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在位五年就被大臣囚禁,司马睿为何这么窝囊

以史为鉴 2023-06-15 15:35:02

在位五年就被大臣囚禁,司马睿为何这么窝囊

你们知道司马睿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晋元帝司马睿是东晋开国皇帝,其早年曾是西晋的宗亲琅琊王。晋惠帝在位时期,北方胡人崛起,他们践踏整个中原,作为西晋宗王之一,琅琊王遂随晋室宗亲南迁江南。琅琊王初到江南,没有自己的势力,为了获取江南士族的承认,司马睿遂主动与望族王导相结,他在王导的支持下,不断锐意进取,最终在建康称帝建国。

司马睿称帝期间,北方已经一焦土,胡人不仅占据西晋的都城洛阳,甚至还将势力扩展到了淮北,在这种情况下,晋元帝只好偏安于江南。不过,晋室毕竟是南迁的宗亲,所以其要想在江南立足,就必须要获取江南士族的认可。司马睿本身就有王爷的身份,如今要获取江南士族之心,就更需要与南方士族联合,为了名正言顺的建国,司马睿遂与士族王导、王敦相结,于是,东晋王朝便在江南建立了。

王导、王敦兄弟是晋元帝称帝建国的功臣,晋元帝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也对他们是非常信任。东晋建立后,王敦被晋元帝任命为荆州刺史,而王导则被任用为丞相。其中,王敦掌管东晋长江上游所有兵马,其亦有一定的实力,晋元帝为了获取王敦的支持,也不得不承认王氏家族的辅弼地位。

晋元帝是依靠王室兄弟而登基为帝的,所以其自然对这兄弟俩是言听计从。不过,作为一个有为之主,就需要有自己的决策,晋元帝处处受到王氏兄弟掣肘,也难免会降低皇帝恩威。为了重新展示司马氏皇帝恩威,晋元帝遂在称帝不久后提拔新的士族官员。

元帝重用新士族,其自然会引起王氏兄弟的不满。王导作为宰相,其虽有辅弼权利,但终究无法阻挡元帝重用新贵的脚步,而王敦就不同了,其掌管东晋一大半的兵马,若要发难,轻而易举。

晋元帝疏忽了对王敦的防备,就在元帝正在重用刘隗、刁协等人抵御王氏兄弟的时候,王敦便在荆州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了。王敦久有称帝之心,其早就像取司马氏而代之,司马睿如此重用新贵,也就给了他起兵的借口。终于,在公元321年,王敦率领二十万兵马东下建康。

司马睿所重用的刘隗、刁协等人都没有军事才干,他们也无法阻止王导暗助王敦的做法,于是,王敦起兵非常顺利。很快,叛军就攻到了建康城下。晋元帝司马睿对王敦的突然发难惊慌失措,其无计可施,只好任由局势发展,公元322年,叛军攻入建康。王敦进入皇宫首先就将一向反对自己的大臣戴渊处死,然后他控制皇宫,将晋元帝幽禁于宫中。

晋元帝司马睿毕竟为正统皇帝,所以王敦也不敢对其有所放肆。不过,王敦毕竟有称帝的野心,所以其自控制建康后,就不断减少对元帝的饮食补给。元帝受王敦如此欺辱,已经愤恨不已,没过多久,他就死在了建康。

王敦之乱是东晋初年一次影响巨大的士族叛乱,晋元帝司马睿最终没有平定这次叛乱,直到其子晋明帝司马绍继位后,王敦之乱才被彻底平定。

司马睿重建晋朝的历史典故

公元四世纪初,在内乱外患的双重打击下,西晋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都城一度由洛阳迁到了长安。但迁都并不能挽救它灭亡的命运。公元316年,匈奴人刘聪率兵攻下长安,晋愍帝司马邺被俘,西晋宣告灭亡。
  西晋虽然灭亡了,但一些晋朝的旧臣并不甘心亡国的命运,况且南方还在晋朝官员手里,于是他们就在各地积极活动,准备恢复晋朝的统治。公元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在流亡大臣与江南氏族的拥护下,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这就是晋元帝。
  司马睿在西晋皇族中的地位和名望并不高,他所以能够称帝,完全是靠着他的幕僚王导和其堂兄王敦的扶持。事情还得从司马睿被派到建康作镇守讲起。那时,王导是他的府中参军,因为为人灵活机警、足智多谋,深得司马睿的信任,司马睿把他当作知心朋友。
  他们一同来到了建康。原以为到这里会受到隆重的欢迎,可没想到江南有名望的大士族嫌司马睿地位低,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一个也不来拜见他。司马睿心里很不高兴,要王导想办法。王导也知道要在江南站住脚,没有这些大士族的支持是不可能的。堂兄王敦当时在扬州做刺史,很有点势力。王导就把王敦请到了建康,两人商量了半天,总算想出了个主意。
  这年的三月初三,按照当地的风俗,百姓和官员都要到江边去求福消灾。这一天,王导让司马睿坐上华丽的轿子,高擎着琅琊王的旗号,并布置有仪仗队鸣锣开道,王导、王敦侍立两旁,北方来的大官、名士,也一个个骑着高头大马跟在后面,排成一支十分威武的队伍。浩浩荡荡开往江边,迤逦有一里多长。
  司马睿、王导他们故意绕道走建康城里最繁华的街道,这一天,在建康城里看热闹的人本来就多,大家看到这种从来没见过的大排场,都轰动了,纷纷围观,人声鼎沸。江南有名的士族地主顾荣等听到这个消息,从门缝里偷偷张望。他们一看这个阵势,都被镇住了,又见王导、王敦这些有声望的人对司马睿毕恭毕敬,大吃一惊,怕自己怠慢了司马睿,都纷纷出来迎接,拜见司马睿。
  这一闹,司马睿在江南土族中的威望大大提高了。王导接着又劝司马睿说:“顾荣、贺循是这一带的名士。只要把这两人拉拢过来,就不愁别人不紧跟我们。”
  司马睿马上派王导上门请顾荣、贺循出来做官,两个人都很高兴地接受了官职,并开始在江南士族中大力推崇司马睿。打这以后,江南大族纷纷拥护司马睿,司马睿在建康也就站稳了脚跟。
  北方大乱以后,北方的士族纷纷逃到江南避难。王导又劝说司马睿要及时救济他们,并把他们中间有名望的人都吸收到王府来。司马睿听从了他的建议,前前后后吸收了大量的北方士族,深得他们的欢心。就这样,司马睿靠着王导的安排,既拉拢了江南的士族,又吸收了北方的人才,他的地位更加巩固了。他非常感激王导,感慨地对王导说:“你就是我的萧何啊!”
  公元317年,羽翼已丰的司马睿在建康即位,重建晋朝,史称东晋。登基那天,王导和文武官员都进宫来朝见。司马睿看到王导要给自己行大礼,赶忙从御座上站起,走下殿来一把拉住王导,要他一起到御座上接受百官朝拜。这个意外的举动,使王导和众大臣都大为吃惊。因为在封建时代,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哪有臣下与皇上同座的道理。
  王导急忙推辞道:“这怎么行。只有太阳高高在上,万物才能得到它的煦照。如果太阳跟一般的生物在一起,生物还能得到它的照耀吗?”
  王导的这一番吹捧,使司马睿听得十分高兴,他也就不再勉强,接受了大臣们的朝拜。
  司马睿登基以后,为了感谢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扶持,对他们特别尊重。他封王导为尚书,掌管朝内的大权;又让王敦总管军事。王家的子弟亲信一时布满朝中。当时,民间流传这样着一句话,叫做“王与马,共天下”。意思是说东晋的江山是王氏与司马氏共同拥有的。

晋元帝司马睿生平简介 晋元帝司马睿是怎么死的

司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东晋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
太熙元年(290年),司马睿袭封琅邪王,曾经参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的战役;但是由于作战失利,司马睿便离开洛阳,回到封国。晋怀帝即位后,司马睿被封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后来在王导的建议之下前往建康,并且极力结交江东大族。永嘉七年(313年)晋愍帝封司马睿为丞相、大都督中外军事。晋愍帝被俘后,司马睿在晋朝贵族与江东大族的支持下于建兴五年(317年)称晋王,建元建武,太兴元年(318年)即帝位,为晋元帝。
永昌元年(323年),司马睿去世,时年四十七岁,葬于建平陵,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

匈奴王自称汉朝后裔,建立汉国灭西晋,两皇帝受尽侮辱死得窝囊!

自从汉朝彻底击败匈奴后,南匈奴依附汉朝并被三国曹操分为五部,以汉人为司马进行监督,自此匈奴消停安稳了许多。东汉末年和魏晋时期大量游牧民族迁入黄河流域,主要包括匈奴、羯、氐、羌、鲜卑等五个民族,史称“五胡”。这些内迁的游牧民族人数众多,在关中和凉州的人数已经和当地汉人相差无几,本身五胡就彪悍野蛮,而西晋 *** 的民族政策又非常糟糕,对他们进行歧视和压榨,激起这些游牧民族的不满和仇恨,种下了动乱的种子。

对于游牧民族大量迁入的隐患,不是没有人起来制止,西晋大臣郭钦就提出来将游牧民族都迁回去,想法很好可此时木已成舟,这些游牧民族人数众多不说,还到处分散与汉族杂居,将他们迁回去实施起来非常困难。而晋武帝自从统一天下后统治也变得日趋腐化,朝 *** 败,贪赃枉法贿赂盛行,晋武帝为保皇权大肆封王,诸王各有兵马割据一方互不服气,最终丑婆娘贾后乱政,引发八王之乱,16年内战令西晋元气大伤。

西晋政权发生内乱元气大伤,匈奴左贤王刘渊见西晋大厦将倾,于公元304年,趁机反晋独立,以汉朝外孙自居建立汉国,自称汉王。原来这个刘渊是汉朝刘邦时期将一宗室公主和亲嫁给冒顿单于所生的后代,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孙,左贤王刘豹之子,所以他认为自己是汉朝的外甥。

对外打的旗号不是恢复匈奴帝国,而是兴复汉室,以此打消汉人的抵触情绪。从这点来看,这个刘渊非常聪明,事实也证明了这点,这个匈奴人建立的政权发展相当顺利,队伍中也有很多反晋的汉人,汉赵大军很快占据了北中国的大部地区。公元308年,刘渊称帝,派兵两次进攻洛阳未果,得重病而死。

刘渊死后,第四子刘聪继位。刘聪的能力比起他老子一点也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不仅熟读《孙吴兵法》,文章书法也不错;武力方面,能拉三百斤的弓,可见力气也不小。汉化后的匈奴贵族不可小视,不仅保持了游牧民族的勇猛,还善于吸取汉民族文化的营养,令人忌惮。

刘聪即位不久,派刘曜、王弥再次攻打洛阳,洛阳城还没有从前两次的战事中恢复过来,又遭匈奴大军围困。急盼勤王之师救援。而此时的勤王大军们要么象征性出兵磨磨蹭蹭,要么观望不前,要么半路逃跑被匈奴军包了饺子,仿佛城中已然没有了晋怀帝司马炽。可怜洛阳军民只能孤军奋战,终力不能敌洛阳城陷,晋怀帝逃亡长安不成被活捉,城破后刘曜泄愤,到处杀人放火,挖开帝王坟墓寻宝,导致洛阳城3万人被杀,繁华的洛阳城成一片废墟。

晋怀帝司马炽被俘后被刘聪封为汉赵政权的大夫,对于这个亡国之君,刘聪毫无王者气概,找机会羞辱晋怀帝。在一次宴会上刘聪让晋怀帝穿奴仆的衣服,给席上的人倒酒。对晋怀帝直呼给我满上,其他人也争相戏谑怀帝,“这不是晋朝的皇帝吗?怎么来干这个了”,有人接道:“看来他挺适合干这个活啊”,这些人你一句我一句,坏笑不断。

此时的晋怀帝早已没有了帝王的尊严,敢怒不敢言,只能默默流泪,晋朝那些一起被俘虏的臣子看到后也忍不住流泪,他们不曾想到惹下了大祸。刘聪见怀帝还有这些晋朝遗老同情他,干脆斩草除根毒死了晋怀帝司马炽,司马炽时年30岁。

晋怀帝死后,西晋政权并未消亡,当年晋怀帝被俘虏的时候,他的侄子司马邺逃到了长安,被大臣们立为太子。听到晋怀帝的死讯后,司马邺即皇帝位,这就是西晋末代皇帝晋愍帝,这时他才13岁。

建元二年(316年),刘聪命刘曜攻取北地,进逼长安。此时长安的情况比当年的洛阳也好不到哪里去,基本上面临非常类似的情况,晋朝不缺军队,缺的是敢战之士,缺的是团结协助。与当年洛阳的情况一样,多路援军畏惧不前,他们被匈奴大军吓怕了。

晋军也并非都不能打,南阳王司马保派将军胡崧救援长安,磨叽了一年多才到长安,一战就打败了刘曜。这下好了,长安城似乎有救了,晋大都督麹允高兴了,凑了500斤黄金犒劳胡崧,希望他能继续为国争光,谁料胡崧却把大军撤得远远的,不进反退了。原来是他的长官南阳王司马保不愿意击退刘曜大军后,麹允和索綝乘机势力做强,这都什么人啊?国家都快亡了,还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除了胡崧军,勤王之师还有安定太守焦嵩,此人本是麹允举荐的,按说有恩于他。可这会竟然 *** 的说要等麹允只剩最后一口气才去救他,真是奇葩有这么报恩的吗?好在他来了,不过就是在长安附近不走了,除了他还有新平太守竺恢的人马,散骑常侍华辑率领京兆、冯翊、弘农、上洛四郡兵马也来了,但有什么用呢,他们是来看灯火的,都害怕刘曜不敢去救援长安。

刘曜离长安只有几十里路了,援军没有一路靠谱的,麹允和索綝拼命拉拢附近郡的太守让他们保护皇上。就连山村里那些自保的小头目也被封为将军指望他们誓死保护晋愍帝。

刘曜看到勤王之师兵力不少,自己还被胡崧大军揍了一顿,心里还准备着一场血战,可看到晋朝这些援军都在作壁上观,看他怎么打长安呢。好吧,那你们这帮孙子就好好睁眼看着我怎么拿下长安吧。他放手进攻,外城很快就破了,麹允、索綝无奈保护晋愍(min)帝进入内城。

内城很快告急,粮食吃光了,黄金也买不到粮食,为了活命人吃人的惨剧又发生了,士兵和百姓纷纷出逃,内城也快坚持不住了。别说粮食就算是树皮草根都吃光了,晋愍帝靠吃酒曲泡水坚持了几天,饿得实在没有力气了,求生的欲望促使他下了投降的决定,并怨恨麹允、索綝拥立他做了这该死的短命皇帝。

愍帝派侍中宗敞向刘曜送降书,被索綝拦下派他儿子去跟刘曜说,城中粮食应付一年没有问题,一时半会打不下长安城,如果能封索綝为车骑大将军,食万户以上的郡公,他一定会把长安送给大王。可惜索綝这点小聪明瞒不过聪明的刘聪,当即将索綝的儿子砍了脑袋送回了长安。

公园316年十一月初十,晋愍帝再送降表,次日愍帝坐羊车,光着上身,反缚双手出长安东门投降。西晋自此灭亡,共四位皇帝,传承五十一年。

晋愍帝和手下被押往汉赵所在地平阳,看到愍帝下跪叩头,一边的麴允羞愧难当,再也控制不住了,痛哭流涕谁都劝不住。刘聪火了将麴允投入大牢,没想到麴允很有骨气,随即自杀了断,让刘聪大吃一惊,认为此人忠诚,值得表彰,追赠他为车骑将军。

而对于欺骗他的索綝,刘聪认为他是可耻没有信义的人,毫不犹豫将索綝斩首示众,索綝自作聪明反害了自己。

晋愍帝司马邺投降后,刘聪拜他为光禄大夫,封怀安侯。晋愍帝的命运比他的叔叔晋怀帝还要悲惨,刘聪也是变着法戏谑侮辱他。同样也是让他穿着奴仆衣服给筵席上的人斟酒,还不断吆喝训斥,在座的晋朝旧臣敢怒不敢言。刘聪更加放肆了,上厕所竟让晋愍帝司马邺给他拿着马桶盖,寄人篱下的司马邺只能咬牙忍着,原尚书郎辛宾看到这样的情形再也遏制不住自己的悲恸,放声大哭,刘聪立即让人将他拖出去杀了。

这还不算完,刘聪打猎令司马邺为车骑将军,穿笨重的盔甲,手持长戟,站在车上作为前导。听说大晋朝的皇帝出来,平阳的百姓纷纷出来看以前的皇帝什么样,汉人中年长的人纷纷落泪,叹息汉人的皇帝完了,我们亡国了。

亏这个刘聪还是读过圣贤书的,没学到王道,学到了一肚子坏水,他沉浸在对晋愍帝变态的的虐待中,但又怕这样做会激起汉人的反抗,威胁他的统治,就下令杀害了晋愍帝司马邺。晋愍帝司马邺在位仅四年,而且都是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一个14岁的孩子本不该承受这些,可他生在帝王家身不由己,死时年仅十八岁。

晋愍帝被俘后,身为丞相且统管军事的司马睿,向四方发出檄文,征集天下兵马,信誓旦旦要北伐征讨刘聪救回愍帝,紧要光头又说是军粮没有到位,大军只好原地踏步。317年三月,在建康的司马睿被推为晋王,愍帝被杀后司马睿即皇帝位,史称晋元帝,司马睿定都建康,东晋103年的历史从此展开。

历史上的琅琊王司马睿 究竟是怎么样的人

历史上的琅琊 琅琊王司马睿:乱世中捡大便宜。 琅琊是现今山东临沂以及青岛、诸城、日照一带,历史上曾有琅琊邑(县)、琅琊国、琅琊郡、琅琊道,司马睿就曾为琅琊王,这里是他的龙兴之地。 司马睿生于洛阳,他的祖父叫司马伷,是司马懿的庶子,被封为琅琊王。晋出六路大军灭吴时,司马伷出任东边一支的统帅。司马伷死后,由其长子司马觐袭爵琅琊王,不过司马觐一生碌碌无为。司马睿15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依例袭了琅琊王。 在洛阳,司马睿交结了王导。王导,字茂弘,出身于北方头等士族的琅琊王氏,公认的名士领袖王衍是其族兄。王导预见天下将要大乱,为利用司马睿而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劝说司马睿离开多事的首都回到封国,足智多谋的王导遂成为司马睿深为信任的谋臣。

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后,晋惠帝司马衷继位,他就是那个“何不食肉糜”的皇帝,根本无力驾驭政局。皇后贾南风阅尽人间春色后,想独揽大权,发兵杀死掌控朝政的外戚杨骏,引发史上的“八王之乱”,统治阶级内部为争夺最高权力展开了极端残酷的攻杀。 司马睿在皇室当中,属于比较疏远的,父亲在皇族中是庸碌无为者,在诸王争权中毫无优势可言。因此,在八王之乱中,他没有什么野心,倒是落得个看戏的份,眼看着司马氏的王一个个被诛杀。他的邻居,血统上更疏远的东海王司马越有野心,而且还拉他入伙,后司马睿被封为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留守下邳,被挟裹到这争权夺利的大潮中。 嘉五年(311年),专政的太傅东海王司马越病死,匈奴大军攻陷洛阳,晋怀帝司马炽被俘,随即在平阳遇害。坐镇长安的晋愍帝司马邺下令司马睿、刘琨等率七十万大军分三路合击平阳。结果身为此战主力的司马睿在士族的鼓动下抗命不遵。建兴四年(316年)长安失守,晋愍帝死,西晋灭亡。 晋愍帝遇害的消息传到建邺,司马僚属纷纷上表劝司马睿即皇帝位。建兴五年(317年),司马睿于建邺即位称帝,这就是晋元帝,东晋王朝正式建立。建邺为了避愍帝司马邺的讳,改称建康。司马睿宣布大赦天下,文武百官都官升二级,司马睿重建和中兴了晋室。血统上相对疏远,本来也没有多少野心的他,可能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皇帝,真是拣了个大便宜。 左右逢源造就中国第一豪族 司马睿能当上皇帝,主要得力于以王导、王敦等人为代表的北方门阀士族的支持,尤其是琅琊王氏的鼎力扶持。 要知道,司马睿初到建邺时,吴人根本没把他当回事,一个多月都没有人去拜见他,这让他感到很尴尬和失望,索性“以酒废事”。王导和王敦出身于天下第一号豪门大族,非常具有号召力。他们审时度势,觉得司马睿大有可为,就鼎力扶持他。他们利用三月三民间集会之机,与其他社会名流毕恭毕敬地骑马跟在司马睿的身后,以反衬司马睿的崇高地位。然后,司马睿依王导之计,许江南名士顾荣、贺循等人以官职,使得江南大族纷纷拥护司马睿。 当时,民间流传这样着一句话,叫做“王与马,共天下”,意思是说东晋的江山是王氏与司马氏共同拥有的。 那么王导和王敦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势力,居然可以号动天下?因为他们是出身琅琊王氏,这琅琊王氏是一个宰相辈出的家族,这是一个横跨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簪缨世家,是中国的第一豪族。文献上说:这个家族子孙绳绳、瓜瓞绵绵,有“卧冰求鲤”的至孝王祥,有号称清谈领袖的名士王衍,有一手开创东晋半壁江山的名相王导,有旷古绝后的大书法家王羲之,还有为频繁更替的南朝新皇传递玉玺的王氏群像……他们共同演绎出来的一部家族史,宣示着一个“不王而王”的至深哲学。 至于司马睿本人,有些懦弱,他也非常清楚,要是没有琅琊王氏及其他门阀大家族的支持,也会坐不稳皇位,王氏的向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司马睿统治的命运。所以,他也只能接受这种“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结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8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