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高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无独有偶,在明朝的时候,历史再次重演。当时朱棣在朱元璋死后,就谋权篡位夺取了侄子朱允文的皇位,自己登基为帝。而朱棣在位时期,朱非常宠爱的二儿子朱高煦。这使得朱高煦很有野心,在父亲朱棣死后,他也想要效仿父亲,准备谋权篡位。
但是,朱高煦最后却没有像父亲那样幸运,最后他被侄子朱瞻基捉住。当初朱棣能够篡权夺位成功,是因为建文帝朱允炆太过急躁,下达了削藩令,使得天下的藩王集体反抗,有了很多助力的朱棣这才起事成功。
但是朱高煦所面临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当时朱高煦的哥哥死后,他的儿子朱瞻基。而朱瞻基却不是向朱允炆那样毫无城府的皇帝,朱瞻基是一个非常像朱棣的人,也是为杀伐果决的人,所以朱高煦的造反并没有把握好时机,反而被朱瞻基将计就计,活捉被囚。
当时朱高煦被囚禁了之后,朱瞻基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是不会对自己的叔叔做什么事的。但是朱高煦却还是非常的嚣张,而且当着众人的面将朱瞻基给绊倒了。这使得朱瞻基恼羞成怒,所以将朱高煦关进了一个铜缸内,并且用火烧死了,成了烤乳猪。
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在他死后将皇位传位给了自己的儿子,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建文帝,建文帝继位之后也想效仿汉景帝进行削藩却没想到惹恼了朱棣,拥有巨大权力的朱棣怎么可能允许自己的权力衰减,于是他愤怒了,就骑兵谋反,发动了我们所熟知的靖难之役,就这样朱棣就继承了皇位,当上了大明王朝新的掌门人。
朱棣在选太子方面费了许多的脑筋。
因为朱棣知道自己的皇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于是他在选太子的时候十分地谨慎。题目说的被烧死的就是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朱高煦其实是最像朱棣的一个儿子,他天资聪颖,对皇位也有着很大的野心,十分希望父亲能把皇位给他。然而朱棣为了国家的安稳,防止出现自己的事情那样,就把皇位给了自己的大儿子朱高炽,这让他的二儿子朱高煦很是不高兴。
朱高煦的野心丝毫未减,策划谋反。
不幸的是,在朱高炽继位皇帝后就得了病,不久之后就驾鹤西去了,因此皇位就落到了朱高炽的儿子的手中,朱高煦觉得他的侄子还很小,不足以对他造成威胁,竟然天真的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就谋反,没想到他的侄儿是一个十分能干的人,他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兵马就把朱高煦制服了。就这样朱高煦想效仿他父亲就失败了,被装在300斤铜缸,活活烧死。
朱高煦,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明成祖朱棣三个儿子中最疼爱的一个。
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煦立下赫赫战功,并多次拯救朱棣于危难之中,朱棣登基称帝,封朱高煦为汉王。
明成祖朱棣的爱子
由于朱棣只有三个儿子,并且全是徐皇后嫡出,所以哥儿几个与当年李渊的几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一样,都有着问鼎皇位的可能。
老二朱高煦与老三朱高燧结为同盟,共同对抗太子朱高炽,由于成祖朱棣对朱高煦的偏爱,所以几次太子的地位都差点被废黜。
电视剧《大明风华》中,把朱棣、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父子四人的关系演绎的非常幽默,朱高炽憨厚退让,朱高煦外向张扬
在历史上,朱高炽可没有电视剧中那么从容,朱高炽的铁杆支持者解缙就是死在汉王朱高煦的谗言之下。
兄弟之间是你死我活的明争暗斗,谈不上电视剧中那么和谐的关系。
哥哥朱高炽厚道护持
虽然朱高煦猛烈攻击哥哥朱高炽,但朱高炽确实厚道,对弟弟不记恨,不凉薄,在父亲朱棣要严惩犯了错误的朱高煦时,朱高炽站出来苦苦哀求父亲赦免了弟弟,并在自己登基后十分友好地对待弟弟。
给了汉王朱高煦非常高的待遇,而且时常有丰厚的赏赐。
侄子朱瞻基把叔叔?烤熟
朱高煦在哥哥登基后任了命,但仅仅几个月后,朱高炽驾崩,朱高煦眼睛里又闪过了希望,这难道不是天意么?哥哥名正言顺,但侄子威望绝对不如自己,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开始了叛乱。
《大明风华》把朱高煦描述得太厉害,实际上,朱瞻基一御驾亲征,朱高煦马上束手就擒,完全不是侄子的对手,更别提统领大明朝的精锐与朱瞻基对峙那么久了。
按照《明史》记载,朱高煦在投降后,被朱瞻基软禁起来,而后不久死去,死因不明。
高煦及诸子相继皆死。
但是在《明史纪事本末》及《史窃》中均有这样的记载:
返回北京后,宣宗将朱高煦父子废为庶人,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内,后来,宣宗朱瞻基去探视朱高煦,却被朱高煦故意绊倒。
朱瞻基不由得大怒,让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把耀武扬威、武艺高强的朱高煦扣住。
然朱高煦毫不退缩,一点不给皇帝留面子,竟将大缸顶起。气急败坏的朱瞻基动了杀心,让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铜缸内。
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王爷,亦是一位专横跋扈的叔叔,被侄子朱瞻基做成了?烤肉?。
由于正史中一直遵循着为尊者讳的习俗,所以朱高煦的真实死因被隐去,只写了?与诸子相继死?几个字,这样看来,《明史纪事本末》及《史窃》中还是有可信度的。
朱高煦不是朱棣,而朱瞻基也不是朱允炆。朱高煦没有擦亮自己的眼睛,盲目自信,导致了最终的失败,落了个史上最窝囊的造反者的称号,为天下笑。
?朱高煦是朱棣的二儿子,从小便跟随者朱棣征战,具有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脾气性格,和年轻的朱棣是有几分的相像,朱棣对他也很是喜爱。
朱高煦自认为军事才能优秀,陪伴朱棣屡立战功,便不将老大放在眼里。不但如此,朱高煦也从未掩盖自己对于皇位的渴望。纵观整部历史,从来没有一个造反者,早早的便流露出对于皇位的渴望。
但朱高煦就做到了。搞的全世界都知道,朱高煦想当太子。
自古以来,传位从来都是立长不立幼,因此,朱高煦从一开始,就是被朱棣当作大将培养的,而老大朱高炽则是一直被当作继承人培养。
抛开这个先决条件不说,在朱瞻基即位之后,朱高煦越想越窝火,于是便学着朱棣,开始造反。
朱高煦与朱棣,确实有几分相似之处:
一、他与朱棣一样,天生就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
二、同样具有极高的军事才能,从小便立下了军功无数;
三、都是叔叔与大侄子争夺皇位;
可同样的剧本,为何结局却不相同呢?朱高煦失败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
第一点:大环境不一样了,朱高煦师出无名;
就像无数史学家在分析朱棣造反之所以成功时提到,朱标但凡是当一天的皇帝,朱棣造反成功的概率将会极大降低。
在当时,朱允炆直接从朱元璋手里继承了皇位,而自古以来,都是子承父业。朱标去世,理应由朱元璋的其他儿子们继承才对,可朱元璋却凭借着对于朱标的喜爱,硬生生的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
因此朱允炆的皇位,从来路的讲,也并不是那么根正苗红。而朱允炆在得到了王位以后,又盲目乐观,大力削藩王,使得朱棣不得不铤而走险。
朱棣与朱允炆抢的是自己老子的皇位,于情于理是说得过去的。而且朱棣曾为大明立下了赫赫战功,而朱允炆则是无寸功于大明,仅仅是靠着朱元璋的赏识登上了皇位。朱标去世之后,他是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即便是造反,天下之人也说不得什么,顶多算是取回自己应得的东西。
而朱瞻基是从自己父亲朱高炽手里接过的皇位,子承父业,按照正规的流程即位,而且朱瞻基在即位之后,也并未外待他的叔叔们,因此朱高煦这种行为便失去了民心。
第二点:朱瞻基是在战场上拼杀出来的,与书生气的朱允炆大不相同;
朱允炆是被朱元璋一手提拔起来的,而朱瞻基则是跟着朱棣一路拼杀过来的。从统兵到打仗,从小到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然,这也和朱棣与朱元璋的培养思路有很大的关系。朱元璋当年曾提给朱标一根荆棘,朱标称:“这么多刺,您让儿臣怎么拿?”于是朱元璋便将荆棘上面的刺全部撸掉,然后将荆棘递给朱标。
问他,这是不是就可以接住了?这就是朱元璋的培养理念,自己将所有的困难都承受住,于是他清理了大量的名将,交给了朱允炆一个貌似干净的朝堂。
使得朱允炆像温室里面的花朵一样,经受不住外面的风吹雨打。
朱瞻基则是从小便被钦定为皇太孙,跟着朱棣一路摸爬滚打出来的,而且身边不缺大将,而他自己具备御驾亲征与平定叛乱的能力。
这让他在面对朱高煦的叛乱时,显得游刃有余。
第三点:朱高煦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
朱元璋培养方向上来看,朱高炽拥有着治国理政之才,而朱高煦则是被当作冲锋陷阵的将军来培养的。他不喜欢文化学习,因此,在统领军队方面虽然有着独到的见解,但在谋划全局方面,则略显不足。
上文也提到,自己想当太子,做皇帝,这本该悄咪咪进行的事情,朱高煦却搞得人尽皆知。朱瞻基估计从即位开始,便一直防备着这个二叔。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夺取皇帝之位,必然难如登天。
时针说
当然,除了以上几点原因之外,还在于朱高煦没有自己的亲兵。他叛乱的主要力量还是来源于三千营的兵马,而这些兵马是跟随者朱棣一同征战的将士们,彼此之间关系极强。
士兵们本身是拒绝刀兵相向的。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争,将士们早已经盼着能够休养生息,因此,从各个方面来看,朱高煦的这一步棋,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尽失,失败也不可避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0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