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伯温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朱元璋常常对手下的大臣们说这样的一句话:“刘伯温就是朕身边的张子房啊”,虽然老朱口口声声的以张子房比喻刘伯温,但在老朱的心底对这个第一谋士是怀疑大于信任。出身淮右布衣的老朱并不是那么的喜欢读书人,他也觉得这些才高八斗的饱学之士看不起自己这个泥腿子皇帝。在这些人中他觉得刘伯温就是个代表人物。猜忌心极重的老朱是绝不会让刘伯温身居高位的,但也绝不会让他离开自己的眼皮底下(他怕这样一个能人再为他人所用而谋反)。从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朱元璋请到金陵做谋士,一直到洪武三年(1370年)的十年间,刘伯温也看透了老朱这个皇帝的真面目。
他一方面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另一方面竭力掩饰自己以做到宠辱不惊,免得遭到杀身之祸。朱元璋是一个乡土观念很重的人,李善长是他的老乡,他的天下也是淮西的众将给他打下来的,而刘伯温却不属于淮西集团,他不仅不是淮西一党,反而在立国之初担任御史中丞时严厉打击违法乱纪的淮西一党(立国之时所封公、侯、伯爵大多是跟随老朱打天下的淮西人),这当然引起以左丞相李善长为首的淮西一党的强烈不满,人人皆欲杀之而后快。在这种情况下不被老朱杀掉以安抚淮西诸将就已经不错了,能封个伯爵已是侥幸。
洪武四年,老朱赐刘伯温归乡养老(但在地方官员的严密监视之下,其所有日常生活均由当地官员写成奏折一日一奏)。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刘伯温患病,老朱命胡惟庸(胡对刘伯温恨之入骨)带御医为其诊治。四月下旬即死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在之后的胡惟庸被诛时,其罪状之一就是下慢毒毒害刘伯温。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立国之初所封的六公二十八侯在之后的日子里几乎被老朱杀绝,封爵全部废除,只有汤和得以善终。而刘伯温的诚意伯的爵位却一直传到了1646年(南明隆武二年)。
朱元璋能够统一全国,建立明朝,刘伯温作为谋士的贡献是非常大的。朱元璋自己就曾称赞说,刘伯温是“吾之子房也”。但在建国后分封功臣时,刘伯温却只封了个伯爵,不仅远低于朱元璋分封的开国六国公,而且也低于很多普通将领的侯爵,只封了个伯爵,而且还是没有封地的诚意伯。
一般都认为,刘伯温之所以如此,是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刘伯温虽然贡献不小,但是他不属于朱元璋创基立业的淮西功臣,追随朱元璋是比较晚的,资历比较浅;第二个则是,分封的时候授予公侯爵位的,主要是武将,而刘伯温只是文官,所以贡献不如其他人。
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从文官的角度看,除了作用和贡献相当于刘邦的萧何的李善长之外,开过时期的其他文官只有刘伯温被封了诚意伯,其他人都是没有得到分封的。包括朱元璋非常敬重、刘伯温也承认是当时文学第一的宋濂,也没有被分封爵位,始终只是翰林学士。
到唐朝以后,尤其是到了宋朝,随着文官和武将逐渐分途,区分越来越明显,爵位对文官和武将的意义也完全不同了。比如宋朝也给文官授予爵位,比如司马光被封为温国公,王安石被封为舒国公,但他们这种爵位和秦汉魏晋时期那种爵位已经完全不同了,是不能世袭的,只能让一个子弟得到不通过科举考试就直接做官的资格,而且都是从低级官员做起。
而且,他们作为文人,显然也更希望自己的子弟能够通过科举逐步获得更好的前途,不用过分依赖自己的封妻荫子。尤其是淮西勋贵在得到荣华富贵之后,横行无忌,欺压百姓,让朱元璋很头疼,刘伯温和宋濂这些人当然也是看不起那些勋贵的。
其实,除了李善长之外,整个明朝文官得到分封爵位的,只有刘伯温和王阳明两个人。而王阳明是亲自率军作战,以军功得到封爵的,也只是伯爵,一直到死后的隆庆帝时期,才被追赠为新建侯。而在开国功臣中,李善长的贡献是非常突出的,而且他就如同萧何、赵普一样,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官。而刘伯温则是纯粹的文官,也没有独立带兵打仗的经历,主要是出谋划策,能够得到伯爵,实际上已经不算低了,算是破格奖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3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裴伷先11岁痛斥武则天,一生颠沛流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