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正史中的方腊实力怎么样方腊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5 03:39:10

正史中的方腊实力怎么样方腊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很多人都不了解正史中的方腊实力怎么样?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在《水浒传》中,自从宋江接受朝廷的招安后,便开始为朝廷效力,一路东征西讨,取得了很多次的胜利。后来又被派去攻打方腊,可是在征讨方腊的过程中,梁山好汉损失惨重,其中头领战死59人,病死11人。梁山好汉个个武艺高强,却在征方腊的过程中损兵折将如此严重,由此便足以看出,当时方腊的实力是多么的强悍。那么在正史上,方腊的实力究竟如何?他的结局又是怎样呢?

宋徽宗宣和二年,在睦州清溪县,方腊高举起义的大旗,在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里,便占领了6州52县,几乎占据了大半个东南地区。由于方腊起义军的声势浩大,以至于出现了州县官兵“闻风溃散” , 地主豪绅“率皆迁徙”的场面。当时很多的北宋官府只要一听说“方腊来了!”的呼喊声,便全都吓得纷纷逃命。当方腊带着起义军攻占杭州的时候,守城将士竟然吓得全部扔下武器弃城而逃,方腊还没怎么打,北宋官兵就已经逃得差不多了。

方腊起义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发展如此迅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方腊所提出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口号,因此得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支持和响应。面对发展势头如此强劲的方腊,北宋朝廷一阵恐慌,有人建议赶紧派兵镇压,有人则建议采取招安的措施。

最终,在北宋统治者的权衡之下,干脆两种建议都采纳。什么意思呢?就是一方面派遣童贯率领15万大军南下,对方腊进行打压和围剿。另一方面宋徽宗又授权童贯以皇帝的名义下发招安和悬赏的榜文,当然这是北宋的套路,其实并不是真想对方腊进行招安,反倒是想将其一网打尽。宋徽宗主要是想利用这些招数,来达到诓骗起义军的目的。

所以在当时,到处可见“能自首者允罪给赏”,捉得方腊或其首领赴官者“并特与免罪,一切不 问,亦依赏格推思支赐”这一类的榜文。但是方腊是一个聪明人,一眼便看出来其中有诈,若是北宋真有招安的打算,为何还让童贯亲率15万大军来前来征讨呢?因此,方腊决定于北宋抗争到底,绝不服输。

起义军发展过快固然是一个很大的优势,这给北宋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但与此同时,方腊也面临着紧缺兵器和军服的窘迫局面。但是起义军却依然斗志昂扬,就算赤手空拳也要和北宋官兵战斗到底。面对方腊军的勇猛无畏,着实把北宋朝廷吓得不轻。以至于出现了朝廷想要委派人前去招安,却找不到一个敢接此任命大臣的尴尬局面。

但是终究还是因为起义军严重缺乏武器,力量上过于悬殊,对于装备精良的北宋大军根本难以抵抗,经过几个月的斗争之后,最终方腊起义军被北宋剿灭,方腊本人被俘押往汴京被杀。虽说方腊聚集了百万之众,但基本都是手无寸铁的底层百姓,就算他占领了6个州,有了自己的地盘,但是想要打造出一支强悍的部队仍需要不少时间的训练。而对于北宋来说,派出的全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因此方腊最终难以敌对。

虽然方腊起义的火苗已经熄灭,但是方腊那种敢于反抗封建统治压迫的精神依然存在人们的心中。当地的百姓为了纪念方腊,专门把方腊当初起义的根据地帮源洞改名为“方腊洞”。这个洞至今仍在,位于浙江淳安县洞源里村,洞口立有一块由郭沫若亲笔题写的“方腊洞”石碑。

正史上方腊的结局是什么呢?

文献记载,方腊是北宋睦州清溪县(今浙江淳安县)人,他本是漆园主,家中颇有些资产,因不堪劣吏屡屡敲诈勒索,遂于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10月聚众反抗。史家将这段历史称作“漆园誓师”。

彼时,宋徽宗宠信奸相蔡京和大太监童贯,这两人排斥忠良,祸乱朝纲,弄得朝野一派乌烟瘴气,时人称蔡京为公 (老头)相,童贯为媪(老太太)相。“艺术家皇帝”宋徽宗痴迷奇山异石,蔡、童二权奸投其所好,派人到江南去搜括珍奇稀罕的花石(太湖石、灵璧石),再用船运到京师用以修葺、点缀园林和万寿山,以供徽宗玩赏。运奇石时,每十条船为一纲,故名“花石纲”。

地方官吏们打着皇帝御用的旗号四处搜略奇石,见谁家院里有奇花异石,砸门闯进去用黄纸一贴,就是皇帝的私人收藏了。运走时,若花石体量庞大,必拆墙毁屋,还不忘恐吓勒索一番,弄得是鸡飞狗跳,民怨沸腾。很多人早就被花石纲折腾的倾家荡产了 。大家早已憋了一肚子气,今见方腊挑头扯旗造反,众人群起响应 、揭竿而起。

史载,方腊在漆园中动员大伙道:“天下家国本是一个道理,好比子弟们辛苦一年勤于耕织,才积攒下一点点粮食布匹,当家长的却夺去挥霍掉,稍不如意还随意打人,打死了也白死,你们甘心如此吗”?众人答:“不甘”!他接着说:“家长肆意挥霍民脂民膏,还大方奉献给敌国(指辽国和西夏),敌人吃饱喝足,又反过来打我们,家长却驱使子弟们去抵御。

子弟们抵挡不住,还要挨其 鞭笞羞辱。你们愿意如此吗”?众人群情激奋,异口同声地喊道:“岂有此理!坚决不能”!方腊见气氛热烈,火候已到,又说:“诸君若能仗义而起,四方必闻风响应,旬日之间,万众可集,一鼓作气攻下江南各郡,划江而守,轻徭薄赋。十年之内,必能统一全国。不然,就等着被官府屠戮吧”!众人高呼:“愿听从你的号令”!

方腊树起义旗,以诛杀奸贼朱勔为口号,个把月麾下便聚集了十余万人,他稍加整编训练,便指挥他们往北打去,一路势如破竹,不久便攻占了东南重镇杭州。方腊率先举义,又接连攻城拔寨,声势大振,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的很多州县纷起响应,大家都来投效他,队伍很快就发展至百余万人。

方腊见形势一片大好,遂匆匆建立了政权,年号永乐(不是明朝那个永乐),自称圣公。

方腊义军横扫东南,引起宋廷恐慌,徽宗立即派“媪相”童贯率15万大军南下镇压,同时,为平息民怨,他宣布罢免“花石纲” 。方腊义军虽然人数众多,但仓促聚义,兵卒大都是刚刚洗脚上田的农夫,器械粗劣,缺乏训练,组织纪律性较差,更缺军事经验,面对前来围剿的朝廷正规军,义军虽然奋勇冲杀,浴血抗敌,但多次失利。第二年(宣和3年)4月,宋军攻陷清溪帮源洞,方腊力战不支,旋即被俘。8月,方腊被官军解送汴京,后惨遭处死。 方腊起义是宋朝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虽历时不长,旋起旋灭,但历史影响深远。

方腊举义,拥众百余万,纵横江南数省,他们冲州撞府,抢掠富豪诛杀官吏,先后攻占了6州52县,极大地冲击了宋廷在江南的统治。

童贯以残酷的手段镇压了这次声势浩大的起义,《宋史》载,共有300万起义者和无辜普通民众被其屠杀。方腊起义是被童贯领兵剿灭的,和水泊梁山的宋江毫无关系。而宋江领导的起义规模很小,还没有形成燎原之势就被海州知州张叔夜领兵扑灭了。方腊功亏一篑,兵败身死,但早已风雨飘摇的北宋王朝在奇葩皇帝宋徽宗的操弄下也是摇摇欲坠,寿命已进入倒计时的读秒阶段。

正史上方腊的结局是什么?

在影视剧《水浒传》中,方腊与武松的交战中,断去了武松的一条臂膀,经过一番苦战,为武松单臂所擒,演绎了脍炙人口的?武松单臂擒方腊?。而在小说中则为鲁智深所擒拿。那么,在正史上方腊最后的结局如何呢?跟宋江这一伙人没有一毛钱关系,原来是被这位抗金名将所擒。

真实的方腊 历史上真实的方腊,又名方十三,是今天浙江杭州淳安县人。方腊本是一个屌丝,雇工出身,但是他脑瓜子灵光,不甘于平庸。北宋的宋徽宗一个只会吃喝玩乐,玩玩艺术的皇帝,一天只会歌舞升平,不管老百姓死活,导致民怨沸腾。于是乎,不甘平庸的屌丝方腊就利用摩尼教的?二宗?(明、暗)、?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之说,在浙江发动了起义。

当时,因花石纲酷害百姓,得到了百姓的广泛支持。北宋宣和二年(1120元)十月,方腊振臂一呼,不到10天就有数万人加入起义军。当时,北宋朝廷江南防守空虚,方腊带领的起义军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就攻陷了杭州。方腊领导的起义军占领杭州,杀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放火烧了六天,死者不计其数。义军凡是抓住宋的官吏,定要割其肉,断其体,取其肺肠,或者熬成膏油,乱箭穿身,用各种办法折磨他们,讨还血债,以解心头恨。

方腊的结局 随后,方腊领导的起义军一路高歌,陷睦、歙、杭、处、衢、婺六州五十二县。一时间,北宋朝廷大为震惊。宋徽宗派童贯率领15万禁军讨伐方腊的起义军。方腊领导的起义军虽然人多势众,有30多万人,但是这是一群乌合之众。面对童贯率领的禁军,方腊领导的起义军不堪一击,杭州、歙州、睦州、衢州先后失守,方腊从富阳、新城、桐庐一路退到青溪县,最后退守帮源洞。

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禽腊以出。《续资治通鉴》

不久之后,宋军包围了帮源洞。方腊躲藏在石洞中,由于石洞极为隐蔽,官军不知如何进入。后来,由于叛徒告密,当时在宋军中任裨将的韩世忠侦查到路径,便率骁勇进入方腊所藏洞中。方腊和妻子、宰相方肥等人被俘虏,藏匿在洞中的7万起义军也被杀。方腊等人被押往汴京。1121年10月6日,方腊被杀,轰轰烈烈的方腊起义如昙花一现,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以失败告终。

结语 方腊起义之所以这么快就以失败而告终,最主要的因素了方腊领导的起义军太弱鸡了,不堪一击。至于在影视剧《水浒传》中?武松单臂擒方腊?,还有小说中则为鲁智深所擒拿的说法,都是无稽之谈,跟宋江这一伙人没有一毛钱关系。这本是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功绩,被《水浒传》的作者给安在了宋江一伙人身上了。所以说小说就是小说,不足为信!各位,你们认为呢?

历史上真实的方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方腊与小说描述的差不多,他武艺高强,为人仗义,深受老百姓敬重,不过最后被朝廷以酷刑处死了。因为方腊看到天下百姓受苦受难,于是就揭竿起义,不过最后被宋朝军队打败,自己也没能逃过一劫。

因为不堪朝廷的过度剥削,方腊以人人平等的口号发动起义。由于他组织能力极强,再加上百姓已被盘剥到食不裹腹的地步,因此响应他的人特别多,仅仅几天他就集结了几万人马。随后他借机建立政权,设立相应官阶,以头巾来区别不同的官位。

声势浩大的方腊起义军,很快便震惊了朝廷。朝廷组织部队前去围剿,不过很快就被打败。随后方腊一股作气,带着起义军取得节节胜利接着全国各地的百姓闻讯而来,纷纷加入起义军。随着方腊起义军的愈发壮大,他们几乎夺取了北宋半壁江山。



南宋朝廷大惊失色,紧急调动大部队前去处理,由于起义军势力分散,宋军将领采取一一击破的战术,很快就大败起义军。于是朝廷下旨招安,但被方腊拒绝了;尽管方腊亲自坐镇指挥,但由于缺粮缺兵,导致起义军节节败退;最后起义军中有人做了叛徒,向朝廷军队告知了方腊的藏身之处,所以方腊和妻子很快就被宋军俘虏,随即押往汴京,不久便以酷刑处死。最终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这样被朝廷镇压下去了,而方腊英勇就义时慨然而立,一声不吭,百姓见之无不落泪。

历史上真实的方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兄弟相逢 三碗酒,兄弟论道 两杯茶,兄弟投缘 四海情,兄弟交心 五车话,……”《新版水浒传》让人们重新对水浒传燃气热情,更对孝义当先的梁山好汉充满钦佩羡慕之情,但电视剧终究不是正史。正史里的方腊是被裨将韩世忠收买叛徒方京,最终寻到方腊隐藏的石洞抓获的,不是叱咤风云的梁山好汉!

一直以来,很多历史人物都有民间形象和正史形象。比如,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他在真正的历史上,是没有那么高深莫测。后人为了表达出对仁义忠信的推崇,将诸葛亮人为的塑造历史形象,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历史传说。

可是,历史终究是历史,传说终究还是传说。在水浒中,因为种种原因,被逼上梁山的好汉团结一致,情义深重,让人感慨万千。似乎这群农民起义有着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他们有勇有谋,让人们为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所喝彩!

故事的最后,梁山好汉归顺朝廷,这还是反映了古人忠君爱国的传统思想。纵观中国五千年文化,每一个朝代都有兴盛和衰退,农民又是中国主力军,难免会有一些利益冲突,有压迫的地方就有起义。农民起义是无可避免的事情,中国农民由于眼界狭小以及身上种种弊端,最后大都会葬送了自己。

若问起谁干掉了方腊,很多人都会振臂一呼,说是英勇无畏的梁山好汉。在施耐庵的水浒里面,也确实是这么写的,人们都很痛心自己的英雄在冲锋的路上牺牲。书中所述,为了征伐方腊,武松失去了胳膊,张顺居然被去喂鱼……梁山大军在这次战斗中损失惨重。

可小说归小说,正史上的方腊和梁山并无瓜葛。正史上的记载是说方腊被当时的太监童贯所灭,而且这还是一个不会带兵打仗的宦官。不得不承认的是,方腊是真的才华横溢,他用自己的口舌之才征集了数万军队,他不仅仅会演讲,他还会打仗。统领起义大军,将来犯的官兵都拒于千里之外。这样的军事才能在很多农民起义统治者里面,是罕见的。

当时的朝政腐败不堪,皇帝沉迷酒色,无暇顾及朝廷之事。这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让所有文武百官为之一震。皇帝在急忙之中,派太监童贯去镇压,而且统帅十五万军队。昏庸无道的皇帝,这次是真的选对了人,童贯首先对症下药,将农民的心病先去掉。他一到苏州,就以皇帝的名义,对花石纲的事情致以歉意,并且撤销查办了相关人员。因为他知道很多农民就是因为此事而冲动起义。

农民的愤怒悄然消去,这让笔者想到明末清初的王阳明先生,他正是运用同样的思想。奸诈老滑的童贯抓紧布置兵力,这个时候很多农民对平反朝廷,没什么动力了,存在很多懈怠。

童贯趁机抓了起义军中一个叛徒,知道了军队的动向,伺机发动战争,很快就消灭了方腊的起义军。中国农民为了神化农民起义军队,于是将这件事移花接木到了梁山好汉上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42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