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玉雕师:匠人精神,就是专注于一件事,做到极致。
而小徒弟却说:现在的社会,谁会看那一点小细节?
老玉雕师:我自己的心知道,我手中的刻刀知道。
小徒弟:你知道,你什么都知道,可你现在连一块料子都买不起了!
这是一位传统和田玉雕刻匠人的现状,也是无数坚持传统技艺人的现状。
自西周时期,我国已经明确出现掌管玉器的机构。到了春秋战国,“可易十五城池”的和氏璧出现,一时之间名声大噪,自此玉雕文化不断在华夏沃土上成长辉煌。可自社会进入现代化后,本来繁荣昌盛的传统玉雕匠人却面临种种危机。
危机一
消费者的猎奇心态
当西方理念不断渗入我们的生活后,太多人追求所谓的新奇体验,这就极大的冲击了传统行业,特别是以传统技艺为核心的玉雕师。
这些玉雕师坚持于传统技艺,专注雕琢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玉器款式。
可对于追求新奇与特殊的消费者而言,他们对玉雕产品无论是造型,还是创意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传统玉雕师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你想去做一个勇敢的男子,为爱,为信仰,轰轰烈烈的奋斗一场。
危机二
功利心太强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
可在如今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刺激着我们的一切感官,还有多少玉雕师能够真正静下心来,用心揣摩玉雕技艺?有多少人仅仅是将玉雕作为一种赚钱的职业,而非钟爱一生的事业?
我们传玉匠的小学徒最少要用5年的时间,来磨砺自己的基本功。可在外面有多少人,只是随便学了一些皮毛就敢上手雕大件的?如今,真真正正扎扎实实做文化传承的玉匠人少之又少。
危机三
传承断代
在中国古老传承中,子承父业、师徒带教几乎是学习手艺的通用途径。
可在如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有多少孩子愿意沿着父母的脚步继续走?强迫孩子去学习玉雕技艺,既扼杀了孩子的理想,也无法令孩子真正学到玉雕的精髓。
如今的年轻人热血沸腾,无不希望能够功成名就,飞黄腾达。有多少人能认认真真5年的时间去学习一门技艺?也许真的有年轻人最初对玉雕感兴趣,可一听完其中的艰辛,就中途退场。长此以往,传统手工艺雕刻传承恐怕面临断代。
危机四
机雕的冲击
走进几大玉都,我们不难看到玉石加工厂里摆满了数控玉雕机,机雕这股“泥石流”不断冲击着传统雕刻行业。
与早期的压膜工艺不同,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机雕玉件早已不是千篇一律的造型。在电脑机雕,3d建模技术下,机器甚至可以按照图纸进行精准雕刻,如此低成本、高效率的雕刻方式,早已成为部分商家追求利益最简单的途径。
虽然真正的爱玉者都认为玉石的灵魂,是出自于玉雕师的双手,机雕作品只能称之为工艺品,而非艺术品。
可我们不得不承认“存在即合理”,高效率的机雕已经抢占了部分传统玉雕师的市场份额,使本就面临种种危机的玉雕匠人,在传承的道路上更雪上加霜。
我们从不否认时代在进步,就像我们相信物竞天择一般。可若时代留下的只是一堆没有感情、没有意义的工艺品,那我们会不会感觉这个世界太过冷漠?
裂纹、质地、色彩,玉雕师的每一次刀落都可能发现新的变化,每一刀的深深浅浅都独一无二的味道,这是艺术的不可替代性。玉有灵,人有情,手工雕刻的和田玉才最具文化底蕴。
我们不知道世界前进中,未来和田玉雕刻会变成什么模样,但是请珍惜你手中那一块具有灵性的和田玉吧!
它是我们感情的寄托,也是华夏文化的证明!
注:传玉匠(众号)始终坚持“匠心雕琢,一玉一生”,传播国玉文化,传承华夏文明。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93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人民解放军进驻昆明云南省获得彻底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