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陈国达逝世

话历史 2023-12-31 11:53:42

陈国达

2004年4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陈国达去世。

陈国达(1912~2004),广东省新会县人,世界著名的地质学家,活化构造学说和递进成矿理论的创建者。国际地质界称他为地洼学说之父。

1934年毕业于中山东大学学地质系;1946升任中山东大学学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8年起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陈国达最突出的贡献是于1956年发现大陆地壳的新构造单元──地洼区,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壳体大地构造学,发展成为地洼(活化)构造理论体系,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找矿,获得显著成效。地洼学说的诞生被列入世界科学技术史年表。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陈国达逝世

1912年1月22日,生于广东省新会县。由于家境清贫,幼年就跟做阴阳先生的父亲在野外跑,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5年春,在姐姐的资助下,13岁的陈国达考入新会第1中学。

1930年考入中山东大学学地质专业,每逢寒暑假回家,他便应用所学的知识,在新会县考察山川。

1932年,陈国达写出《广东新会地质试勘》这篇处女作,寄到国立北平研究院,竟取得了该院当年的地质矿产研究奖金。1933年,他又将自己在广州附近考察得来的资料写成《广州3角洲问题》的论文,寄给上海《科学杂志》。不久,他收到中国科学社的1笔奖金和1枚刻有『格物致知,利用厚生』的金质奖章。

1934年,毕业于中山东大学学地质系。陈国达以广东境内大片出露的中新生代红层为选题,完成了《广东之红色岩系》的毕业论文。文中写到的中新生代红层的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就是他后来提出的『地洼』盆地的典型构造。论文被选入《国立北平研究院院务汇报》,他再次取得地质矿产研究奖金。以上3篇论文,实际上是他后来建立地洼学说的最初的基础工作。

1934~1935年,北平研究院学习。

1936~1945年,任两广地质调查所和江西地质调查所技士、技正。

1946~1951年,任中山东大学学教授、地质系主任。

1952~1977年,任中南矿冶学院教授、地质系主任。

1978~1984年,任中南矿冶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所长.兼国际地科联矿床大地构造委员会副主席。

1985年起任中南工业大学(前身中南矿冶学院,现为中南京大学学)学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名誉所长,兼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洼学说研究会理事长、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学研究中心主席。

2004年4月8日去世,享年93岁。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13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