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清朝时期的黄马褂到底有什么作用,为何获得赏赐的人不能随便穿在身上

众妙之门 2023-06-15 15:34:35

清朝时期的黄马褂到底有什么作用,为何获得赏赐的人不能随便穿在身上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黄马褂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黄马褂在清朝是非常尊贵的赏赐。不过,获得赏赐的人,却不敢随便穿在身上。这是怎么回事呢?

要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看看黄马褂有什么作用?

(清朝黄马褂)

按照功能作用的不同,黄马褂其实共分为四个种类。

一、行职褂子。

所谓行职,顾名思义,这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用途。每当皇帝出行时,皇帝身边的所有随从,包括大臣、侍卫在内,全都要身穿黄马褂。而此处的黄马褂就有点工作服的意思。

统一穿黄马褂,无非是为了体现威仪,震慑众人。

颜色的选择上,一般都选择黄色。黄色是象征皇室的帝王之色。此外,侍从还要集体在帽后戴孔雀翎,腰间佩上官刀。如此一来,整齐划一的造型,再加上象征皇权的黄色,皇帝还未走近,皇室的威严气息就已经扑面而来了。

这种行职褂子是彻彻底底的工作之用,一旦不在皇帝身边,侍从就不准私穿黄马褂了,否则将会被治罪。

(木兰秋狝)

二、行围褂子。

这种黄马褂主要是打猎或比武之时,皇帝专门用来赏赐的物品。

咸丰皇帝之前,历代清朝皇帝都会到木兰打猎20多天,也就是当时说的围猎。但凡在打猎中表现优异,在把猎物献给皇帝时,都有机会被皇帝赏赐一件黄马褂。除了献猎物外,一般围猎期间还会进行一些类似于射箭、枪棒等比赛,通常是要求满汉蒙官吏全部参加。一旦有人表现突出,或者达到了规定的某些要求,皇帝都会赏给这些官员黄马褂。

这种褂子也同样只有在陪同皇帝围猎时可以穿,若其他时候穿,也会被扣上“觊觎皇权”的帽子。

以上这两种黄马褂属于低级褂子,由于获得的门槛比较低,因此在外形上也与高级褂子有所区别。

一般来说,低级褂子的纽扣都是黑色,而高级褂子的纽扣则通常与布料颜色相当,都是黄色。

除开纽扣之外,高级褂子上一般都还会绣有几团龙纹,龙纹的数量,通常是根据受赏人身份而定。比如亲王级别的人获得黄马褂,那么褂子上往往都会有八团龙纹。而其他高级褂子上通常只有两团或四团龙纹。至于低级褂子,就没有任何图案了。

(平定太平天国后的将领,图取其意)

三、武功褂子。

清朝初年,但凡在战争中立下大功的将军,会被皇帝赐予“巴图鲁”的称号,又或是被封为爵爷。这些奖励,无一例外都是表现皇帝恩赐,展示亲密的手段。到了后来,黄马褂也渐渐具备了这些功能。

比如武功黄马褂,一般是赏赐给在战争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将军。像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凡是能在平乱战争中立下功劳的人,都能被赐予黄马褂。由于清廷急于平乱,就大肆封赏。太平天国平定之后,几乎每个参与平乱的将军都得到了一件黄马褂。

四、特赐褂子。

特赐黄马褂一般是皇帝赐予钦差大臣和外交官的一种身份象征。通常情况下,当大臣获得这种特赐马褂之后,必须要骑着马绕着紫禁城走一圈,以此来彰显出皇恩浩荡。这在当时也被视作是一种荣耀。

另外,有一些皇帝或者太后特别宠爱的人,也有机会被赐予这种特赐马褂。比如清末时期,慈禧太后便赏赐了一件黄马褂给为自己开火车的司机。

需要补充的是,像第三类和第四类这两种高级褂子,皇帝在进行赏赐的时候,都会批准他们“准予穿”或是“常服之”。但事实上,就算是“常服之”,受到赏赐的人也仅仅会在重要的庆典中,才敢穿出来。毕竟这是皇帝御赐的衣服,一旦破损或弄脏,或者穿错了,都是不太好交差的。

清朝最著名的黄马褂,要属李鸿章曾穿过的一件。

1895年,李鸿章在与日本谈判《马关条约》之时,曾经遭遇了一个日本浪人的行刺。当时李鸿章挂了彩,将黄马褂染了色。李鸿章在临近昏迷之际,仍然不忘叮嘱身边人,不要洗血迹,要将黄马褂保存好。在李鸿章看来,这件染色的黄马褂,便是他报国的最好证据。

(参考资料:《清史列传》《啸亭续录·黄马褂定制》)

黄马褂是清朝时期一种比较特殊的官服,黄马褂有哪些作用?

黄马是清朝时期一种比较特殊的官服,明黄在清朝属于帝王专用的颜色,平民最多只能用“杏黄色”,就是把红色和黄色混在一起。御前侍卫、内大臣、侍卫什长等有资格穿黄马褂,其就只能通过皇帝赏赐获得了。黄马是从成丰皇帝以后开始盛行,但黄马并不像影视剧中那样,拥有很多特权,甚至还可以免死,黄马并不具备这样的功能。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真实的黄褂,一起来了解下吧。

看了星爷电影《九品芝麻官》恐怕都对赐黄马不陌生,按照电视剧的说法,黄马在清朝是顶级荣誉。毕竟包龙星刚刚还在满脸贱笑的要对常威行刑,结果一听李公公带了黄马给常威穿,计划立马破产。穿上以后不说为所欲为,但起码官府也要对客气三分。在清宫剧中也颇有不少这样的桥段,皇帝对立下大功的臣子说句赏黄马褂!"大臣能乐死,《幸相刘罗锅》里刘塘用一桶烂姜讨了乾隆欢心,赏赐一件黄马褂,一旁的和脸都绿了。既然黄马如此珍贵,那数量肯定不多,但我们看影视剧里皇帝的御前侍卫们好像是人手一件黄马吧?这东西不是顶级荣誉么,咋还臭了街呢?这黄马到底是什么东西,真有这么大的权利么?首先说马褂,马是满人的一种服饰,在入关前满人以渔猎为生,所以在穿着上以便捷为主,毕竟穿个宽袍大袖拉弓射箭就极不方便了,所以满族人设计了一种简便短小的服装:马褂(满语叫做“额伦代”)。和咱们平常穿的子一般大小,但袖长只到手肘,下摆只到大腿,四边开叉,这样就保证了骑马出行宽松舒适。

而黄色则是受阴阳五行学说影响,玄色和黄色都被认为是天地之色,而黄色(尤其是以明黄)最为尊贵。所以从隋唐开始,明黄也逐渐成为了帝王的专用颜色(所以看明清时期皇帝穿的是黄袍)其他人不能染指,否则被处以凯视皇权、大不敬等罪行论处。既然皇帝占了明黄,其他贵族或妃嫉就只能用“金黄色”(即“深黄色”)了,至于平民顶多能用用“杏黄色"。

入主中原后,满清贵族们得意的把“马称为“得胜褂”,但只有用明黄色的绸缎或纱做的才能被称为黄马褂(一般来说黄马补的面料是冬天穿绸缎,夏天穿纱)。因为颜色与皇帝专用色一致,所以这也赋予它更多的政治色彩,只有皇帝近身的侍卫和获皇帝特别赏赐者才可以穿著,常人要是能获得一件黄马那可是一种极高的政治待遇和无上荣耀,甚至赐穿的这件事儿还要被载入史册!

清朝官员的官服分为“朝服”、“常服”、“行服”和雨服”几种,所谓行服就是出行时所穿,马其实就是行服的一种,所以最开始黄马褂只是一种职业装,你上班的时候需要穿着(有点像咱们现在的工装)。但使用者并不具备拥有权,不上班不能穿,离职以后黄马也得交公。所以《啸亭续录黄马定制》中有这样的记载:“凡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乾清门侍卫、外班侍卫,班领,护军统领,前引十大臣,皆服黄马褂。”也就是说跟随在皇帝身板的各内大臣、御前大臣和御前侍卫,这些人因为职务原因和工作需要必须穿黄色的马补以显皇家颜面,这类黄马也被称之为“行职子”、“职任马褂”(也就是上文所提的行服,上面没有任何花纹图案)。所以您看皇帝身边的侍卫们虽然人人都穿着黄马褂,但只是一种工作服,下了班就得脱,并无任何荣誉含义。

第二种是跟随皇帝在狩猎时发挥出色所得到的赏赐。咱们知道满清一直自谓是马背上得天下,所以从努尔哈赤开始到成丰,清代的历任皇帝每年秋天都要到木兰围场进行“围错",在皇帝特猎时表现出众,或向皇帝进献珍禽异兽数目众多的人(一般是蒙古人),皇家一般都要赏赐黄马以示鼓励。文献记载打猎期间还有射箭比赛,随从满汉官员全部参加,如果是射箭百发百中(满族官员射五箭,汉族官员射三箭),同样可以得到御赐黄马褂,这一类的马被称为“赏穿黄马",就具有荣誉和鼓励的含义了,这是皇帝在劝诚臣子们不能把老祖宗的根给丢了。

这种马也被称为“行围子",马补面料除了明黄的丝绸和纱外还掺杂着鸟类的羽毛绞在一起织成,美观的同时还能防雨。这种马褂虽然尊贵但按规定只有追随皇帝持猎时才能穿,平时都要高高供奉在祖宗堂上以示荣耀,您要是敢作死的没事穿出去都属于犯禁,是要被刑部治罪的.…

清朝时侯的黄马褂有啥用?

  黄马褂是清代的一种官服。凡领侍卫内大臣,护军统领等,皆服黄马褂。后也赐与有军功的臣下。亦作“黄马袿”。清代的一种官服。巡行扈从大臣,如御前大臣、内大臣、内廷王大臣、侍卫什长等,皆例准穿黄马褂。有功大臣也特赐穿着。
  根据清官规定,有四类人可以穿著淡黄色的黄马褂:
  第一类是皇帝出行时,各内大臣、御前大臣、御前侍卫等随从,必须穿著黄色的马褂以壮行色。这种黄马褂称之为“行职褂子”,没有花纹及图案。因为是因职而穿著,离开工作岗位,或者非与皇帝同行时便不能穿。

  第二类黄马褂是皇帝狩猎校射时所赏赐的。清代的各皇帝至咸丰为止俱有每年狩猎的习惯。在皇帝围猎、校射时表现出息,或者向皇帝献猎物者,都可能得到皇帝赏赐黄马褂。这种黄马褂称之为“行围褂子”,按规定只有在跟随皇帝狩猎时才可以穿著。平时无故穿上属于犯禁,是可以被治罪的。

  第三类黄马褂是因特殊功勋而得到奖赏。这种赏赐又称“武功褂子”,得赏者可以在任何隆重的场合穿著;意义上才属于一般人平时所说的“赐穿黄马褂”。据考据,这种赏赐方式在清初并不盛行,一路至嘉庆年间都未见于史书;相信是在道光或咸丰以后才开始出现。到了太平天国起后更多见赏赐于对太平军作战有功者。而获得赏赐者不单是有军功的战将,有时为皇帝(或太后)办事得其欢心亦可能获得赏赐。清末时慈禧太后便曾赏赐为其开火车的司机黄马褂一件。
  第四类是特使、宣慰中外的官员。通常情况下,皇上特赐某官员黄马褂的诏曰宣读后,被特赐黄马褂的官员须骑马绕紫禁城一周,这种威武而又庄严的仪式,在咸丰年间最为盛行。
  整个清朝最出风头的“黄马褂”则是李鸿章穿着的那一件。1895年,李鸿章在日本进行马关条约谈判,返回驿馆时,被日本浪人小山丰太郎行刺,脸部中枪,血染黄马褂。李鸿章迷糊中不忘叮嘱随员,将换下来带有自己鲜血的黄马褂保存好,不要洗掉血迹。嘱咐后他长叹一声:“此血可以报国矣”。

什么是黄马褂?黄马褂的作用有是什么?

马褂是中国清朝时一种官方服饰.马褂是满清官员制服的一种,设计上方便骑马时穿著.马褂的颜色和用料皆与穿著者的阶级有关,当中黄色是皇帝的专用产色,只有皇帝近身的侍卫,或者获皇帝特别赏赐者才可以穿著.在清朝,能获得赐穿黄马褂有代表著得到皇帝的宠信,是一种个人的荣耀.
清朝官员的制服分为“朝服”、“常服”、“行服”和“雨服”几种.当中行服是出外时所穿,而马褂(亦称为“行褂”)即行服的一种.马褂的设计是为方便骑马射箭,因此衣长只及股,袖长至肘.在马褂之内还要再穿上大袍.
根据清官规定,有三类人可以穿著淡黄色的黄马褂:
第一类是皇帝出行时,各内大臣、御前大臣、御前侍卫等随从,必须穿著黄色的马褂以壮行色.这种黄马褂称之为“行职褂子”,没有花纹及图案.因为是因职而穿著,离开工作岗位,或者非与皇帝同行时便不能穿.
第二类黄马褂是皇帝狩猎校射时所赏赐的.清代的各皇帝至咸丰为止俱有每年狩猎的习惯.在皇帝围猎、校射时表现出息,或者向皇帝献猎物者,都可能得到皇帝赏赐黄马褂.这种黄马褂称之为“行围褂子”,按规定只有在跟随皇帝狩猎时才可以穿著.平时无故穿上属于犯禁,是可以被治罪的.
最后一种黄马褂是因特殊功勋而得到奖赏.这种赏赐又称“武功褂子”,得赏者可以在任何隆重的场合穿著;意义上才属于一般人平时所说的“赐穿黄马褂”.据考据,这种赏赐方式在清初并不盛行,一路至嘉庆年间都未见于史书;相信是在道光或咸丰以后才开始出现.到了太平天国起后更多见赏赐于对太平军作战有功者.而获得赏赐者不单是有军功的战将,有时为皇帝(或太后)办事得其欢心亦可能获得赏赐.清未时慈禧太后便曾赏赐为其开火车的司机黄马褂一件.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8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