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史上最慢的快递:历经16年时间才到达却得到国人一致好评

人生百味 2023-12-30 18:53:16

引言

陆游在《病起书怀》中写道:“位卑未敢忘忧国。”近代革命诗人秋瑾也在《对酒》中写过:“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可见爱国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刻进骨子里、代代相传的志向。

历史上爱国的人有很多,比如“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王昌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曹植,而抗日战争中的前辈们更是不输古代的各位先贤——有一批人爱国人士,他们用了16年时间,终于将一份“快递”完好无损的运送给了全国人民。

▲故宫文物大迁移旧照

01

上个世纪,日本侵略者入侵我国,杀我国民,夺我宝物,一批批先贤烈士们,抛头颅洒洒热血,只为国土完整、人民安全、文物完好。故宫文物大迁移这一事件就发生于国难之时。

1924年,溥仪离开了故宫,紫禁城变成了全中国人的紫禁城,里面的文物开始对外展览,但恰逢乱世,作为故宫馆长的易培基却倍感忧虑,因为日本人虎视眈眈,而故宫的文物对于那些丧心病狂的入侵者来说,就犹如疯狗眼中的骨头。所以他在担此重任的时候已经做好了与故宫文物共存亡的准备,毕竟这是中华民族千年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

▲易培基旧照

易培基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将故宫的文物运出去,因为日本人已经渐渐接近北平。看清形势、考虑清楚、做出决定的易培基行动了,他联系值得信赖的同事,如学生庄尚严、副馆长马衡等。但就在他们行动的时候,却遭到了“反迁派”的阻拦,“反迁派”中就有徐志摩、胡适等人,之所以反对文物迁移,是因为他们觉得日本人不敢破坏文物,对于他们的这种认识,从现代人的上帝视角看来,无疑会认为他们太过“天真”。但好在易培基是个做了决定就不轻易动摇的人。

02

为了继续迁移文物,易培基和他的同事们悄悄打包文物,并告知所有参与行动的人,一旦有人问起,就说是清理故宫。易培基为了战争结束之后“物归原主”,对每一件文物的摆放位置都进行了标注,比如“天”就是乾清宫。另外对文物也进行了严格的分类,比如瓷器、字画、珠宝等,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方便清理和运送。这次打包文物共计13491箱,其中出书画9000多幅,瓷器2.7万余件,铜器2600余件……

▲易培基打包的故宫文物旧照

打包好文物之后,易培基就准备南迁了,但谁知就在要出发的早晨,被反对文物南迁的周肇祥拦了下来,周肇祥表示自己要和国宝共存亡。不得已,易培基联系到了宋子文,宋子文抓走了周肇祥,故宫文物南迁计划就此开始。

文物运送的路线是:太和门——午门——北平西站,全程宪警持枪保护,到了火车站,张学良亲自带队护送。就在大家准备就绪要出发的时候,却有许多学生要卧轨阻拦,表示“谁敢把国宝偷走就跟他拼命!”张学良见此情形亲自出面担保,保证等北平安定良久“完璧归赵”,就这样,文物终于开始了它们的“南游”。

▲张学良旧照

03

1933年2月10的这一天,文物到达了上海,后续又进行了几次运送,历时3个多月。就在易培基终于松了一口气的时候,他被人举报倒卖文物,这个人就是故宫的副院长张继。易培基一时间大受打击,后又因为形势无人敢出声帮忙,易培基在1937年的时候抑郁而终。

易培基去世之后,文物的保护就交给了马衡。时间来到了1936年,马衡将文物安置在了南京,谁知刚安顿好,日本人就开始轰炸南京。时间匆忙,许多南京文物工作者都是只身随船离开了南京,很多人再也未能再见亲人一面,因为日本的屠杀开始了。

▲马衡旧照

马衡为了文物的安全,决定分三路进行护送,即南、中、北三路。南路有庄尚严带队,这一队是最顺利的,1937年8月21日的时候安全的到达了湖南大学。中路就曲折一些,中路的带队人是杭立武,他们在运送途中遭到了日本人的疯狂轰炸,到达目的地重庆的时候已经1938年5月22日了。但好景不长,重庆很快也遭到了日本人的轰炸,但幸好文物存放在瑞士老板的库房。危及关头老板将自己的瑞士国旗挂在了房顶上,方才逃过一劫。后来又几经辗转,这批文物终于在四川乐山安了家。

北路由那志良带队,这队最坎坷。他们车载文物翻越3000米的秦岭,于1939的时候将文物带到了四川峨眉县。但谁知祸不单行的是,文物附近的村庄着火了,眼看着火势就要蔓延至文物存放地了,那志良只好告知大家国宝在此,群众们闻言纷纷拆除自家的茅草屋,阻止火势蔓延,齐心协力之下文物才最终安然无恙。

▲故宫文物南迁途中旧照

三路文物共计19557箱,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幸存了下来,而留在故宫未来得及运走的文物则落到了日本人的手里。1945年日本人终于被赶走,但谁知国内战争却开始了。马衡被国民党派催促着带着文物撤离北平,马衡拖延拒绝了,但谁知庄尚严却答应了国民党的请求。为阻止庄尚严,马衡申明,若庄尚严带走文物,师生情断,但庄尚严仍然一意孤行。

庄尚严带走文物之后,成为了新馆的馆长。为了文物,马衡最终还是向庄尚严写信,请他务必保护好文物。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易培基沉冤得雪,这段可歌可泣的故宫文物大迁移才终于被正名。

▲故宫照片

结语

前辈们不畏生死,勇往无前的精神令人敬佩。而他们的远见卓识更是非常人能比。虽然这次的“快递”历时16年才送达,但无人敢说一个不好,因为他们和他们运送的文物代表的是中华人民的希望和信仰!

参考资料:

《病起书怀》

《对酒》

《抗战时期的故宫文物大迁移》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93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