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将军太多,很多人都不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尤其一些功劳很大的人,晚年都会走向深渊。今天小编要说的是南北朝的名将臧质,他出生在将军之家,他的父亲是宁塑将军。
所以从小臧质就经常在战场上待着,没事还听父亲说说战场上的事,在战场上待得时间长了肯定能学到很多东西。
臧质又很聪明,所以年龄不大就在军中当起了参军,不过他喜欢赌博,身形长的不是很高,并且相貌也不是很好看,还是个秃顶可以想象一下。
他二十岁当上参军后一直没有什么作为,后来因为母亲去世便辞去官职在家里守孝。
直到三十岁的时候出任太守的职务,并且开始通读史书,研究兵法,当时在宋文帝的眼里臧质就是个能人。
可是他的赌博害了他,在赌博的同时过得很是奢侈,遭到了很多大臣的不满,于是都弹劾他,宋文帝最终把他免去了官职。
要说他命不好吧,但是他的好友范晔密谋造反,本来范晔以为臧质会和他一起,没想到还没开始就遭到了泄密被杀,因为这件事臧质却被封为了将军,这个命还是不错的。
被封为将军的臧质跟着宋文帝发动北伐,在战场上宋军首领王玄谟在作战中受挫,于是臧质就提出想取代他,但是宋文帝没有同意他的请求。
同年魏军派了很多人马攻打彭城,臧质奉命前去支援,还没到地方敌军就已经度过了淮水,于是臧质下令占领山上的制高点,让善于射箭的士兵在那埋伏着。
本来臧质分了三个小队出去,自己则在大本营守着,很快他在山上安排的两个小队就被魏军消灭,接着魏军攻击了第三个小队,第三个小队将军是毛熙祚,他领的小队都是北府的精英。
魏军没能攻下他们,可是很不巧的毛熙祚突然得病死了,没有将领之后整个部队就崩溃了。眼看大势已去再加上魏军兵强马壮,臧质也没能抵挡住魏军的攻击,退守到了盱眙。
当时盱眙的太守是个人物,很有自己的想法,在臧质没有来的时候就安排好了守城的事宜,臧质退守盱眙后正好利用了太守的布防才阻止了魏军的进攻。
魏军和臧质军队在盱眙对战了很长时间,两边将领互相书信攻击,直到宋军的后援部队到来,魏军才撤退。
慢慢的臧质的功劳越来越大,自己也有些很自大,越来越不把统治者放在眼里,正好又遇到皇室里面内乱,他就想着自己扶持傀儡自己掌握大权,但是他的计谋没有得逞。
不甘心的臧质最后还是密谋造反,宋武帝派兵镇压,臧质的军队比不过朝廷的大军最后兵败被杀。
南北朝时期可谓群星璀璨,名将辈出,算得上“入流”的少说也有80个不止了,笔者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顺便排排名(个人意见,各位看官可以参考一下笔者提供的资料,有兴趣的话也排排吧,看看彼此之间意见有什么不同)。这50人如下,其中不少人看官们应该听说过了吧(注:以下东魏算入北齐、西魏算入北周)。
北朝篇:
(北魏)拓跋珪、拓跋焘、元英、杨大眼、萧宝寅、奚康生、邢峦、慕容白曜、薛安都、尔朱荣 、
(北齐)高欢、高长恭、斛律光、段韶、高敖曹、窦泰、侯景、彭乐 、慕容绍宗
(北周)宇文泰、宇文邕、宇文护、韦孝宽、于瑾、李虎、独孤信、杨忠 、王思政、蔡佑、
南朝篇:
(南宋)刘裕、檀道济、裴方明、沈庆之、沈攸之、臧质、沈璞
(南齐)周盘龙、崔慧景、陈显达、裴叔业
(南梁)韦睿、曹景宗、昌义之、裴邃、陈庆之、兰钦、羊侃、王琳 、王僧辫
(南陈)陈霸先、周文育、侯安都、杜僧明、吴明彻、萧摩诃 、洗夫人
拓跋珪:北魏的开国君王,军事才能不用多说了,参合坡乘黑气而至,消灭慕容垂几十年的精锐,他规定“凡是生下太子的女人都得斩首”。
拓跋焘:北魏太武帝,“狒狸威震天下”,可惜为人残暴之至,史称过于石虎符生。
元英:北魏皇族成员(北魏从孝文帝后就改“拓跋”氏为“元”),生得一张英俊的脸孔,身为贵族的他却不甘于呆在宫庭里享受,而是经常亲自外出征战,对此南朝名将韦睿叹道:“元英啊,你怎么不乖乖呆在宫廷里呢?这样我可以少些麻烦。”元英虽在钟离之战中惨败给韦睿,但不可因此而否定他的才能。
杨大眼:氐人,跟随着元英,武艺高强,身看黑色铠甲,身才高大且颇有谋略(这样看来和南朝的白袍将军陈庆之简直是相反了过来)。
萧宝寅:原为南齐皇族,南齐灭亡后逃亡北魏,当时他只有17岁,一心想复国的他,结局十分悲壮,令人叹息。
奚康生:北魏名将,据说他身上带着的那把弓是南齐政客萧衍送给他的,出于对萧衍的感激,他决定不用这把弓来射南齐人。
邢峦:北魏智将,与元英齐名,他看到钟离之战将会是一场难以胜利的战役,于是要求退出。
慕容白曜:北魏名将,他是燕国人的后代,冤死,后孝文帝为他平反。
薛安都:原是南宋猛将,后死于北魏。
尔朱荣:北魏后期的一流名将,当时各地民众起义造反,其中以葛荣的声势最大,号称百万,尔朱荣抓住敌人都是些没有实战经验的乌合之众这一点,率领7000人对葛荣发动了突袭,最终在这支外强中干的队伍里擒荻了葛荣。南朝名将陈庆之北伐时,尔朱荣率军将陈庆之击退。
高欢:神武皇帝,相当能打战,这点谁也无法否认,他可以说是个十足的奸雄,后被北齐追增为神武皇帝。
高长恭:美男子一个,上战场时总是带着面具,他和斛律光、段韶并称北齐三将。
斛律光:北齐三将之一,其军事才能有可能是三将中最优秀的一个,但他的结局却很悲惨,没有倒在沙场上,却倒在了自己人手上!
段韶:北齐三将之一,这三个人可谓充满了魅力,有他们在,北周皇帝就一天得不到安宁。
高敖曹:跟随高欢一起作战的勇将,他对高欢来说是个相当重要的人物。
窦泰:也是跟随高欢一齐作战的,很有军事才能,与宇文泰争战时中了埋伏战死,他的死迅传到高欢耳里时,高欢为之震惊。
侯景:北齐名将,竭族人,以800人南下灭梁,最终不得好死。
宇文泰:高欢的死对头,颇有英雄气概,后被北周所增为高祖皇帝。
宇文邕:北周武帝,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灭了宿敌北齐,但他死后其江山却被普六茹坚(杨坚)篡夺。北齐、北周这对死对头最终都不是赢家,重演了当年晋篡魏的闹剧,真是历史的一大讽刺。
宇文护:北周皇室,后被周武帝除掉。
韦孝宽:玉壁城一战成名,但晚节不保,助隋篡周。
于瑾:北周名将,位高但为人谦虚,颇有智谋。
李虎:北周一大强将,为人武勇,有擒豹之力。
独孤信:又一个让北齐伤脑筋的北周武将。
杨忠:杨坚的父亲,善战,后被追增为隋朝的皇帝,但他其实是个十足的南北朝人物,和司马懿这样的人是有所区别的。
刘裕:南宋开国皇帝,军事才能绝对是南北朝时期数一数二的,他就好比南方的曹操,战绩显赫,不过他北伐后急着回国篡位,结果导致则收复的领土重新落入北方人的控制之中,这一点很受争议。
檀道济:南宋前期的名将,为人武勇,号称“关张弗若”(关羽、张飞也比不上他),可惜宋文帝后期变得昏庸猜忌,檀道济最终被害死,临死前他气愤地说道:“你们这是在自毁长城!”
裴方明:南宋名将,历史书上并没有为他列传,但他绝对是个有才能的人,和檀道济一起受冤而死,宋文帝后期的作法直接剥弱了宋国的力量。
沈庆之:南宋老将,历来人们总批评他是个屠夫,这对沈庆之是有失公正的,在那个君令如山的封建朝代,沈庆之想违君命也难,况且皇帝命令他进行屠城的时候,沈庆之为了减少伤害,下令凡是身材在规定的标准以下的人可免死,结果救回了上千人,人们往往只顾着批评沈庆之,却不去批评那个主谋暴君!沈庆之也是个勇于直谏的人,曾多次忠言规劝暴君的儿子废帝,最终引来了杀身之祸,宋国离灭亡不远了。
沈攸之:南宋名将沈庆之的侄子,最终兵败自杀。南宋后期皇室自相残杀极其严重,沈庆之等将领百官都成了牺牲者。
臧质:南宋军事将领,防城能力超强,北魏皇帝拓跋焘攻击南宋时,他和沈璞两人负责防守一个城池,拓跋焘竟连续一个月拿他们毫无办法。可惜他们俩有如此才能,最终却因造反受诛。
沈璞:和臧质一起抵抗拓跋焘入侵的将领,结局上边说过了,再叹息一个。
周盘龙:南齐名将,多次击退北魏军,深受齐高帝萧道成的欣赏。
崔慧景:南齐大将,朝廷后期腐败,齐帝大肆滥杀,崔慧景于是造反,最后战败,军队大乱,他本人单骑逃走,结果被渔夫杀死,时年六十三岁。
陈显达:南齐大将,南齐后期也和南宋一样,走上皇帝互相残杀的腐败道路,陈显达在此期间被杀。
裴叔业:南齐大将,朝廷后期腐败时他曾想投降北魏,还未投降就死了,在他决定投降的时候萧衍曾规劝他不可这么做,他不听,幸亏最后死了,如果他能活久一点的话,他一定会后悔没有听萧衍的话。
韦睿:不用多说了,南梁老将,也是南北朝期间数一数二的超级大将,在钟离之战中大败北魏中山王元英,此外,他还曾夺下了百年易守难攻之城——合肥。此后名声威震四方,北魏人称为“韦虎”。即使是选“中国最强的一百位名将”,他也大有入选的成份。
曹景宗:南梁名将,为人豪爽,但好掠城,钟离之战的指挥者,可惜钟离之战完结不久后他就去世了。
昌义之:南梁名将,钟离之战中他负责守城,兵力只有3000人,但却成功地挡住了元英的80万大军,韦睿和曹景宗到来后最终打败了元英,昌义之当时高兴地喊:“复活了!复活了!”
裴邃:南梁名将,曾率军北伐,但终因南梁的腐烂而失败。直到公元526年止,裴邃与韦睿、曹景宗、昌义之,以及北魏的元英、杨大眼、刑峦都告别了人世,同一时期的名将都死了,这可谓上帝的安排吧。
陈庆之:南梁名将,陈庆之不会射箭、不会骑马,也不是什么大战略家,但却颇有胆略,因此往往会让敌人意想不到,出奇制胜。趁北魏内乱时率7000人北伐,一路上过关斩将直冲洛阳,陈庆之向朝廷要求增援遭到了拒绝,最终被尔朱荣击败,7000人死在了北方,只有陈庆之等少数人逃回了南梁。在雄心不再的梁武帝下边做事,陈庆之等人可谓倒霉到了极点,他此后也只能搞内政了,他和羊侃继续受到梁武帝的压制,直到死去为止。
兰钦:南梁名将,与陈庆之齐名,才能不用多说了,但却因中毒而死
羊侃:又一个被梁武帝压制的名将,萧衍真该骂,有这么多的名将却不好好珍惜,简直辜负了羊侃的一片忠心!(羊侃出生在北魏,他听众父亲的遗言逃回了故乡江南,誓要为南朝效力)侯景乱梁前后,羊侃不止一次向萧衍提出要小心侯景,但萧衍不听,这好了,侯景造反了,幸好有羊侃在,侯景拿他没法,可就在这关健的时刻,羊侃却去世了,之后侯景少了这一大障碍,也就成功进入了建康(南京),萧衍肠子都悔青了,不住地叹息:“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王琳:南梁最后一个名将,因出于对萧氏的忠诚,从而起兵反对篡夺了南梁江山的陈霸先,失败后逃往北齐,最后被陈将吴明彻捕获杀死。王琳如此汉子,却因忠于一个不值得他去忠诚的王朝而死,实在可惜!(各位看官可以去看南梁后期的历史,那些萧氏皇族简直一个畜生过一个)
陈霸先:陈朝的开国皇帝,为人豪爽,另一个“刘裕”。侯景乱梁时,所有萧氏成员却忙于内讧、搞分裂,反倒是陈霸先决心和侯景对抗到底,真是一大讽刺。陈霸先是个有作为的人,南朝本该在555年便宣告结束,但因他的挺身而出,使得南朝延续了30多年,可惜他建立的陈朝却是个没有前途的王朝,陈朝从建国那一天开始就已经在走向了衰亡,他本人才当了3年皇帝就去世了,真可惜,只留下一个烂摊子让那群无能的人去收拾。
周文育:陈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为人武勇,是陈霸先不可多得的好帮手。
侯安都:陈朝开国功勋之一,也是一个武勇的猛将。
杜僧明:也是陈朝开国元勋之一。陈霸先曾对这三人说:“你们都是良将,但都有短处。杜僧明有大志而少见识,对手下过于亲近而对上级过于傲慢,以功劳自大而不注意自己的短处。周文育交不择人,对人过于推心置腹而缺少防备。侯安都傲慢轻佻,任意而为。这些都不是保身之道。”后来果然一一应验。
吴明彻:笔者很喜欢的一个名将,他的结局很悲壮,在腐败的陈朝政府的指令下,他带病北伐,最终死在了北方,当时有一个叫庚信的学者,本是南梁人,后因侯景乱梁而北逃,时时想念故乡,他善于作文和写墓志铭,北朝有不少贵族曾请他作铭,但都被他拒绝了,后来他听说南朝的吴明彻死了,便前往为吴明彻作铭,这可谓英雄惜英雄,令人看了后倍觉伤感。
萧摩诃:陈朝最后的一位名将,非常武勇,19岁时就单挑没有输过(一说13岁,恐不正确),为吴明彻的副将,参与过吴明彻的那次北伐,吴明彻死后,成为了陈朝唯一的支柱。陈朝的腐败终于自食其果,招来了亡国之耻,被隋朝所灭,萧摩诃本人不服隋朝,后参加过反叛,终受死,可惜!
南北朝三国鼎立时代的绝世勇将——西魏四猛兽
第一位是:
擒豹之虎——李虎将军
李虎,代北武川(北魏六镇之一,今内蒙古武川县)人,年少时风流倜傥,志向远大,喜爱读书却不善于死背章句(碰上应试教育该倒霉了),更喜欢骑马射箭,广交朋友,由于家境还不错,对于钱财这身外之物看的也很开,乐善好施,拥有这种品质即是可造之才,后来在同乡兼前辈、大都督贺拔岳手下做事时深受重用,随从贺拔岳讨伐元颢(就是南梁将军陈庆之护送入洛的北魏皇族),取得了胜利,李虎因功升宁朔将军、屯骑校尉,后来又跟随贺拔岳入关中(陕西,甘肃一带)平叛,贺拔岳因平叛有功升关西大行台(关西地区最高行政长官)和关西大都督(关西地区最高军事长官),李虎水涨船高,也被提拔为左厢大都督,总管内外军事(大体类似于参谋长职务),地位提升的很快。这个时候关东地区(包括河北,河南,山西一带)已经被枭雄高欢所控制,高欢视贺拔岳为心腹之患,便使了个政治手腕,名义上和贺拔岳称兄道弟(两人都曾是北魏天柱大将军尔朱荣手下干将),暗地里鼓动关西另一股军事势力侯莫陈悦借召开军事会议之机杀害了贺拔岳,贺拔岳一死,部下群龙无首,顿成一盘散沙,侯莫陈悦害人心虚,对这支军队又不摸底,没敢收编,这帮武川籍青年军官到底还是年轻,没了主心骨,惶惶不安,幸亏一位年长的将军右都督寇洛(武川人)能够沉住气,把不知所措的小兄弟们收拢了一下,在平凉驻扎下来,却发现少了李虎,大家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那么,李虎在这个关键时候离队干什么去了呢?原来李虎见贺拔岳遇害,悲愤万分,痛哭流涕,发誓要为贺拔岳报仇,但俗话说:鸟无头不飞,没有一个有威望的人来领导,人心离散,谈何复仇?他便到荆州找贺拔岳的哥哥、荆州刺史贺拔胜回来主持大局,贺拔胜也是一员名将,当初投奔尔朱荣时,尔朱荣非常高兴的说:“我得到贺拔兄弟,天下不足平也。” 尔朱荣是何等样人?北魏末年最有威望的将军,高欢在他面前也如鹰犬一样被随意处分,不敢有半分怨言,他对贺拔兄弟如此看重,足见贺拔兄弟有过人之处,不是浪得虚名的。可是李虎风尘仆仆赶到荆州和贺拔胜见面的结果却令人非常失望,贺拔胜犹豫不决,毕竟荆州也是军事重镇,如果轻易离开,难保敌人不会趁虚而入,最后只是派手下将领独孤信(武川人)入关中收编贺拔岳的部众,独孤信也不是无名之辈,绰号“独孤郎”,是英俊潇洒的年轻将领,要文有文,要武有武,但比起贺拔胜的分量还是轻的许多。这时另外几股势力也在向平凉进发,准备收编这支部队,一路是北魏皇帝派遣的使臣元毗将军,一路是高欢派出的侯景将军,还有一路是夏州(统万城)刺史宇文泰将军(武川人,贺拔岳的亲信,被贺拔岳部众推选出的新领袖),这几路人马星夜赶往平凉,谁速度快谁就能占得先机,到底是夏州距离较近,宇文泰行动又非常迅速果断,眼看就要到平凉,偏偏和侯景碰上了,两支队伍一时僵持住,宇文泰反应快,先声夺人地说道:“贺拔公虽然死了,还有我宇文泰在,你到这里来干什么?”(意思是这里没你的份), 侯景吓的脸都变了颜色,辩解说:“我就像箭一样,别人射到哪里我就去哪里,自己做不了主呀 。”(意思是我本不想来,是身不由己),看看占不到什么便宜,侯景随即打道回府了,宇文泰赶到平凉见到众将,想起贺拔岳,又是一阵大哭,众将当然很感动,又悲又喜,一边抹眼泪一边说:“宇文公来了,我们大家就有希望了。” 宇文泰就地整顿部队,以图大事。不久,皇帝使臣元毗将军也到了,见此情况,只好承认事实,回去朝廷复命了,独孤信将军来到平凉,一看是黑獭(宇文泰的字)成了接班人,也挺高兴,两人从小就是好朋友,当然不好再争夺什么领导权,宇文泰就派独孤信去洛阳面见皇帝。
再说李虎,在荆州听说宇文泰当了领袖,正准备起兵讨伐侯莫陈悦,为贺拔岳报仇,也来了精神,急忙往关中赶,没想到半路上被高欢的部将截获,送到了洛阳,皇帝见到李虎大喜,原来皇帝早就与高欢不睦,一直想找一支能够抗衡高欢的力量,这时候他看中了宇文泰这股势力,就把李虎加官进爵,拜为卫将军,仍然派到关中协助宇文泰,李虎因祸得福,对皇家心存感激,以后对皇室一直非常忠心。在随后的征战中,李虎也是屡有战功,征讨侯莫陈悦,迎接皇帝入关中,水淹灵州刺史曹泥,破高欢于沙苑,平叛贼酋梁企定,杨盆生之乱。尤其是在平定杨盆生之乱中,显示了李虎的谋略,杨盆生本是南岐州的兵卒,聚众谋反,被李虎率军击溃,于是遣使诈降,李虎表面不动声色,号令三军:贼人已降,大家可以解甲放马,就地休息,不久我们就可以班师了。然后派使者回复杨盆生,同意他的投降请求,杨盆生知道后自以为得计,放松了戒备,派大部分军队出去筹集粮草,李虎却趁机在夜晚进兵,将南岐州围得铁桶一般,城中兵少,外出打粮的军队还没有返回,事发突然,出人意料,敌人惊慌的乱成一团,组织不起防守,李虎令壮士推开城门,大军入城纪律严格,秋毫无犯,无人敢于抵抗,未伤一兵一卒,杨盆生束手就擒。李虎班师回朝,宇文泰听说后也是非常佩服,赞叹不已,遣使犒劳李虎部队。
之所以称李虎为猛兽,源于李虎擒豹的故事,李虎经常陪同宇文泰在北山下校阅军队,常常有人在这里被豹子吃掉,从来没有人敢于上前抢救,一次又有豹子伤人,被李虎碰上,他立刻拿着大棍子赶过去,把豹子捉住杀掉,除了这一害,宇文泰知道后高兴的夸赞道:“公的名字是虎,果然名不虚传。”
李虎的官越来越大,最后做到太尉(三公之一),宇文泰的儿子建立北周王朝后,李虎虽然已死,但仍被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唐国公,他的儿子是北周骠骑大将军李昞(娶独孤信女为妻),他的孙子就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他的重孙子当然就是有着赫赫威名的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了,他自己也不亏,唐朝建立后成了唐朝太祖皇帝(追尊)。李虎还是西魏府兵八位柱国大将军之一,唐朝编篡的史书记载: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当时荣盛,莫与为比。看来这八柱国的名头在一百年之后还是很响亮的
第二位:
掩赡之勇——杨忠将军
第三位:
老熊当道卧——王罴将军
第四位:
“铁猛兽”——蔡佑将军
参考资料:http://gearer.info/bbs/archiver/?tid-3254.html
在整个宋朝历史上,刘娥是名气最大皇后或者皇太后,因为她是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人,在历史上与武则天齐名,被人评价为“有吕后之才,无吕后之恶”。
刘娥出生于969年,她的父亲刘通是太祖时期的虎捷都指挥使,后来被授予嘉州(四川乐山)刺史之职。说来刘娥也可怜,出生后不久,父母就先后死去,家道因此中落,刘娥不得不在很小的时候就嫁给蜀地一个叫做龚美的锁匠。
为了谋生,龚美便带着刘娥来到北宋的都城汴梁谋生。可是这个龚美真没出息,因为生意做得不好,家里没钱了一时生存就成了问题。因刘娥颇有姿色,龚美就想着把刘娥给卖掉,换点钱自己一个人过活,以后再找一个婆娘。
这件事被一个叫做张耆的人知道了,张耆是宋太宗第三个儿子韩王赵元休(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的指挥使。张耆也觉得刘娥长得很好看,应该符合赵元休的胃口,于是便把刘娥买下,送给了赵元休。
赵元休第一次见刘娥的时候很惊讶,因为他见惯了贵族女子的庸俗华贵,像刘娥这样出淤泥而不染的干净女子倒很少见。而且刘娥那时候年轻,皮肤很白,脸庞也十分好看,所以赵元休对刘娥一见钟情,就把她留了下来。
有一次,宋太宗看见自己的儿子赵元休面容憔悴,就问赵元休的乳母这是为何。乳母平时跟刘娥有点过节,所以不喜欢她。于是乳母告诉宋太宗说,是因为一个叫做刘娥的来历不明的女子天天与三皇子厮混在一起,所以才以至于次。
宋太宗听完很不高兴,于是下令把刘娥赶出韩王府,不久之后又给赵元休赐婚,将名将潘美的女儿嫁给赵元休。这个潘美可不得了,是宋朝的开国功臣,跟宋太宗的关系十分要好。赵元休不敢违逆自己的父亲,于是奉旨成婚。
但是这不不代表赵元休就忘了刘娥。刘娥在被赶出王府之后,被张耆私藏在家中,赵元休隔三差五就去张耆家中与其私会。而张耆则为了避嫌,自己在外面另外买了一栋宅子作为住处。
997年,宋太宗驾崩,将皇位传给赵元休。赵元休继位之后改名赵恒,很快就把刘娥给接进宫中。不过那个时候赵恒的第一个老婆潘氏已经死了,现在的皇后是北宋开国名将郭守文的女儿郭氏。在开始的时候,刘娥并没有什么名分,毕竟她的出身太过低微。
虽然没有名分,但是刘娥十分受宠,赵恒每次出巡,陪伴在他左右只有两个妃子,一个是赵恒的宠妃杨氏,另一个就是刘娥。很多妃子都嫉妒刘娥,但是刘娥做人很低调,从不与别人争宠,这种品质让赵恒更加宠爱她。
1004年,在宫中待了七八年之后,刘娥被封为四品的美人。再后来,刘娥连续晋升为修仪、德妃。在有了地位之后,刘娥想到了自己的前夫龚美,于是派人找到了他,让他改姓刘,并认他认做自己的哥哥。
刘娥之所以这么做,看起来是有情有义,其实是因为她娘家没什么人,把龚美认作自己的哥哥,势必会得到赵恒的封官赐爵,这样自己起码有个外援了。
1007年,郭皇后驾崩,赵恒想要立刘娥为皇后,但是以寇准为首的一些文臣武将都对此十分反对。他们反对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刘娥的出身太卑微了,不符合做皇后的人选。
刘娥出身微贱,不可以为一国之母。
为了阻止赵恒立刘娥为皇后,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赵安仁还特意为赵恒物色了一个出身高贵的女子作为皇后的人选,这个女子就是前任宰相沈伦的孙女沈才人。
赵恒虽然很不高兴,但也不想跟朝臣硬来,所以既没有立沈才人为皇后,也没有再提立刘娥为皇后这件事。
时间来到1010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刘娥的侍女李氏因为得到赵恒的宠幸,在这一年生下了一个男婴。之所以说这是一件大事,是因为在这之前,赵恒接连5个儿子很小便夭折,而这名男婴是赵恒目前唯一的皇子。要知道,那个时候赵恒已经42岁了,在这个年纪能有一个儿子,是多么让他开心的一件事,因为这就意味着他后继有人了。
刘娥自然知道其中的厉害,于是便将孩子收为自己自己的孩子,让与自己要好的杨淑妃(也就是前面说的那个宠妃杨妃)代为抚养。
而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
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意味着自己走上皇后宝座有了重大筹码。两年之后,赵恒很自然地将刘娥册封为皇后。但是在写册封诏书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一点小麻烦,那就是翰林学士杨亿见大臣们都无法阻止刘娥成为皇后,于是拒绝给刘娥写册封诏书。但最后赵恒还是找别人完成了这件事,刘娥顺利成为大宋皇后。
刘娥在当上皇后之后,知道自己的外援不强,所以一直谨慎行事,在处理后宫之事的时候有理有据,没有缺失;而且她很关怀赵恒的生活,只要赵恒批阅奏章到深夜,刘娥就一定陪伴在左右。久而久之,赵恒对刘娥越来越信任,于是便开始让其参与朝政的处理。
权利这个东西十分奇妙,一旦沾染上就会上瘾。刘娥在帮助赵恒处理国事的时候,逐渐发现拥有权利的感觉真好,于是便滋生了更大的政治野心。1019年,赵恒开始病痛不断,刘娥趁机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在朝臣中安插了自己的党羽。这让赵恒和寇准逐渐起了疑心,于是密谋让太子赵祯监国,企图以此来削弱刘娥的权利。
不过那个时候赵祯只有虚岁10岁而已,而且刚当上太子也才一年,可见当时刘娥的权利确实过大,赵恒和寇准开始有点病急乱投医了。
刘娥起能不知道寇准的密谋,于是先发制人,联合大臣丁谓等人先发制人,迫使赵恒罢免寇准的宰相之位,让丁谓取而代之。寇准在被罢免之后,就开始一段流放生涯,最后客死雷州。刘娥也趁机将朝廷当中反对自己的人全部清除掉,然后换上自己的亲信,刘娥就这样逐渐把控了整个宋朝的军国大权。
1022年,宋真宗赵恒驾崩,赵祯继位为帝。就在赵祯继位当天,刘娥命人在朝堂之上宣读了一份诏书:
尊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
就这样,刘娥名正言顺地开始临朝称制,让12岁的赵祯成为了一个傀儡皇帝。
每次上朝,刘娥和赵祯来到承明殿,赵祯坐在左边,刘娥坐在右边,然后文臣武将上朝,刘娥开始处理朝政。
因为朝中再无人敢与刘娥为敌,刘娥的权利也达到了人生巅峰,可是她会满足吗?在这种情况下,她会不会想学习一下武则天,成为历史上第二位女皇呢?
答案是肯定的。
起初,刘娥的这个意愿还不是很强烈,但是引起了刘娥身边大臣的注意。有人上书给刘娥,请求她“行武后故事”;有人送刘娥一副《武后临朝图》,劝她登基称帝。
刘娥都没有表态,但是也没有责怪大臣们这样做。
有一次上朝,刘娥问大臣们,武则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人说武则天是唐朝的大罪人,有人说武则天是天下奇女子,也有人直接劝刘娥登基为帝。
刘娥内心十分纠结,她很想成为女皇帝,但是她不知道该不该这么做,因为她又觉得自己得到先帝的恩宠才有了现在的地位,如果夺了赵氏江山,那就太对不起先帝了。
1032年和1033年,刘娥曾两次穿着龙袍,一次是在朝堂上,以此是去祭祀太庙。刘娥的这一举动让天下人都觉得她就要学习武则天了,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刘娥却突然生病了。
刘娥在生病期期间,大赦天下,还恢复了寇准等人的官职和名誉。不久之后,刘娥就因病去世了。
就在刘娥临死之前,赵祯就在刘娥身边,刘娥数次拉扯自己身上的龙袍,嘴巴也在微微地动,看起来想说什么,可是又说不出来。这一幕被赵祯看在眼里,赵祯对此十分不理解,于是便问身边的大臣,大娘娘(赵祯对刘娥的称呼)这是要做什么。很多大臣都不理解,只有礼部尚书薛奎站出来说:
太后不愿先帝于地下见她身穿天子之服。
赵祯恍然大悟,于是命人将刘娥身上的龙袍脱下,换成了皇太后应该穿的服饰。换完之后,刘娥就去世了。
刘娥死后,多年称病不朝的八王爷(八贤王的原型)赵元俨突然来到宫中,告诉赵祯说,刘娥不是你的亲生母亲,你的亲生母亲是李宸妃李宸妃。而且李宸妃死得不明不白,恐怕是被刘娥害死的。
赵祯这才恍然大悟,于是命人赶紧找到李宸妃的坟墓。等众人打开李宸妃棺椁的时候发现,李宸妃穿着皇后服饰,尸体被水银包裹,面色如生。
赵祯得知消息之后,十分感叹地说:人的话岂能尽信。不久之后,赵祯亲自到刘娥的坟前祭拜,并痛哭流涕地说,从今以后大娘娘一生清白了。
其实在赵祯的心里,他也不愿意相信是刘娥害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因为刘娥虽然垄断朝政,但是她毕竟是抚养自己的那个人,而且她掌权的时候朝政没有什么过错,天下也很太平。更重要的是,她最后也没有学习武则天称帝。所以不管是不是刘娥害死了自己的母亲,赵祯希望大家看不到证据。因为对于当时的赵祯而言,刘娥和自己亲生母亲的名誉是最重要的。
赵祯的谥号之所以是仁宗,在这个地方就得到了一定体现。
再后来,赵祯认母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赵祯也自此开创了北宋历史上著名的仁宗盛治。
最后说一下仁宗生母李宸妃。
李宸妃的儿子在被刘娥抱走之后,她是敢怒不敢言,朝臣也大多数害怕刘娥,也不敢替李宸妃说话。所以在刘娥死前,这件事就一直没人告诉赵祯,赵祯一直以为自己就是刘娥的亲儿子。
李宸妃也因此不敢与赵祯相认,哪怕是在赵祯成为皇帝之后,李宸妃也只是默默地祝愿自己的孩子平安健康,直到自己死去。
元代的时候,刘娥、李宸妃和赵祯的故事被民间喜剧改编成《狸猫换太子》,数百年来不断演绎,经久不衰,以至于很多人认为这就是事实。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8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