背叛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满清规定蒙古族人不得与汉人交往,且不能学习汉人文化,甚至禁止蒙古族使用汉字,连公文也要用蒙文或者满文书写。对于汉族的商人,出关和入关的时间要严格控制,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返回就以叛国罪论处。

这一系列的针对政策导致了满清时期的蒙古一直处于落后的游牧状态,到了雍正年间清朝还对蒙古族制定了计划生育的计划,蒙古族每家每户只能养育两个孩子,多余的孩子必须送到喇嘛庙中出家为僧。为此满清政府出资在蒙古族地区修建了数万座的喇嘛庙以麻痹蒙古族的反抗意志。

到了清朝末年,蒙古族从满清入关时的1000万人口缩减到了不足一百万,其中僧侣还要占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且生产力极为低下,成吉思汗时代征服了欧亚大陆的强悍民族自此之后元气大伤。

明朝用尽手段都没有搞定蒙古,清朝是如何制服蒙古的?

清朝之所以能够制服蒙古,是因为清朝对蒙古建立了有效的统治,并且非常创新也非常有针对性地对蒙古建立了一个新的制度盟旗制。清朝通过盟旗制,很好地分化了蒙古各部,并且对蒙古上层的贵族建立了特别有效地控制。

相对而言,明朝虽然推翻了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元朝,把蒙古人彻底赶出了中原,收复了沦陷四百多年的燕云之地,但是却一直没有彻底制服蒙古。明成祖朱棣更是五次远征把蒙古各部打得七零八落。

只是明朝始终无法对蒙古族建立有效的统治,因为蒙古族属于游牧民族,他们不会定居在一个地方,一旦受到打击就会向大漠深处迁徙,明朝对此毫无办法。所以明朝只能像以前的王朝一样,采取间接统治的方式,分封各个蒙古王,不让蒙古形成统一的政权。并且为了防止蒙古入侵还修建长城,派了大量的兵力镇守边疆。但是尽管如此,明英宗时期也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最终导致英宗被俘。

与明朝相比,清朝可谓是牢牢把蒙古掌握在手里。一方面和清朝对蒙古的统治制度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外部的一些影响。到了清朝时期,蒙古的处境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了,以前打不过还可以往远处跑。但是由于俄国一直在侵吞亚洲的土地,导致蒙古的生存之地越来越少,已经不可能再往北边逃跑。

再者清朝对待蒙古的政策可以说是非常宽厚了,又是和亲又是赏赐。对于那些早就跑厌倦的蒙古大公们来讲,能够安稳地停留在一个地方是非常不错的。打又打不过,跑又跑不了,并且对方的待遇还很不错,那么接受清朝的统治也就是说得过去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60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