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战国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诞生了很多人才,其中魏国就诞生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人才,但魏国都没能把人才留在本国,不得不说令人叹息。其中有四位人才投靠了秦国,他们做出的贡献,最终帮助秦国一扫六合。我们来看看是哪四人:
公孙衍(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魏国阴晋(今陕西省华阴市东)人。商鞅死后,公孙衍被秦惠文王任命为大良造,在公元前332年开始的雕阴之战中,公孙衍率秦军全歼魏军八万人并擒获了魏军主将龙贾,夺回了秦国丢失了八十年之久的河西之地。
张仪(?-前309年),姬姓,张氏,名仪,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县王显乡张仪村)人。张仪入秦之时,当时的秦国战斗力冠绝列强,这引起了关东六国的警惕,六国联手合纵攻秦,关键时刻张仪游说各国以连横破合纵,特别是以六百里地欺诈楚怀王破了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客观上使得楚国实力一落千丈,张仪对秦国的贡献不容忽视。
范雎(?-前255年),字叔,魏国芮城(今山西芮城)人。范雎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出任相国,他对秦国的贡献主要有三:一是助秦昭襄王从宣太后手中夺回了王权;二是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为日后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三是长平之战中以离间计使得赵王临阵换帅,用赵括换下老将廉颇导致战败,赵国四十余万精锐被白起坑杀。
尉缭,魏国大梁(今开封尉氏县)人。他进一步完善了范雎“远交近攻”的思想,提出“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为秦王嬴政灭六国指明了方向,同时在尉缭子的谋略下,齐国选择了不帮助其他五国对抗秦国,赵国相国郭开也被收买最终导致了李牧被杀。
这就是帮助秦国最终一统六国的四个魏国人才,魏国没能把握住人才,而秦国却能让他们大展手脚,这告诉了我们人才的重要性,和如何正确的对待人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8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