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僧格林沁有什么战绩僧格林沁击败英法两国结局怎么样

以史为鉴 2023-06-15 06:04:08

僧格林沁有什么战绩僧格林沁击败英法两国结局怎么样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僧格林沁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康乾盛世结束之后,清帝国就像一堆熊熊烈火燃烧之后的灰烬一样迅速冷却,颓势尽显。百余年来的积弊和种种社会问题,以及清朝周边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使得清朝最终不知不觉陷入内忧外患的泥沼之中,不能自拔,越陷越深。西方强国就像一群嗜血的野狼,虎视眈眈围绕在这个古老帝国的身边,视之为肥美的猎物,开始了疯狂瓜分清朝的历程。

当时的清朝虽然疆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总量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由于清朝历代皇帝盲目以天朝大国自居,顽固推行闭关锁国之策,关上与世界交流学习的大门。最终导致清朝的科技与军备水平严重滞后,成为一个虚有其表的衰朽帝国,在西方列强的进攻面前连吃败仗。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面对欧美强国一次又一次瓜分清朝的狂潮,清朝完全处于被压制状态,几乎毫无还手之力。不过世事无绝对,在清朝末年频繁的对外战争中,清朝也曾打过一次让人扬眉吐气的大胜仗,虽然仅有这一次,也向西方列强展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不屈不挠的决心与信心。

1851年,广西金田爆发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起义,并迅速发展成为席卷全国的一场大型农民战争。清朝在太平天国起义的暴风骤雨中摇摇欲坠,英法俄等列强眼看清朝自顾不暇,瞅准时机,再度向清朝发难,要求进一步扩大在华的利益范围。他们从1856年开始,发起新一轮侵略战争,武力逼迫清朝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9年6月中旬,英法海军联合舰队在英国海军中将贺布指挥下,浩浩荡荡杀到天津大沽口附近,图谋发动侵略战争。此次英法双方出动铁甲舰12艘,总兵力1000余人,全部装备最先进的火炮火枪,妄图一举攻下大沽口炮台。第二次“大沽口之战”就此爆发。

清朝方面派出的大将是名震一时的悍将僧格林沁。僧格林沁积极备战,在大沽口两岸各建炮台3座,共安火炮60门。炮台周边的堤墙都进行了修缮加固,高度厚度均足以抵御重炮轰击。堤墙之外开挖三道宽阔的壕沟,树立拒马桩,防止英法联军冲锋。大沽口河道之中设置三道粗壮的拦河铁索,河底还安放了十余架铁戗,用于防范英法军舰冲击。

6月25日黎明时分,英法舰队向大沽口发起攻击。僧格林沁沉着应战,他下令炮台守军偃旗息鼓,不发一弹,静待时机。到当天下午,英法12艘军舰全部进入炮台攻击范围,正当他们忙于拆除拦河铁索和铁戗时,僧格林沁一声令下,清军重炮齐发,挤作一团的英法军舰顿时成为活靶子,当场被击沉四艘,重创六艘,被迫仓皇逃命。

当天晚间,不甘心失败的英法联军出动步兵登陆,向大沽口炮台发起冲锋,企图夺占炮台。僧格林沁指挥守军居高临下,拼死反击,接连打退敌军十余次冲锋。英法联军伤亡惨重,狼狈撤退。此战让英法联军损失军舰四艘,人员伤亡将近500人,却一无所获,堪称清朝对外战争中罕见的一次胜仗。清朝指挥官僧格林沁同时击败英法两大强国,一时威震中外。

令人遗憾的是,骁勇善战的僧格林沁,最终没有倒在抗击外敌入侵的战场上,却窝窝囊囊死在自己人手中。1865年四月,僧格林沁带兵进入山东参加围剿捻军之战。当年五月的曹州高楼寨之战中,僧格林沁遭遇捻军重兵伏击,全军覆没,他身负重伤,孤身一人落荒而逃,躲在麦田中。结果被一个十六岁的农村小伙张皮绠发现,当场一刀斩杀了他。一代名将僧格林沁以这种令人惋惜的方式结束了一生。僧格林沁堪称清朝最后的擎天一柱,他的死使得清朝陷入万劫不复的绝境。

“以多战寡”,僧格林沁的铁骑为何败于英法联军?

失败原因有:

(1)清朝上层没有同仇敌忾的决心;

(2)军队没有正确的战略战术;比如:坚壁清野,隐蔽伏击、近战肉搏战术,夜袭、奇袭、侧袭;不计一城一地得失,(例如:抗日战争事情如果八路军神头岭伏击战一举歼灭日本军队1500多人了,其核心战术就是秘密提前埋伏在敌人必经之地,最近的八路军战士提前埋伏在距离道路几米的距离部位,敌人的尖兵站在路边撒尿都浇到了道路沟槽下部覆盖伪装的埋伏人员了!对敌人打击的出其不意的打击及肉搏是胜利的前提。武器的劣势如果是伏击战肉搏就最大的缩小了互相的差距。) ? ?

诱敌深入,避强击虚; 积小胜、歼敌有生力量; ?发动民团袭扰战术等等;敌人是拖不起

的了。

(3)?僧格林沁的铁骑采用正面突击方式,不分析对手的武器装备战场运用战略战术(敌人装备了后填快步枪当及线膛炮);

(4)没有高度新思想觉悟的军队,没有与时俱进的战略战术、没有高度的纪律性部队;

? ?毛泽东为什么能够以弱胜强呢?

学者:僧格林沁之死构成了晚清历史的军事转折点

提示:僧格林沁一死,八旗武装没有了能够真正担当的主帅,终于步绿营之后失去了可以控制局面的战斗力,来自湘军的勇营体系武装成为满清的基本军事力量和主力。虽然后来的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宣布了这种新兴武装仍然腐朽、落后,不足以保证对外战争的胜利,但是, *** 控制满清军事力量的格局已经注定,从而构成了满清最终垮台的基础。

清同治四年四月二十四日(即公历1865年5月18日),在山东曹州吴家店(今山东菏泽市牡丹区吴店镇)发生一个重大事件:满清世袭罔替(俗称铁帽子王)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率兵轻进追剿,被捻军包围杀死。一名铁帽子王战死所具有的舆论震撼性当时极其强烈,但僧格林沁之死的历史意义远不止此,而是构成了晚清历史的一个军事转折点。

要理解僧格林沁之死的意义,必须要了解满清的基本军事体系及其演变。

满清在顺治期间(17世纪中叶)形成了八旗和绿营军事制度,两者称为经制兵,也即今天所说的国家正规军。绿营是满清入关后继承明朝制度形成的以 *** 为基本的军队,常规保持60万人之众,而八旗兵力可能仅为20万人,最高的时候为35万人。尽管如此,八旗军队是满清的看家武力。就驻防而言,绿营分散在全国,主要是防守西北、西南、华南、华中、华东,有战事时才进行集中。八旗除部分分散全国驻扎外,主力采取集中方式,防守京畿地区,因此,八旗主力相对绿营处于优势状态,是满清最后的铁拳。嘉庆(18世纪末19世纪初)之后,无论是绿营还是八旗,都开始明显腐败、衰落,但国家基本军事体系的格局并没有变化。

1851年太平天国兴起,随即捻军兴起,问题顿时格外严峻。太平天国的主力是在南方作战,满清进行应对的主要是绿营,然而绿营根本没有能力获取优势,咸丰皇帝在1852年底就开始大力组织团练,成为湘军出现的直接原因。1856年太平天国第一次打败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1858年第二次打败江北大营,1860年第二次打败江南大营,就此,绿营武装基本失去了战斗力,从而湘军得以真正兴起,成为满清在南方的基本武装和主力。

尽管太平天国1853年定都天京(南京)后即进行北伐,捻军也随即像瘟疫一样在北方传播开来,但他们还是受到了沉重限制和打击。满清对付太平天国北伐和捻军的主力,已经不是绿营,而是八旗。在这个过程中,僧格林沁控制了八旗主力,成为满清最重要的守护神。僧格林沁活捉太平天国北伐主帅林凤祥、李开芳,给予了全歼,随即应付进攻天津、北京的英法联军,又接连获取击败捻军的胜利。然而,捻军属于流窜作战,僧格林沁既有剿不胜剿之苦,又在接连的战术胜利中越来越轻敌,终于在山东曹州率领不多兵力死命追敌而陷入包围,一代名将战死马下。

僧格林沁一死,八旗武装没有了能够真正担当的主帅,终于步绿营之后失去了可以控制局面的战斗力。就在僧格林沁战死的前一年,湘军攻占了天京(南京),标志着太平天国已经失败。僧格林沁一死,曾国藩马上就奉命北上对付捻军。尽管湘军已经进行解散工作,但李鸿章部和左宗棠部兴起,李鸿章、左宗棠在平定南方太平天国残余后也率军北上。1868年捻军基本被剿灭,曾国藩担任了直隶总督。就此,尽管八旗、绿营仍然存在,但来自湘军的勇营体系武装成为满清的基本军事力量和主力。虽然后来的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宣布了这种新兴武装仍然腐朽、落后,不足以保证对外战争的胜利,但是, *** 控制满清军事力量的格局已经注定,从而构成了满清最终垮台的基础。

由此可见,约150年以前在山东曹州吴家店的一场规模不大的战斗,所导致的历史后果是多么严重。当南方太平天国被打败,无论僧格林沁死与不死,北方捻军被剿灭都已经注定。但是,如果僧格林沁不死,八旗主力就仍然会是满清的铁拳,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的勇营武装很难获得向北控制的机会,所面临的命运要么绿营化,要么就像曾国藩已经在做的那样进行解体。总之, *** 不会有这样一个成为满清主力乃至掌握兵权的历史性契机,后来相应的所有历史演变就会全然两样。

为什么僧格林沁死了,八旗军就完了?

因为僧格林沁死后,八旗军再也没有突出的将领,战斗力极差,从此不再组建八旗军。后来清廷只得依靠曾国藩等汉族军事统帅以及湘军、淮军。

八旗军不组建的原因:

1、清朝满蒙旗人待遇很好,不用干活都可以领禄米的。导致清初赫赫威名的八旗军一代不如一代。如果想再出一个僧格林沁这样的将领实在不易。

2、八旗军以骑军为主,面对英法那些新式武器,没有任何优势。

3、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进行洋务运动,建立新式军队,效仿外国军队制度,战斗力更强,更符合需求。这样的情况下,八旗军只能被历史淘汰。

扩展资料:
僧格林沁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有他悲惨的结局:

癸开十三年(1865 年)四月,曹州战役,张宗禹诱僧格林沁入伏,分割包围歼之。僧格林沁突围时受伤落马,潜伏麦田。张皮绠持刀搜索残敌,发现一穿黄马褂清军军官,杀之,张皮绠脱其帽、珠、红顶和花翎,穿戴至军中,经辨认,被杀者即为僧格林沁。当时,张皮绠年仅16 岁,而僧格林沁55岁。堂堂一代名将居然死于16岁的少年手中,让人可叹。

参考资料: 僧格林沁——百度百科

张皮绠——百度百科

令英法联军和太平天国胆寒的僧格林沁为何死在少年张皮绠手里呢?

这个僧王,就是僧格林沁。

可以说,僧格林沁是蒙古人中的英雄,更是中华民族的英雄,著名爱国将领,是没落的满清王朝的柱石。

僧格林沁,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人,博尔济吉特氏,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第二十六代孙。但他出生的时候,家道早已经中落,家境贫寒,僧格林沁小时候给有钱人家放羊。

但命运眷顾了他。

话说这科尔沁左右翼王爷是最早投靠满清的,世代与满清皇室联姻,公主下嫁给科尔沁王。



当时清嘉庆皇帝的女儿和硕庄敬公主嫁给科尔沁左翼后旗第九位扎萨克多罗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斋,但说不清什么原因,公主一直没有怀孕,因此这扎萨克多罗郡王没有子女,又不能另娶为其延续后代。

因此,为了王位的继承,道光皇帝就亲自从扎萨克多罗郡王直系亲属中选择接班人。

这道光皇帝一眼就手中了少年英俊的僧格林沁,这是公元1825年,僧格林沁刚刚十五岁,幸运地成了新一任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郡王。并且把他带回京城,亲自调教,天资聪慧的僧格林沁从此开启了人生飞黄腾达的岁月。

道光皇帝对他又宠又爱,从奉命御前行走,赏戴三眼花翎,赏穿黄马褂,到道光驾崩时的顾命大臣。

然而,僧格林沁的人生巅峰是咸丰皇帝时期开始的。



蒙古民族是马背民族,当年成吉思汗纵横天下,所向无敌。僧格林沁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统兵征战才是他最擅长的。

太平天国洪秀全起义以及捻军起义,直接威胁着大清王朝,僧格林沁得以统领麾下蒙古骑兵,镇压太平天国与捻军起义。

公元1853年,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北伐,撼动着大清王朝,咸丰皇帝任命僧格林沁掌握所有在北方的清政府兵马,剿灭太平天国,并赐予他清太祖努尔哈赤生前用过的宝刀,可见对他的信任。

僧格林沁临危受命,二年里,与太平天国义军大小数百战,身先士卒,有勇有谋,连败洪秀全的太平军,全歼其北伐部队,生擒其北伐将领林凤祥、李开芳,压制了太平天国的势头,威振华夏。

被咸丰皇帝加封为博多勒噶台亲王。



时光回到1859年,英法两国联军打着换约的幌子,出动坚船利炮载着军队入侵中国,把军舰又一次开到渤海湾,炮击清军的大沽口炮台,想在此登陆,直逼京师北京。

因为上一次他们就是在大沽口得手的,尝到了甜头,认为大沽口清军没有战斗力,炮台也没有什么火力。然而,这一次他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

现在的大沽口守将是清末英勇善战的蒙古将领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上任后,修整炮台与战壕,增加了多门火炮,并以自己麾下的蒙古骑兵为预备队,防止英法联军登陆占领炮台。

当英法军舰大摇大摆地靠近大沽口,但见大沽口众炮齐发,一下就把英法联军打懵了,从来都是他们仰仗炮火打别人,没想到今天遭到痛击,刹那间舰船中炮,有的被击沉。

英法指挥官派出军队强行登陆,要夺取炮台,谁料彪悍的蒙古骑兵杀出,打得刚上岸的英法士卒四下逃窜。



见大沽口守将是一个厉害角色,早有准备,为了减少损失,不得不撤退。

这一战也是满清政府唯一一次面对英法联军的胜利。

整个战斗历时一昼夜,共击沉、击伤英法兵舰十二艘,击毙、击伤英军460人,法军14人,英国人,海军司令贺布也中炮受伤。

而大沽口炮台仅仅遭到轻度破坏,清军仅仅伤亡32人。

英国人事后说:“这是英国人自撤出喀布尔后在亚洲所遭到的最严重的失败。”

据史料记载,这次大沽口激战,驻守大沽口的清军约有万人,其中有三千京营八旗兵,五千直隶提督直属标兵,三百北塘营兵加上僧格林沁手下昭乌达盟、察哈尔和哲里木盟蒙古骑兵各一千人,计三千蒙古精锐骑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6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